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表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附表1禽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1序号:填表日期:年月日一、基础信息1.场/户/养殖小区概况1附表1~6在疫情确诊后一周内报送至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室(联系电话0)。
**发病数是指出现临床症状的动物数。
4.采样检测情况②A冷冻;B.冷藏;C.常温6.疫点地理特征请提供当地行政区划图,并在地图上标出疫点位置,注明疫点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如靠7.其他信息如有其他信息,如当地的养殖特点(如该养殖场户的卫生状况和设施情况、饲养本地区养殖区域分布、禽苗主要来源、活禽及其产品主要来源地及销售地区等)、风俗习惯(如斗鸡、不食用病死畜禽等)及其他(如当地有形成产业的烧鸡加工产业等)等,请填写。
如有现场三、疫源追溯追溯期为第一个病例发现前1个最大潜伏期,对所有调入疫点的畜群/畜产品,及与疫点接四、疫源追踪对第一例病例发现前1个最大潜伏期至封锁之日,所有从疫点调出的家禽及产品,及与疫点填表人姓名:联系电话:单位(签章处):附表2牛、羊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序号:填表日期:年月日一、基础信息二、现况调查**发病数是指出现临床症状的动物数。
2.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公、母两种情况注明。
6.疫点地理特征:如有可能,请在县级行政区域图上标出疫点所在地,并注明疫点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如靠近山脉、河流、公路等。
如已采取封锁措施,请标注封锁范围和时间。
7.其他信息如有其他信息,如疫点所在县口蹄疫疫病史、当地养殖特点(如本地区养殖区域分布、活畜及其产品主要来源地及销售地等)、风俗习惯(不食用病死畜禽等)等,请填写。
如有现场照片,请附上。
三、疫源追溯追溯期为1个最大潜伏期,即从发现第一例病例向前追溯1个最大潜伏期,对所有调入疫点四、疫源追踪对第一例病例发生前的最大潜伏期内,所有从疫点出售的畜群/畜产品,及与疫点畜群接触填表单位(签章处):附表3猪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1序号:填表日期:年月日一、基础信息1.场/户/养殖小区概况3.场/户/养殖小区养殖概况(养殖场可不填养殖户数)二、现况调查**发病数是指出现临床症状的动物数。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杨永刚,王正宏,朱俊辉,等.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3):68-70.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羊支原体肺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为特征。
其病原较为复杂,由多种支原体组成,可单一感染也可混合感染,因其严重感染使肺部出现实质性病变,出现大理石样,俗称烂肺病[1]。
属于中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
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具有很强的接触传染性,主要由空气飞沫传播经呼吸道感染,在阴冷潮湿的春秋季节多发。
羊舍阴暗潮寒、连续阴雨天气、羊群饲养密度大和营养不良等因素都会诱发和加重该病。
临床症状主要为高热、咳嗽、气喘,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等,慢性病羊预后渐进性消瘦。
该病多为散发,主要发生于冬季和早春枯草季节,气候寒冷、牧草缺乏等因素可促进该病区域性流行,且传播能力强、死亡率较高。
发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羊只互相接触、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其他疾病也会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易感[2]。
随着猪肉价格的高涨,羊肉作为猪肉的替代品,价格也水涨船高,加之羊养殖成本低,养羊业迅速发展。
由于养殖经验较少、调运引种不规范、引种后主动申报检疫意识不强、生物安全意识不足、秋冬储草饲料配比不科学等,可导致疾病发生[3]。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阻碍养羊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
2022年3月22日,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官山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电话,报告称官山镇八庙村某养殖户的山羊陆续出现低头、流鼻涕、发热、拉稀、母羊流产等症状,长时间不好,甚至死亡。
接到报告后,中心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成立流行病学调查组,在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当地防疫员、养殖户的协助下对该疫情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1调查内容与方法1.1病例调查2022年3月10—22日,出现不食、流涕、浆性鼻涕、发热、咳嗽、消瘦、流产等症状的羊死亡,出现不食、流涕、浆性鼻涕、发热、咳嗽、消瘦、流产等症状之一的判定为疑似病例。
