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片状含量标准

合集下载

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作业指导书

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作业指导书

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与适用范围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粗集料的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以百分率计。

1.2 本方法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用游标卡尺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与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的尺寸之比大于3的颗粒。

有特殊要求采用其它比例时,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1.3 本方法测定的粗集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可用于评价集料的形状和抗压碎的能力,以评定石料生产厂的生产水平及改材料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2 仪具与材料(1)标准筛:方孔筛4.75mm。

(2)游标卡尺:精密度为0.1mm。

(3)天平:感量不大于1g。

3 试验步骤3.1 按本规程T0301方法,采集粗集料试样。

3.2 按分料器法或四分法选取1kg左右的试样。

对每一种规格的粗集料,应按照不同的公称微径,分别取样检验。

3.3 用4.75mm标准筛将试样过筛,取筛上部分供试验用,称取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1g,试样数量应不少于800g,并不少于100颗。

注:对2.36mm~4.75mm级粗集料,由于卡尺量取有困难,故一般不作测定。

3.4 将试样平摊于桌面上,首先用目测挑出接近立方体的符合要求的颗粒,剩下可能属于针状(细长)和片状(扁平)的颗粒。

3.5 按图T0312-1所示的方法将欲测量的颗粒放在桌面上成一稳定的状态,图中颗粒平面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侧面厚度的最大尺寸为t,颗粒最大宽度为w(t<w<L),用卡尺逐颗测量石料的L和t,将L/t≥3的颗粒(即长度方向与厚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大于3的颗粒)分别挑出作为针片状颗粒。

称取针片状颗粒的质量m1,准确至1g。

注:稳定状态是指平放的状态,不是直立状态,侧面厚度的最大尺寸t为图中状态的颗粒顶部至平台的厚度,是在最薄的一个面上测量的,但并非颗粒中最薄部位的厚度。

4 计算按公式(T0312-1)计算针片状颗粒含量。

Q e=100*m1/m0(T0312-1)式中:Q e——针片状颗粒含量,%;m0——试验用的集料总质量,g;m1——针片状颗粒的质量,g。

混凝土拌合料质量标准

混凝土拌合料质量标准

混凝土拌合料质量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等组成的复合材料,其性能与拌合料的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混凝土拌合料质量标准是保证混凝土性能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拌合料质量标准。

二、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泥应按照GB/T 175-2007《水泥强度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检验和评定。

水泥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泥标号:按照国家标准GB175-2007的规定,水泥应按其强度等级分为32.5、42.5、52.5三个等级。

2. 化学成分:水泥的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的要求。

其中,硅酸盐含量、铝酸盐含量、铁酸盐含量、氧化钙含量、氯离子含量和硫酸盐含量是水泥化学成分检验的重点。

3. 物理性能:水泥的物理性能包括物理活性、细度、比表面积、稠度、凝结时间等指标。

这些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的要求。

4. 标志和包装:水泥应标明生产厂家、水泥种类、强度等级、生产日期、质量等级、执行标准等信息,并采用防潮、防透气、防污染等包装方式。

三、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骨料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针片状颗粒含量: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4-2011的要求。

2. 粒径分布:骨料的粒径分布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5-2011的要求。

其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不超过混凝土构件厚度的三分之一,细骨料的最大粒径应不超过混凝土构件厚度的五分之一。

3. 体积密度和吸水率:骨料的体积密度和吸水率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7-2011的要求。

4. 物理性能:骨料的物理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冻性、磨耗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8-2011的要求。

四、外加剂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辅助材料,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外加剂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成分:外加剂的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GB8076-2008的要求。

级配碎石质量控制

级配碎石质量控制

级配碎石质量控制一、引言级配碎石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对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级配碎石的质量符合工程要求,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级配碎石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

二、材料要求1. 级配碎石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如GB/T 14685《建造碎石》等。

2. 级配碎石的物理性质应满足以下要求:- 破碎值:根据工程要求确定。

- 塑性指数:不大于4%。

- 吸水率:不大于2%。

-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

- 石粉含量:不大于5%。

- 粒形系数:不小于0.9。

- 颗粒强度:根据工程要求确定。

三、质量控制措施1. 采样与试验- 采样方法:按照GB/T 17671《建造材料取样方法》进行采样。

- 试验项目:破碎值、塑性指数、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石粉含量、粒形系数、颗粒强度等。

- 试验方法:按照GB/T 14685等相关标准进行试验。

- 试验频率:每批次不少于3个样品,每一个样品进行3次试验。

2. 质量控制指标- 破碎值控制:根据工程要求确定破碎值的上下限,每批次的平均值应在上下限范围内。

- 塑性指数控制:塑性指数应不大于4%。

- 吸水率控制:吸水率应不大于2%。

- 针片状颗粒含量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0%。

- 石粉含量控制:石粉含量应不大于5%。

- 粒形系数控制:粒形系数应不小于0.9。

- 颗粒强度控制:根据工程要求确定颗粒强度的要求。

3. 质量控制记录- 采样记录:记录采样日期、地点、样品编号等信息。

- 试验记录:记录试验日期、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等信息。

- 质量控制指标记录:记录每批次级配碎石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破碎值、塑性指数、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石粉含量、粒形系数、颗粒强度等。

