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桥抗战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合集下载

中国共产党对江桥抗战的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对江桥抗战的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对江桥抗战的历史贡献作者:孙文政来源:《理论观察》2023年第07期摘要: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本着中华民族之大义,放弃党派之争,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积极支持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将军,率领黑龙江爱国军民在嫩江桥打响的中国军队有组织、具规模的江桥抗战。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表明抗日态度,号召爱国军民奋起抗战,影响了江桥抗战;组织群众游行示威声援江桥抗战;发动群众,筹措军用物资、搜集军事情报支援江桥抗战,或派出大批党员到马占山部队作战,或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与马占山部队联合作战。

中国共产党积极援助马占山抗战,壮大了马占山部队的抗日力量,给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江桥抗战;历史贡献中图分类号:K2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07 —0020 —07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是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马占山将军,率领黑龙江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协助下,打响的中国军队有组织、具规模的中华民族武装抗日第一战。

江桥抗战前后经过了江桥阻击战、哈尔滨反攻战、齐齐哈尔围城战三大战役,而在这三大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都积极参与其中,为江桥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以往学界认为江桥抗战与中国共产党没有关系或不密切,其实江桥抗战与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协助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

”①而“以江桥抗战为起点,黑龙江各地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斗争热潮。

”②在中国黑龙江省义勇军从江桥抗战开始兴起,主要由东北部分爱国官兵和民众抗日武装组成。

”③在江桥抗战中,广泛的民众参与,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省地方党组织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立即开展反日爱国运动,发动群众支援前线,组织群众上街游行示威,动员进步青年参加义勇军,帮助马占山部队筹措军需物资、派共产党员干部参加江桥抗战,以及组建抗日武装与马占山部队并肩作战,这些行动在江桥抗战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桥抗战纪念馆

江桥抗战纪念馆

江桥抗战纪念馆作者: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11年第03期江桥抗战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镇江安社区的江桥抗战公园内,同时还建有江桥抗战纪念碑、马占山将军铜像等,江桥抗战遗址亦位于此。

为纪念马占山打响中华民族武装抗日第一枪这一伟大壮举,江桥镇党委、政府于2005年动工兴建了江桥抗战纪念馆,2007年竣工,2008年8月14日对外开放。

江桥即原嫩江哈尔葛大桥(木桥,已拆毁)的简称,是洮(洮南)昂(昂昂溪)铁路的咽喉,南北交通要冲。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相继占领了辽宁、吉林的大部分地区,黑龙江成为日寇侵占东北的下一个目标。

日本帝国主义要想进犯黑龙江省,占领当时的省会齐齐哈尔,必先占领江桥。

此时,黑龙江省恐日的军政要员早已席卷库存逃避他乡。

在此危难之时,1931年10月10日,张学良电令黑河镇守使、步兵第三旅旅长兼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副司令官、军事总指挥。

马占山临危受命,星夜兼程从黑河赶赴齐齐哈尔。

10月13日,日军指使洮辽镇守使、汉奸张海鹏派伪军少将徐景隆率三个团向江像桥进犯,以黑龙江省督军署参谋长谢珂为代表的主战派积极抗战,给伪军以迎头痛击,徐景隆触雷身亡,三个团人马全线溃逃,黑龙江省防军将江桥炸毁三孔,以阻止日伪军进攻。

10月20日上午马占山宣誓就职,即刻以江桥为中心加强了军事布防。

马占山的到来,坚定了黑龙江军民的抗战决心。

敌人企图诱降马占山,马占山正告日本人:“如果想得到黑龙江,可拿血来换。

”敌人又不断耍花招,约我方过桥对话,诱捕我方士兵三人,炸伤我方副官那连宿。

敌人真相毕露,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终于打响。

11月4日拂晓,日军向我守军猛烈攻击,我守军奋起还击,至此,中国军队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11月6日,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击毙日军167名,击伤600名,伪军死伤700余名,击落敌机一架。

