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换热器课程设计甲苯

换热器课程设计甲苯

换热器课程设计甲苯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甲苯在换热器中的传热过程。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换热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掌握甲苯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性质。

3.理解甲苯在换热器中的传热机理。

4.能够分析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和操作条件。

5.能够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热负荷。

6.能够运用甲苯的传热数据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设计和操作换热器时能够考虑到节能减排。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新的换热器设计和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与同学共同完成换热器的设计和实验。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甲苯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性质、甲苯在换热器中的传热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换热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甲苯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等)和热力学性质(如热导率、粘度等)。

3.甲苯在换热器中的传热机理,包括对流传热和热传导。

4.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和操作条件,如传热面积、热负荷等。

5.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如NTU法、ε-NTU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甲苯的传热过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换热器设计和操作案例。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换热器并观察传热过程。

4.讨论法:分组讨论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分享彼此的思路和成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换热器设计与应用》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学术论文和工程案例。

2.参考书:提供《化工热力学》、《化工传热学》等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课件,展示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甲苯的传热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换热器实验装置,让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换热器课程设计摘要

换热器课程设计摘要

换热器课程设计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计算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换热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包括热量传递的机理和计算方法;理解换热器的各种类型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计算方法。

首先,介绍换热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换热器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其次,讲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包括热量传递的机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最后,介绍换热器的各种类型及适用场景,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计算方法;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然后,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实验设备将让学生亲身体验换热器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评估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作业评估将包括课后习题、小论文等,以检验学生对换热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换热器课程设计文档

换热器课程设计文档

换热器课程设计文档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结构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1)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了解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及其特点;(3)熟悉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和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换热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换热器;(2)能够运用换热器计算方法,准确计算换热器的性能参数;(3)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能源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换热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热传递方式及换热效果的影响因素。

2.换热器的类型: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如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3.换热器的结构组成:详细讲解换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壳体、管束、换热管、支架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选型依据。

4.换热器计算方法:介绍换热器的传热计算、阻力计算和面积计算等方面的方法。

5.换热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换热器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和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换热器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换热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换热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换热器结构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结构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结构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不同类型换热器的特点与应用场景。

2. 使学生了解换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机制,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3. 帮助学生理解换热器在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参数计算,如传热系数、温差、流体流量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换热器案例,提出优化方案的能力。

2. 让学生掌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具备一定的换热器选型、设计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换热器性能模拟和优化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换热器及热交换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认识到换热器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在换热器设计过程中能够与他人有效合作。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换热器结构原理的学科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换热器相关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换热器基本概念:介绍换热器的定义、分类及用途,分析各类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换热器概述2. 热量传递机制:讲解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在换热过程中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热量传递基础3. 换热器设计参数:阐述换热器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如传热系数、温差、流体流量等,并进行相关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换热器设计参数及计算4. 换热器选型与设计:介绍换热器选型原则、设计方法和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换热器选型与设计5. 换热器性能模拟与优化:教授学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对换热器性能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换热效率。

教材章节:第五章 换热器性能模拟与优化6. 换热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换热器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探讨换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计算技巧。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换热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设计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换热器的基本概念、传热基本方程、对流传热、换热器类型(包括空气冷却器、水冷却器、热交换器等)、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在讲授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换热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换热器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拓展,多媒体资料将用于形象地展示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则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作业则是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实时跟踪,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则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教学进度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将合理安排,既不过于紧张,也不过于宽松。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进行课程教学的环境,如教室、实验室等。

同时,教学安排还将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差异化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程将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

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

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原理、类型和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进行热交换计算和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换热器技术和节能减排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2.分析换热器的工作过程和性能指标;3.应用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进行热交换计算和设计;4.探讨换热器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5.培养对换热器技术和节能减排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原理、类型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热传递方式、换热器的工作过程和性能指标;2.换热器的类型: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空气冷却器等;3.换热器的应用:热交换计算、设计方法和实例分析;4.换热器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热泵技术、余热回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换热器技术;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换热器的工作过程和性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换热器技术》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国内外相关论文、技术手册等;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视频资料、图片等;4.实验设备:换热器实验装置、热流量计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我们将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换热器技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化工单元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单元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单元课程设计换热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单元操作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掌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生产中换热器相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换热器设计计算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单元操作中换热器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问题的热情;2. 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在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以及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以换热器为教学主题,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工单元操作概念,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换热器设计计算任务,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换热器基本概念:介绍换热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2. 换热器工作原理:分析各类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3. 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讲解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热量平衡、对数平均温差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4. 换热器设计计算实例: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换热器设计计算的实际操作步骤;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5. 换热器选型与应用:介绍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选型原则及实际应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

6. 换热器操作与维护:讲解换热器的操作要点、维护保养及故障处理;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在换热过程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换热器类型及适用范围,了解各类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优缺点。

