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知识框架】

罗马城邦和

罗马帝国

【重点梳理】

国的“内湖”

3.罗马帝国的衰亡

帝国危机(1)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

(2)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帝国衰亡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知识延伸】

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

罗马城建立(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建立(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4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原因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原因: ①城邦的基础被破坏。罗马的共和政体是在城邦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邦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当大量使用奴隶,奴隶制充分发展,意大利的地产日益集中于人数不多的大土地所有者手中的时候,小农经济瓦解了,城邦的经济基础也就崩溃了,因而,城邦也必随之灭亡。共和制的倾复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 ②原来的元老院不能代表整个地中海地区奴隶阶级的利益,它只能代表局部奴隶主的利益。经过公元前三至二世纪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罗马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统治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的霸国。原来极少数元老贵族把持的元老院已不足以代表整个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以及广大海外领地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广阔范围的奴隶主要求废除一小撮元老贵族操纵政权的局面。 ③共和国城邦公民权的保守性已不利于罗马对整个地中海地区的统治。在地域辽阔的帝国内部,罗马公民权的授予则非常保守,这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罗马对整个帝国辽阔领土的统治。 ④原有的国家机器不能充分发挥执行镇压奴隶,维护统治之任务。内战时代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在奴隶制社会各种固有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激化的新形势下,共和制度已不能充分执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职能,已不适应加强奴隶主专政的需要,不能适应意大利和各行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因而,建立在军事统治基础上的帝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帝国终于取代了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标志: 公元前30,屋大维战败安敦尼,结束了“三头政治”,建立起了元首政治,埋葬了罗马共和国,罗马从此进入了帝国时期。关于帝国开始的日期,有的史家认为应从屋大维的公元前27就职国家元首算起。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主要区别: (1)政体不同。两者的国家政治机构不同。共和国最高权利机构是元老院。执政官或独裁官是具体最高权力的执行者。帝国最高行政权力是元首、奥古斯都、多米那斯,或皇帝。称谓不同,世纪权力是一样的。政体是君主制度。在三世纪危机后,戴克里先皇帝又曾实行“四帝共治制”。 (2)军队的数量、建制不同。共和国时期的军队数量和军团编制基本上是不断增加的。而帝国时期时而缩小时而扩大。 (3)国家内部的公民权不同。共和国时期国家授予其境内的公民权数量保守的,而帝国时期则大大扩大了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此外,两者对其辖区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一模试卷(附答案)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一模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14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D.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2.从“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可以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A.希腊的繁荣B.罗马共和国统治C.罗马帝国的扩张D.雅典民主政治3.“不断的扩张使其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并将其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材料中的“大帝国”是() A.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4.有个家庭,成员是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若去参加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可以去几个人?() A.1B.2C.3D.4 5.与“台伯河畔”“元老院”“屋大维”这些关键词有关的学习内容是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 6.古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战争,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下列属于罗马《十二铜表法》内容的是( ) ①诉讼程序②所有权③债务权④宗教法⑤契约关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7.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下图漫画场景最早出现于() A.罗马共和国B.雅典城邦C.罗马帝国D.法兰克王国 8.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下图罗马万神庙可以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兴衰 有关罗马起源的传说是这样的:特洛伊城失陷之后,一位名叫艾涅阿斯的英雄率领着幸免于难的特洛伊人飘洋过海,来到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平原。艾涅阿斯的子孙们在拉丁姆平原世代为王,直到罗慕洛斯和雷慕斯推翻阿穆略的统治,并在母狼哺育过自己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是为罗马。 罗马在起源方面不像希腊和东方国家那样有一个古老悠久的文明源流,它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而是一种强制性的混杂产物。 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是由王政时期到共和国早期到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的政治改革到共和国向帝国的演变。 王政时期(前8世纪-前6世纪) 由于特别缺乏原始时代遗留的古物,罗马文化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处于扑朔迷离之中。 据推测,来自小亚细亚的入侵者埃特鲁斯坎人约在公元前800—700年间征服了台伯河北部地区和拉丁姆平原,公元前7世纪以后,又征服了罗马,建立起一个王国,此即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期”。 在“王政时期”,发生了很多典型的历史大事。 前753年: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建立罗马市(ab urbe condita) 前753年-前715年:国王罗穆卢斯在位。 前715年-前673年:国王努玛·庞皮留斯(Numa Pompilius)在位,创建了元老院和祭司团。 前672年-前535年:四位国王相继在位 前535年-前509年:末代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在位。 前509年:塔克文被驱逐,罗马共和国建立。 而王政时期之后,便到了共和国早期的寡头政治 其主要特征是: 库里亚大会仅保留宗教方面的职能。 少数贵族家族控制着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元老院,并产生出两个为期一年的行政首长——执政官。 公元前470年左右,平民迫使贵族同意设立保护平民权利的保民官,保民官对贵族们制定的侵犯平民权利的法律有否决权。 公元前450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把以往由贵族们随意解释和滥用的习惯法变成了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的成文法,从而使法律成为一种公正的约束力量。 公元前287年通过霍腾西阿法案,规定特里布斯会议(即平民会议)的决议无须经过元老院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这些胜利成果使平民与贵族在一段时间内(公元前3-前2世纪)携起手来,创造了一种较民主的政治气氛。 到了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革拉古兄弟的两次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平民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终于演成不可调和之势,激起了内战,并导致了军事独裁制的出现。 苏拉独裁后出现的“前三头同盟”(克拉苏、庞培、恺撒)第一次公开地表露了骑士阶层对元老院权力的蔑视。 恺撒死后,屋大维(前63年-前14年)依凭着与恺撒的亲戚关系跃居高位,与恺撒部将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反对元老院的“后三头同盟”。镇压了刺杀恺撒的共和派贵族力量。 在屋大维执政的40多年时间里,他虽然没有公开称帝,而是谦虚地自称为“第一公民”,但是他却已经在共和国的旧瓶中装上了专制主义的新酒。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 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地理环境: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 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试题附答案(2)