我方两名营长阵亡,排以下官兵伤亡300余人。

江桥抗战之作用与影响

江桥抗战之作用与影响
得 不 承 认

… …
击 马 占山之 部 队 , 反而 西 出转 攻 锦 州 。 日本 政 府 自己也 承 认 , 江 桥 一 战 使他 们 “ 不仅 会 陷 入极 为 不 利 的处 境 , 且 对满 蒙 问 题 的 而
解 决 以及 我 整个 对 华 关 系 , 恐怕
都 会 带 来 很 大 妨 害 ” 江桥 抗 ”。 战 延 缓 了 日本 帝 国 主 义 武 力 侵
江桥抗战之作用与影响
文 / 令 波 孔
13 年 1 月 的 江 桥 抗 战 虽 91 1 然 失 败 了 , 它 在 中国抗 日战争 但
粉碎 了蒋 介石 的“ 抵抗 日本 , 若
顶 多三 天 就 亡 国 ” 的恐 日谎 言 , 川 使那 些恪 守不抵抗 政策信 条和 盲 目执 行 这 一 政 策 的 国 民 党 将 领 不 能 不 为 之震 动 。因 而 , 国 在 民党 营 垒 内产生 了深 刻影 响 。 正 如 毛泽 东 在 《 反对 1 帝 国 论 3本 主 义 的策 略 》 一文 中讲 的 :马 占 “
数旅 之 军 抗 击 E寇 半 月 , 事实 t 用
江 桥 抗 战 得 到 许 多 国 民党 军 队 的支 持 和声 援 , 不完 全 统 计 当 据 时 发 电慰 问 , 表示 支 持 的就 有 警
道 :嫩江桥一役 , “
马部抵抗数 日, 倭
寇 不能 长 驱直 人黑 龙 江 , 国人 心 格 全
级 将 领 秘 密 协 商 , 示 “ 率 彼 表 愿 健儿 赴东 北一 拼 ” ,
他 还 在 日 记 中 写
北 爱 国 军 队 自动 奋 起 抗 日的伟
大壮 举 。江 桥 之 战 , 以黑 龙 江省
神 ,顿 使 被 人 讽 为 缺 乏 军 人 资 “

江桥保卫战的历史事件介绍

江桥保卫战的历史事件介绍

江桥保卫战的历史事件介绍江桥保卫战是中国军队对日本帝国主义第一次有组织的反击,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江桥保卫战的历史事件介绍,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后,驻在东北的中国军队并没能够对日军组织有效的还击,以致让日寇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一路占据了辽宁、吉林两省。

1931年10月日军自北而上逼近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

当时,黑龙江省的东北军主力及省主席万福麟全在关内,齐齐哈尔城内仅有一个卫队团,省城周围也仅有四五个省防旅。

省城内人心惶惶,投降派和特务活动猖獗。

在这样不利的形势下,张学良和万福麟电请南京政府,任命当时在黑河的马占山将军到齐齐哈尔代理黑龙江省主席主持省务。

10月13日,驻在白城一带的汉奸张海鹏部三个团在日军飞机配合下,向齐齐哈尔以南的泰来嫩江哈尔葛铁路桥进犯,江桥抗战从此拉开了序幕。

这时,马占山尚未到省城,省署参谋长谢珂挺身而出,暂理省城事务,指挥卫队团对汉奸张海鹏部以迎头还击。

16日,毙敌总指挥徐景隆,击退汉奸的进犯部队。

我军首战告捷,日寇利用汉奸进犯齐齐哈尔的阴谋破产,全省抗日气氛为之一振。

19日马占山将军率一团兵力到达齐齐哈尔。

马占山一到省城,日本人就使用了一贯的诱降伎俩,对马占山作出许多许诺,可是马将军不为所动,旗帜鲜明地表示要抗战到底。

马占山在就职典礼上说“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铲除之,以尽我保卫地方之责。

”激励将士准备抵抗日军。

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

”接着到江桥前线布置防务。

至此,黑龙江省的抗战形成了新局面。

在利用汉奸的武力进攻和政治诱降失败后,日寇只得直接对我江桥抗日军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11日4日晨,一千三百多名日军在七架飞机掩护下对我江桥阵地发起攻击。

