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动性参数对地震动的影响
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与参数确定

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与参数确定潘华;高孟潭;谢富仁【摘要】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两个核心.在新版地震区划图中,依据板内地震活动空间不均匀性分布的特点,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中采用了由地震统计区、背景潜在震源区和构造潜在震源区构成的三级层次性潜在震源区模型,并构建了相应的地震活动性模型.本文在论述CPSHA方法及其地震活动性模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的三级潜在震源区模型的构成、地震活动性假定和基本特点,同时,也对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的重要参数确定思路、方法与结果进行了介绍.本文将为更好地认识与理解我国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供有益的参考.%The model of earthquake activity and the model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are two primary elements of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The CPSHA, a modified PSHA method, is used for the new seismic hazard map of China, which has advantages of characterizing the non-uniform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traplate earthquakes in China. The earthquake activity model of CPSHA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a tri-classes seismic source model, which consists of the seismic province, the of background seismicity zone, and the tectonic features zone. In this paper, the primary principles of the earthquake activity model of CPSHA are introduced firstly, and then thetri-classes seismic sour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earthquake recurrence model are presented in detail. Also in this paper,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determining physical seismicity parameters of the earthquake activity model used by the new seismic hazard map isdescribed briefly and the final products are demonstrated here. This paper will be helpfu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results of the new seismic hazard map of China.【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年(卷),期】2013(008)001【总页数】13页(P11-23)【关键词】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模型;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区划图【作者】潘华;高孟潭;谢富仁【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引言新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中采用了我国特有的CPSHA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与1990年版《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2001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相比,新版地震区划图提出了三级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2 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地震带与潜在震源区划分工作组,2010. 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区划分工作报告.,以更加细致地表述我国地震活动的空间不均匀性特征,并构建了相应的地震活动性模型3 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工作组,201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工作报告.。
震源参数对强地面震动模拟结果的影响

wwwdizhenxborgcn率法考虑地震预测的不确定性给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概率预测结果该方法主要得到的地震动参数是峰值和反应谱这种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在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抗震设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大量的强震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和近断层地震动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发现强地震动特别是近断层地震动具有集中性aagaard犲狋犪犾2004破裂的方向性效应somerville犲狋犪犾mavroeidis2002近断层的速度大脉冲akimavroeidis2003以及上盘效应abrahamson随着强地震记录的不断完善和震源破裂过程研究的发展一种考虑震源破裂机制与传播效应的强地震动场建模理论与数值计算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并取得较大进展irikura犲狋犪犾该方法能够反映震源传播途径和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能够揭示强地震动场的工程破坏特性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这种基于确定性断层进行强地面震动预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t r u c t u r e E n g i n e e r i n g,J i a n g s u Pr o v i n c e( S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Ef f e c t o f s e i s mi c s o u r c e pa r a me t e r s o n s i mu l a t i o n