一、选择题 1.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伯里克利在演说中曾自豪地宣称:“雅典是希腊的学校。”与他自豪的原因无关的是( ) A.经济繁荣B.帝国庞大C.民主政治D.文化昌盛 2.2020年元旦刚刚过去。“元旦”所依据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公历。该历法的基础是 A.古埃及的太阳历B.苏美尔人的阴历 C.中国的夏历D.罗马人的儒略历 3.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帝国对于法学的主要贡献有() ①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②制定《十二铜表法》 ③制定用于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④制定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法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古代罗马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以下属于古罗马对世界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是 ①《掷铁饼者》②《十二铜表法》③《荷马史诗》④《儒略历》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③ 5.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A.古希腊是一切文明的发源地B.古希腊是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C.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D.欧洲文明是海洋文明发源地 6.“不断的扩张使其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并将其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材料中的“大帝国”是() A.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7.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A.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C.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D.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8.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下图漫画场景最早出现于()

欧洲文明史大纲中各章思考题

目录 第一章希腊文明 (2) 1、希腊文明有哪些特点 (2) 2、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利与弊(P11) (2) 3、希腊文明在哪些方面对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4、希腊文明的历史是如何体现其人本主义精神的 (3) 第二章罗马文明 (4) 1、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P23) (4) 2、罗马共和国大规模军事征服取得成功的原因。(P21) (4) 3、罗马共和国是如何向帝制转变的。(P21) (4) 4、在罗马文明发展过程中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罗马文明的规则性。(?) (4) 5、罗马文明都有哪些特点。(P24) (4) 第三章中世纪的基督文明 (4) 1、简述政教之争。(P35) (4) 2、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制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 3、分析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的地位和作用。 (5) 第四章文艺复兴 (5) 1、比较欧洲主要国家的封建制度 (5) 2、分析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体现其人文主义精神的。 (6) 3、分析地理大发现的背景、条件及意义(P37) (6) 4、分析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运动是如何互相影响的。 (6) 第五章启蒙时代 (7) 1、分析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7) 2、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8) 第六章工业文明 (8)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英国的原因。(P48) (8) 2、简述德国统一过程中的三次王朝战争。(P45) (8) 3、分析由于德国的崛起给欧洲局势带来的巨大影响。(P45) (8)