马占山当即下令还击,日军的进攻很快被打了下去。

我军士气大振,乘胜反击。

5日和6日,日军发动的进攻也全被打退。

11月7日,进攻日军增至8千人,加上汉奸共一万五千人,有重炮30门,飞机20多架,坦克多辆。

江桥抗战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江桥抗战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队抵 抗外 国侵 略 战争 的光辉 战例 。
据 当事 人尹 秀峰 在 《 江桥 抗 战 日记 》载 :当 时
双 方 的兵 力是 :“ 军兵 力共 三万 余 人 ,同时参 战 敌 者 ,多至 一 万余 人 ” ;而 我 方投 入 的 兵 力 ,则总 共
参 战 官兵 以极 大 的鼓 舞 。马 占山鼓 励 将土 : “ 战亦
3卜Z o 0 山0Q一 ∞ ,叛军进 抵 江桥 南端 ,与守 尔 葛桥进 犯 。 1 晓 6日拂
的抵抗侵 略 、不做 亡 国奴 的旺盛 斗志 迅速 进发 。齐
军 发 生激 烈 战斗 ,其 3 团在 守 军 的反 击下 伤 亡惨 个
重 ,张 海鹏 的 马前 卒徐 景隆也被 地 雷炸 死。 马 占 山接 到 任 命 后 ,于 l 0月 1 9日下 午经 由哈 尔 滨抵 达省 城齐 齐哈 尔 。翌 日,宣誓就 职 。号 召军 政 商 民 ,群 力 同心 ,“ 我 甲兵 ,与子 同仇 ” 修 ,为抗 击倭 贼做 好准备 。 江桥 抗 战 是在孤 立 无援 ,极 其艰 难 的 条件 下进 行 的 。 中国军 队不但 在 数量 上处 于 明显 的劣势 ,在
纪 愈 九 一一 \事 变 8 周 年 0
江 桥 抗 战 的 历 史 作 用 和 意 义
文/ 加 量 刘
部 还 有 人 反 对 武 装 抗 日 ,在 战前 的一 次 军 事 会 议


“ 有组 织 、 规模 的抗 日第一 枪" 有
上 ,省 委委 员赵 仲仁 就主张 答 应 日寇 要 求 ,劝 马 占 山把政 权交 给汉 奸张 海鹏 。作 为军政 主 官的 马 占山
战之 兵 力 ,我 不及 敌 四分 之 一 。 ”而 兵 器 的 比较 则 是 :“ 有 坦 克 车 、飞机 、重 炮 、装 甲车 ,我 均 无 敌 之 。 我 之 步 枪 有 百 米 射 程 外 无 效 者 , 更 不 成 比

江桥抗战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再探讨

江桥抗战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再探讨

江桥抗战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再探讨发生在1931年的江桥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时过八十一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科学的理论认识这一历史事件,还其本来面目,作正确的历史评价,符合当前的时代精神。

标签:江桥抗战的历史定位;对世界反法西斯的历史贡献;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江桥抗战已过去八十一年了,江桥抗战不仅是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江桥抗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马占山奋起抵抗并重创入侵之敌的英勇壮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极大推动了中国抗日运动的高涨。

一、江桥抗战的历史定位1.江桥抗战的发生时间“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者在短短的一周之内便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若再占领黑龙江,便可迅速占领东北全境。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黑龙江的计划受挫后,企图诱降马占山,遭到严词拒绝,马占山正告日本人“如果想得到黑龙江,可以拿血来换”。

11月2日日本以武力威胁,要求马占山后退10公里,如不应允便使用武力的最后通牒。

江桥抗战,从11月4日开始,到11月19日撤离齐齐哈尔省城为止。

第一阶段,11月4日乘拂晓云雾弥漫之际,日军向我守军猛烈攻击,五架飞机不断向阵地投弹轰炸。

卫队团徐宝珍部奋起迎敌。

守桥官兵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以猛烈的炮火痛击来犯之敌,敌人终因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回嫩江南岸。

