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上装)
上装结构设计中腰节线的确定方法

上装结构设计中腰节线的确定方法
1、测量人体,测量颈椎点到腰节线的距离。
这种方法准确可靠但不能适应大批量生产。
2、以袖窿深线为参照线,从袖窿深线向下某一数值确定腰节线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合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员,但对一般人来说往往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对于同一个人可以穿不同袖窿深线的服装,袖窿深线可以在胸围线上,也可以在胸围线以上或胸围线以下,其间距离可相差几厘米或十几厘米。
根据不同款型,袖窿深线是一个可变因素,而人的腰节线的位置是一个不可变因素,它不随袖窿深线变化而变化。
所以,设计时不能以袖窿深线为参照线。
3、以衣长为依据按一定的比例来确定腰节线的位置。
因为衣长也是一个可变因素,所以用这种方法来确定腰节线的位置也不可取。
服装结构设计术语

服装结构设计术语一、上装前身1、肩缝:前后肩连接的部位。
2、领嘴:领底口末端至门里襟止口的部位。
3、门襟:锁眼的衣片。
4、门襟止口:门襟的边沿。
5、搭门:门里襟叠在一起的部位。
6、扣眼:扣眼的眼孔。
7、眼距:扣眼间的距离。
8、袖窿:緔袖的部位。
9、驳头:门里襟上部翻折部位。
10、平驳头:与上领片的夹角呈三角形缺口的方角驳头。
11、戗驳头:驳角向上形成尖角的驳头。
12、胸部:衣服前胸丰满处。
13、腰节:衣服腰部最细处。
14、摆缝:袖窿下面由前后身连接的缝。
15、里襟:钉扣的衣片。
16、底边:衣服下部的边沿部位。
17、串口:领面与驳头面缝合处。
18、假眼:不开眼口的装饰用扣眼。
19、驳口:驳头翻折部位。
20、单排扣:里襟钉一排纽扣。
21、双排扣:门里襟各钉一排纽扣。
22、止口圆角:门里襟下部的圆头。
23、前后披肩:覆盖在肩部前后的部件。
24、扣位:纽扣的位子。
25、滚眼:用面料做的扣眼。
26、前过肩:连接前身与肩缝合的部位。
27、门襟翻边:外翻的门襟边。
28、领省:领窝部位的省道。
29、前腰省:衣服前身腰部的省道。
30、肋省:衣服两腋下处的省道。
31、横省:腋下摆缝处至胸部的省道。
32、前肩省:前身肩部的省道。
33、肚省:大袋口袋部分的横省。
34、前身通省:从肩缝到下摆的开刀缝。
35、刀背缝:弯形的开刀缝。
二、上装后片1、总肩:从左肩端至右肩端的部位。
2、后过肩:连接后身与肩缝合德部件。
3、背缝:后身中间缝合的缝子。
4、肩叉:背缝下部的开叉。
5、后搭门:门里襟开在后背处。
6、领窝:前后身与领子缝合的部位。
7、摆叉:摆缝下部的开叉。
8、后领省:后领窝处呈八字形的省道。
9、后肩省:后身肩部的省道。
10、后腰省:后身腰部的省道。
11、后身通身:从肩缝到下摆的开刀缝。
三、上装部件各种领及领部件1、倒挂领:领角向下的领型。
2、中山服领:由低领、翻领组成、领角成八字形的领型。
3、衬衫领:由上领、下领组成,衬衫专有的领型。
上装结构设计——合体程度的影响因素与处理方法

功能性松 量对 服装 穿着来说是 必须 的,在设 计 功能性 松量 的时候 ,一定要 注意有 弹性的材料 。设 计 松量是 为了达到服装 产品 的外 观效果 ,在功 能性松 量 的基 础
1 .服装结构影 响服装 的合 体性
服装结构 的建立 ,必 须 以人体 为基 础 ,结 构线 的
设 置应合理 合适 ,并 追求 前后 、上 下 、左右 的平 衡 ,
片的长 度 ( 衣 长 、袖 长 、裤 长 等 ) 均 为 面料 的经 如 向 ,因为 面料 的经 向为 纵 丝 绺 ,它 的物 理 特 性 是 垂 直 、挺 拔 、不易变 形 ,从 而形成 的衣 片保 型性 好 。而 主要 衣 片 的宽 度 ( 胸 围 、臀 围 、袖肥 等 ) 均 为 面 如
是 由人 体 净 尺 寸 、功 能 性 松 量 ( 弹性 大 的 面 料 要 减 去弹性量 ) 、设计松 量构成 的 。
问题 。服装 合体性 的工艺 质量 问题在批 量生 产之前 的
样衣 阶段 就应得 到纠正 。
( )服 装合体 程度 的处理 方 法 三
4 工 艺质量 影响服装 的合 体性 .
