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1、儒家八条目是什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四端说指什么: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五常是指什么:仁、义、礼、智、信4、墨子的“天志说”的意义是什么:(1)要统治着效法古代圣王。

顺天之意去兼爱天下百姓,实现社会安定(2)用天来警告和恫吓统治者,以起到对统治者的威慑和约束作用。

5、阴阳五行说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6、阴阳五行说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7、墨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

他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

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

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这当然只是一种理想。

但他批判了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7、董仲舒“天人相应”思想的内涵:“天人相应”思想的逻辑结构包括了“天人相合”“天人感应”两个相互关联的命题。

其中“天人相合”是其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天人感应”是其思想的主体和核心。

而君权神授与三纲五常思想是“天人相应”思想体系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反映,“三统说”则是“天人相应”思想体系在历史观上的体现。

这些都是“天人相应”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儒学思想的脉络(重点)是什么:孔子居仁,孟子居义,荀子居礼9、王道仁政思想的概念是什么:王道士儒家所主张的以仁义道德治天下的统治方式,与以权势、暴力进行统治的霸道相对称。

王道的核心就是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具体而言“王道仁政”的重要特征是:以仁义道德作为为政之本和立国之本。

“为政以德乃仁政之原则,强国富民乃仁政之根本,宽猛相济乃仁政之手段,礼治德教乃仁政之保证。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总结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导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p.0)一.研究对象1>国家与法的理论(各个不同利益的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理论观点)2>政治哲学问题(各个流派和不同人物的政治思想都体现着哲学智慧,浑然一体)3>社会模式/理想国的理论(社会总体结构与相互关系的理论或设计,包含社会各个方面)4>治国的方略和政策。

5>伦理道德问题。

6>政治实施理论和政治权术理论。

二.研究方法1.按思想家或代表作来进行的列传式的研究。

2.按宗派或流派来进行的研究。

3.以每个时代普遍关心的热门问题或政治思潮为中心来进行的综合性的研究。

4.按时代来进行的研究。

5.对各种政治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6.对政治思想中重要概念和范畴(如礼、德、法、刑、仁、义、爱、赏、罚、势、术等等)的含义进行梳理和分析的研究。

第一章商与西周神佑王权政治思想(p.1)第一讲,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孕育与萌芽1.条件与前提a.多元的政治文明。

b.氏族血缘国家。

c.社会的发展(激起社会矛盾:阶级和民族矛盾)其一,神其二,政务其三,战争2.中国政治传统的成熟a.殷商中后期(政权:政治大一统;观念:王权强势影响力;文字:形成)b.特征:形成氏族血缘国家(强调王的权利;政治大一统)c.观念:德;礼3.周公制礼作乐礼:代表着封建等级秩序礼: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4.殷商,西周神权改革A.上帝的权威和祖先崇拜a.上帝主宰自然、社会和人世间的所有事情,是最高神。

b.殷民尊神,率民以事神c.帝的地位至高无上,具有绝对权威性。

d.祖先崇拜。

(商晚期,天上有帝、人间有王,帝祖关系:帝祖二元——帝祖合一)B.王权专制思想王权对现实的主宰,以及“余一人”(承天,继祖,救民)思想的形成。

C.周公的政治思想a.明德慎罚的思想:彰明德行,谨慎刑罚b.敬天保民思想:天的崇拜和保民思想D.周公尊天敬德政治思想a.尊王敬天的政治观念1、“惟命不于常”,对上帝理论的修正;2、依“德”求民主,对天命观的修正;3、以民情视天命b.敬德、保民、慎罚思想德:是一个综合概念,溶信仰,道德,行政,政策为一体。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孔子的“礼”功用的表述及其政治意义孔子很重视礼,他认为礼的实施会使各种关系达到和的境界,会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稳定。

他呼吁人们呼吁人们约束自己严格按照礼来规范自己,以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协调状态,使整个社会呈现稳定和谐的局面。

“礼”功用及其政治意义在于一、在道德修养方面。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真正成为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和运用“礼”都是一个根本条件。

只有在这些“礼”的方面取得了独立,才能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仁”的境界,个体人格的塑造与升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在社会交往方面。

孔子强调人们应该以“礼”来对待他人。

上下级应该互相体谅,营造一种宽松的社会人文环境,这样才能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孔子认为“礼”作为社会交往的原则十分重要。

;“礼”的精神是调整和规范人们之间的矛盾分歧,加强外在约束,使社会生活能够有序地进行。

这种以“和为贵”为准则的“礼”正是孔子所梦寐以求的。

三、在治理人民、处理国家大事方面。

自周公创设“周礼”以来,“礼”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政治统治服务。

“周礼”的作用就是划分人们的上下尊卑贵贱,严格规范人们的等级制度。

孔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以“礼”来教化引导民众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刑法等法治手段来惩罚不道德的人或事,人们虽犯法而受到惩罚,可心里却没有悔改之意;如果施行德政,以"礼"的精神来教化引导民众,那么人人都不敢做坏事、错事,心里时时有危惧觳觫之感,要是这样,社会也就可以达到稳定了。