地震动参数 tg

地震动参数 tg地震动参数tg是指地震波的时程特征参数,是描述地震波在各个时间点上的加速度变化的指标之一。
tg值是指地震波加速度时间历程的峰值加速度占全周期时间序列的百分比。
地震波是地壳内地震活动产生的一种振动波动,其时程特征对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设施等工程的设计和安全性评估非常重要。
tg值是反映地震波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重要参数之一,可以用来评估地震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tg值的定义是在地震波加速度时间历程的全程内,取峰值加速度与全程时间序列的百分比。
例如,若地震波加速度的最大值是10m/s^2,全周期时间是10秒,那么tg值为10/10*100=100%。
实际上,通常tg值是在重力加速度(9.8m/s^2)之上测量的地震波加速度值。
tg值的大小与地震波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一般来说,tg值越大,地震波的强度越大,对建筑物和结构的影响也越大。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常采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周期等参数来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而tg值则可以用来评估结构的破坏风险。
地震动参数tg还可以用来指导防震设计和地震研究。
当地震波的tg值较大时,说明地震波的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对建筑物造成较大的破坏。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地震动参数tg的值,选择适当的地震设计参数和结构抗震措施,以减少结构的地震响应和破坏风险。
在地震研究中,tg值可用于评估不同地震事件的特征。
通过对大量地震事件的tg值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研究地震波的特征和地震活动的规律,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地震动参数tg是地震波时程特征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指导防震设计和地震研究。
在工程设计和地震研究中,需要对地震动参数tg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应用,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地震灾害的预测能力。
基于多地震活动参数的首都圈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首都 圈地 区是 我 国政 治 、 经济 和文 化 的 中心 , 也 是 地 震 灾 害 多发 地 区 。 自公元 前 7 8 0年至 今 , 该 区 域 共发 生 Ms ≥6 . 0地震 2 6次 , 其中 6 . 0 ~6 . 9地 震
2 1 次, 7 . 0 ~7 . 9地 震 4 次 , 8 . 0 ~8 . 9地 震 1次 ,
表 明了地震 震级 和频 次之 间 的关系 。该关 系可 用如
下 数学 公式 表示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基金项 目: 北 京 市 地 震局 任 务性 科 技专 项 ( J z x 一 2 0 1 1 0 3 ) ; 2 0 1 3年 震 情 跟 踪 合 同制 定 向 工 作 任 务 ( 2 0 1 3 0 2 0 1 0 9 ) 作者简介 :  ̄ ( 1 9 7 7 一) , 女( 回族 ) , 山东 省 聊 城 人 , 工程师 , 主 要 从 事 数 字 地 震 学 与 地 震 预 测 等研 究 E - ma i l : wm j 1 9 7 7 @1 6 3 . c o m
2 研 究 方 法
G— R关 系是统 计 地 震学 中最 基 本 的定 律 之 一 ,
1 6 7 9年 三河 M8 . 0地 震 和 1 9 7 6年 唐 山 M7 . 8大 地 震 均发 生在 该 区域 。从 构造 上 来 看 , 它 位 于 华 北 亚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1 4
第 3 1 卷 第 1期 2 0 1 3年 3月
华
北
地
震
科
学
Vo 1 . 3 1 , No .1
Ma r .,2O1 3
N0RTH CHI NA EARTH QUAKE S C I ENCES
地震活动性

地震活动性第5章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考虑远源与近源地震对场地影响的差异性特点,依据工作内容、详细程度和技术要求的不同,根据到场地距离的远近,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范围分为区域、近场区和工程场地。
区域为工程场地外延不小于150 km的范围,近场区为工程场地外延不小于25 km的范围,工程场地为工程建设规划的范围。
地震安全性评价需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开展工作。
分析地震活动水平与地震发生的条件需要在足够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评价地震对场地的影响也需要在足够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
区域工作的重点是,在对区域范围内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和未来地震活动趋势,评价区域范围内地震发生的条件,判识区域范围内对场地地震危险性有影响的发震构造,综合评价区域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为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地震构造区划分与弥散地震确定等提供依据。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以收集、分析现有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现场地震与地质调查工作。
5.1 区域范围和图件比例尺本条规定了区域工作的最小范围,图件比例尺规定了区域基础资料和成果图件的精度。
5.1.1 区域范围取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范围,应不小于工程场地外延150 km。
规定区域范围大小的根本目的,在于不致遗漏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有影响的远源潜在大地震。