第一章希腊文明 1、希腊文明有哪些特点 (一)、城邦制度发达 (二)、工商航海业发达 (三)、民主政治发达 (四)、文化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的特征 2、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利与弊(P11) 3、希腊文明在哪些方面对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纵观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不同城邦的公民在自由、民主的空气下, 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努力创造, 由此涌现了无数的天才, 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神话、政治学、建筑和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并不断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与吸收, 逐步使古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希腊文明中所倡导的哲学观、历史观、伦理道德观、社会与国家学说, 都对西方近现代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古希腊宗教神话文化为后世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古希腊的宗教与神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进一步说就是古希腊的各种神灵信仰是神话传说的思想基础, 而神话传说反过来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宗教, 神话是宗教的核心。 首先, 古希腊宗教没有经典教义, 没有教会组织及神职人员, 这种宗教的世俗性是希腊城邦理性主义的萌芽。其次,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 拉近了神与人之间的联系, 为希腊及以后的西方世界创作无数优秀的文艺作品提供了不竭的题材。 二、古希腊哲学开启了世界哲学研究的诸多领域, 奠定了哲学派别的基础 古希腊留给西方哲学的遗产就是西方哲学的本身, 正如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所指出的: “古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自由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三、古希腊的文学艺术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开创性影响 史诗和悲剧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两颗明珠, 光耀夺目。 《荷马史诗》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 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 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 除了史诗, 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另一伟大成就是出现公元前5世纪雅典时期的悲剧。当时雅典先后涌现出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是第一位重要的悲剧诗人,有“悲剧之父”之称,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创始人, 据说, 我们今天看到的戏剧演出时的布景、舞蹈、高底靴和轻飘鲜明的服装, 都是埃斯库罗斯首先采用而流传至今的。 索福克勒斯是三大悲剧家中最具有才华的一位。在他的著作里突破了抒情诗式的悲剧形式, 诗歌队退到台外, 减少合唱的作用, 加强了戏剧的作用, 使悲剧艺术趋于完善。 在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中, 命运实际上已是人物自身的性格, 所以他的悲剧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 以此表现发生在家庭伦理关系方面的可悲事件。由于这一特点,欧里庇得斯被认为是开创西方家庭问题剧的第一人。 四、自然科学成就是西方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方面, 泰勒斯证明了许多几何学命题,毕达哥拉斯是西方最早证明勾股定理的人, 该定理也因此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论罗马帝国崛起的原因

论罗马帝国崛起的原因 罗马,一个古老的名字,罗马被誉为“万城之城”,他有着辉煌的历史,罗马帝国的荣耀,天主教廷的至高无上都构成了罗马近2500年的辉煌。罗马发源于意大利台伯河中下游,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崛起于公元前2世纪。 罗马在起初只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沿岸的一个小城邦。但到了公元1世纪,它已统治了一个帝国,其疆域北起不列颠,南抵利比亚和埃及,西至西班牙,东达叙利亚地区。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它的幅员辽阔,还有其生命力的长久:从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起,直到公元5世纪蛮族入侵时为止,罗马帝国维持了约700年之久。这种非凡的扩张历程是通过同大大小小的邻邦——北非的迦太基等强大城邦,东方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后继者等君主,以及占据着西班牙、高卢等地的诸多部落——进行不间断的战争而完成的,直到罗马再也没有对手为止。 经过如此漫长的征战,罗马最终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罗马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小的城邦,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呢? 探究罗马的兴盛是有着多样的原因的,毕竟由一个弹丸之地一跃而成为地跨亚欧非、囊括地中海的大帝国不可能是因为某一种单一的原因促成的。共和制度的设立、法律的开明、统治者的贤智、人民风俗的质朴、品德的良善都是罗马兴盛的原因。但是真正支持罗马前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㈠罗马的军事制度 罗马的军制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罗马漫长的征战之中不断蜕变。

整个罗马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战争贯穿于整个罗马发展的始终。可以这么说,罗马是一个在马背上建立的国家。 罗马的军队整体上从共和初期到中期的罗马军制的基本原则是由市民自备装具服义务兵役。兵役对罗马市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义务,倒不如说是一种代表荣誉的高贵权利。尤其在共和初期,军队组织几乎是直接作为政治实体(军人会)发挥作用的。当时,17岁到46岁的公民全都有义务应征入伍,并按照年龄和所持财产多少被分为4个兵种。首先,年少者和无力自备重装步兵所需装备者充当被称为“维利特斯”的轻步兵。他们不着甲胄,仅靠头盔和直径约1米的小圆盾护身,以数枝轻投枪和剑为进攻武器。此外,47至60岁的高龄市民,虽不必服野战军的兵役,但有义务随时应召参加罗马城的守备部队。最后,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多兵种混成战斗单位,被称为军团(LEGION)。 在之后的几百年里,以军团为基础,罗马的军队制度不断改进,为了适应各种环境、各种名族的战斗,逐步演变扩展,并以此征服其它名族。 ㈡罗马的政治制度 任何成功的军事征服都与有效的政治制度有密切关系,古希腊学者波利比乌斯把政治体制比作是泉水的源头,它不仅是所有行动和规划的启始,而且也随之于途,直至完成。 至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推翻埃特鲁里亚人塔克文的统治,废除王政建立共和,罗马自此进入了漫长的共和时期。此时罗马的最高行政官是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由森都里亚大会选举产生。执政官负责指挥军队,召集元老院会议和公民大会。但是由于执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权力有限,彼此间又相互牵制,所有他们并不是罗马的最高统治者,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是元老院。