孔子在这里以对比的方法指出了“法治”与“礼治”的不同,“法治”并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心理上思想上道德上的邪恶,而"礼治"却能以柔和缓进、以理服人的方式使人们懂得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道德的力量促使他们走上正道而耻于做坏事,这种精神在孔子思想中是占主导地位的。

孔子还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测验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以德辅天
2、周礼
3、正名〔孔子〕
4、人性善〔孟子〕
5、君民并耕而食〔农家〕
6、小国寡民〔老子〕
7、人性好利〔韩非〕
8、非命〔墨子〕
9、非乐〔墨子〕
10、节葬〔墨子〕
11、为我贵己〔杨朱〕
12、五德终始
13、魏晋玄学
14、谶纬神学
15、宋明理学
16、理一分殊
17、万马齐喑究可哀〔人才主张〕
18、?海国图志?
19、劝学篇〔张之洞〕
20、金文经/ 古文经
21、三品人性〔董仲舒〕
22、学校议政〔黄宗羲〕
23、大同书〔康有为〕
24、五权宪法〔孙中山〕
二、述评题
1、夏商周神权政治思想及其演变
2、孔子的仁学
3、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4、韩非子君主专制专制思想
5、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6、老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7、古代的大同思想
8、董仲舒地天人感应思想
9、朱熹与陈亮的王霸义理之辩
10、李世民的纳谏求贤思想
11、黄宗羲对专制制度的批判
12、林那么徐
13、龚自珍和魏源思想的比较
14、天朝田亩制度
15、资政新篇
16、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
17、曾国藩的洋务思想
18、早期改良派的政治主张以及与洋务派的不同
19、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孔子改制说、公羊三世说〕,〔注:康的变法理论和变法主张是不同的,变法主张是具体的方法和政策〕
20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思政党史期末考试试题

思政党史期末考试试题

思政党史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19年C. 1923年D. 1925年2.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 实事求是B. 独立自主C. 群众路线D. 为人民服务3.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 经济建设为中心B. 四项基本原则C. 改革开放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A. 党的十三大B. 党的十四大C. 党的十五大D. 党的十六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2. 阐述“四个自信”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和实践要求。

2.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和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2. A3. A4. D5. D二、简答题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开辟了新的道路。

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 “四个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这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在当代中国社会,坚持“四个自信”有助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论述题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资料-2016年2月“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及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1、周公认为,要做到敬天保民,周王朝应该做到(ABC)。

A.要牢记商朝灭亡的教训B.要体察民情C.要慎用刑法D.要礼法并用2、儒家学派的特点有(ABCD )。

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C.崇尚仁义D.以孔子为师3、孔子的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BCD )。

A.礼治与正名B.举贤才C.实行平均主义D.愚民政策4、孟子提出的关于实行仁政的具体设想是(ABC)。

A.制民之产B.平均赋税C.保护工商业D.礼法并用5、荀子认为人性恶,恶的本性主要表现在(AB)A.人的感官欲望B.权势欲望C.生存欲望D.社会环境的影响6、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内容有(AC )。

A.物无贵贱B.物有贵贱C.无是无非D.有无相兼7、以兼爱为出发点,墨子提出了(ABCD )等主张。

A.非攻B.尚贤C.尚同D.节用8、法家思想的特点是(ABCD)。

A.重视法律的作用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D.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历史9、商鞅对于实行法治提出了如下的一下原则(ABC)。

A.要刑无等级B.要明法利民C.要轻罪重罚D.要法胜民10、韩非提出实行法治的具体原则是(ABC)。

A.法一而固B.以其所重禁其所轻C.法不阿贵D.法不责众1、李斯为强化君权而出谋划策,他的强化君权思想具体体现为(BC )。

A.尊君B.督责C.深罚D.尚武2、汉武帝政治思想的特点有(ABCD )。

A.求变B.求治之本C.德刑兼用D.任贤3、唐太宗以善于求谏纳谏著称,而能直言极谏的著名文臣武将有(ABC)等。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长孙无忌4、李世民君臣从多方面对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BCD )。

A.奢侈无度B.杜绝言路C.用人不贤D.严刑峻法5、刘邦即位不久,相继颁布了(ABC)等诏令,充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国政治思想史什么叫做思想?思想→思想的体系→思想的派别→思想史→文化政治与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导论一、研究价值1、政治思想的核心地位也正是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意识形态中,政治思想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致可以这样说,它是古代整个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核心部分。