是 延伸 性好 ,略有 弹性 ,以这 种 要求 制 作 的服 装 产 品 ,服装 悬挂起来 就很平 整 ,不扭 曲或起 皱 。 3 .宽松量 的设计影 响服装 的合体 性 对于人体 来说 ,不论从 哪个 方面 ,服装 产 品必须 有一定 的松量 ,才 能满足穿着 。松量主要包 含两 个方
裂 、重叠等现象 ,使 着装平整 、贴体 、舒适 、美观 。
一
、
服装衣 身结构原理
( )衣身的 结构分类 一
服装衣身结 构按着装外 观效果分 :紧身类 衣身结
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的表现形式
• 效果图:展示服装外观效果的设计图纸 • 结构图:展示服装内部结构和尺寸的设计图纸 • 工艺图:展示服装制作方法和工艺要求的设计图纸
02
服装部件的设计与制作
上衣部件的设计与制作
上衣部件的设计
• 袖型设计:根据服装风格和功能选择合适的袖型,如长袖、短袖、荷叶边袖等 • 领型设计:根据服装风格和人体颈部特点选择合适的领型,如圆领、V领、立领等 • 前后身设计:根据服装款式和人体形态设计前后身的形状和尺寸
服装尺寸与面料性能的优化
• 根据面料性能特点,优化服装尺寸设计,如采用弹力面料制作紧身服装 • 利用面料的性能特点,创新服装结构设计,如利用褶裥、荷叶边等元素增加服装的 层次感 • 注重面料与尺寸设计的协调性,提高服装的整体效果和穿着体验
04
服装结构设计的实例分析
经典款式服装的结构设计分析
经典款式服装的结构设计特点
其他附件的制作
• 扣子的制作: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工艺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扣子 • 口袋的制作:裁剪、缝纫、熨烫等工艺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口袋 • 绣花、印花的制作:采用合适的刺绣和印花工艺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图案
服03装结构设计中的尺寸规
划
人体尺寸测量与服装尺寸标注
人体尺寸测量
• 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尺寸数据和比例,如身高、胸围、腰 围等 •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如软尺、量身尺等 • 注意测量方法和技巧,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服装尺寸标注
• 根据人体尺寸数据标注出服装各部件的尺寸,如袖长、 裤长、领围等 • 采用统一的尺寸标注方法和单位,以便于生产和交流 • 注意尺寸标注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以免造成误解和误差
服装尺寸的分配与调整
服装尺寸的分配
服装上装结构制图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服装上装结构制图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中国品牌服装网2010-4-26 18:15:00 字号:[大][中][小](一)前后片胸围大人体胸部横截面如图一(a )所示,我们将其分割为四部分产生A 、B 、C 、D 四个点。
分别过四个点作纵向分割线,可以产生如图一(b)所示的服装平面制图。
这种上装的衣片结构为“四开身”上衣,前片和后片的胸围大各占胸围的1/4 左右。
若将人体胸围横截面分为三等分,产生A 、B 、 C 三点,分别过这三点作纵向分割,如图二(a)所示,可以产生如图二(b)所示的服装平面制图。
我们将这种衣片结构叫做“三开身”上衣,前片和后片的胸围大各占胸围的1/3 左右。
如果将后片按 C ′纵向分割为两部分,每片的胸围大占胸围的1/6 左右。
(二)胸宽、背宽和袖窿胸宽、背宽和袖窿的计算公式来源于人体,通过对正常人体的抽样测量和数据分析可知,其中袖窿是根据人体腋窝的截面形状设计的。