3. 学生能够运用热量平衡原理,进行换热器的热力计算,掌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公式,对换热器进行选型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并掌握换热器材料的选用原则,提高材料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换热器简图,提高绘图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工程,关注化工设备,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换热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工原理课程的一部分,侧重于换热器的原理、计算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基础,对工程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计算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在教学评估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换热器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概念,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热量传递过程。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2. 换热器类型与结构:介绍各类换热器(如管壳式、板式、空气冷却式等)的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换热器的类型与结构》3. 换热器选型与计算:讲解换热器选型原则,热量平衡原理,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换热器的选型与计算》4. 换热器材料:介绍换热器常用材料及其选用原则,分析不同材料的性能和适用场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已知条件
Vc tci tco Vh thi
1.6 20 435 1.8 1100
烟气成分
二、确定内外筒直径 1.内筒直径
2.环缝宽度
3.外筒内径 三、热计算 1.有效传热热流量 2.烟气出口温度
wh fi Dii wc fhf δhf Doi Q
0.8 2.25 1.695 取壁厚6mm Dio 24.4 0.06557377 0.06557377 1.838147541 取壁厚6mm Doo 886928 烟气比热容 800 900 1531 1540.71600855 算空气对流传热系数ac时假定kl=1.0是正确的。 wc wh 2097.6 2808
口温度能满足435的要求
ψ
1
t.hi c.hi 与假定的相等
1100 1584
0.011
50.13964401 1022.959516 0.018
0.017
3)烟气平均传热系数
6.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7.传热表面积 8.内筒高度 换热器传热表面积 9.核算管段入口系数kl
取内筒金属壁的黑度εw=0.8 ε w 0.8 C.si出口 1.665905247 tw 500 k' 0.957032931 aco 101.4634292 f(a) 0.98 T.wi 512.6067044 当烟气温度为th=t.wi=362时,查有关图表得: ε.CO2 0.12 ε.SO2 0.032 ε.hw 0.3786 a.hro 31.74788811 a.hrm 52.73400218 △ar 0.25 a.hm 65.91750272 K 34.43149902 F 38.43807036 H 7.171308543 取内筒高度 7.2 F 38.591856 螺旋节距h 1 D 1.77257377 螺旋圈n 7.2 L/de 330.8175694 大于50,故计算空气对流传热系数ac时 t.cm t.hm Rc 有效传热度Ec 空气出口温度t.co t.ho t.wm t.wi t.wo 1)摩擦阻力系数λ 摩擦阻力损失△Pf 阻力系数Σ ξ 温度补正系数ξ △Pd △Pc w.ho Reh 摩擦阻力系数λ 摩擦阻力损失△Pf 阻力系数Σ ξ 温度补正系数ξ △Pd △Ph 227.5 957.5 0.747008547 0.382302227 432.8864051 791.5703264 576.1901316 688.3267337 525.5643584 0.038655001 9023.683835 3 1.658341658 3287.160841 12310.84468 0.79811127 21794.23526 0.038903504 1.774842888 3.5 0.463226331 7.527046183 9.30188907 A ρ .co 0.129 1.293 C.cm Chm (NTU)c 1311 1560 0.630949839
四、换热器的验算 1.空气出口温度
2.烟气出口温度 3.壁温计算 1)平均壁温为 2)烟气入口壁温 3)烟气出口处壁温 五、流体压降计算 1.空气侧压损 2)形阻压损
经验算空气出口温度能满足435的要求 与假定中的815低24
3)空气侧总压损 2.烟气侧总压损 烟气雷诺数 1)摩擦阻力损失 2)形阻压损
ε'H2O 设壁温tw To t.wi ε'H2O
0.13 ϐ 600 1328.518852 a 749.9595157 0.16 ϐ
1.03 ε.w
0.8
0.683249032
1.03
ε'H2O
0.15 ϐ
1.03
To t.wi ε'H2O
523.0680657 a 239.6067044 0.22 ϐ
t/℃ Cp/J.m.c
1000 1568
3.顺流流动
4.空气侧传热系数
△ti △ti/△to △t.1m tcm de Re kr t.hm
1080 △to 380 2.842105263 大于2,故取对数平均温差 670.1482031 227.5 we 0.123076923 22989.71171 属于湍流 1.245796432 kl 957.5 1
大于20000 ρ .ho 1.323
3)烟气侧总压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传热面积 流动方式 空气入口温度 空气出口温度 空气标况流量 烟气入口温度 烟气出口温度 烟气标况流量 空气标况流速 烟气标况流速 总传热系数 内筒直径 内筒壁厚 内筒材料 内筒外径 外筒材质 空气侧压降 烟气侧压降
39 螺旋顺流式 20 435 1.6 1100 815 1.8 24.4 0.79811127 34.43149902 1695 6 1Cr18Ni9 1838.147541 20 12310.84468 9.30188907
CO2 SO2 H2O O2 N2
0.167 螺旋节h 0.003 0.114 0 0.716
5.烟气的传热系数 1)入口端烟气辐射传热
烟气的黑度 温度补正系数
2)出口端烟气辐射传热
l 1.5255 由烟气的成分及入口处的温度,可知: ε.CO2 0.13 ε.SO2 ε.hi 0.2749 C.si入口 1.461023182 k' 0.579330893 a.ci f(a) 0.77 T.wi 当烟气温度为th=t.wi=683时,查有关图表得: ε.CO2 0.138 ε.SO2 ε.hw 0.3208 a.hri 81.39868982 出口端烟气温度920查有关图表: ε.CO2 0.145 ε.SO2 ε.hi 0.3165
1
1.707
1.850147541 1334 Cci 1298
1100 1584
1200 1600
假设
t.ho c.ho t.ho
815 1534 814.6429089
数平均温差 24.4 tw kt' kd 650 Tw 0.736378653 R 0.961528522 ac 923 0.886286885 72.084042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