古代欧洲文明教案

古代欧洲文明教案 【篇一:2017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主题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古代希腊教案3.doc】 第 4课古代希腊 【篇二:2017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主题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古代希腊教案2.doc】 第4课古代希腊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掌握雅典著名的改革家 梭伦、伯里克利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希腊文明的起源及城邦繁 荣的状况。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阅读插图,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认识奴隶制民主的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了解希腊繁荣是 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史实,理解古希腊文明是奴隶制文明;通过雅典民主政治从形成到繁荣过程中的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对学生进行社会的进步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繁荣。 二、难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教学过程: 由奥运会的来历导入 一、古希腊的繁荣 1.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临海、多山 2.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国家机构:奴隶制共和国 爱琴文明的历史地位

3.斯巴达和雅典 1)斯巴达:地理位置 居民组成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希洛人及阶级状况 国家机构:奴隶制王国 2)雅典:地理位置→经济状况 居民组成:雅典公民、奴隶和外邦人。 出现时间、地点、线形文字及迷宫 4、古希腊的繁荣 提问、讨论、理解: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古希腊繁荣时期城邦政治知道的基本情况 明确:绝大多数城邦废除了国王,实现共和,一些城邦建立了公民 享有充分权利的民主国家。 2、梭伦改革 学生阅读,明确:梭伦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及主要的民主权利机关。 3、伯里克利改革 学生阅读,理解:改革的目的、内容及结果 4、讨论:我们该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由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和“贝壳放逐法”构成,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每一个有公民权 的男子都有参加五百人会议的机会。 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是为雅典的奴隶 制经济、奴隶主服务的,规定只有男子才有公民权,奴隶和妇女都 没有政治权利,即使享有公民权的人,也不可能经常参加政治活动,实际上真正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人是不多的。据当时粗略的估计, 雅典的奴隶达三十六万五千人左右,外邦人和无产者约四万五千人,自由公民,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共约九万人。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总结: 关键词:爱琴文明、城邦、梭伦改革、民主政治作业:学习目标【篇三: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古代希腊教案设计 ( 川教版九年级上册)】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模拟试题(含答案)(2)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模拟试题(含答案)(2)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A.文明名称 B.出现时间 C.著名人物 D.文明代表 2.古代罗马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以下属于古罗马对世界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是 ①《掷铁饼者》②《十二铜表法》③《荷马史诗》④《儒略历》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③ 3.古代希腊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下列属于这一地区宝贵遗产的有 ①雅典民主政治②麦加大清真寺③《荷马史诗》④佛教⑤狮身人面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③ 4.“不断的扩张使其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并将其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材料中的“大帝国”是() A.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5.有个家庭,成员是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若去参加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可以去几个人?() A.1B.2C.3D.4 6.与“台伯河畔”“元老院”“屋大维”这些关键词有关的学习内容是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 7.古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战争,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下列属于罗马《十二铜表法》内容的是( ) ①诉讼程序②所有权③债务权④宗教法⑤契约关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8.希腊的建筑艺术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 )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频繁的内战令罗马人怨声载道,罗马人民希望有一个新的整体来取代旧的共和国,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帝国就应运而生。可是罗马帝国还是衰落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奥古斯都定下的制度只是暂时阻止罗马衰落的脚步,他死后,继任的皇帝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他们只懂吃喝玩乐,完全忽略治理国家,坐吃山空,傍着前人留下的财富,挥霍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些只顾酒池肉林的皇帝,全城百姓就“理所当然”的腐败堕落。结果加速罗马帝国的衰落。 我认为,其实在另一方面也说明罗马人的自负骄傲心理,从平民到皇帝,没有前瞻意识,没有居安思危的心理,总想着自己是强悍的一组,飘在云端就忘了下落的危险,所以,罗马人民的心态也加剧帝国动摇。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我认为这是罗马帝国覆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整个罗马由之前的好斗功利到现在的腐败堕落,军事制度的改变可以说是主要原因。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那时从军对罗马人来说是一种权利,只是罗马公民才拥有的,而且武器由自己提供,战事结束就回家休息。崇尚武力的罗马人就开始到处扩张版图获得财富,这样的军队虽然是非职业化可是一旦战斗,数量庞大,而且上下一心,最富有战斗力。但是随着战线拉长,而公民权又限于罗马人,这就出现兵源短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募兵制出现了,使得罗马军队成为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军队的出现又导致军队成分改变,由有财产的公民变得是罗马的无产者。可是这些无产者不再关系荣誉,更多的是瓜分战利品的权利,他们变得只对将军忠心而非整个罗马共和国,从这里开始,罗马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因为一个国家的军队不是众志成城而是各为其主。再到罗马帝国时期,这种由罗马无产者为主的职业志愿军又被外族人和奴隶组成的雇佣军所取代。罗马公民必须缴纳军事费用来养雇佣军,而那些被罗马政府的外族人就伺机寻找反抗的机会,雇佣军随时可以调转枪口攻击罗马。而实际上,后来的罗马也证实这点,皇帝成了军队手中的傀儡,谁满足雇佣军谁就是主。 而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军事防线都没有了,根本没有能力反抗,最后只能在别人股掌中衰落,罗马就是这样,三次兵制的改变实际上将罗马从一个英勇善战的国家推向一个任人鱼肉的砧板上。 第三,我觉得,罗马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文化浸养,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