它们所占胸围的比例(见图三)。
即:前胸宽=紧胸围的18%后背宽=紧胸围的18%腋窝宽=紧胸围的14%腋窝深=紧胸围的13.7%腋窝围=紧胸围的44.3%以上这些比例是根据人体紧胸围来计算的,不能直接用于服装制图。
服装与人体之间总是保持一定的间隙,胸围需要一定的放松量,而放松量也不是平均分配到人体的各个部位,要根据人体的活动规律来分配。
在实际应用时,胸围的规格是成品尺寸,又要考虑到计算时使用的公式不能太繁琐,通常采用公式加定数的方法来计算。
本教材使用的公式是:四开身上装:前胸宽:1.5/10 胸围+3cm;后背宽;1.5/10 胸围+4cm;袖窿深:1/10 胸围+8~10cm。
三开身上装:前胸宽:1/6 胸围+1.5~2cm;后背宽:1/6 胸围+2~3cm;袖窿深:1/6 胸围+2cm 。
不同的教材使用的公式有所不同。
款式不同、穿着季节不同,加减的定数也有差异。
(三)肩斜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的肩倾斜角度,因性别不同而不同。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PPT85页

1.肩部: 指人体肩端点至颈侧点之间的部位。 总肩宽、前过肩、后过肩。
2.胸部:指前衣身最丰满的部位。 领窝、门襟和里襟、门襟止口、叠门、扣眼、眼档、驳头、驳口、串口、摆缝。
3.背缝:指为贴合人体或造型需要在后衣身上设置的缝合部位。 4.臀部:指对应于人体臀部最丰满的部位。
上裆、横裆、中裆、下裆。 5.省道:指为适合人体或造型需要,将一部分衣料缝去,以作出衣片曲面状态或消除衣片
3.裤片基础线 :前后裤片基础线共有16条,如图1-7所示。
第一章 绪论
图1-7
14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二)结构线
1.衣身、衣领结构线 图1-5中有结构线20条。
2.衣袖结构线 图1-6中有结构线8条。
3.裤片结构线 图1-7中有结构线14条。
第一章 绪论
15
第三节 结构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浮起余量。由省道和省尖两部分组成,按功能和形态进行分类: 肩省、领省、袖窿省、侧缝省、肋下省、肚省、腰省。
第一章 绪论
9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6.裥:为适合体型及造型的需要将部分衣料折叠熨烫而成,由裥面和裥底组 成。
7.褶:为符合体型和造型需要,将部分衣料缝缩而形成的褶皱。 8.分割缝:为符合体型和造型需要,将衣身、袖身、裙身、裤身等部位进行
是不涂颜色的单线墨稿画(图1-3)。 (3)示意图:为表达某部件的结构组成、加工缝合形态、缝迹类型以及成型的外部和内
部形态而制定的一种解释图,在设计、加工部门之间起沟通和衔接作用。有展示图和 分解图两种(图1-4)。
图1-2 效果图
第一章 绪论
图1-3 设8 计图
图1-4 示意图
服装结构与工艺技术创新考核试卷

B.袖口
C.裤腰
D.裙摆
8.以下哪种布料适合制作夏季服装?()
A.棉布
B.羊毛
C.皮革
D.涤纶
9.在服装工艺中,以下哪个步骤是制作西装时必须的?()
A.烫衬
B.裁剪
C.车缝
D.洗涤
10.以下哪种缝合线适用于棉质面料?()
A.涤纶线
B.丝线
C.麻线
D.尼龙线
11.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以下哪个部分与服装的稳定性有关?()
服装结构与工艺技术创新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种工具主要用于服装结构的制图?()
A.铅笔
A.剪刀
B.针线
C.锯子
D.销针
20.以下哪些技术可以提高服装的立体感和造型效果?()
A.立体裁剪
B.折叠工艺
C.制图
D.打版
(注:以下为答题纸,请考生自行复制并填写答案。)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二、多选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3.()4.()5.()