- 异常处理记录:记录发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四、质量控制流程1. 采样: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 试验: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建筑骨料针片状含量要求

建筑骨料针片状含量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针片状含量小于等于8,
混凝土强度等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55~C30时,针片状含量小于等于15,
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等于C25时,针片状含量小于等于25。
针片状石料产生的原因主要与石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和选择的加工机械、生产工艺等有关。一般硬而脆的岩石在破碎时易产生针片状,以挤压破碎为主的破碎机破碎出的石料针片状含量比较高,如颗式破碎机等,利用冲击方法将岩石击碎生产出的石料针片状比较少,如反击破碎机、冲击式制砂机等。针片状颗粒含量控制方法如下:
(1)破碎机稳定、连续的供料。无论使用何种碎石机生产碎石,都需要稳定、连续的供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则可减少针片状碎石含量,因为稳定、连续的供料才会使破碎机挤满给料,保证破碎腔内料与料之间相互挤压使得扁平及长条状颗粒沿其薄的断面断裂。如果供料不充分,不能实现物料与物料之间挤压,一些针片状物料就可能因缺少挤压机会而过早地排出破碎机影响了最终产品质量。
(4)合理的破碎筛分工艺流程。如石料经过颗式破碎机粗碎或中碎后,就直接排到最终产品的成品筛上,小于筛孔尺寸的物料将直接成为最终产品,就增加了针片状含量的比例,可见合理的破碎筛分工艺流程也是减少碎石针片状含量的一种方法。
(2)调整好粗碎、中碎与细碎的最佳排料开口比,实现均衡生产,以减少针片状碎石的含量。
(3)选用反击碎石机 圆锥碎石机生产碎石。反击碎石机是利用冲击方法将岩石击碎,生产出的石料多呈立方体,针片状含量较少。圆锥破碎机虽属挤压破碎但生产出的碎石针片状亦较少,主要是圆锥破碎机实现了层压破碎,颗粒的破碎不仅发生在颗粒与衬板间,而且发生在颗粒与颗粒之间。颗粒之间相互挤压使得扁平及长条状颗粒沿其薄的断面断裂,而且每个岩石颗粒在破碎腔中还可以得到多次破碎,因此产品粒度较好,针片状较少;另外圆锥破碎机工作稳定,故障率低,在国外被广泛使用。

修约__铁路工程试验精度允许偏差要求

修约__铁路工程试验精度允许偏差要求

铁路工程试验精度允许偏差要求6.1 粗集料试验6.1.1筛分试验1.质量的称量精确至1g,筛余质量精确至0.1%,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0%,不需平行试验。

2.各筛分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总质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0%。

6.1.2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1.质量的称量精确至1g,表观密度、紧密密度精确至10kg/m3。

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

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

6.1.3压碎指标值试验质量的称量准确至1g, 压碎指标值精确至0.1%,以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6.1.4针片状含量试验质量的称量精确至1g, 针片状含量精确至0.1%。

不需平行试验。

6.1.5含泥量(泥块含量)试验质量的称量精确至1g, 含泥量(泥块含量)精确至0.1%。

两次结果差值不超过0.2%。

6.2 细集料试验6.2.1 筛分试验1质量的称量精确至1g,筛余质量精确至1g, 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细度模数精确至0.01(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2各筛分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总质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6.2.2 表观密度试验1质量的称量精确至1g,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2二次结果差值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

6.2.3 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试验1质量的称量精确至1g, 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精确至10kg/m3。

2孔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6.2.4 含泥量(泥块含量)试验1质量的称量精确至0.1g, 含泥量(泥块含量)精确至0.1%。

2两次含泥量结果超过0.5%时, 须重新试验。

3两次泥块含量结果超过0.4%时, 须重新试验。

6.2.5云母含量试验质量的称量精确至0.01g,云母含量精确至0.1%。

建筑用碎石生产中针片状颗粒控制方法

建筑用碎石生产中针片状颗粒控制方法

建筑用碎石生产中针片状颗粒控制方法摘要:受传统观的影响,人们认为砂石在混凝土中只是可以起到填充的作用,质量可以忽略,多加水泥即可解决。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砂石骨料用量在混凝土中大约占50%左右,其性质对于混凝土工作、力学、耐久性能先进均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砂石骨料中的针片状含量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文章对建筑所用的碎石生产中的针片状颗粒的控制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碎石;针片状颗粒;控制1.建筑用碎石针片状的定义及标准建筑用碎石针片状颗粒是指集料颗粒的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与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小于0.4的颗粒。