神圣罗马帝国等级一览表

神圣罗马帝国等级一览表,含领主伯爵和帝国城市 版本说明 G.厄斯特莱希和E.霍尔策编制 I. 1521年名册上的帝国等级 (参照1755年的材料) 说明:1521年帝国名册刊印在《德意志帝国等级会议档案》(1896年)第56期第424年―442页,并见诸K.措伊默尔《德意志帝国体制史原始资料集》(1913年第二版),第181期第313―317页。本表所包列等级集团的编号系编制者所加。表中注明+号者表明该等级也包含在1755年由克利斯蒂安-奥古斯特-贝克为约瑟夫大公汇编的半官方材料中(见1964年印行的《玛利亚-特蕾西娅时代的帝国体制》,第530―557页);注明“―”号者则表明是同一材料中所没有的。1521年和1755年之间变动的材料主要根据约翰-海茵里希-策德勒的《大百科辞典》(1732―1754年哈勒和莱比锡版)和约-雅-莫泽尔的《德意志帝国等级、帝国骑士等级及其他直接的帝国成员》(美茵河畔法兰克福1767年版,或《新德意志国家法》,第四卷)以及其他著作。另外还参考了A.蒂勒《德意志邦国领地》一书中所附的《帝国各部分(1521你那和1792年)一览表》(1931年第七版,第二卷,第194页以下)。――对各等级的注释性说明以简要形式另栏出现 这是G.厄斯特莱希和E.霍尔策编制的<帝国等级一览表>刊载于<格布哈特德意志史手册>第二卷附录之中,录入的部分说明了1521年到1755年之间的的帝国成员及其变动. 帝国等级一览表按照等级编制,所有在1521年已经成为帝国成员的都被列入其中,到1755年仍然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以"+"注明,不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则以"-"注明,帝国成员不属于其原有等级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等级变化(像巴伐利亚成为选侯等级)也可能是被大邦国吞并失去其直属帝国的地位,也可能是被临国兼并而不再属于帝国,还有帝国名录记录错误而被删除者,一般都在该行注有原因,对于1521年还不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一般都单独列成一项注明为到1755年新的等级成员. 帝国成员名录 首先是选侯等级,序号1-7的是1521年列为选侯等级的帝国成员,巴伐利亚和汉诺威则是1755年统计时已经成为选侯等级的帝国成员, 选侯之后是诸侯等级这个等级当中首先列出的是教会和世俗诸侯,教会诸侯包括大主教和主教们,然后是世俗诸侯,作为补充的是分别列出的至1755年新的教会和世俗诸侯, 在教会和世俗诸侯之后是高级教士,以及伯爵和领主们,高级教士包括修道院院长和大教堂教长,女修道院院长,以及骑士团领地(骑士团本身被列为教会诸侯等级), 最后是帝国城市等级 I选侯 序号 1521年 1755年说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古希腊地理环境和早期文明 (1)地理环境 位置:欧洲东南角,主体是希腊半岛。 特点:环海,多山多岛多港湾,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2)早期文明: 爱琴文明(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2世纪)希腊的早期文明是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的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此后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9世纪)。 二、希腊城邦(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前4世纪) (1)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城邦的典型代表是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 (2)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 (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非公民包括自由的外邦人和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 三、雅典的民主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 (1)背景: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为了保障贫苦公民参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评价: 积极性:雅典的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消极性:雅典的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效率低下,议政质量难以保证;忽视少数人的权利,公民生活过分政治化; 四、亚历山大帝国 (1)亚历山大东征 路线: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方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东征的成果: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疆域地跨欧、亚、非三洲,西起希腊,东至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Part 1概括: 本章的前面部分介绍了古罗马思想的渊源,包括了古罗马发展的简单历程与古罗马思想的渊源与演化。关于古罗马思想的内核,主要涉及了古罗马思想的“伦理化的倾向”;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从斯多葛派到宗教唯心主义和Zero提出的超级国家的思想。 Part2 重点 1)古罗马的城市生活形态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古罗马时代毫无疑问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繁 荣阶段。该时期的城市建筑风格明显表现出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的特征。2)繁荣背后的“罗马病” 与古希腊简陋的城市但却拥有充实的城市文明所不同的情况是,古罗马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却始终未能造就出健康的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城市的物质繁荣与精神空虚的矛盾,使得罗马人渐渐迷失了方向。 客观地说,在城市建设、市政技术乃至城市管理等方面,罗马的成就均大大地超越了希腊。但可悲的是,罗马人的梦想一直是努力将城市造就成一个巨大的、舒适的享乐容器,却在根本上忽视了城市文化与精神功能,忽视了城市环境所应具有熔炼人、塑造人的特质要求。 在当今许多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功能的认识上也常常存在着同样的误区,因此常称其为遗传了“罗马病”。(书上对罗马病的解释是:奴隶主们几乎把创造的全部财富都用于非生产性的消费,而广大的罗马市民普遍对劳动表现出厌恶的情绪,残酷的剥削使得奴隶们消极怠工而毫无工作热情……)当今城市规划设计中遗传了罗马病的实例有哪些,“罗马病”如何防止和治疗? Part3对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总结 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古罗马人通过城市规划所追求的主要不是精神上 与自然、宇宙的和谐,而是自身生活范围内的种种“现实”利益。 凸显永恒的秩序思想——古罗马在城市的总体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和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富于纪念性的效果。高超的空间设计手法及对建筑群体秩序的把握与创造,成为了后世城市规划设计的典范。 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手法——为了使城市和建筑显现出一种具有 征服力的崇高感与震撼感,罗马人在规划、建筑实践中通常热衷于选择大模数,许多建筑的空间尺寸与规模远超其使用功能需要。(实际上就是挥霍)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提出了理想城市模式,将理性原则与直观感受、理想美与现实生活的美结合起来,统一了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同以人体美为依据的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了建筑物整体与局部及局部、整体间的比例关系,且充分考虑到了城市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该理想城市模式能否在当今或是未来切实存在?是否已有这样的例子?)