6.()7.()8.()9.()10.()
11.()12.()13.()14.()15.()
16.()17.()18.()19.()20.()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服装设计中的“1:5”原则是指,在服装制图中,1厘米的纸样表示实际服装中的______厘米。
女上装结构培训

2、浮余量消除的具体方法
浮余量是指面料在和人体贴合时候存在的空隙。 衣身的前后片都存在一定的浮余量,想要使得衣 片和人体贴合,体现人体的完美曲线,就必须寻 找方法来消除衣身的浮余量。衣身的前片浮余量 主要存在与胸线的上部以及腰部,衣身后片浮余 量主要存在于背宽线以上和腰部,可以通过收省 、褶裥或分割等方法来消除浮余量。浮余量消除 的大小取决于具体的款式设计要求而定。
二、设计图与制版
二、设计图与制版
1、设计效果图的审视与分析
(1)款式的功能属性 分析设计图的实用型或装饰型,上单层还是
多层,部件是拼接还是覆盖着上面的。 (2)轮廓特征与结构部件
轮廓上服装的第一印象,服装造型的总体印 象是由服装的外轮廓决定的,它进入视觉的速度 和强度高于服装的局部细节。
二、设计图与制版
三、人体的规格设计
5.4,5.2Y号型 人模体型:
前胸长41.5cm 后背长38cm 前浮于量=41.538=3.5cm 胸围86cm 腰围65cm 胸腰差=86-65=21cm 臀围90cm 臀腰差90-65=装放松量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1、放松量确定的原则 (1)体形适合原则 肥胖体形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紧凑些,瘦体
三、人体的规格设计
号型系列各数值均以中间体型为中心向两边 依次递增或递减。身高系列以 5cm 分档,共分 七档,即 145、450、155、160、165、170、175 。胸围和腰围分别以 4cm、3cm、2cm 分档,组 成型系列。身高与胸围、腰围搭配分别组成 5•4 、5•3 和 5•2 基本号型系列,本标准推出八个 系列规格。5 •4/5•2 号型系列,其中5 表示身 高每档之差是 5cm;4 表示胸围分档之差;2 表 示腰围分档之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立领的立体造型原理
做一个直线式立领实验。先修正衣片的后领圈弧线,即抬高 后颈点0.3cm。裁剪一块长方形的面料,长度等于前后衣片领 圈的弧线长度之和,宽度是一设计值,一般≦6cm。长方形的 领子与衣身缝合在一起,其着装效果就如图(c)所示。领的上 口远离脖子,与脖子之间存在许多空隙,
• 直立领
如果将脖子与领子之间的多余空隙以省道的方式掐起 来,就成为与颈部形态特征相吻合了。注意观察领子领 片的上下端由于叠合都由原来的直线转化为弧线,领子 的上端线变成凹弧,长度比原先有所减短;领子的下端 线由直线变为凸弧,长度不发生变化。如果将领上口的 空隙量叠合得再多一些,上口更加贴紧脖子,
(3)立领的平面结构设计方法
第四章 袖子的结构设计
第一节 袖窿及袖子的结构设计
一 袖子的分类 袖子可分成两大类: 无袖: 有袖:短袖 中袖、中长袖 长袖:宽松袖、合体袖、连身 袖
二 袖窿的设计原理
袖窿的形状设计来源于人体腋 窝的截面形状。腋窝呈蛋形。要把 人体腋窝的立体形状转化为平面袖 窿,一种方法是确定前胸宽和后背 宽,文化式原型的前胸宽计算公式 为B/8+7.4cm,后背宽为 B/8+6.2cm,窿门宽为B/4-7.6cm; 另一种方法是确定前后冲肩量。
1)普通立领 结构制图步骤如下: ①画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在竖直线上直接取立领的 领宽,这里为4cm。 ②在水平线上从左到右以前后领圈线长度之和取点, 此点即是前中心点,竖直向上取起翘量1.5一2cm。
③将水平的直线分成三等分,连接靠 前中心的等分点与起翘点,然后过起 翘点作连接线的垂线,在垂线上取 3.5cm,常见的前领中心宽度小于后 领中心0.5cm。 ④以微凸的弧线画顺领底口线,用与 领底口线相类似的弧线画顺领上口线。 ⑤为使立领成型后,领前中心能竖直, 即与前门中心呈平行,将领前中心线 撇进约0.3cm。