58种流行病学调查表

鼠疫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1.1病人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庭住址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5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3)工人(4)学生(5)干部职员(6)医务人员(7)做家务及待业(8)不详口1.6父母姓名单位住址单位住址1.7发病时间年月日1.8发病地点1.9初诊日期年月日1.10初诊单位1.11住院日期年月日1.12出院日期年月日1.13住院单位1.14报告单位1.15报告时间年月日1.16诊断(1)是(2)否口1.17死亡日期年月日1.18病程天2. 临床表现2.1淋巴结肿大(部位:)(1)有(2)无口2.2(1)咳嗽(2)胸痛(3)泡沫痰口口口2.3呼吸困难(1)有(2)无口2.4皮肤黏膜发绀(1)有(2)无口2.5恶寒、高热(1)是(2)否口2.6最高体温(℃)口口2.7剧烈头痛(1)有(2)无口2.8(1)狂躁(2)谵妄(3)神志不清口口口2.9(1)皮下及黏膜出血(2)血尿(3)血便(4)血性呕吐物口口口口2.10血压mmHg2.11胸透2.12实验室检查3. 流行病学调查3.1患者发病前10小时去过外地(1)是(2)否口3.2该地是否有鼠疫流行(1)有(2)无口该地详细地址3.3是否接触过疑似病人(1)是(2)否口3.4预防接种史:注射时间年月日菌苗种类3.5过去健康状况(1)优(2)良(3)差口3.6病家及院内人口数口口3.7家庭中或院内有无其他人患鼠疫(1)有(2)无口3.8疫村情况3.8.1户数人口数男女3.8.2地理交通情况(附地图)3.8.3病死鼠发现倩况:种类,只数发现日期年月日发现地点3.8.4病死鼠鼠疫检出情况:种类,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5蚤类检出情况:种类,组成,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6室内鼠密度,蚤指数3.8.7室外鼠密度,蚤指数3.8.8周围有无历史疫区(包括人类鼠疫疫区、地方性动物鼠疫疫区)3.9疫源地处理3.10密切接触者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接触方式4. 转归痊愈死亡5.并发症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月)口口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注明)(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1.7户口地1.8工作(学习)单位1.9联系人,联系电话(或手机)2. 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2.3首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首诊单位2.5诊断医院2.6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住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9出院依据(1)临床症状消失(2)两次粪检阴性(3)自动出院(4)其他口3. 临床资料3.1临床症状3.1.1感染类型(1)病人(2)带菌者口3.1.2腹泻(1)有(2)无口3.1.3每天最多腹泻次数口口3.1.4粪便性状(1)水样(2)米泔样(3)洗肉水样(4)大块黏膜口3.1.5腹泻方式(1)里急后重(2)通畅(3)失禁(4)绞痛口3.1.6呕吐(1)有(2)无口3.1.7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先泻后吐(3)先吐后泻(4)其他口3.1.8发热(1)有(2)无最高体温℃口3.1.9腓肠肌疼痛(1)有(2)无口3.1.10失水情况(1)重度(2)中度(3)轻度口3.1.11临床类型(1)重(2)中(3)轻口3.2诊断依据3.2.1感染者发现方式(1)疫源检索(2)腹泻病门诊(3)乡镇级医院(4)个体诊所(5)其他(注明)口3.2.2确诊依据(1)临床(2)病原学口3.2.3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4送检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5送样单位(1)县以上医院(2)县(区)医院(3)乡镇卫生院(4)村卫生室(5)个体开业口3.2.6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7检验结果(1)小川(2)稻叶(3)O139口3.3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口4. 流行病学调查4.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4.1.1外出史(1)有(2)无口4.1.1.1去过何地在该地有无下列活动4.1.1.2住宿(1)有(2)无口4.1.1.3用餐(1)有(2)无口4.1.1.4带回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该地有无同样疾病(1)有(2)无口4.1.2外人来家(1)有(2)无口4.1.2.1来自何地4.1.2.2该地同样疾病(1)有(2)无口来后有无下列活动4.1.2.3在家住宿(1)有(2)无口4.1.2.4在家用餐(1)有(2)无口4.1.2.5带来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4.1.3接触过同祥病人(1)有(2)无口4.1.3.