罗马帝国兴衰史[管理资料]

罗马帝国兴衰史[管理资料] :《罗马帝国衰亡史之两安东尼治下的黄金时代》[原创 2006-04-28 22:46:33] 英国历史家爱德华?吉本着《罗马帝国衰亡史》全书出版至今已逾二百年。我国出 版界传出它的一卷节编本中译本问世的信息,依然令人鼓舞。爱德华?吉本出身于 一个拥有大地产的资产阶级家族。据他追记,其家族在,,世纪时开始拥有土地。到,,世纪后期,其远祖已获得缙绅的称号。当时风气,农村殷实之家,大都把子弟送往城市习商。这个家族已有几代人到伦敦从事商业活动,并出现过一位周游西欧并远游美洲的旅行家。吉本的祖父爱德华曾任南海公司董事,由于一次船只失事而破产,但他东山再起,又复积资十万英镑。吉本的父亲亦名爱德华,曾就读于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为托利党人,拥有缙绅称号,一度担任伦敦城的区长,并曾当选英国议会下院议员。吉本的母亲朱迪思?波顿为伦敦商人之女。吉本于,,,,年出 生于伦敦附近的帕特尼镇,是父母的长子。他后来在回忆录中颇以其出身门第而自豪:“我出生于一个自由而文明的国家,一个科学和哲学的时代,一个门第荣耀、 家资富有的家庭。”吉本幼年身体孱弱多病,母亲连生多胎,无力照管,幸赖姨母凯塞琳?波顿悉心看护,几次转危为安。他所受的初级教育很不完整,时常因病中断,,,岁丧母后,又一度辍学,幸赖他生性好学,又得姨母辅导,读了许多古希腊罗马的人物传记,启发了对古典时期历史的兴趣。在入大学之前,他对希腊文和拉丁文都已打下良好基础。,,,,年吉本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当时只有,,岁。他对世界历史怀有很浓的兴趣,从古代而及于近代,几乎尽读所能得到的关于阿拉伯、波斯、蒙古和突厥史的英文着作,在他阅读的书单中也列入了中国史籍。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学院生活使他失去学习兴趣。他更换了一位导师,这是一位“只记得薪俸,不记得职守”的人,对学生既不指导,也乏管理,虽同住一院,却只见过一面,俨然路人。吉本深感无聊,称这段日子为修道院生活,时常离校出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图中这座奇特的雕像,蕴涵着一个国家早期历史的传说故事。这个诞生于台伯河畔、全盛时帝国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疆域辽阔的国家是 A.古埃及B.阿拉伯C.古希腊D.古罗马 2.古罗马同北非强国迦太基之间的争霸战争史称() A.希波战争B.伯罗奔尼撒战争 C.布匿战争D.米堤亚战争 3.广告词:“这里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这里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摇篮”。这里指()A.希腊B.意大利 C.英国D.法国 4.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发展。以下不属于罗马建筑的是A.帕特农神庙 B.万神庙 C.方尖碑 D.凯旋门 5.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与苏格拉底在街上辩论②在街上看扛着“法西斯”的扈从 ③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④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6.“条条大路通岁马”。在以下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中,走②号通道能到达() 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7.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对外扩张,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之久的“布匿战争”,这场战争罗马打败了地中海西部强国,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这一“强国”是指()A.雅典B.古埃及C.迦太基D.犹太国

