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遍景泰蓝珐琅画

合集下载

景泰蓝 名词解释

景泰蓝 名词解释

景泰蓝名词解释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也有人称其为“珐琅画”,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

它是用紫铜制胎,把珐琅质的釉料填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

明朝景泰年间是景泰蓝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超过了从元代到清初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今天我们就要来讲讲景泰蓝名词解释的知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景泰蓝的外型特点景泰蓝造型特别,尤其是大件产品,几乎都是不对称的形体,如炉、瓶、尊、鼎等。

其艺术造型除圆形、正方形外,还有长方形、椭圆形、扁形、双叶形等式样。

但不论哪种器皿,口部均是外撇的。

所以说,景泰蓝的造型与外国人的惯用器皿相比较,显得既奇特又古朴。

2、景泰蓝的工艺特点在明代以前,景泰蓝的工艺水平还不高,当时有“景泰蓝”和“铜胎掐丝珐琅”两种称谓,直到明景泰年间,此二种工艺才开始被区分开来,因而出现了专门称谓“景泰蓝”的叫法。

景泰蓝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风貌,在我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它是集冶金、铸造、绘画、雕刻、镶嵌、镀金等工艺为一体的综合性工艺美术品。

从制作方法上来看,它使用的是小丝作为掐丝的基本单位。

即在已经按设计图案掐好的小单丝片上,然后再用不同色彩的釉料进行点掐,每一掐丝点里,要放进三种以上颜色的釉料,可以多达十几种,而且每掐一下丝点,就要放入一种新的釉料。

所以每件景泰蓝产品至少要经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掐丝、点蓝、烧蓝、磨光,这也是景泰蓝工艺之所以费工费时的原因。

每道工序都必须由一个技术娴熟的老师傅亲自操作,要求极严,稍不留意,就会前功尽弃,因此这也就是景泰蓝“景泰”名字的由来。

另外,点蓝之前,要先把白铜丝烧红,趁热用排笔刷点上蓝色的釉料,待釉料冷却后再镀上一层白铜。

这样就形成了掐丝点蓝烧蓝镀铜的全部工艺流程。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这也是早期的铜胎掐丝珐琅。

明朝景泰年间,这项工艺技术达到了最高峰。

因为那时景泰蓝多用于皇家的饰物和宗教的造像,在器皿造型和装饰上更是精益求精,有许多创造和革新。

掐丝珐琅和珐琅工艺

掐丝珐琅和珐琅工艺

掐丝珐琅和珐琅工艺
掐丝珐琅,又被称为景泰蓝,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传统珐琅工艺。

其独特的工艺特点在于,通过在铜胎上焊上细铜丝盘曲成各种纹样,再填嵌各色釉料,经过烧制、磨光等步骤后,形成色彩鲜艳、线条精细的艺术品。

这种工艺源于我国古代,随着历代的发展和工匠们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珐琅工艺,则是一种世界性的传统综合工艺,与不同国家的民族、经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利用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在金属胎体上进行绘制和填充,再经过烧制等步骤,形成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的艺术品。

珐琅工艺的分类多种多样,其中在我国,按照釉料的装饰工艺方法不同,可以分为铜胎嵌丝珐琅、铜胎錾花彩釉绘珐琅和铜胎彩釉绘珐琅等几种。

掐丝珐琅作为珐琅工艺中的一种,其独特的工艺所形成的独特的视觉美是其魅力所在。

它的完成品的艺术效果优雅柔美,线条精细清晰,奢华典雅,质地精良。

随着科技的发展,掐丝珐琅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改良,融合油画、国画、水彩等上色技法,加之冷处理的现代手法,使之更加的绚丽夺目,在国内国际享有极高的声誉。

总的来说,掐丝珐琅和珐琅工艺都是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艺术效果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同时,这些工艺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我国工艺技术的卓越成就和深厚文化底蕴。

景泰蓝工艺画的制作流程与步骤精编版

景泰蓝工艺画的制作流程与步骤精编版

景泰蓝工艺画的制作流程与步骤精编版一、原材料准备制作景泰蓝工艺画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材料。

主要有铜、银、玻璃等材料。

一般来说,景泰蓝工艺画的基板是铜,所以首先需要准备好合适的铜板。

然后,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颜色和花纹的玻璃片。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如锤子、铁锉、刷子、炉子等。

