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周的艺术成就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希仲,号般涉,浙江慈溪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擅长山水画,为明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沈周的山水画以取法于古、求新于法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注重创新。
他在画作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手法,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他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注重形式和空间的构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画风格。
沈周善于运用笔墨变化来表现山水的变化和气象的变化,注重画面的构图和布局,形成了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作品。
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注重追求神韵。
他追求画作的神韵,力求通过表现自然景物的气韵来表现内在意境。
他注重表现山水的灵气和生动感,通过构思和笔墨的运用来表现山水的变幻之美。
他善于运用骨法勾勒,注重境界的营造,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注重内涵与表现的统一。
他注重通过表现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在画作中注重细节的描绘,注重通过画面所传达的内容来表现自己的意境和情感。
他的山水画富有诗意和哲理,能够引发观者的思考和共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浅谈沈周的艺术成就

浅谈沈周的艺术成就摘要:综观沈周的艺术,可以用“出于古人而又远于古人”来概括。
说他“出于古人”是指沈周的艺术成就主要以摹古为基础,是在广师古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说他又“远于古人”是指沈周的在摹古的过程中,把古人长处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所以,沈周最终成为光照明清两代的艺术大师与艺术坐标,亦无愧于后世学习者的崇敬与敬仰。
关键词:浅谈、绘画、成就一.沈周的创作历程(1)出生名门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人称白石先生。
沈周出生于富于收藏的书香门第,祖父沈澄,父沈恒吉皆以高隐为乐,不求仕途,工诗善画。
沈周的到来不仅为沈家延续了香火,而且他自幼显现的聪慧也给沈家带来了希望。
使这样一个诗画之家有个更近一步发展的可能。
少年时沈周便接受家庭亲友前辈的教育熏陶,培养了深厚的艺术才能。
也正是这种深厚的家学渊源为他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得明代的绘画由于他的出现而进入了全盛时代。
(2)中年家徒四壁正统九年,沈周娶陈原嗣的女儿为妻,6年后其子云鹤降生,也即于此前后,沈周的弟弟和妹妹都因生活所迫被他接入家中,而此时的吴门又水灾频发,沈家的田地多为曾祖父时代开垦的低洼地。
水灾使以农耕收获为主要收入的沈家难上加难。
至此,家庭的重任开始全部压在沈周的肩上。
(3)晚年的隐逸生活约从成化七年开始,沈周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儿子云鹤已经能够承担起繁重的家务,使他能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于画作。
在此后的30年里,是沈周心情最为开朗的阶段。
充溢着浓郁自然生活的诗文,山水花鸟作品大量被创作出来,其绘画水平日趋精进,求画者自然络绎不绝,由于求画众多,沈周只能让弟子门生摹写作品应付。
对沈周而言,绘画并不是用来获利的,但绘画却是一种特别的商品,他让画家能在经济文化,甚至政治生活中得到许多金钱买不到的好处。
可以这样说,沈周的一生就是通过绘画这一特殊的商品圆满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总之,沈周隐逸的人生,没有出现大的波澜起伏,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平淡的,致使他养成了处世温和、不逐名利、宽仁律己的高尚品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文人画家。
他擅长山水、花卉、人物等多个方面的绘画,其中以山水画最为著名,被誉为“明四家”之一,其
画风独具匠心,极具代表性。
一、意境深远
沈周注重画面中的意境和气韵,尤其是他的山水画传达出的意境深远,仿佛是一种对
自然之美和人生之境的感悟和领悟。
他的山水画常常把人物的生活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
成一种意境深远的意蕴,这种意境使得人们能够自然地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生哲学。
二、画面布局合理
沈周的山水画画面布局合理,取材广泛,博采众家之长,从宋代以来各种山水画流派
中吸取营养,精心提炼,塑造出了他自己的特有风格。
画面布局严谨,空间感、层次感、
纵深感的表现都极为突出,细节处理精细,造型准确。
三、笔触细腻
沈周的山水画以笔触细腻、用笔工准著称。
他笔下的石头、树木、山石等自然景观,
所绘筋骨强健,细微之处十分动人,整幅画面看起来通透、洒脱、潇洒、自在,给人以视
觉的震撼。
四、运用兰亭集序笔法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受到兰亭集序、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他倡导“墨苍为险,
