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危机-精
近代前夜的危机(2)

2.闭关锁国的过程
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 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
康熙统一台湾后,清政府开放四个港口,对外贸易受 到限制。
乾隆时期,又关闭了其他海港,限定广州一处海港通商, 并只能通过“广州十三行”统一进行商品贸易。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 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 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人。
闭关政策:严格限 制对外贸易 只准许广州一地对 外贸易; 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十三行管理贸易; 对出口商品的种类 和出海船只的载重 量作出严格限制; 对外国人在华的活 动采取了严格限制 的措施。
2.闭关锁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御
作用。 消极影响(主要):
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它使中国失去了对外 贸易的主动权,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 使中国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阻 碍了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导致 了中国的落后。
材料2 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 关政策;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 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
传统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不 需要外来商品的买卖; 中国一直是周围一些国家朝贡的对象,统 治者习惯了以“天朝大国”自居;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农民反封建起义。起义历时
九年多,攻破州县204个,
歼灭大量清军,清政府耗费
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
财政收入。起义使清王朝元 气大伤,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天理教起义: 白莲教的一个支派,是
清朝中期发生了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课件(42张)

明中后期苏州地区 “凋籍田业”(不靠 土地),“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日取分金为谷飨计”。 ——《明神宗实录》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 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找一找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描述 有哪些?查阅书上还有哪些?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1)、出现:明中后期的江南苏州丝织业
(2)、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资本主义萌芽4个要素 标志 工场手工业的形成 特征 自由雇佣劳动
• 生产目的: 增殖利润 • 生产方式: 商品生产
生产方式 手工操作 机器生产, 英国每个农场1台蒸汽机 交通状况 牛马拉车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三、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
2、重农抑商政策
3、海禁闭关政策 4、其他……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必备的 历史条件 雇 佣 货币、生产资料所有者 劳 动 自由劳动力所有者 关 系 区别传统/官办手工作坊的标志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出资 雇佣③
货币、生产 经营 手工工场 劳动 一无所有 资料所有者① 的自由劳 ⑤ 工资 动者② 利润 被雇佣④ 出力
资金
国际 市场 土地买卖制
度和高额地 租吸引商业 资本买田置 地,影响了 资本的积累。
国内 市场
劳动力
国家 政策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 理最好的国家。” ——伏尔泰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
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 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 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材料一指中国哪个历史时期?其中哪个阶 材料二的文字说明了什么?表现在哪些方 段最典型? 面?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1、盛世经济的繁荣
“康乾盛世”
主要表现: 农 业—— 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 手 工 业—— 纺织品、瓷器、茶叶大量出口 商 业—— 商帮的形成和市镇的发展 对外贸易——
晋商老照片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 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 徽商的房舍·承志堂(清) 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 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 乔家”之说。
鸦片仓库
吸食鸦片的工具
启示
坚持改革开放 重视科学技术 开明的文化政策 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
盛世:
近 代 前 夜
明清经济的发展
过渡:
近代化因素的萌芽
危机: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第二十四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一、明清经济发展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1、盛世经济的繁荣
“康乾盛世”
主要表现: 农 业—— 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 手 工 业—— 纺织品、瓷器、茶叶大量出口 商 业—— 对外贸易——
明清发达的手工业
明 景 泰 款 仿 古 方 尊
明 琉 璃 人 身 鱼 尾 瓦
一、明清经济发展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二、近代前夜的迟滞 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原因:根本:封建制度的阻碍
具体表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农民: 政府政策 购买力低下 ——国内市场小 ——难以扩大再生产 ——国外市场缺乏 地主和大商人: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抑商、闭关锁国
自由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科学技术: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方式直接挂钩
△思考: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闭关政策?这一政策
的实行有何严重影响?
(1)原因
直接原因: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抗 清 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思想根源:闭目塞听,虚骄自大
(2)影响: 客观原因: 西方列强的侵略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入侵,巩固王朝统治 消极:a、打击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阻碍了海外市场 扩大 b、阻碍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 经济和科技文化落后。 c、使中国与世隔绝,失去推进工业文明契机。
阻滞新生产因素发展的障碍 迟滞 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1、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26—27页内容,完成下表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农业
表现 影响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推广双季稻,产 量提高;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番 国力强盛 薯);广泛植棉(衣食结构变化?)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了主导地 位。 商品流通扩大;白银使用广泛;商业 资本活跃;工商业城镇兴起;成为当 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
面对人口的迅速膨胀,当时使得解决温饱问题尤为重要,你能 结合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情况,说明在这两方面的发 展吗? 高产作物的引进;鼓励垦荒,扩展耕地面积;更加注重精耕细作 大力推广植棉,使得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5-3-2近代前夜的危机 课件(20张PPT)

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你有 没有夜郎自大的行为?如果有 又给你带来过哪些影响?