震害资料和工程经验表明,场地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于150 km范围内的地震影响,一般情况下,区域工作范围取工程场地外延150 km可以满足评价要求。
针对具体的工程场地而言,区域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场地与强震构造环境的关系。
当150 km 范围不足以包含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有影响的远源历史大地震或高震级潜在发震构造时,应当扩大区域工作范围。
在弱地震活动区,当工程场地外延150 km附近外围区域地震活动水平较高或存在强震的发震构造时,为了更合理分析地震活动水平和评价地震的发生条件,区域范围宜适当扩大。
建筑抗震等级如何确定标准是多少

建筑抗震等级确定标准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抗震等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所能承受的破坏程度的评定等级,是为了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从而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抗震等级的影响因素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影响抗震等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地震烈度不同,需要根据地震烈度确定相应的抗震等级标准。
2.地震活动性:地震的频率和规模也会影响抗震等级的确定。
频繁发生地震的地区需要采取更高的抗震等级标准。
3.建筑用途:建筑的用途不同,对抗震等级的要求也会不同。
如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对抗震等级的要求不同。
抗震等级的标准确定建筑抗震等级的标准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根据地震烈度、建筑使用功能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抗震等级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如A、B、C级等,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地震烈度和建筑破坏程度。
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强度、基础条件、地震设计参数等因素,通过抗震设计规范来明确建筑的抗震等级标准,并在设计施工中严格执行。
抗震等级的意义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对于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合理确定抗震等级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的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同时,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也表明了国家对于地震防灾工作的重视,体现了社会对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注。
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抗震等级标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标准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是为了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
科学合理地确定抗震等级标准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地震防灾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活动性及地震预报讲解

震源深度
≤30km 30~70km ≥70km
逆冲和 走滑
走滑 为主
走滑兼 正断层
走滑 为主
中国及其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区域特点
我国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前的喷发为 2000年来全球最大的喷发之一
喷发体积
0.2km3 4km3 7km3
18km3
喷发时间 喷发地点 喷发级别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Istanbul)地震空区
地震活动的特点
6.震源的时一空变化图像 ③地震条带
“条带”的展市与近期活动构造带基本一致。 “条带”是突出于全区的。 条带”上地震活动水平有增强的过程,其应变释 放明显加速。
1973年炉霍、1976年龙陵地震的地震条带
地震活动的特点
6.震源的时一空变化图像 ④震中迁移
新京疆1西伽919北9师宣978张辽.化.51宁1宁.家029.岫52蒗云9口92岩南.0-1云云-0宁1海.12南2南蒗城.0甘94施0.间肃14甸2.1民主 加0.5乐要 卸2.356依载.4据响主地5:应电要.9主震地比、依要主 震 明 主前6震。体据依.要 前 显 要半1序应据:依 提 减 依震受主个:列变据 灾 据出小月前到要地: 实 :准参等作震作中依下主震受主地 效 地确出数。活国据出水震 震,的前要到要短(动、地:临序 序受临作依中依期h宏、列 列到震地震震预、出据国据观中。预水局震预.测b:地:临、国测值氡通序测,平震空震地地意)并、报列,震静局区震预见向小水表并活局,和、、测当震动位彰向和并省地条,地、辽平和、在当政震带并政水宁震静奖水地府府活、向温省前、励汞政通、的动地当政2地。报、府天形府通、 震地倾,通变通形表报前 活政取报、斜彰报变表兆 动府辽得地。、,、彰异、通宁磁显取电和常地省。著报得磁政减奖、电,府显灾辐励水 、取,实著射。 应库得取效减、发力显得。灾浑著实。减效灾。实效。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的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的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是一种由地壳内部发生的能量释放所引起的地球的振动现象。
中国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为了准确评估地震风险,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进行了地震动参数区划的研究,通过对地质特征和地震活动性的分析,划分不同的地震区域。
一、地震动参数区划的基本原理地震动参数区划是指将地震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和地质特征,给出相应的地震动参数,如地震影响系数、设计震级等。
地震动参数区划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地质特征分析地质特征是地震动参数区划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地区的地质构造、断裂分布、地下构造和岩性等地质要素的分析,可以确定地震活动性高低和地震烈度分布的情况。
地震动参数区划通常将具有相似地质特征的地区划分在一起,以便更好地进行地震风险评估。