色青为秀”,极力推崇呈现画面意境的笔法。
他的山水画笔力、墨理处处透露着山水诗情,经常以墨迹渲染气氛,这种墨意卓然的笔法被后人称为兰亭笔意。
总之,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既有大气恢宏的意境,又有极致细腻的笔法,他为山水画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巨匠。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是明代著名的文化名人和画家,他的山水画艺术风格以含蓄、简练、雅致而著称。
笔者将从构图、笔墨和意境三个方面对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进行浅析。
首先是构图方面。
沈周的山水画构图简洁明快,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
他擅长运用斜线构建画面的节奏感,并以对称、层次和空间的处理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和深浅。
他的山水画常常采用分层的手法,通过将各个层次的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画面。
沈周的构图技巧突出了画作的整体性和和谐感,使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平衡、宁静的美。
其次是笔墨方面。
沈周擅长运用素笔简墨的技法,他自己曾说:“近来画山水,要笔快墨精。
”他笔下的山水以墨色为主,注重用墨的浓淡来表现不同的山水景色。
他运用破墨、舒墨、点墨等笔法,使得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质感。
沈周的笔墨处理简练而精准,不多赘余的笔法,却能寥寥数笔地勾勒出山石、水波等自然景物的轮廓和质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他擅长描绘山峰和水波的神韵,笔墨骨韵清秀而雅致,给人以高远幽深的意境。
最后是意境方面。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内敛、深沉的意境。
他注重画面的整体气氛和节奏感,在画面中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宁静、秩序和谦逊。
他常将人物的画面设想得很小,并将其置于广阔的背景中,强调人物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谦逊。
通过这种手法,他让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感和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意味。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而深远,他以简练、雅致的笔墨和内敛、深沉的意境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静谧、超然,甚至是神秘的感觉。
他的山水画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更传达了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使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有一种超越物质的体验和思考。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艺术家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吴派创始人,明四家之首沈周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吴派创始人,明四家之首沈周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沈周简介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
汉族,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杰出书画家,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
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
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
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
沈周中年时成为画坛领袖,技法严谨秀丽,用笔沉着稳练,内藏筋骨。
晚年时性情开朗,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浑。
纵观沈周之绘画,技法全面,功力浑厚,在师宋元之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进一步发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被誉为吴门画派之领袖。
沈周 -艺术特点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
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后自成一家。
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
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
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
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