第二节 无袖
一 正常肩点附近:用于日常服装中,腋下点上抬1cm 左右, 使服装不暴露。
二 小于肩点: 常用于礼服中,裸露较多。袖窿设计自由。
三 大于肩点:腋下点一般要下降,下降的 程度视款式的合体情况决定。
第三节 短袖
一般短袖的长度在原型袖片上取袖肥线下 5~8cm。
1 普通短袖
2 变化短袖ຫໍສະໝຸດ 二 宽松型连身袖宽松型连身袖的结构特点:
袖山高小于12;袖口加大; 角度减小,袖中线向上抬高; 袖窿开深,袖山降低的部分可作 为袖窿开深量。
前后袖山高一定要相同,但袖 中线的角度前后可有差异。 例:袖长=55,袖口=28
三 合体型连身袖
合体型连身袖的结构特点:
袖山高14~15;袖口稍小; 角度增加,袖中线向下降低; 后袖缝可作肘省。
前后袖山高一定要相同,但袖中线 的角度前后可有差异。
作业: 1、克夫短袖 2、女衬衫泡泡袖
3、两片合体袖: (前AH=23,后AH=24.5 ,袖山高 =16,袖长=58,袖口=25,前 借量:2,后借量:1 )
第五章 领子的结构变化
领子的造型一般可分成以下几类: 无领:只有领圈没有领身 有领: (1)立领:只有领底没有领面; (2) 翻领:领面领底连在一片上,如女 衬衫领; (3)企领(男衬衫领):领面领底是分 开的; (4)平领(坦领):只有领面没有领底,如 铜盆领; (5) 翻驳领:由驳头和领子(折领)组合 在一起,如西装领。
(2)翻领的平面结构设计原理
在翻领的平面制图中,习惯以直上尺寸来量化翻领领底口线的凹度,如 图选取了A,B,C三个样板,直上尺寸分别为1.5cm,4.5cm,7.5cm,各 自以三种不同的线型表示。各个样板的成型效果图也由图给出,仔细观察可 知直上尺寸越小,领底口线的弧度越小,领外口弧线越短,成型后领子的领 座越高,如图(a)的效果;反之,直上尺寸越大,领底口线的弧度越大,另 外口弧线的长度越长,成型后领子的领座越低,越趋向于平领造型,如图(c) 的着装效果。
3、横开领、直开领同时加宽加深: 领窝线的设计可以不受限制,前后领 线配合以美观为主。一字领的直开领 可以高于标准领口线,但必须适当扩 展领口宽度。
a.U形领
b.船形领(一字领)
c.方领口
第二节 立领
1.立领的结构设计 立领是指从领口线起始,沿着脖 颈立起来,只有领座,没有领面。立 领造型简洁,非常实用,是我国传统 服装——旗袍的专用领型,故立领在 国外就被称为中式领。
着装效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见,装领线外露明显,下 翻困难。如果在长方形领的外领口剪切以加长领外口线的长 度(见(a)),经过剪切,领面就完全可以盖住领座。图(b)是经 立体剪切后的领子的平面展开图,由图可以看出,领子的样 板已经由原先的长方形转变为现在的带有弧度的形状了。领 子底口线的长度没有改变,但形状已由原来的直线变化为一 条凹弧线,领外口线由原来的直线变为凸弧线,且长度变长。 由此得知,领底口线弧度的凹度大小是制约翻领成型后立体 造型的关键。
A为合体的袖窿 和袖子 B、C为较为宽 松的袖窿和袖子 D、E为宽松的 袖窿和袖子
三 袖山高与袖肥的关系: 在AH不变的前提下,袖山越高,袖肥越小, 袖子越合体;袖山越低,袖肥越大,袖子越宽松。 袖山高范围: 宽松的袖山高在9cm以下; 比较宽松的袖山高10~12cm; 比较合体的袖山高在12~15cm; 合体袖的袖山高在15cm以上。 四 袖山高与袖窿深、贴体度的关系: 低袖山的袖子结构,对应的袖窿应开得深度大, 宽度小,呈窄长形,袖子和衣身较为宽松; 高袖山的袖子结构,对应的袖窿应深度浅,宽度 大,形状接近原型袖窿。袖子和衣身较为贴体。
(3)翻领的平面结构设计方法:
①根据款式的领子特征修正衣片的领圈线,前后侧颈点都挖大 0.5cm,前颈点下降2cm。 ②画垂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竖直线上取直上尺寸,即领座高、 领面宽,直上尺寸的选择通常凭经验确定,2一4cm是常用的数 值,一般都能形成外观优美的领型。