二、铜版制作铜版是景泰蓝工艺画的基础,制作铜版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铜片,并将其切成所需尺寸。

然后,使用锤子和铁锉对铜片进行整形和修整,使其表面光滑平整。

接下来,需要在铜板上刻出图案并打孔,以便后续的彩绘和填色。

三、彩绘彩绘是景泰蓝工艺画的关键步骤之一、首先,需要根据设计图案在铜板上进行素描。

然后,使用细毛刷和颜料对铜板进行彩绘。

彩绘的过程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以确保颜色鲜艳、层次分明。

四、填色填色是景泰蓝工艺画的又一重要步骤。

首先,需要根据彩绘的图案选择合适的颜色和花纹的玻璃片。

然后,将玻璃片用铁丝编织成网状结构,并将其粘贴在彩绘好的铜板上。

接下来,使用适量的纯银粉末与玻璃片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填充入铜板的孔洞中。

五、烧制烧制是景泰蓝工艺画的最后一步。

首先,需要将填好色的铜版放入炉子中,加热至适当温度,使铜板与玻璃片融合在一起。

然后,慢慢降温,使其冷却至室温。

最后,取出烧制好的景泰蓝工艺画,进行后续的抛光和装裱。

六、抛光和装裱抛光是为了使景泰蓝工艺画的表面更加光滑、平整。

使用研磨机和研磨石对工艺画进行细致的打磨。

然后,对其进行镀金或其他装饰,以增加其艺术感和时尚感。

最后,根据需要,将景泰蓝工艺画进行装裱,如装在木框或其他相应的底座上。

以上就是景泰蓝工艺画的制作流程与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耐心的心态来完成。

景泰蓝工艺画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备受推崇,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景泰蓝工艺画的制作过程。

李可染的7幅乾隆朱砂《万山红遍》

李可染的7幅乾隆朱砂《万山红遍》

李可染的7幅乾隆硃砂《万山红遍》
绝对珍品值得收藏
李可染7幅乾隆硃砂《万山红遍》
来源/墨韵流芳的空间转载/自南沙人也
复制·编辑/齐鲁人
李可染在六十年代用乾隆硃砂画了七幅<万山红遍>:
1962年画一幅,1963年画一幅,1964年画五幅;
画幅宽85Cm 的三幅;宽45cm的三幅;80X50cm 的一幅。

按现在李可染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这七幅<万山红遍>都得超过亿元。

荣宝斋拍卖的那张500万的,现在值8000万!当时卖给荣宝斋就80元,还扣了4元的税金,50年涨100万倍。

第一幅:1962年画于从化温泉
第二幅:1963年画于从化温泉第三幅:1964年画于北京西山第四幅:1964年画于北京西山第五幅:1964年画于北京西山
第六幅:1964年画于北京西山
第七幅:1964年画于北京西山欢迎光临齐鲁人空间。

景泰蓝(掐丝珐琅)介绍赏析

景泰蓝(掐丝珐琅)介绍赏析

景泰蓝(掐丝珐琅)介绍赏析掐丝珐琅,中国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

使用其他金属做胎的,如金胎掐丝珐琅等。

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也称为掐丝珐琅。

景泰蓝一般是在金、铜胎上用金丝或铜丝切割出图案,填充各种颜色的珐琅,再经焙烧、打磨、镀金等工艺制成。

景泰蓝珐琅有着绚丽夺目的魅力。

因其在明代景泰年间空前发展,且普遍以蓝釉装饰,故又称景泰蓝。

当然也有红色、浅绿、墨绿、白色、葡萄紫、翠蓝等颜色的点缀。

历史发展我国现存最早的景泰蓝器皿是考古发掘的唐代吐蕃时期的金胎景泰蓝匾额。

可见珐琅技术的发展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元代当时的掐丝珐琅器可能尽为皇家服务的,由于烧造技术的不成熟,故生产规模并不大,产品并不多。

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象耳炉从现存的几件元代景泰蓝珐琅制品来看,中国工匠在学习和掌握了珐琅制作技术后,为了满足中国统治者的审美情趣,生产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产品,但装饰方式仍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艺术魅力。