2. 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活动性是指地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和规模分布情况。
通过对历史地震事件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并预测未来的地震潜在风险。
地震动参数区划需要根据地震活动性的不同,给出相应的地震设计参数,以确保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的地质特征分析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主要根据地球物理、构造地质和地震活动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地震区域。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我国将其划分为六个地震活动性区域,分别是Ⅰ、Ⅱ、Ⅲ、Ⅳ、Ⅴ和Ⅵ区。
下面,将就其中的几个地震活动性区域进行地质特征的分析。
1. Ⅰ区(无震区)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其地壳地震活动较弱。
其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没有现今震源,地表破裂构造主要以古地震破裂构造为主。
2. Ⅱ区(低震区)Ⅱ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地壳地震活动较弱。
其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震源在地下,断裂带发育,但主要以古地震断裂为主。
3. Ⅲ区(中震区)Ⅲ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地壳地震活动介于Ⅱ区和Ⅳ区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 率地 震 危 险性 分 析方 法 的理 论 框 架 ,在 分 析 中将工 程 场地 周 围 的地 震 、地 质 及 地震 动 衰 减
的分析 、研究 结 果 ,表 达 为相 应 的概率 分 布 函
性 参数 不 确定 性 对地 震危 险性 分 析计 算 结 果 的
Hale Waihona Puke 国标 G 17 1 2 0 《 程 场 地 地 震 安 全 性 评 B 74 —0 5 工
价》 中规定 使用 的方法 。 该 方法 有三 个最基 本 的假定 。 a )地震 带 ( 地震 统计 区 ) 内地 震震 级服 从 指数 分 布 ,所 以仅 用 震 级一 频 度 关 系 系数 b值
震级 分布 ;
来 稿 日期 :2 0 . 9 0 90 修 订 日期 :2 1 .1 0 00
作 者简 介 :黄 河 (9 5 ,男 ,辽 宁省 沈 阳 市 人 , 18 16 一) 9 8年 毕 业 于 吉林 大 学 ,副 研 究员 , 主要 从 事 地震 活 动性 、工 程 地 震 研究 工 作
b )地震 带 ( 地震 统计 区 )在 所 考虑 的未来
0 引 言
斯 坦 弗 大学 的 C ro 于 16 on l l 9 8年 率 先 提 出
时 间段 内 ,地 震 活动 满 足泊 松 分 布 ,所 以仅用
能 够反 映 该 时段地 震 活 动水 平 的地 震 年 平 均发 生率 v一 个参 数 就 可 以确 定 地 震 活动 的时 间 和
黄 河
( 宁 省 地震 局 ,辽 宁 辽 沈 阳 l0 3 ) 104
摘 要 :本文 通 过 对 目前 我 国地 震 危 险 性分 析 中 的地 震活 动 性 参 数 不确 定 性 的 分 析 ,揭 示 地 震 活 动 性 参 数 不
确 定 的 的影 响 因素 ,研 究 了地 震 活 动 性参 数 不 确 定性 对 地 震 动 分 析结 果 的影 响 程 度 ,为工 程 场 地 地 震 危 险 性 分 析 结果 的综 合 选 取 提供 借 鉴 。 关 键 词 :地 震 活 动 性 参 数 ;不 确 定 性 ;地 震 动 中图 分 类 号 :P 1 . 3 55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5 5 (0 0 1 2 — 5 6 4 8 6 2 1 )0 — 6 0
第 2 6卷
第 1 期
防
灾
减
灾
学
报
Vo I No 1 l 26 . M a . 01 r, 0 2
21 0 0年 3月
J OURNAL OF DI AS ER P VEN I ND RE S T RE T ON A DUC I T ON
地震活动性参数对地震动的影响
动 时空 不 均匀 性 的 特点 ,吸收 我 国地震 中长 期
预 测 的 大 量 科 研 成 果 ,经 过 对 一 些 关 键 环 节 的
改 进形 成 的 ,称 为 “ 虑 地震 活 动 时 空不 均 匀 考 性 的概率 地震危 险性 分析 方法 ” ,这一方 法也 是
工 程场 地 地震 危 险性 分 析 为例 ,分析 地 震 活动
1 期
黄
河 :地 震 活动 性 参 数 对 地 震 动 的 影 响
2 7
确定 方 法 、资料 等 因素 ,在 其数 值 的确 定 过 程
中存 在较 大 的不 确定 性 。
11 b 的不确 定性及 其 影响 因素 . 值
该参 数 一 般 也 是 由历 史 地 震 的统计 而得 到
数 ,通 过 概率 理论 ,得 到 工程 场 地 的地 震 危 险
性 的描 述 。后 来 经 过 众 多 学 者 的研 究 与 发 展 ,
性参 数来 表述 ,潜 在 震 源 区 内地震 活 动满 足均 匀分 布 。 从 上 面 可 以看 出 ,我 国的 地震 危 险 性 分析 实 质上 就 是 围绕地 震 带 和潜 在 震 源 区划 分 及其 地震 活动 性 参 数 的 确定 ( 主要 是 b及 ) 而展
的 ,它必 须 能反 映未 来 工程 寿命 所 处地 震 活动
时 段 内 的地 震 活跃 水 平 。但 我 国各 地地 震 资料 尤 其 是历 史 地震 资料 差 异较 大 ,而 大 多 数地 区 4 4/ — 3 4地震 资料 只有 在 17 9 0年 以后 才有 记 载 , 故 直 接 的统 计方 法 对 多 数地 区不 适 用 ,或所 得 的结果 不 确 定性 较 大 ,不能 直 接 应 用 。 在实 际 工 作 中 ,一 般 可通 过 高震 级 档 的地 震 年平 均 发 生 率 的确 定 ,结 合 本 地 区地 震 活 动 的特 点 ,对 直 接 获得 的 U 进 行 调整 ,从 而 得 到 比较 符合 实 4
际 的 U。 4
震级~ 度关 系式 的系数 b值 ,是 确定 地震 频
带 震级 概 率 函数 的重 要 参 数 。b值 是 根 据 实 际 地 震资 料用 统计 回归 的方 法 得 出 的 ,故 所 取 资 料 的空 间 范 围是 否恰 当 、时 间段 是 否 合 适 、所 取 资料 的完 整程 度 如何 ,对 于 b值 的合 理 性 有 极 大影 响 。 因此 ,地 震 安 全 性评 价 工 作 中在 确
一
影 响 ,其结 果 可 为工 程场 地 地 震危 险 性 分 析结
果 的综 合选 取提供 借鉴 。
1 地 震 活 动 性 参 数 的不 确 定 性
b和 1是 地 震 危 险性 分 析 中所 涉 及 的最 重 J
要 的二个 地震 活 动性 参数 , 目前 由于 所使 用 的
个 参 数 就可 以确定 地 震带 ( 震 统计 区 )的 地
开 的 ,从 而也 说 明 了地震 活 动 性参 数 直 接影 响 着 地震 危 险性 分 析 的结 果 。本 文将 以沈 阳市某
该 方法 已成 为世 界 范 围 内的地 震 危 险性 分 析 的 最 常用 的方法 。我 国现 行地 震 安 全 性评 价 工 作 使用 的方 法 ,是 在 上述 基础 上 结 合 我 国地 震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