下午六时,日军又集结了四千敌兵,山炮数十门、飞机七架、铁甲车四列,炮火十分猛烈强行渡江。

徐宝珍部以逸待劳、按兵不动。

日军以为江岸无人防守,架百余艘船渡江,即将靠岸时,我守军发起突然猛烈攻击,敌军仓惶应战,伤亡惨重并狼狈溃逃。

11月5日晨,日军又来进犯,遭到扼守江岸的吴松林部迎头痛击。

战斗正进行的火热,步兵第一旅前锋部队及时增援,我军威大振,战斗愈加剧烈,击毙日军三百余名。

日军不甘失败,紧急调集步炮兵千余人,于5日下午以叛军张海鹏部为前锋,再次向我军猛扑。

简论江桥抗战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简论江桥抗战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战 ,屡 挫 强 敌 ,充 分 表 现 了 中 国 军人 之 大 无 畏 精 神 ,
省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 占山毅然率 部奋起抗 击 ,
战斗在通 往省 城齐 齐哈 尔 的要 冲 即洮南 至 昂昂溪嫩 江桥及 附近地域 打 响 ,史 称 江桥抗 战 。江 桥抗 战是 东北爱 国军队 自动奋起 抗 日的伟大壮举 。江桥之 战 , 以黑省数旅 之军 抗击 日寇半 月 ,用 事实粉 碎 了蒋介 石的 “ 若抵抗 日本 ,顶多 三天就 亡 国” 的恐 日谎 …
国军 民的 抗 战 行 动 ,揭 露 了 日军 的侵 略 罪 行 ㈧甜。
货 ,中国军 队投 降缴械 、丢 城失地 的 消息 ,悲愤 情 绪笼罩 国土 。江桥抗 战打 响 了武装 抗 日第 一 枪 ,以 装备不 良数旅之 军敢 敌装备 精 良、倾 全 国之 力 的 日 军 ,使之死伤惨重 ,充 分显示 了 中华 民族不畏 强暴 , 勇于抵御外侮的光 荣传 统。 民族 精 神为 之一 振 ,华 夏大地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 日救亡运动 。 江桥抗战激 发 了为 国杀 敌 的战斗精 神。全 国各 地爱 国学生和教 师纷纷 通 电要求北 上抗 日,请缨 杀 敌 。1 月 1 1 0日,北 京大学 学生 60余人停 课一 天 , 0 整 队赴顺承王府要 求 张学 良出来接 见 ,呈递 抗 日请 愿书 。他们提出 :“ 武力捍卫 国土收 回失地 ,发枪 给
21 0 0年第 4期 第2 6卷 ( 总第 12期 ) 5
南京 政治学院学报 Ju a o P A N mi ntueo P lis o r l f L a n Istt f o t n g i ic
No 4, 2 0 . 01 S fa . 1 2 Vo . 2 e lNo i 5 1 6

江桥抗战的经验教训

江桥抗战的经验教训

江桥抗战的经验教训作者:孔令波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10年第01期1931年11月上中旬,在我国东北齐齐哈尔南嫩江桥地区,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

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阻击战。

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今后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是很有意义的。

一、坚决反对投降,坚持抗战古今中外,当异族入侵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投降还是抗战。

凡能坚决抗战者,则成为民族英雄,永垂青史。

凡投降卖国,则为人民唾弃而遗臭万年。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政当局的高级官员,一部分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率部退守辽西,另一部分已投降日军,当了可耻的卖国贼。

从而,在东北形成一股妥协投降的政治逆流。

9月下旬,日军已占辽吉两省后,急图进占黑龙江,以霸占全东北。

此时,省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副司令万福麟在北平,由其子万国宾操纵军政大权,在此紧急关头束手无策。

10月中旬,万福麟带领一批军政要员携眷及钱款逃往哈尔滨。

“留省者和战参半,众认纷纭”,“主和”、“投降”之风甚盛。

这时,马占山受命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在这种严重局面下,对日本侵略军的进攻,究竟采取何种对策,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如对敌妥协投降,可以换得高官厚禄;如实行“不抵抗”,可以一走了事,苟且偷安;如实行抵抗,不仅要同优势于自己数倍的强敌去作战,而且还冒犯蒋介石“中央”的“不抵抗”命令。

更为困难的是,黑龙江省内部的主降势力竭力阻止抗日。

但是,马占山力排众议,主张坚决抵抗日军侵略。

马占山本着坚决抵抗的方针,立即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战争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首先,整顿内部,安定社会秩序。

他命令擅离职守的军政两署人员迅速到职办公,并任命了省城警备司令,省城公安局长,加强省城的社会治安。

10月27日,他以代理省主席的名义发出通告,要求全体军政人员“振刷精神,尽心职务,对于应办各项事件必须逐日清勿次第,赘须停顿,尚仍如前泄沓不知奋勉,则是自甘放弃玩忽功令,一经查出定撤惩不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桥抗战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931年在齐齐哈尔爆发的江桥抗战震惊中外,此次战役的领导者马占山的名字也因此名闻遐迩。

江桥抗战是东北乃至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始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抗日斗争起到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作用。

标签:江桥抗战;马占山;深远影响江桥抗战在中国全面抗日斗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中国抗战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容小觑。

日寇最先从我国的东北部进行侵略,东北虽最先沦陷,但东北人民作为中华儿女并没有惧怕日寇入侵,而是最早在中国拉开了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江桥抗战表现出中华民族奋勇抵抗日寇的侵略、争取中华民族全面解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日本侵略者在此次战役中遭到自“九·一八”事件以来首次沉重的打击,使其逐渐意识到中华民族坚定不移的抗日决心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江桥抗战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情怀,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江桥抗战虽败犹荣,其无论是对中国人民的抗战史还是对中国抗战成功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我们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创未来,应铭记在江桥抗战中为了保卫国家英勇牺牲的爱国将士,带着他们的满腔爱国热血在和平的美好年代努力开创辉煌的未来。