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1427年-1509年)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是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山水画家之一。
他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沈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以松石并茂的山水景色为主题,注重表现自然山水的形态、神韵和意境。
他善于运用骨法、皴法和点染法等技法,精练而不失精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他的画作观念独特,注重自然的表现和感受,不追求细节的写实,而更注重意境的凝练和氛围的创造。
他的山水画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出世间的超凡感觉,让人进入一个安静、深远的世界。
沈周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也独具特色。
他擅长运用水墨,以“干笔悬浮”、“湿染若化”为画技基础,通过点染、皴法、拖泥弄水、运笔等技法的巧妙运用,使画面呈现丰富的层次感与立体感。
他的画作笔势潇洒自然,构图简洁大气,给人一种宽广开阔的感觉。
他的笔法流畅,墨色浓淡相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对山水的描绘细腻且富有节奏感,给人以平和、宽广的感受。
沈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还体现在他的画题和题诗上。
他擅长以画题和题诗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他的画作常常配以字画相连的“联和”形式,通过诗词的表达来增强画面的艺术韵味。
他的题诗和题跋多以自然的景色、山石的形态和自己的思考为主题,抒发自己对景物和人生的感悟,给人一种深邃的意境感。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给人一种宁静、超凡的感觉。
他善于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美感。
他的画作擅长以“干笔悬浮”、“湿染若化”的技法来创造画面的层次感和氛围。
他的题诗和题跋更增添了画作的艺术韵味。
沈周的山水画影响深远,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年-1509年),字五伯,号水东,明代画家、文学家。
他是明代山水画的
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擅长运
用淡雅的笔墨和简练的构图表达自然美和情感美。
沈周的笔墨表现具有独特的特点。
他非常重视墨色和构图的关系,注重表现自然山水
的情感和意境。
他的笔墨写意细腻,意境深邃,善于运用浓淡相间的墨色来表现山石、树
木和水流的质感和形态。
他的笔墨轻盈而富有变化,用墨状如流水,墨色鲜明但又不失柔和。
沈周的画作注重构图和布局。
他善于运用透视和比例关系,使画面有层次感和透明感。
他注重山水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安排,使山水之间的空间感更加明显。
他常常将山水
连成一体,通过树木、人物和建筑的点缀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沈周的山水画强调人文情怀。
他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他常常
通过山水与人物、建筑的结合来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的作品中常常有人物、桥梁、房屋等元素,这些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有人文情怀,更容易引发观者的共鸣。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的笔墨表现独特,
构图和布局独到,意境丰富而深邃。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自然的美,更表达了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和人文情感。
他的山水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文人画的宝贵遗产。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1462-1535),字少白,号东篱,又号莫愁,苏州人。
明代著名山水画家,被称为“吴中四艺”,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代四大家。
沈周继承了南宋文人画风,深受文人雅士文化的熏陶,因此他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以其淡泊清雅、意境悠远而著称,被誉为“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一、笔墨勾勒清丽山水沈周的山水画以精细、写实而见长。
他勤于山林采风,对自然景观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感受。
他笔下的山水,山峦起伏,溪水潺潺,树木苍翠,石头纹理清晰,极富变化。
沈周笔下的山水往往充满了深邃的意境,令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壮美。
他尤其擅长在作品中描绘山峰,通过细腻的墨渍和线条勾勒出山体的轮廓和山势的起伏感,让人感受到山之奇特和壮美。
沈周的用墨亦别具匠心。
他的墨法娴熟,能够巧妙地运用淡墨、浓墨,以及水墨渍法等技巧,创造出丰富的墨色层次和质感。
他的用墨不夸张,却又能够表现出浓墨淡墨的变化,使画面既有丰富的变化又不失整体的平衡感。
沈周的山水画作品在笔墨运用上极富表现力,令人赏心悦目。