近代前夜的危机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23页 读课文23页资料1.2思考问题 问题1、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夺劳动 力;工商业 发展容易滋生奢华的社会风气;跨地 区招募工人,给社会管理带来隐患。 问题2、强化了自然经济形态,导致大量商业资本 投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 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 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西方 国家之间的差距。
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制度) 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 殖民扩张 自由民主平等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自然经济 手工生产
闭关锁国 思想专制
比较明清时期和隋唐时期的 对外政策及其影响,由此你 得到怎样的启示?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落后 隋唐时期: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家强盛
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在2006年举行的国际投资论坛上,当时的国务院副总 理吴仪发表了题为“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既 定基本国策”的演讲。她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 本国策。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 走向世界,更加重视对外开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对外开放,吸 收外资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以对 外开放作为我国的既定基本国策?
•
5、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父母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父母仍然健康。
•
6、没什么可怕的,大家都一样,在试探中不断前行。
•
7、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广州十三行
广州 十三行 乾隆时商人海外 渡航证明书
明清时代的统治中心——北京紫禁城(故宫)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 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但在重农抑商、禁海闭 关等政策抑制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 迅速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陨落。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资金
国家 政策
劳动力
国内 市场
国际 市场
农民被局限 在土地上
4.阻碍因素: (1)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上:封建制度衰落和君主专制强化。 (3)政策上:海禁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4)思想上:儒家重义轻利。
5.认识:
(1)属于新的生产关系,代表历史发展潮流。对社会习俗、 思想观念、文学作品产生影响。 (2)力量薄弱,发展缓慢,未占主导,没有推动中国向近代 社会转型。
夕 阳 无 限 好 , 只 是 近 黄 昏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抑商与海禁
■近代前夜的危机
知识体系
发展
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近代前夜的 发展与迟滞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交 科技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传统科技
农耕文明和封建制度
△思考: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闭关政策?这一政策
的实行有何严重影响?
(1)原因
直接原因: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抗 清 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思想根源:天朝上国,盲目自大
(2)影响:
第13课近代前夜——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题名称第13课近代前夜——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到历史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体现。
2.史料实证: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解析,让学生了解清朝前中期的真实状况,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
3.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清朝前中期历史发展的时间框架,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和影响。
4.历史解释: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让学生理解和评价历史解释的不同观点和立场。
5.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清朝前中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理解其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清朝前中期的维护统治的措施。
教学难点清朝前中期统治措施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1、教师准备:多媒体、黑板、粉笔、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笔记本、教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讲解一、专制强化1、奏折制度材料:各省督抚提镇所上的题本,先送通政使司衙门,由通政使司再转送内阁。
内阁接到本章后,由汉本房登记,并将无满文的通本照汉文贴黄译成满文,送满本房。
满本房照所翻满文贴黄稿,缮成正文,校对后送汉票签处。
各部院衙门的题本径送内阁,由汉票签处接收。
……侍读校阅后,交满票签中书翻成满文,呈大学士阅定。
然后,发满、汉票签处分别缮写满、汉文合璧的正签,各于背尾署缮者名,夹入本内。
由满票处中书送批本处。
批本处按进本日期,送内奏事处。
内奏事处接本后,由记档太监登记后,呈皇帝阅览。
——秦国经:《中华明清珍档指南》思考:阅读材料,说出当时这种文书做法有什么弊端呢?参考:呈转程序复杂、周期长,行政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发展出奏折制度。
阅读教材,梳理信息。
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特点:迅速、机密作用:皇帝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

3、思想上:根实本行文原化因专制,大兴文字狱
4、科技上: 鄙薄科学技术 5、统治者心态:愚昧自大、故步自封 6、西方发展: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强大起来
以下材料说明了清朝由 盛转衰的什么原因?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允许 茶叶等的出口,是“加恩体恤。”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
图文觅史
“大帝国”指的是哪个 国家的什么时期?文中 说的“不顾时势,安于 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 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 尽美的幻想自欺”指的 是什么?殊死的决斗是 指哪场战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 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
顾时清势,中安期于现状,人
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
力以闭天关朝尽锁善国尽美的幻 想 注自定鸦最欺片后。要这战在样争一一场个殊帝死国
茶丝 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英
呢绒 鸦片 棉布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英国工业品在中国不畅销