一、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江桥抗战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代表性事件。

江桥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先导,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旗帜,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同时也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并向全世界各国人民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民族品格。

江桥抗战发生在1931年11月,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首次有领导者组织起来的大规模历史事件,对中国日后的抗日战争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妄想通过“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而后侵略整个中国最终称霸世界,密谋了见不得光的侵略战争。

“九·一八”事件发动时,吉林省和辽宁省全面执行不抵抗政策,只有一些少数爱国将士开枪反抗,但也只是边打边退。

不到一周的时间,日寇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吉林和辽宁两省的几十座城市,并控制了十多条铁路线,就这样日寇进攻东北的军事策略的初步阶段得到完成,仅万余人的日本关东军极其轻易地战胜了几十万人的中国东北军,这使得关东军得意扬扬,东北军倍感屈辱。

由于日军的侵略战争得逞,使拥有几十万兵力的东北军蒙受奇耻大辱,日军肆无忌惮。

不久,日军再次进行挑衅,向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发起军事进攻,嫩江是日军进攻齐齐哈尔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嫩江桥既是齐齐哈尔的南大门,也是从洮南北进克服水障的唯一通道。

1931年10月,日军先行利用张海鹏的叛军打前锋,遭到猛烈攻击失败后,关东军直接出兵,出动大批军力向镇守在嫩江江桥阵地的黑龙江省守军发起猛烈的进攻。

这次没有如日军预期一样轻松占领嫩江桥,江桥抗战给日军的沉重打击,使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一时感到不知所措:“驱逐马占山及满洲一切反帝国匪军,此问题为最重要亦为最难解决者。

如以兵力压迫,则此匪军策划异常,战争勇猛,加以地势详知,耐苦耐寒,以区区之关东军,为数不逾十万名,征灭实大难事……强思再三,无有良法”。

黑龙江省以马占山将军为首的守备部队没有继续听任蒋介石“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的命令,而是在装备落后等多方面不利情况下,仍然奋勇抗战,压倒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并给几乎是不战而胜就横扫东北战场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此次战争中日本军战死千余人,冻伤者也非常之多。

日军以为会将东北三省顺利掌控在手,没有料到其在迅速占领辽宁和吉林两大省后,却在黑龙江嫩江桥遭到东北守军的当头一棒。

日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不得不全方位的重新规划战略布局,火速调令驻守在东北各地的多个旅团赶赴齐齐哈尔协助作战。

由于日军的增援快速增加,马占山决定将守军撤至三间房休整。

日军连续不间断地向黑龙江省守军发起全方位进攻,守军由于兵力迅速缩减、没有后援,不堪重负,难以持续作战,最终艰难地决定于11月19日撤出齐齐哈尔,日军则趁机迅速占领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至此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结束,也由此打响了中华民族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二、江桥抗战激发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及抗日的积极性江桥抗战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对东北发动的最激烈的一次侵略战争,是在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下,激于民族义愤所进行的一次自卫防守行动。

通过江桥抗战,全国人民的士气得到鼓舞,战胜日寇再也不是神话,而是切实可行的。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人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日本兵杀人不眨眼,中国官兵消极抗战、投降缴械的消息,悲愤情绪笼罩整个中国国土。

江桥抗战在装备不足、作战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使日本兵伤亡惨重,这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勇于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斗志,也因此唤醒了国民對国家的战斗力充满希望的意识。

民族精神也因此抖擞,中华民族迅速展开了气势磅礴的抗日救亡运动。

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纷纷以各种形式支援江桥抗战,中国共产党也发表声明或直接派人参与到抗日斗争中。

江桥抗战的壮举得到了国际进步势力的赞扬,各界爱国人士都向黑龙江守卫军靠拢,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士气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鼓舞,中国抗日战争更是因为江桥抗战的爆发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马占山领导下的广大爱国将士在各界抗日战争的鼓舞下,大力要求反击日寇,回以痛击。

日寇的疯狂进犯与无所顾忌,使张学良等政治官员意识到不抵抗主义收获到的只有危害性,没有益处。

日军持续一个多月的侵略,占领了东北的辽宁和吉林两个大省,使人们对蒋介石企图依靠国联制止日军侵略的幻想破灭,张学良等人痛定思痛,积极应战,不再一味迁就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张学良直接任命马占山为代理省政府主席,积极监督全方位备战,另一方面不断向蒋介石请求发兵抗战。