哲学的、经济的、教育的、伦理的等等思想(各种各样的思想),不仅离不开政治,而且通过各种不同的道路最后几乎都归结为政治。

‛——刘泽华《反思·前言》2、中国学术思想与文化的特色之所在‚我国文化发展之途径,与世界任何部分,皆殊其趋……然则中国在全人类文化史中尚能占一位置耶?曰能。

中国学术,以研究人类现世生活之理法为中心,古今思想家皆集中精力于此方面之各种问题。

以今语道之,即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所包含之诸问题也……我国自春秋战国以还,学术勃兴,而所谓‘百家言’者,盖罔不归宿于政治。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第3页‚我们的民族性,又是最重实际的,无论哪一派的思想家(各家各派的思想),都以济世安民为职志,差不多一切议论,都归宿到政治。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第186页二、研究对象及资料(一)研究对象1、国家和法的理论‚政治学说史作为一门学科,要阐述政治思想的发生和发展所固有的规律性,证明政治思想的历史是国家和法的学说有规律的积累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思想派别的斗争中进行的。

‛——K·A·莫基切夫主编《政治学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4页。

‚历史上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各阶级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政治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政治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国家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国家政权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

‛——徐大同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第2-3页2、政治哲学:胡适:政治哲学: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政治思想:
所谓的政治思想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有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五权宪法: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对于宪法的创见,是孙的重要思想,曾列入中国国民党党纲。

1906年12月2日始正式见于文字。

其基本上是从三权分立的制宪原则演化而来。

五权宪法的最核心的思想是政权、治权分立,政权归属国民大会,而治权乃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合作。

权力的制衡原则是五权宪法的基石。

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一、贞观之治
(1)统治集团的优势
1、贞观君臣大都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政治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

如唐太宗本人采用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的理论依据,求贤若渴;
2、贞观集团君臣和谐,具有强韧的政治向心力。

唐太宗李世民以善于求谏纳谏、选贤而著称于史。

他在政治理念上对于恪守君道有着清醒的认识,深悉君臣关系的重要性。

(2)贞观集团的基本政治主张
1、以隋亡为鉴,居安思危的思想
李世民君臣从多个方面对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奢侈无度、杜绝言路(专断)、用人不贤,小人掌权(宇文化及)。

贞观集团的居安思危思想使他们能汲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并为他们实行儒家仁政德治政策提供了认识前提。

2、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
李世民即位后,在制度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暨弘文馆,精选天下儒生充当学士,设职五品。

②荣崇儒家宗师孔子。

③扩建国子学舍四百余间,扩大招收学生的规模。

在儒家思想的认同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①仁政思想;李世民以“仁义”作为治国的根本原则。

②民本思想;李世民作为专制君主却能从历史的教训中认识到民众的力量,将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运用到治国实践中去。

3、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
贞观君臣在论政的过程中反复提到人君要“简静”或“清静”,这正是道家“无为”所要达到的基本境界。

4、以法为治的思想
①立法论:法要公平、稳定、宽简;
②守法论:帝王要带头守法;
③执法论:严格以法为治,明正赏罚,不避亲疏贵贱,“一断于律”;
(3)贞观集团的治国策略
①求谏纳谏;②熏农;③轻徭薄赋;④靠贤;⑤依法治国
二、三纲五常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韩非子“术”的概念
所谓术,就是君主驾驭群臣进行统治的权术。

他认为,术与法不同,法是公开的,而术是隐蔽的,是君主藏于心中而不能公布的,君主利用种种手段考察大臣是否能忠于君主,能力是否和官职相称等等。

四、王阳明
王守仁政治思想上继承孔孟的仁政思想,提出了以“明德亲民”为核心的政治主张,这种政治思想是以其心学作为理论基础的。

所谓“明德亲民”是指,发扬内心光明的仁德、亲爱于民,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其在地方治理的政治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社学;他大力提倡以教育为本,兴办社学。

②乡约;就是乡规民约,他认为在地方治理上应注意需由民众推选约长、副约长等,还应该注意突出权民为善;③“十家牌法”;以加强对民众的控制。

五、汉武帝的主要思想
1、独尊儒术。

他从即位起就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起用儒生。

②任用“俱好儒术”的窦婴为丞相。

2、杂霸政治术
①求变:汉武帝所说的变主要是指从实际政治要求出发,根据不同情况作灵活地调整。

②求治之本:汉武帝曾几次下诏问寻长治久安的方略,所以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

③德刑兼用:汉武帝认把德治教化和刑暴惩恶作为维护君权不可或缺的两手。

④任贤:汉武帝认为若想成就帝王大业,为汉家天下筑起万世不朽的根基,必须将天下英才全部寄于自己门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