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木屑、轻蔑、呻吟”等。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懂得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保持冷静、机智勇敢。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夜莺”的言行,体会其机智勇敢的品质。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夜莺”的爱国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夜莺”歌声的作用和含义。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夜莺的歌声,让学生倾听,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的歌声吗?”从而引出课题《夜莺的歌声》。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通过认读、听写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默读课文,思考:“夜莺”是谁?他为什么要学夜莺唱歌?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夜莺”言行的语句,如“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等,通过分析这些语句,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
小组讨论:“夜莺的歌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然后全班交流。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精彩的段落,感受“夜莺”的爱国精神。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让学生再次感受“夜莺”的品质。
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通用5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通用5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1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历史背景、有关故事)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二、学情调查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
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2、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夜莺的歌声》,了解夜莺的特点和歌声的美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课文:《夜莺的歌声》生词:夜莺、歌声、森林、国王等语法点:一般过去时态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动物和它们的特点,引入夜莺的话题。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理解情况。
讨论:分组讨论夜莺的特点和歌声的美丽,分享讨论结果。
写作: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2.2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讨论、写作等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夜莺的图片和歌声,营造情境,增强学生感官体验。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夜莺的歌声》多媒体课件:夜莺图片、歌声音频生词卡片:夜莺、歌声、森林、国王等写作纸张和笔3.2 教学材料学生用书:《夜莺的歌声》故事书作业本:用于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法、词汇和表达清晰度。
4.2 教学反馈及时反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书面反馈:在批改作业时,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进度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导入、阅读和讨论第二课时:写作任务第三课时:评估和反馈5.2 教学进度每课时45分钟,共3课时完成本章内容。
根据学生的理解和进度,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技巧6.1 教学策略激发兴趣:通过引入夜莺的美丽歌声和森林的神秘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夜莺歌声的意义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教学难点:读文理文教学创新点:边学边练,实时反馈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共37个)朗读1—24,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颜色跟树叶差chà不多不知在削xiāo什么转zhuǎn眼间谁教jiāo你这样吹哨子的夜莺倒dào是只有我一个村子就着zháo火了俩liǎ人并排着走胳膊bo”反馈倾听的情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5—37,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削xiāo喂wèi哨shào挺tǐng斯sī甩shuǎi踢tī枪qiāng防fáng鬼guǐ汉hàn滚gǔn毁huǐ惯guàn屑xiè拧nǐng蘑mó呻shēn吟yín宛wǎn4.运用反复手法,训练进步生根据拼音识字。
5.组织学生标画重要词语。
垂头丧气沉寂木屑盘问不慌不忙杂草丛生蘑菇埋伏聚精会神模模糊糊以防万一凝神鬼子汉子兴致勃勃口哨呻吟断断续续烧毁6.教师过渡,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在排版上的特点:24、34、35后边的空行,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列出二、三、四部分的小标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敲定第一部分的小标题。
1—24带路(盘问)25—34埋伏35枪声36—37歌声7.学生教师指导和课件的帮助下,整体把握并反复表述课文的要内容并小练笔:课文先写_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8.教师小结:(1)利用课件指导写字:鬼毁惯喂滚;学生对照课后的格子注音、临写。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6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6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读准多音字,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轻蔑、沉寂、呻吟等词语。
2、抓住“隔行分段”,了解四部分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能联系上下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课题师:看到过夜莺鸟吗?它的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
今天,我们要走进课文,去聆听夜莺神奇的歌声。
课文说的是一只夜莺鸟吗?师: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你对苏联卫国战争了解多少?(读读词语手册50页的内容)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字词师:课文读了几遍,(预习得很充分,有勇气接受许老师的挑战吗?)剥削钉子空旷瓶塞削皮钉钉子空隙边塞(多音字)耷拉蘑菇(轻声)轻蔑呻吟宛转毁灭(指出毁字中左上部分的笔顺)2、隔行分段师:再考个难点的。
这篇课文的段落格式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
谁发现了,什么不一样?(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
这叫“隔行分段”。
你们打开书看一看,有几个隔行,分了几段?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
)3、内容概括师:第一部分在写什么内容呢?快速浏览第一部分。
诱敌。
再浏览第二段,这回好说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带路,歼敌,再诱。
师:谁能加上时间,适当的连接词,把四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主要内容。
三、浅谈印象,切入重点1、读了这个故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师: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孩子机智地与敌人斗志斗勇,真是了不起啊!请你自由读引诱敌人这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想,把感受到机智勇敢的词句用横线画起来。
四、品词析句,感悟品质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1、语言描写★“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1、抓住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表面上是说一些动物,实际上暗骂敌人;2、东拉西扯,说东道西,为了什么?小男孩是在装傻;东拉西扯的避开敌人的盘问。
《夜莺的歌声》的教案设计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夜莺的歌声》,让学生了解夜莺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与其他鸟类的区别。
培养学生对鸟类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提高学生对夜莺形象的认识;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夜莺的歌声》的主要内容,了解夜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夜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提前阅读《夜莺的歌声》,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3.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夜莺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提问:“你们知道夜莺吗?它有什么特点?”4.2 自主学习: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夜莺的外形特征是什么?它的生活习性如何?”4.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夜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夜莺。
4.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
4.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夜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5.1 观察身边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5.3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观察鸟类,增强亲子关系。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夜莺的图片和歌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激发学习兴趣。