《GB/T14685-2011建筑用卵石和碎石》规定,建筑用卵石和碎石按技术要求分为三类: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针片状小于5%;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及其他要求的混凝土,针片状小于15%;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针片状小于25%。

2.针片状碎石对混凝土的影响不同粒径大小的针片状颗粒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针片状颗粒粒径愈大,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愈大,反之愈小。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2.1对强度影响针片状颗粒比例过大,混凝土不易捣实,容易造成混凝土空隙变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受力后容易折断。

2.2对和易性的影响在泵送过程中针片状碎石容易叠合,增加了摩擦力,和易性变差,容易堵管,废品增加,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

3.碎石生产中减少针片状颗粒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破碎设备,相对于人工生产,机械生产的碎石,针片状都会较多,但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可以有效控制针片状碎石的比例。

3.1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对石灰岩碎石的生产,一般采用二级破碎进行生产,其中一级破碎采用颚式破碎机,二级破碎可选用反击破碎机、圆锥破碎机或锤式破碎机。

锤式破碎机生产的成品碎石含粉量大,且针片状最多,一般只适用于小型采石场,本文不予讨论。

3.1.1反击破碎机与圆锥破碎机的区别圆锥破碎机的工作原理是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偏心套旋转,动锥在偏心轴套的迫动下做旋转摆动,动锥靠近定锥的区段即成为破碎腔,物料受到动锥和定锥的多次旋转挤压和撞击而破碎。

建设用砂新标准与旧标准对照 Microsoft Word 文档

建设用砂新标准与旧标准对照 Microsoft Word 文档
建设用砂新标准与旧标准对照
1
建设用砂GB/T14684-2011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2
适用范围是建设工程
适用范围是建筑工程
3
增加了砂的放射性规定
修改了人工砂和天然砂的定义
4
Ⅰ类砂必须是2区,但2区不一定是Ⅰ类砂
无此规定
5
表观密度≥2500
松散堆积密度≥1400
空隙率≤44%
表观密度≥2500
6
针片状含量Ⅰ类≤5,Ⅱ类≤10,Ⅲ类≤15
针片状含量Ⅰ类≤5,Ⅱ类≤15,Ⅲ类≤25
7
卵石压碎值Ⅰ类≤12,Ⅱ类≤14,Ⅲ类≤16
卵石压碎值Ⅰ类≤12,Ⅱ类≤16,Ⅲ类≤16
8
表观密度≥2600
松散堆积密度报告实测值
空隙率Ⅰ类≤43,Ⅱ类≤45,Ⅲ类≤47
表观密度>2500
松散堆积密度>1350
空隙率<47%
松散堆积密度≥1350
空隙率≤47%
6
表观密度称样精度0.1克
计算公式增加了水温修正系数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表观密度称样精度1克
计算公式无水温修正系数
没有说明用全数值比较法,还是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7
判定规则:检测结果有2项及以上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为不合格。有1项及以上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可复检。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
2
适用范围是建设工程
适用范围是建筑工程
3
增加了卵石、碎石的放射性规定
修改了碎石的定义
4
单粒级增加了5-10,10-16,16-25三个规格
原标准5-10连续粒级改到新标准单粒级
5

针片状含量标准

针片状含量标准

针片状含量标准
一、长度
针片状颗粒的长度应符合以下标准: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得大于50mm。

2. 二级及三级公路:不得大于75mm。

3. 四级公路,特殊情况及四级以下公路在桥面铺装层和铰接板以及伸缩缝部位,不得大于150mm。

二、厚度
针片状颗粒的厚度应符合以下标准: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得大于20mm。

2. 二级及三级公路:不得大于30mm。

3. 四级公路,特殊情况及四级以下公路在桥面铺装层和铰接板以及伸缩缝部位,不得大于40mm。

三、允许含量
针片状颗粒在混合料中的允许含量,应符合以下标准: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得大于15%。

2. 二级及三级公路:不得大于20%。

3. 四级公路,特殊情况及四级以下公路在桥面铺装层和铰接板以及伸缩缝部位,不得大于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片状含量的相关标准
1.《建筑用卵石、碎石》GB14685-2001(2002年2月1日实施)
▪定义:
针状颗粒: 长度 > 或= 2.4 x 粒级平均粒径
片状颗粒: 厚度< or = 0.4 x粒级平均粒径
▪允许的针片状颗粒总含量
2. 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定义同上
3.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定义: l/t > or = 3
*由于定义更严格,虽然从数值来说较大,但实际比国标要求更严格。

4. DL/T 5144-200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定义: 同国标
5. TB 2140-90 Railway Ballast (铁路碎石道碴)
▪定义:
针状颗粒: 长度 > or = 1.8 x 粒级平均粒径
片状颗粒: 厚度 < or = 0.6 x粒级平均粒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