二、情感表达纯粹隽永沈周的山水画除了在形式上十分精湛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充满了文人的情怀和境界。
他的画作往往带有婉转、淡雅的情感,富有隽永的诗意和意境。
沈周笔下的山水,表现了文人的淡泊情怀和理想境界,他常常在作品中夹叙夹议,表达对社会风气和人生处境的思考,显示出他对现实的疏离和憧憬。
沈周擅长利用山水来寄托情感,他善于通过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理想。
他的山水画作品往往与诗文相通、与音乐相和,给人以灵动的感觉。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他引发了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与启迪。
在他的画作中,藏有深刻的内涵,给人以深远的思考,有着纯粹的情感表达和隽永的情致。
三、宁静幽远意蕴深长沈周的山水画具有宁静幽远的意境,透露出世外高人的清雅情怀和雅致气质。
他的画作多以孤松寒石、山泉秋雨、云雾缭绕为题材,表现了一种清远幽静、涵养高远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沈周的艺术成就
摘要:明代著名画家沈周,出身书画世家,一生专研书画,在山水上创造出工细的“细沈”和晚年苍劲的“粗沈”,其隐逸的家世和思想,令其极大的发展了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开创了“吴门画派”,影响了以文征明为首的一大批画家,在花鸟画和书法上,开创了写意花鸟画的新道路,为花鸟画和书法的发展做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
关键字:明代沈周山水花鸟书法特点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绘画在一些方面走向衰落而在另一些方面空前发展的时期。
在明代统治的二百七十六年里,其绘画呈现出,山水、花鸟画盛行,文人画风靡,绘画流派林立,艺术创作良莠不齐的时代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建朝之初,明朝的统治阶级推崇宫廷绘画,使得“院体”风靡,同时在院外还派生出“浙派”,与之并峙画坛;中期,朝廷政事腐败,一批士大夫文人无意仕途,潜心艺事,在商业经济繁荣的苏州地区,涌现出许多文人画家,形成了“吴门画派”,逐渐替代“院体”、“浙派”而成为花坛主流;到了明朝后期,王室日益衰败,官宦阶层中一些士大夫借画寄托情思,寻求“超脱”,出现了董其昌为首的诸多文人画派系,属于中下层的一些文人,则将不满现实、愤世嫉俗之情倾注于绘画,以标新立异、独抒性灵的画风,称誉画坛,其中当以徐渭、陈洪绶为代表。
一.沈周的生平
在这样一个流派林立、画家辈出的时代,诞生了一位对中国绘画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沈周。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玉田翁、倚翠生等,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书画世家。
曾祖父沈良琛于元末画家王蒙相交甚好,祖父沈澄也爱好诗文,精于绘画,常与文人、画家聚集在一起,饮酒吟诗,以高隐为乐,其伯父沈贞、父亲沈恒,均工于诗词,擅长诗画,是当时闻名久远的画家。
沈周从小聪慧,在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祖父、伯父、父亲的亲授下,沈周自然从小爱好诗画,他敦厚随和,无论名士望族,还是步履凡夫,都争相找其求画,而他无论谁,都慷慨的为其作画。
沈周为人仁慈孝顺,乐于交友,淡泊功利,这些性格使得他一生不仕,专心于诗文和书画,过着平稳、安定的生活,赋诗作画,游走在自然山水中。
直至正德四年(1509)83岁逝世,沈周人品很高,《明史.隐逸》中有传,他的画像被铭刻在沧浪亭五百贤人石刻像之中。
二.沈周绘画的艺术特点
沈周画艺精博,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各科,是画坛中的全才;而且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是集大成的画家。
他诗文从师于陈宽、赵同鲁,习得白居易、陆游等平易自然地格调,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书法上也师法陈宽,兼得黄庭坚的笔意。
沈周的绘画才能主要集中在山水上,沈周的山水以粗笔的水墨和浅绛画法为主,恬静平和中具苍润雄浑气概,他每画一笔,落笔点苔,绝不苟且。
花卉木石亦以水墨写意画法见长,其作品主要是以气势胜。
沈周艺术融合众家之长,笔墨凝练厚重;融入自然,注重写生;形成了淳朴浑厚、沉酣郁茂独特的艺术特色。
三.沈周的艺术成就——沈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
沈周的绘画发轫于明朝中期,勇敢地冲出并且突破了宋元以来绘画的重围,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将中国士大夫文人绘画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的艺术成就,分别从山水、花鸟、书法三个方面表现:
(一)花鸟画方面
中国传统绘画的绘画按题材分为山水、花鸟、人物。
其中花鸟画的画法有分三种:“写意”、“工笔”、“兼工带写”。
在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科出现的唐代,花鸟画是以工笔的形式出现的。
宋后期水墨写意花鸟逐渐抬头,元代花鸟受文人思想的影响,院体花鸟出现水墨化倾向,在明代水墨写意画有了较大的发展。
明代中期的沈周,是将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推向成熟的关键人物。
首先,他拓宽了花鸟画的表现题材,在传统的绘画题材上加进了禽鸟。
既冲淡了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的界,又使院体画题材趋于“文人画”化。
其次,在技法形式上,他的水墨写意法以纵逸的笔势、淋漓的笔墨、简练的造型,突破了宋元文人花鸟画较为规整的格式,更具“脱略形似”的写意韵味;同时,在简练的笔墨中又富有丰富而细微的变化,追求清雅的笔墨情趣,这体现出了文人画所独具的“文雅之气”。