8.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境内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B.保护统治阶级的核心利益 C.适应帝国贸易发展的需要 D.完善发展罗马的法律体系 9.“斯巴达作为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城邦以独立的政治单位立于希腊世界 B.城邦王权衰微,实行较民主的政治 C.城邦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 D.城邦小国寡民的突出特点 10.查士丁尼在位时,编撰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这些法典成为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编撰法典的目的是 A.为了征战四方 B.为了稳固帝国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 C.为了流芳百世 D.为了保留许多法学家的研究成果 11.下列帝国中不属于地跨三大洲的封建帝国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雅典的民主政治宣扬全体公民共同具有政治权利和义务,但一些野心家打着民主旗号蛊惑民众,使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一种暴民政治。”这段材料说明了() A.只要居住在雅典的人都享有民主权利B.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没有进步性C.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D.雅典的暴民政治导致雅典的灭亡13.斯巴达克起义是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这说明罗马共和国A.广大小农经济破产 B.遭到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 C.社会内部矛盾尖锐 D.被迫分裂为两个政权 1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曾说:“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他这样说是因为 A.英国人都是希腊的后裔B.英国人和希腊人生活习惯一样 C.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D.希腊人曾经统治过欧洲 15.太原市期末测试题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你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 )

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

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法学。古代罗马的法学十分发达,公元前450年,在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中制定了习惯法的汇编《十二铜表法》。到共和国末期,《十二铜表法》逐渐被新的原则所取代。这些新条例和新原则有各种来源,有的是因为习惯的改变,有的来自斯多噶教义,有的来自大法官的文告。屋大维时期曾赋予一些法学家解释法律的特权。公元1世纪时法学家们开始著书立说,当时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盛行。公元2世纪法学家盖约著有《法学阶梯》。公元2世纪末到3世纪初出现了五位著名的法学家:盖约、巴比尼安、包鲁斯、乌尔比安和莫迪斯蒂努斯。罗马皇帝曾颁布引证法,规定若在法律上遇有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依照他们的著作来解决。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法学家编撰了《格里哥里安法典》和《赫尔摩格尼安法典》,包括了3世纪末4世纪初的法律。提奥多西二世时颁布了帝国最早的一部官方法典——《提奥多西法典》,包括了4世纪以后的皇帝敕令。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时期,根据前述基础,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国法大全》。 (2)文学。早期文学创作多是民间歌谣,流传下来的较少。公元前3世纪出现真正的文学作品,罗马历史上第一个诗人是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2世纪罗马戏剧繁荣,主要有悲剧和喜剧两种,著名悲剧作家是阿克齐乌斯,著名的喜剧作家是普罗塔斯等。拉丁散文也逐渐兴起,开创者是加图。屋大维时期是罗马文学的繁荣时期,著名的诗人有维吉尔、贺拉西、奥维德。维吉尔早期写成的田园诗被称为牧歌,其中流露着对意大利田园风光的深切感情。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颂扬了罗马,前6卷叙述了埃涅阿斯率领特洛耶人到意大利途中的故事;后6卷是埃涅阿斯征服拉丁姆及建立罗马的创业经过。主题思想是强调奥古斯都创建的罗马帝国的伟大。贺拉西以抒情诗见长,代表作是《颂歌》,他的作品或者歌颂罗马人的传统精神,或者颂扬奥古斯都的“功业”。奥维德的作品多以爱情为题材。早期写成的3卷《爱情诗》,是描写他与幻想中情人科琳娜的恋爱故事。奥维德的精心杰作是《变形记》,重述了古代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从宇宙开始创造起,到恺撒最后变成神,情节充满了欢乐与幻想。公元前8年,奥维德被流放到黑海沿岸,在荒凉的岁月里,他写了《悲歌》和《本都来书》,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史学。古罗马最早的历史作品是《年代记》,大约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第一位罗马的历史学家是法比乌斯·皮克托。罗马史学真正的奠基人是加图,著有《创始记》。公元2世纪时希腊史学家波利比阿著有《通史》,叙述了布匿战争以及罗马在地中海东部的征服,现存前5卷,其他仅有残片。共和时代末期历史学家萨路斯提乌斯,著有《喀提林那阴谋》和《朱古达战争》,记录了共和后期罗马的重要史实。帝国时代著名历史学家有李维、塔西陀、阿庇安等。 (4)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最著名的代表人是老普林尼,著有《自然史》。古罗马的农业科学也比较发达。共和时期主要的代表人有加图和瓦罗,分别著有《论农业》。公元1世纪时出现农业科学家科鲁麦拉,代表著作也称《论农业》。地理学方面,屋大维时代曾编制了地图,公元前1世纪时希腊人斯特拉波编著了《地理学》,总结了当时西方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并绘制过一幅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的世界地图。天文学方面,公元2世纪托勒密著有《天文学大全》,对天文学有所贡献,但主要是继承和完善了地心说,其谬说后来为教会所利用,统治欧洲达千年之久。医学方面,提比略时代塞尔苏斯著有一部医学论著,但仅有残片保留。