③过直上尺寸点作竖直线的垂线,在此垂 线上取后领圈弧线长度,再过此末端点以 前领圈弧线长度向水平线截取一点,此点 即为领子的前中心点。为了翻领的领底口 弧线在前中心部分与衣片的领圈线比较接 近,取三等分点下凸0.3cm取弧线。 ④在竖直线上取领座高3cm和后领面宽 4.5cm,最后依据领尖的大小和角度设计 出理想的领外口线。领外口线是一条设计 线,取决于领子的形状。
大(大起翘立领)
第三节 翻领
翻领是由一片领组成的翻领、底 领两部分。翻领是指后面有领座,而 前面沿着翻折线自然消失的关门领。 翻领根据衣片领圈开口的大小、领座 的高低、领宽的大小、领尖的形状以 及所使用材料的不同有很多种变化, 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1)翻领的立体造型原理 以翻领的领座高和领面宽之和为宽、 前后衣片的领圈弧线长之和为长作一 长方形的样板,再以此样板裁剪长方 形的面料缝合到衣身上。
2)旗袍领(见图) 旗袍领是我国传统女装——旗袍的 特用领型,也常见运用在其他的中式 服装上。
3)翘度较大的立领 这款立领是比较趴向脖子的,也就是领子 的倾斜程度较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选 择大一些的起翘尺寸,同时注意要相应地挖 大衣身的领圈,否则可能会出现太抱紧脖子 的弊病。
大翘度立领
大翘度立领
两片合体袖: 前AH=22, 后AH=23 袖长=56, 袖口=24 前借量:3, 后借量:1.5。
两片袖结构设计时注意以下细节:
1、袖山为较贴体风格,袖山高尺寸在15~19cm, 袖身为弯身型,即袖身往前偏。先设计好成型 袖,再设计前后袖缝借量。由于袖缝露在外面 不美观,最好能把它藏在腋下,所以小袖借量 给大袖,这就是大小袖的互补。一般偏量0~5, 常用前袖缝偏量在2.5~3.3cm之间,根据面料 风格及熨烫性能而异,归拔性能好的面料,偏 量可大些,反之则小些。 2、后袖缝偏量一般从上面1.5cm左右逐渐过渡到 袖叉处消失。由于前后袖缝偏量都不大,反射 前后大小袖片上的前后袖缝长度差异也不大, 制作袖子时稍作拉伸或归拢处理即可。 3、以中等厚度面料为例,袖山吃势控制在2~ 3.5cm。
第五节
一 一片合体袖 (袖口尺寸=25cm)
1袖中线向前移2cm; 2前袖口=袖口/2-1; 3后袖口=袖口/2+1; 4画出肘省,省量是前后 袖弧线差量。
合体袖
转省
二 两片合体袖
在从平面到立体的 造型原理上,断缝比收 省更能达到理想造型效 果。因此,通过肘省转 移而得到的两片袖结构 比一片袖造型更加丰满 美观。
第六节 连身袖
连身袖是指衣身的某些部分和袖子 连成一个整体的袖子。在连身袖中,首 先袖山高仍是连身袖结构的制约因素, 这一点和以前讲的袖山高制约袖型的原 理是吻合的。其次,袖中线与肩点的角 度影响着袖与衣身的贴体程度,同时它 和袖山高互为制约,对连身袖的宽松与 贴身度的选择起指导性的作用。 连身袖结构中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是袖山高,二是袖中线和肩点水平线 的角度。
连身袖
一 中性连身袖
中性连身袖的画法: (袖长55,袖口26, 袖山高12 ) 1 在后片的肩点引出水平线和垂直线构 成90度夹角,作角平分线,长度为实际的 袖长,此线为袖中线。 2 袖中线上取袖山高为12,并从袖山高 的落山点作袖中线的垂线为袖肥线。 3 按照连身袖的款式要求,画出连身袖 后片的公共边线切于后腋点(G点附近), 从后腋点至袖肥线上画弧,弧长与后片公 共边线以外的袖窿剩余部分相同,弧度相 同,方向相反,由此确定前袖肥。 4 后袖口为1/2袖口。 5 前连身袖的纸样处理与后片相同。
开,画顺袖山弧线和袖口弧。
6 半袖:袖长为8cm,先作出较为贴体的袖山,不用作出
袖身。然后根据效果图确定袖长作横向分割线,修顺袖口线。 因半袖衣身袖窿下半部分为没有装袖子的无袖形式,所以衣 身袖窿深线不宜开得太低,一般在腋下点上抬1cm。
第四节 宽松袖(中、长袖)
女式衬衫袖的袖山较为合体, 袖山高可取12~14cm, 袖中线为直线,袖山弧线 的吃势控制在1.5cm左右。 袖长=56,袖口=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