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3.2接触地点接触方式4.1.3.3 同吃(1)有(2)无口4.1.3.4 同住(1)有(2)无口4.1.3.5 护理(1)有(2)无口4.1.3.6 其他(1)有(2)无口4.2饮食情况(病前5天内)4.2.1饮生水(1)有(2)无口4.2.2水源类型(1)井水(2)河水(3)塘水(4)自来水(5)其他口4.2.3吃生冷食品(1)有(2)无口4.2.4生冷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5熟食冷吃(1)有(2)无口4.2.6熟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7其他可疑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8在外就餐史(1)有(2)无口4.2.9就餐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口就餐地点名称4.2.10同餐人数口口口4.2.11同餐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疫点疫区处理5.1防疫站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2防疫站到达现场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3疫点个口口5.4范围户个口口口口5.5解除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6终末消毒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7病人隔离(1)是(2)否口5.8隔离地点(1)住院(2)在家口5.9解除隔离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10病人粪检情况时间结果6. 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1.基本信息发病(1)订正(2)出院(3)死亡(4)□地区编码:户籍:常住(01)、暂住(02)□□流动:地市内(92)、省内(94)、省际(96)、境外(98)□□门诊号:病案号:卡片号:患者姓名:性别;男(1)、女(2)出生日期:年月日发病地点:本地(1)(家庭、单位)外地(2)、港澳(3)、境外(4)、不详(5)□户口地址:(详填):省县(市)现住址:(详填):省县(市)区(乡镇)患者单位:联系电话:患者职业:托幼儿童(1)、散居儿童(2)、学生(3)、教师(4)、保育员及保姆(5)、炊饮食品人员(6)、公共场所服务员(7)、其他商业人员(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购销员(15)、驾驶员(16)、干部职员(17)、离退休人员(18)、家务及待业(19)、其它(20)、不详(21)□□发病日期:年月日初诊日期:年月日确诊日期:年月日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死亡日期:年月日2.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腹泻天,每天次,有呕吐(1)、无呕吐(2)□发热:有(1)、无(2)□失水情况:重度(1)、中度(2)、轻度(3)□临床分型:重(1)、中(2)、轻(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外出史:有(1)、无(2)□病前5天内外出就餐史:有(1)、无(2)□参加聚餐:有(1)、无(2)□聚餐人数人,共同聚餐者中:发病人,带菌者人诊断依据:可疑流行病学史(1)、临床表现典型(2)、霍乱弧菌检验阳性(3)□诊断结论:霍乱确诊病人(1)、临床诊断病例(2)、带菌者(3)□病原分型:小川型(1)、稻叶型(2)、O139群(3)、颜岛型(4)、未分型(5)□报告单位:报告科室: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1. 本调查表分为基本信息和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两部分,第一部分与传染病报告卡相同,可以共享,即只需填写一次传染病报告卡,其相同栏目的信息可以自动导入霍乱个案调查表中。
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试验报告

为了进一步掌握青海省湟中区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流产情况,于2019年到2021年连续三年选择使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以及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初次筛查和复检的方法,对青海省湟中区6个乡镇的牛羊养殖场开展了布鲁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三年间共有采集了牛羊血清分别为2390份和4223份,阳性血清有173份和223份,阳性率分别为7.24%和5.52%,三年间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阳性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态势。