这是对付中国的唯一利器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5000 40000
35445
40200
35000
30000 25000
20331
20000
12576
15000 10000
4000
7889
5000
0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价值单位:银两
年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中英贸易中国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795—1799
1192915 5373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二:闭关锁国政策
皇上,居住在这样 的国家,多安全啊, 老百姓都丰衣足食 啊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封建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严格限制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1.闭关锁国的原因
材料1 乾隆皇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驳回了英国使者马戛 尔尼与中国通商的请求,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2 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 关政策;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 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
天理教起义: 白莲教的一个支派,是18世纪中
叶白莲教武装起义失败后,由部分 教徒组织起来的,曾在北京、河南 发动起义。又称八卦教。
危机六:中国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开始落后 中西经济对比
中西政治对比
政治
当清朝皇帝君临天下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 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清朝前期,中国仍然是农耕经济大国,但手工业、商 业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以顺差, 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康乾盛世)
第2课时
近代前夜的危机
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分界是中英鸦片战争 (1840年) ; 近代前夜大概相当于清朝中期。
思考:近代前夜的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乾隆南巡图
据史料纪载,乾隆下江南巡察,流连山水,举止阔绰,花费的差 旅费用就高达二千多万两白银 ,乾隆仿效祖父康熙,六下江南考察 民情。乾隆南巡,虽然不能完全否定其对巩固政治的作用,但他更偏 重游山玩水,奢侈豪华,不仅加重了百姓负担,还造成了奢靡的社会 风气。
和珅史上贪官之首,和 珅被抄出藏金32000多 两,地窖藏银200余万 两,取租地1266顷,取 租房屋1001间半、当铺 银号及珠宝、衣物等, 总家产折合白银相当于 清政府好几年的财政收 入。如按内务府估价, 和坤家产在8亿两白银, 合人民币:875亿。
闭关政策:严格限 制对外贸易 只准许广州一地对 外贸易; 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十三行管理贸易; 对出口商品的种类 和出海船只的载重 量作出严格限制; 对外国人在华的活 动采取了严格限制 的措施。
2.闭关锁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御作 用。
消极影响(主要):
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它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 易的主动权,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使中 国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阻碍了手 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导致了中国的 落后。
危机一: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清朝前期,传统的男耕 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 结构在全国范围内占据 主导地位.
尽管已经出现了工商皆 本的新观念,但统治者 仍然坚持以农为本,重 农抑商的政策.
雍正祭祀先农坛图(局部)
雍正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曾多次前往先农 坛参加祭祀的典礼.
从上述资料来看,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有哪 些担忧?
当中国的学子还沉浸在四书五经,八股取士之中, 西方的近代科学已经大踏步前进.
危机六:中国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开始落后
比较中西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的差异,说说中国 近代前夜的危机有哪些?
政治差距 外交差距
经济差距
军事差距
中国与同时期西方的对比
政治 经济 外交 军事
西方
中国
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制度)
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
封建君主专制
自然经济 手工生产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军舰、火炮、 大刀、长矛、
步枪
弓箭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 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 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政治腐败黑暗,皇室铺张 浪费,官场腐化奢靡.
清朝军队废弛。由于贪官污吏从中作梗,军费开支不足, 士兵选拔也使良莠不齐。长年的缺乏训练的军队战斗力 已严重下降。再看武器装备,长年不曾更换,仍旧是大 刀长矛。
危机五:农民起义不断
白莲教起义 又称“川楚白莲 教起义”。 清嘉庆元年至九年, 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以白莲 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反封建起义。 起义历时九年多,攻破州县204 个,歼灭大量清军,清政府耗费 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 收入。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 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清朝前期世界形势
清朝前期周边形势
中国周边危机四伏,英俄等过在我国附近殖民扩张,当时 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清朝统治者对此认识非常不 够.
危机三:人地矛盾尖锐
人口迅速增长
人均土地占有量减少
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谋生 困难,这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危机四:政治腐败、军队废弛
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工商业发 展容易滋生奢华、浮夸、攀比之风,败坏社会风气;跨 州县招募矿冶工人,容易给社会管理带来隐患。
清政府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会有什么后 果?
强化了自然经济形态,导致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一定 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 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
传统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 商品的买卖;
中国一直是周围一些国家朝贡的对象,统治者习惯了以 “天朝大国”自居;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乾隆时期,又关闭了其他海港,限定广州一处海港通商, 并只能通过“广州十三行”统一进行商品贸易。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 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 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