这时广大官兵完全认清了依靠国联是制止不了日寇的侵略的,只有坚决抵抗日军入侵,没有退路。

江桥抗战不仅鼓舞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抗日热潮,更成为东北爱国军队抗日的重要部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其他爱国军队的抵抗和江桥抗战相互支持,共同抗日,在全国各地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举旗号召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人士动用各种形式反对日寇及其反叛者,监督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抗日。

如,学生罢课、工人罢工、青年参军、爱国志士举行救国运动大会。

在北平举行的抗日救国大会上通过了抗日决议,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收复失地。

江桥抗战开始后,不仅中国的报刊,外国各大报纸刊物也争先刊登江桥抗战的新闻,全国各地的贺电喷涌而来。

各大日报都以“民族英雄马占山抗日”等大标题,先后报道江桥抗战的消息,夸赞了爱国将士的英勇谋略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大力号召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从各方面积极支援江桥抗战。

在江桥抗战期间,当地群众有纪律性的自发组织起来到前线为抗日官兵挖战壕、筑堡垒,留守在家的中年妇女们日夜为抗日官兵缝制棉衣棉鞋,当地人亲自做好了干粮送到前线,知识分子帮助抗日官兵谋略一些小问题,工人捐款给抗日官兵。

哈尔滨市各界爱国人士自发组成几十人的慰问团,携带物资品到龙江表示对江桥抗战的支持,江桥抗战的总指挥马占山亲自会见各代表,并向大家表示了坚决抗日到底,决不放弃的决心,这不仅是对慰问团的保证,也是对自己和士兵的鼓舞。

虽然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对日后抗日战争的积极影响是深远且坚定的,此后中国爱国官兵进行的抗日战争与救亡图存运动等,都与“江桥抗战”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分的向国内外的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英勇无畏、抵御外侮的伟大革命精神。

备受国内外关注的江桥抗战一战成名,博得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阶层人民群众、海外侨胞的大力称赞和支持,更加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三、江桥抗战为中国全面抗日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样遵循着由小到大、由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规律发展的。

它最早从中国东北三省开始,随着日寇的进攻而不断扩张。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江桥抗战应该被认定为是首个初具规模与严明纪律性的战役。

虽然中国守军以失败告终,但它给日军的打击和在国内外的影响是巨大、深远且持久的。

在马占山的领导下,黑龙江省爱国民众积极和日寇以及卖国贼在嫩江桥进行斗争,马占山作为当时的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其领导能力不可否认,黑龙江爱国民众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此次作战中二者缺一不可。

与此同时,江桥抗战的丰功伟绩与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人民群众等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江桥抗战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江桥抗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初步体验,从江桥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始终合作抗日。

江桥抗战期间是以国民党马占山部队为主要的军事力量,共产党处于配合辅佐地位,江桥抗战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经典范例。

国共两党日后的合作抗日由此展开,为以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斗争史中留下了许多辉煌事例,涌现出许多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

江桥抗战把“九·一八”事变以后的保家卫国运动正式推向高潮。

江桥抗战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誓死捍卫国家尊严与利益的难能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一定程度上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士气。

在江桥抗战期间,国内掀起了轰动一时的援助马占山的运动,各界人士纷纷捐款和捐物。

面对日军的挑衅,江桥抗战中的爱国将士对日军回以重创,大大扫除了“九·一八”事变的屈辱以及不抵抗的消极应战政策带给国家民众的愤恨,各界爱国人士由此对武装抗日斗争重新燃起了希望,积极组织慰问团和后援会,工人和学生甚至有的自发组织起义勇军,大家纷纷赶往黑龙江参加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

此时民族矛盾也随着江桥抗战日渐显现,各界爱国人士深度抨击蒋介石命令的不抵抗政策,武装抗日斗争的呼声随着战争的爆发日益高涨。

由于黑龙江省代理主席马占山不执行“不抵抗”政策,英勇指挥江桥抗战,因此被外界评为“将吏之楷模”。

蒋介石在各界爱国将领的武装抗日起义声中备受谴责,由此可见,江桥抗战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抗日运动的高潮。

总之,江桥抗战推动了东北人民日后的全面抗日斗争的进程,为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作用。

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也给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斗争以极大的鼓舞作用。

1932年初,据满洲省委不完全统计,在东北作战的抗日武装人数约有四十万。

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江桥抗战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江桥抗战中爱国战士不惜余力的保家卫国,为了民族而战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认可与支持,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拼搏的民族生命力。

因此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江桥抗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作用,江桥抗战对现在的和平盛况也具有永久的标志性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