罗马帝国时期的肖像艺术

羅馬帝國時期的肖像藝術 劉德美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羅馬帝國時期的肖像雕塑 劉德美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一、前言 羅馬帝國的疆域隨著武力的擴張而不斷擴展,尤其在征服了希臘化世界之後,接受希臘文化成為羅馬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隨著時間的轉移,各地固然有情況的不同、社會風尚的變化等,都易於造成羅馬文化在承襲希臘文化之後,進而發展本身的新風格,加速帝國全境羅馬化(Romanization)的進程。 在視覺藝術的領域中,雕塑是頗足以顯示時代風貌的造型藝術。由於雕塑家運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金屬(青銅、金、銀等)、象牙、木質或赤陶、灰泥、黏土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材料,故能留下一個時代、國家或城市的見證與印記。技巧上,雕塑的難度雖比繪畫為高,雕塑家仍可巧妙地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作品。羅馬帝國時期的肖像雕塑兼具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是羅馬藝術中最有獨創性的部分,也就是有其本土文化的特色;其主題的選擇和風格的表現,相當體現羅馬政治發展、社會風尚的演變,具有歷史意義。 在羅馬帝國長達五個世紀間,留下數量豐富的肖像雕塑,包括在建築物、錢幣、寶石等文物上的浮雕以及獨立存在的圓雕,除了皇帝、官員等政治人物外,還有詩人、哲學家、演說者等文化界名人,以及一般人士,女性雕像也愈來愈普遍,皆足以提供吾人考察當時的政治、社會與文化現象;同時放在歷史的脈絡中,往前可與希臘或希臘化時代的雕塑作比較,往後則可視為中世紀藝術的先驅。有鑑於一般西洋藝術史對羅馬雕塑的敘述,篇幅不多,國內也缺乏從這個角度詮釋

羅馬文化的論著,故本文擬探討此一論題,惟由於篇幅限制,特別強調在羅馬與行省肖像數量最多的皇帝肖像1為主,期能增進對羅馬帝國時期肖像雕塑演變的文化背景與歷史意義之了解。 二、羅馬肖像雕塑的背景與功用 1. 羅馬肖像雕塑的歷史背景與宗教觀念 希臘古典時代的雕塑作品以其表現的理想美著稱,羅馬的肖像雕塑之特色,則較著重寫實2。這是由於羅馬文化在形成之初,深受農業社會影響,強調家庭觀念,因此家長權特別大,尊重祖先是其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表現在喪禮儀式中的,是送葬者要持著用陶土或是用蠟之類輕質材料塑造、拓製的祖先頭像、半身像,有些是在行列中戴著先人的面具,後來改為拿著祖先的雕像3(圖一)。羅馬的肖像雕塑特別注重其維妙維肖的寫實性,不僅表現代表人物的性格、心情,還能表現體形、衣著等細節。羅馬雕塑不能完全獨立於希臘雕塑的影響之外,帝國初期的肖像雕塑形式深受希臘化風格的影響,即具有理想化的性格。後來又轉向寫實,晚期趨向抽象化。這種從理想到與寫實的現象,當與雕塑的對象不同有關:希臘著重神像的雕塑,在神人同形同性論的影響下,希臘人是以人的形象和比例來塑造神,自然要力求其完美,充滿理想美;羅馬人則以雕像表現真實人物的表情,尚真重於求美。而從寫實發展到抽象化表現,則與帝國後期國勢衰落,皇帝需要藉助神化的肖像強化威信,加以基督教興起所帶動的藝術新方向有關。羅馬的宗教也深受希臘宗教之影響,希臘人以極豐富的想像力建構多采多姿的神話體系,羅馬人僅將希臘神祇改用一些相對應的羅馬神祇名字,幾乎原封不動。以致於有學者認為,羅馬只有傳說,而無神話4。儘管如此,羅馬仍然需 1 Bruneu, Torelli, Altet, Sculpture: The Great Art of Antiquity from the Eighth Century BC to the Fifth Century AD, (以下引用簡稱Sculpture),Cologne: Taschen,1996,p.168。 2Sculpture,p.167。 3 H. Flower,Ancestor Masks and Aristocratic Power in Roman Culture,London: Oxford,1996,p.3。 4 J. Gardener,Roman Myth,London: British Museum Press,1993,p.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