明代景泰蓝珐琅工艺虽然在明初逐渐被朝廷重视,但真正引起文人的重视,被官商珍藏,还是在明末。

因此,真正早期的器物传世下多,工艺技法也不是十分成熟,掐丝粗细不匀,掐丝常高出胎面较多;胎体、釉层较为厚重。

其品种也不多,器型尚不出《格古要论》中所载的“香炉、盒儿、盏子、花瓶之类”。

当时的掐丝珐琅器一般没有锦地,常以番莲纹、莲瓣纹装饰,色彩也较单调,没有混合色,然在一叶片内往往施两三种颜色。

明晚期,掐丝珐琅工艺取得极大发展,不仅造型、品种、釉色都显著增多,而且工艺技巧也明显进步。

所谓“釉色齐备,金光灿烂,细润可爱也”,那神秘幽亮的蓝色基调,使之成为御用珍玩,“景泰蓝”之名也随之声名远播。

现存的明代掐丝珐琅器物大多为明代晚期的产品,其品种很多,有鼎彝等宗教礼仪用品,也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花瓶、薰炉、灯台、盒、盘、碗、碟等。

明万历掐丝珐琅-云龙纹香炉造型一般端庄古雅,纹饰繁缛丰富,有番莲、饕餮、蕉叶、龙凤、云鹤、菊花、山水、楼阁、人物等。

景泰蓝和珐琅彩的区别有哪些

景泰蓝和珐琅彩的区别有哪些

景泰蓝和珐琅彩的区别有哪些景泰蓝和珐琅彩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它们都是在金属表面上涂抹一层瓷釉,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

但是,景泰蓝和珐琅彩还是有区别的。

从制作流程上来说,景泰蓝和珐琅彩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建模和填涂的工艺流程。

景泰蓝通常采用铜板成型和融化玻璃粉填涂,珐琅彩则采用模具成型和瓷釉涂刷。

在景泰蓝制作方面,一般首先将铜板加工成需要的形状,然后填上特制的玻璃粉,再用火烤烤至成品。

而珐琅彩的制作则以模具成型为主,将铜、银、黄铜等金属制成浅碗形状,然后在其内部涂上一层瓷釉,冷却后,再在瓷釉上进行图案或图案彩绘,最终在高温烧制中形成彩色釉层。

从结构上来说,景泰蓝和珐琅彩的区别在于所选用的材料和层数不同。

景泰蓝采用的是玻璃的一种,称为“景泰蓝玻璃”(也称“掐丝珐琅”或“透铁蓝”),这种玻璃透光度极好,且色泽稳定,烧制后光泽晶莹,但一般只有一层,因此制作起来比珐琅彩来得简单。

而珐琅彩则是采用颜色不同的瓷釉来装饰,分为透明珐琅彩和不透明珐琅彩两种,层数也有多层的,由于采用了很多无色透明的铬酸钾等氧化剂来起色,因此其光泽及耐久性都比景泰蓝要好。

从装饰风格和主要应用领域上来说,景泰蓝和珐琅彩的区别在于风格差异和使用范围。

景泰蓝多用于装饰佛教艺术品,如佛像、香炉等,以及玉器、金器等,与东方文化紧密联系。

而珐琅彩则多用于欧洲宫廷贵族的生活器皿和饰品,风格多样,常常带有繁复、绮丽、浪漫的元素,也适用于制作一些艺术品、收藏品等。

总的来说,景泰蓝和珐琅彩虽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制作流程、结构特点、装饰风格和使用范围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而珐琅彩在当代的发展中,也有许多应用,尤其近年来它已经成为各国官方礼品的代表之一,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外交使节或国际机构,后来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亲睐,得以延续至今。

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的特质与绘画性探究

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的特质与绘画性探究

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的特质与绘画性探究摘要:掐丝珐琅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品,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珐琅工艺品,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

从掐丝珐琅的绘画属性上看,掐丝珐琅画源自纯手工制作,色泽鲜艳,气魄华丽,形成了独有的画面表现艺术风格。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如何将掐丝珐琅与国画融合发展,发挥掐丝珐琅技艺的优势并汲取国画的艺术价值是当前掐丝珐琅研究关注的焦点。

现以掐丝珐琅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如何在掐丝珐琅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国画的技法,以此形成全新的发展景象,同时重点探讨掐丝珐琅技艺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掐丝珐琅;国画;创新发展原本掐丝珐琅都是皇家贵族阶级享用的工艺品,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掐丝珐琅技艺流传到了民间,这也给民间喜爱掐丝珐琅工艺品的人们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促使掐丝珐琅工艺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时期。