各个乡镇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感染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牛羊的年龄结构来看2~6岁的羊群最容易受到该种疾病的感染。
尽管近年来湟中区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流行率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但仍然需要当地防疫部门加强疾病监测要规范牛羊的引种行为,规范养殖户的养殖行为,认真做好牛羊的检疫检验和扑杀无害化处理,加强牛羊群的有效净化,防范该种疾病大范围的传播流行,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选取2019年到2021年,在青海省湟中区的6个乡镇(鲁沙尔镇、西堡镇、上新庄镇、田家寨镇、甘河滩镇、共和镇),开展了牛羊布鲁氏杆菌病调查采集新鲜血液样本,共采集了牛羊血清样本2390份和4223份。
鲁沙尔镇、西堡镇、上新庄镇、田家寨镇、甘河滩镇、共和镇6个乡镇牛血清样本分别采集了382份,383份,391份,401份,381份和462份。
羊血清样本分别采集了703份,713份,702份,700份,703份和702份。
从0~2岁、2~3岁、3~6岁和6岁以上4个维度对采集的牛羊进行研究划分,分别采集了上述牛血清样本563份,921份522份和484份。
分别采集了羊血清样本763份,1423份,1123份和914份。
将养殖场采集到的血液常规方法分离得到血清分别进行边际登记,年龄掌握养殖场的来源,在零下20℃冷冻条件下保存,等待检验。
2、试验方法本次试验选择使用牛羊布鲁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检测试验法和血管凝集检测试验法。
重庆市动物疫病追踪流行病学调查表

检测单位:
解除封锁后
是否使用:□否□是:种类:;年龄:;数量: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解除封锁时间:
检测结果:;检测方法:
检测单位:
初步调查结果及分析
被调查人 与
单 位
被调查人:(签名/盖章) 联系电话:
被调查人:(签名/盖章) 联系电话:
被调查单位:(盖章) 联系电话:
调查人
收购单位/人员:
其它:
疫点内的动物到达本地21天内自然宿主带毒情况
储存宿主:名称:;带毒:□否□是;活动范围:
检测方法:检测单位:
中间宿主:名称:;带毒:□否□是;活动范围:
检测方法:检测单位:
疫点内的动物到达本地21天内岗哨动物情况
封锁期间
是否使用:□否□是:种类:;年龄:;数量: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封锁时间:
姓名:联系电话:
单位:(盖章)
备注:必要时,可附加文字材料补充说明。自然村集中发病的疫点,畜主可只填村社干部或村级防疫员/疫情报告观察员。
名称:地点:数量:时间:
名称:地点:数量:时间:
名称:地点:数量:时间:
名称:地点:数量:时间:
名称:地点:数量:时间:
名称:地点:数量:时间:
疫点内的动物到达本地21天内可疑污染物的流向
名称:□垫料□饲草□饲料及其原料□药品□器械□饲养工具□车辆□其它:
数量:
流出前经过何种处理:
目的地:
经过或存放地:
使用情况:
疫点内的动物到达本地21天内从本场外出的人员
姓名:
日期:
职业:
联系电话:
去往何地:
接触畜禽:
病、死动物,流产胎儿、死禽胚处理情况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采样技术(含动物防疫档案的建立)

以猪瘟为例的个案调查
1 一般情况
1.1 病猪类型、初生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种猪
1.2 饲养规模、散养、集约化
1.3 饲养类别、育肥、繁殖
1.4 饲养数量 1.5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1.6发病数量 1.7 死亡数量
1.8死亡时间 1.9病程
天
1.10 免疫史、时间、程序和疫苗性质
1.11 本场或周围地区疫情情况
3.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 生、传播的过程,也是病原体不断转移、更换宿主的过 程。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 和易感畜群三个基本环节。
4.疫源地(INFECTIOUS FOCUS):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 的病原体可以到达的地区。通常把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 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成 片,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
1、调查的形式 汇报会、座谈会、问卷式调查 、实际调查、现场观察、资料 分析、数据统计。
2、调查方法 询问、现场观察、实验室
检测、统计学方法进行调查
3、调查步骤 目的明确、组成调查组、
制定计划、进行记录核查数据 、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兴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二章 动物防疫档案的建立
一、动物防疫档案的定义 二、建立防疫档案的意义 三、防疫档案的种类
三、常规名词