王世贞在评论沈周的花鸟画时说:“此册白石翁杂花果十六纸,其合者往往登神逸品。
按五代徐、黄而下至宣和,主写花鸟妙在设色,粉绘隐起如粟,精工之极,俨若生肖。
石田氏乃能以浅色淡墨为之,而神采自翩,所谓妙而真者也。
”这就是说,沈周是我国花鸟画发展的关键性人物,花鸟画在他笔下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归纳和发展,为后上来的花鸟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在他的影响下,遂出现了陈淳、徐渭这样创立画派的大家。
(二)在山水画方面
沈周的绘画才能主要集中在山水上,其次才是花鸟。
沈周的早期的绘画老师是杜琼、刘钰,受其家庭的熏陶和老师的影响,他最初学习的是以元四家为主体的文人传统绘画,40岁以前,他主要宗法王蒙,兼取董巨,风格精谨缜密,笔法工细锐利,作品被称为“细沈”。
其早年的作品《幽居图》轴可以看出他早年的绘画风格。
沈周四十岁以后,在师承和画风上有很大的转变,他广泛地向各家学习,包括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南宋院派画家,对浙派画家戴进的画法,同样也有研究,通过这一期间的学习,沈周融合和南北画派的画法,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面貌,即画史所称的“粗沈”风格,其画法逐渐由细变粗,尺幅由小变大,虚实相间,景物由简到繁,用笔粗劲浑厚,逸笔草草苍润雄浑,皴法趋于短粗。
对沈周探索的前代诸家,清初龚贤曾具体指出:“石田翁可谓集诸家大成,而又能融会笔端,自成一家。
”沈周晚年,他倾心于吴镇,用笔简疏粗劲,墨色苍润沉郁,水墨淋漓,多湿笔渲染,富于浓淡变化,于简率中见苍茫,其粗笔山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确立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崇高地位。
在沈周的引领下,山水画走向了注重笔墨形式美的艺术层面,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突破和进展,从而开创出真正意义上的明代画风,并直接影响到清代画风的走向。
宋代的山水画多用绢,钩勒精细,刻画严谨,用墨则层层渲染,凝重恬静;元代山水画多用纸,利于干笔皴擦,“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墨法则干、湿并用,变化莫测,一片莽莽苍苍。
元代的山水画应经有了文人画抒情写意,展现自我主观观念思想的踪迹,但其山水画仅仅是为抒写心中的“抑气”,并未真正的展露出文人的“逸气”。
而沈周山水所布置的景致,虽有繁复、疏简之分,但是都注重突出主题,很好的处理主宾关系,并强调虚实相生,错落有致,他的作品多以“三远”布局,大多数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在造境上很强调山川恢阔的“势”和朴实的“质”,尽可能的表现身处自然,怡然自得的心境。
沈周山水画在艺术形式上集诸家之大成,并善于将对里的因素和谐的融合一体,开启了综合主义之路,为文人画的新发展拓展了道路。
(三)在诗书方面
作为是人与书画家,沈周为中国的题画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的题画诗产生于北宋,兴起于元代,但表现范围却局限性很大,沈周突破了前人,大胆创新,抒发真情实感,内容也发展至社会自然地各个方面。
题画诗经过沈周的倡导与实践,在内容与数量上有了极大的发展,使得诗书画更好的结合,展现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沈周的书法,初学沈度,圆润工整,后转学黄庭坚,稳重沉著,遒劲奇岖,书法结构紧密,。
沈周晚年的书法风格,已完全脱却沈度的痕迹,而呈现出黄庭坚的风神,其山水画的风格极为的协调,如李贞伯《书道之艺》所说:“沈石田妙于诗画,然字不甚工。
后乃仿黄山谷书,辄得其笔意,盖书画同一机也。
”沈周他将书法的运腕、运笔的方式用于绘画,进而创造出一系列富于形式美的皴法等表现技法,大大的丰富了笔墨的表现力。
四.沈周的历史地位及其对绘画的影响
沈周在我国艺术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绘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被合称“明四家”,唐寅被奉为“明四家”之首,而文征明和唐寅又出自沈周的门下,都沈周旁边学过绘画。
在中国画坛上,明代“吴门画派”久负盛名,“吴派”取法为宋、元文人画传统,绘画上主要继承元代黄公望、王蒙传统,创作以笔情墨趣为主的文人画,而这个画派的宗师、领袖就是沈周。
王稚登著的《丹青志》说他“绘事为当代第一人”,书中列为一等“神品志”的仅沈周一人。
沈周声名远播之日,也就是吴门画派崛起之时,王世贞评价说:“钱塘戴文进,生前作画不能买一饱,是小厄;后百年,吴中身价见不敌相城翁,是大厄”。
换种说法就是,明代绘画由于出现了沈周,才开始有了自己的面目。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明代的顾启元在《真草堂集》中说:“我朝以画明世者,毋逾启南先生。
”
沈周,除了影响了文征明、唐寅之外,他还影响了一大批的画家,如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技法之上又发展了新的技法“勾画点叶法”的周之冕,花鸟画大家陈淳,也是从沈周那里得到的启发,沈周的没骨法大大的影响了清初常州派的首领,被誉为“起花鸟画之衰”的晖寿平,甚至还有齐白石,在其后蟹爪的画法上,甚为明显。
沈周是一位在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画家,他对于宋元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诗书画的结合,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他的艺术是不朽的,他的创新精神尤值得我们现代青年艺术爱好者学习。
参考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