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掐丝珐琅的工艺技法一直都没有改变,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工序,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进步没有创新。

今天的掐丝珐琅技艺可以融入大量的艺术形式,最有特色的便是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技艺。

同时把工艺性与绘画性融合到一起,使得掐丝珐琅变得更加具有现代艺术感,这也是工艺大师们的毕生希望。

一、掐丝珐琅画的概述景泰蓝工艺画又称掐丝珐琅画,起源于元末明初,是在我国艺术瑰宝景泰蓝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的,是一种中国著名的宫廷御用金属表面加工装饰工艺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并达到技艺顶峰的景泰蓝工艺。

我们现在的景泰蓝工艺画制作就是源于享誉中外的燕京八绝中的景泰蓝和花丝镶嵌两大工艺,画面保持了金丝镶嵌色彩丰富自然,做工严谨极具立体感,立体艺术效果浑厚庄重,金碧辉煌兼典雅华贵,因为采取矿物质颜料,作品耐酸碱不褪色精美绝伦,凭借精美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至今备受世人称赞,极具收藏价值。

作为六百年国粹景泰蓝技艺传承与创新的结晶,掐丝珐琅画在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下,如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景泰蓝华丽繁复的装饰纹样以及明艳夺目的色彩是其独到的艺术特色,这一门极其盛行的高雅艺术在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景泰蓝的好处

景泰蓝的好处

景泰蓝的好处景泰蓝,又称“珐琅彩”,是一种传统工艺精湛的工艺品,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景泰蓝被视为珍贵的宝石。

那么,景泰蓝到底有哪些好处呢?首先,景泰蓝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它源自古代传统的技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艺品。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繁复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体现了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艺术的热爱。

同时,景泰蓝的图案多样,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如龙、凤、花鸟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景泰蓝具有良好的保值性和收藏性。

由于景泰蓝是手工制作的精品,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备受珍藏者的青睐。

景泰蓝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此在收藏市场上有着较高的升值空间。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景泰蓝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有投资价值的物品。

再次,景泰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景泰蓝作为一种彩绘工艺品,色彩明快艳丽,图案精美细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无论是佩戴在身上还是摆放在家中,景泰蓝都能为生活增添一份艺术气息,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景泰蓝的工艺精湛,融合了金属丝和彩瓷的特点,使得作品更显高贵典雅,赏心悦目。

最后,景泰蓝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在古代,景泰蓝常常被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如首饰、琉璃瓶等,具有实用价值。

而如今,景泰蓝也被运用到了现代工艺品中,如工艺摆件、装饰画等,不仅美观大方,还起到了装饰和点缀空间的作用。

总的来说,景泰蓝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了匠人的精湛工艺,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在欣赏、收藏还是佩戴上,景泰蓝都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陶冶。

它不仅具有保值性和收藏性,更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值得人们珍视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山红遍景泰蓝珐琅画
【类别】书画
【尺寸】长:95.7cm 宽:52.1cm
以精细的铜丝描线,以高级珐琅彩砂入色,铮铮如骨,层层渐染,不仅完美地保持原作的色彩物象,进一步提升画面的立体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未失情感的自然流露。

这不得不说是国画艺术向景泰蓝方向衍生的一次伟大的尝试,不但包含水墨丹青的韵味与技巧,还为国画艺术开辟了新方式;让红色山水和掐丝珐琅彩的成功结合,也展示了国粹艺术的又一次成功变革,艺术价值非常高。

《万山红遍•景泰蓝珐琅画》的原作被誉为红色山水国画第一名作,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李可染大师的代表作,每一幅市值都千万上亿,其中一幅拍获2.9亿,一幅达1.8亿,是迄今为止世界拍市上最贵的中国现代山水画。

米振雄大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艺术的传承人,这幅《万山红遍•景泰蓝珐琅画》经过了十几道绘画工序,数万次下笔描线,数万次掐丝嵌入,数十万次运彩入色,完美地将景泰蓝技艺拓展到了平面作品上,让《万山红遍》出现更为立体的艺术效果。

耗时之久、画艺工技之高超可见一斑,让作品具有了红色山水经典和景泰蓝珐琅彩艺术的双重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