1.传染病(CONTAGION):凡是由病源微生物引起,具有 一定的潜伏期和诊断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 传染病。其特点有: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 和流行性;被感染的机体可发生特异性反应;耐过动物 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具有特征 性的病理变化。
2.传染源(INFECTION SOURCES):是只有病原体生长、 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和人。其包括传染病病畜、 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人。病原体在受感染的动物体内, 不但能寄生、繁殖,而且还能继续排出体外,并通过媒 介物传给其他动物和人。
鸡白痢-流行病学

01 病 原
目录
02 流行病学
03 症 状
04 病理变化
05 防 治
06 流行病学调查
1
病原
鸡白痢
☼ 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鸡的一种常见病和多 发病。主要侵害雏鸡(0-50天),出壳后2周 内的幼雏常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较 高,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 对成年鸡常呈慢性或隐性感染。
14
病理变化
雏鸡
主要表现为肝肿大,呈土黄色; 胆囊扩张,脾肿大;卵黄吸收不 良;肾呈“花斑”状。盲肠有干 酪样物堵塞肠腔。肺、心肌表面、 肝、脾、肌胃肌肉、小肠等脏器 表面有隆起的坏死结节。
成年母鸡 多为卵子变形、变色,有腹膜炎, 伴以急、慢性心包炎。 成年公鸡 睾丸极度萎缩,输精管管腔增大, 充满稠密的均雏鸡的肝、脾等器官或组织接种到 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或 S·S 琼脂平板,37 ℃下培养 18~24 h,涂片革兰氏染色作形态学检查。该菌在普通 营养琼脂上生长成光滑、表面隆起、完整、形态一致的 菌落,大小约 1.5mm;在普通液体培养基中均匀混浊生 长;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菌落呈白色。挑取典型菌落 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阴性、两端稍圆的细 长杆菌,无芽孢。
12
流行病学
☼ 易感性:<2周,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20~45日龄呈亚急性;成年鸡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发 病率:蛋鸡<肉鸡;公鸡<母鸡。
☼ 传播途径:
(1)经种鸡传播(主要传播途径);(2)孵化器内感染(呼吸道、消化道);(3)同居水平 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4)交配、断喙、性别鉴别。
☼ 传染源: ☼ 患病耐过鸡及隐性感染的病鸡,长期带菌(主
治疗
西药治疗
磺胺类以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为首选药,在饲料中添加不超过0.5%,饮水中可用0.1 %~0.2%,连续使用5d后,停药3d,再继续使用2~3次。呋喃类药物首选药为呋喃唑酮,在饲料中添加0.01%~ 0.04%,连喂1周,或饮水0.02%~0.03%1周,停药3 ~5d,再继续使用,对鸡白痢均有较好的效果。其它抗菌药 物如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均对白痢沙门氏菌较敏感,可用如氟苯尼考或庆大霉素制剂饮水,雏鸡每天上 下午各一次,每次用量1000~1500IU,连饮4d,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重庆市动物疫病疫点流行病学调查表

周边有无疫情/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情况
疫情:□无□有:□本村□本乡/镇/街道□本区/县;发生的时间:
发病简要情况:
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情况:
免疫情况
疫苗名称
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批号
免疫时间
免疫剂量
疫苗的储藏情况:
免疫岗位责任制及执行情况:
近6个月是否开展免疫效果检测:□否□是:免疫监测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
使用激素类药物:
使用抗病毒药物:
是否开展紧急接种:□否□是:
其它对症治疗措施:
治疗效果:□疗效很好□有一定疗效□没有明显疗效□加重病情
其他补充情况:
消毒/无害化处理情况
消毒、污物处理的设施设备:
畜禽场:消毒时间:;消毒次数:;消毒剂:
运载工具:消毒时间:;消毒次数:;消毒剂:
死亡动物的处理:
疫病史
疫点内3年内是否有相关疫情发生□否□是:
发病动物的来源
来源地点:
联系方式:
发病动物的去向
发病前21天是否有同群动物流通至其他地方□否□是:
被调查人与
单位
被调查人:(签名/盖章)联系电话:
被调查人:(签名/盖章)联系电话:
被调查单位:(盖章)联系电话:
调查人
姓名:联系电话:
单位:(盖章)
备注:必要时,可附加文字材料补充说明。自然村集中发病的疫点,畜主可只填村社干部或村级防疫员/疫情报告观察员。
死亡数:头(只),其中:仔畜雏禽(日/月龄)头(只);育成畜禽头(只);
成年畜禽:头(只);种畜禽头(只);死亡率:%
早产/流产/死床症状:
临床诊断情况
剖解病理变化:
初步结论:
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