6.2 互动教学:采用问题驱动、讨论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6.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加了解夜莺的生存现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7.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鸟类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思考。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7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7篇《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某些句子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重点、难点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设疑:这里的夜莺是鸟儿么?2. 交流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同课文2. 生字卡片抽读生字3. 理解词义:空旷,沉寂,搭拉,轻蔑,凝神,兴致勃勃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 讨论: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3. 指名分部分读课文四、教师小结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以歌声为线索展开叙述五、布置作业1. 想一想,填一填肖(哨)(口哨)廷()()仓()()方()()肖()()2. 填一填,读一读一(个)士兵一()上衣一()蘑菇一()劲头一()木头一()鸟叫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品读课文,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读懂课文内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 听写词语2. 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一)读懂第一段1. 指名朗读第一段2. 提出疑问: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说明了什么?3. 学生回答,可见出示相应的句子4. 指导朗读: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小夜莺的心思的句子要注意语气(二)阅读第二段,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1. 读前提出疑问:小孩子在路上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啊?2. 指导朗读:同学们可以读出小夜莺的机灵吗?(三)学习第三段1. 指名朗读第三段。
2. 讨论: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四)读读想想,学习第四段1. 默读第四段,说说你读懂什么了?(学生踊跃回答,老师进行适当的点评)2. 老师:最后一节有什么用?3. 指导朗读:这是一只勇敢的小夜莺,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朗读本段吧三、总结课文1. 讨论:在你眼里,小夜莺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啊?(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等等)2. 布置作业按要求抄出文中的句子。
《夜莺的歌声》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

《夜莺的歌声》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篇一:《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篇一在《夜莺的歌声》(五年制第10册第18课)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叙述了苏联卫国斗争中,一个小孩子运用计谋,帮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突出地表现了他面对凶狠的敌人机灵英勇,镇静冷静的品行和剧烈的爱憎情感。
1.拟人。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描写了一场斗争后的破败情景:特殊是用“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没精打采地弯着腰”的拟人,来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没精打采”起来。
这里,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小孩子“你们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斗争一起先,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事实上,是把敌人比作“野兽”,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
作者在这里运用“双关”,一方面表现了小孩子的机灵聪慧,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的剧烈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看,他天真活泼,似乎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
况且,他的“学夜莺叫”“学杜鹃叫”正是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说:“假如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夜莺还是兴趣盎然地唱着。
”……这里的几个“夜莺”事实上都是指那个机灵英勇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就像小夜莺那样机智活泼,惹人宠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起先是“打破了夏日的寂静”,中间是“越来越响了”,最终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不仅题目是很好的“照应”,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歼灭了敌人,取得了斗争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教学重点分析】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分析】‚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1、布臵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历史背景、有关故事)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思路】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二、学情调查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
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2、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3、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
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⑴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
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
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⑴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
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⑴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
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⑴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⑶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以读引说,迁移运用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像,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布臵作业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吸引敌人14夜莺的歌声麻痹敌人传递情报︱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小英雄雨来教学要求一、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二、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三、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四、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一、抗日根据地地图。
二、生字新词卡片。
三、《小英雄雨来》教学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
)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泥鳅(qiū)——你们看见过泥鳅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泥鳅是一种身上很光滑的鱼,灰黑色的。
)门槛——什么叫门槛?(旧式的房子都有门槛,就是门下的一根横木。
)晌(shǎnɡ)午——注意‚晌‛的读音。
什么叫晌午?你们查过字典吗?(晌午就是中午。
)枪栓(shuān)——枪的哪一部分叫枪栓?注意‚栓‛的读音。
(枪栓就是推子弹进膛的机件。
)劫难——‚劫‛字怎么样讲?劫难是什么意思?(‚劫‛是抢劫,抢夺。
劫难是遭受灾难的意思。
)趔趄(lièqiè)——什么叫‚趔趄‛?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趔趄‛就是身子歪歪斜斜的,脚步不稳的样子。
)漩涡(xuánwō)——注意‚漩‛字的读音。
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有漩涡?(‚漩涡‛就是水流时产生的螺旋形,在江、河里看到有漩涡。
)嘟(dū)嘟囔(nānɡ)囔——注意‚囔‛字,不要读成lāng,‚嘟嘟囔囔‛是什么意思?(‚嘟嘟囔囔‛就是心里不高兴,有气,嘟起嘴,叽叽咕咕自言自语地说。
)还有哪些是表示声音的词?(‚唔里哇啦‛。
)(‚吧嗒吧嗒‛。
)(‚哐啷‛。
)四、巩固字词。
(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一)默读第一段。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
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默读第二段。
提问: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三)默读第三段。
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
‛‚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
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重点默读第四段。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板书:哄骗利诱威胁毒打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板书: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板书:‚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看见!‛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齐读第四段后,概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
)(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六、布臵作业: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板书:小英雄雨来鬼子雨来露出满口金牙……鬼脸(哄骗)‚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糖金戒指(利诱)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抽出刀……劈(威胁)‚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扭拉打揪拧撞(毒打)‚没看见!‛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二)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指名读第五段。
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
)课文是怎样来写的?(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