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范本

脚手架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范本
脚手架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范本

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样本)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搭设方案

四、设计计算书及绘制卸荷方法详图

五、脚手架的验收

六、外脚手架搭设的劳力安排

七、外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

八、外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28-2000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01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4.工程施工部署情况

5.其他有关的国家现行规、标准、规程和规定

6.我公司现场脚手架的操作规程

二、工程概况

1.工程规模,包括建筑面积、层数、结构形式及建筑平面、纵向长度、横向宽度和建筑物总高度。

2.基础处理情况。

3.建筑物外型及四周的特殊情况。

三、搭设方案

1.材料及规格选择

根据JGJ59-99标准要求,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建筑高度25m以下者允许用竹外脚手架,但应逐步淘汰。25m以上要用钢管外脚手架,钢管尺寸为Φ48×3.5mm,并使用钢扣件,立杆、斜杆、大横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小于7.5cm,小横杆有效部分直径不小于9cm。

2.搭设尺寸

(1)搭设总高度:要求外架超出建筑物总高度1.8m,里排立杆低于檐口0.5m。

(2)搭设要求:双排搭设,全封闭式安全立网(1.8×6m)封闭防护。

(3)构造要求:

①立杆:排距0.8m,柱距1.8m,步距1.8m;连墙杆间距竖直3.6m、水平5.4m(即二点三跨);里排立杆距建筑物0.2m;竹立杆搭设长度1.8m,用塑料绳或8号铅丝绑扎三道,立杆有效长度为4m;钢立杆采用对接,且接头交错布置,高度方向错开500mm以上,相邻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竹立杆应埋入地下30~50cm,底部夯实填以砖石,如遇松土或无法挖坑者,应设置纵横方向扫地杆;钢立杆应设置底座及垫木,并设置纵横方向扫地杆,连接于立杆上,离底座30cm左右;

立杆垂直偏差:架高30m以下时,不大于架高的1/200;30m以上按1/400--1/600控制,全高不得大于100mm。

②大横杆:

大横杆间距控制在2×0.9m,即步距为1.8m,以便立网挂设,大横杆置于立杆里面,每侧外伸长度不应小于100mm,但不大于200mm。

竹架搭接长度不少于1.5m,且保证大小头搭接,小头放在大头上面,接头要上下里外错开。

③小横杆:

小横杆帮在大横杆上面,(用竹子时大头要向外),伸出大横杆长度不小于10cm;小横杆间距不大于0.9m。

④剪刀撑:

外脚手架的两端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6~7根立杆设一组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角度应45—600。要连续搭接并保证搭接长度不小500ММ,相交点应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⑤脚手架铺设要求:

墙与脚手架里排立杆之间一般铺两块板,宽度400-500mm,里外立杆之间应满铺脚手板,严禁探头板。[若用竹笆则应密铺平铺,不得高低不平] 3.架体与建筑物拉接

脚手架高度在7m以上及每隔7m同建筑物牢固拉接,拉接点用双股8号铅丝连接,并加设顶撑使之同时承受拉力和压力,保证架体与建筑物之间连接牢固,不摇晃、不倒塌。

三、设计计算书及绘制卸荷方法详图

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要求,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50m时,应有设计计算书及卸荷方法详图,绘制搭设图纸。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对立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基础等进行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1.小横杆的设计计算

(1)应按荷载实际堆放位置求取简支梁,最大弯距值核算其弯曲强度,但对双排架求取最大弯距值时,应不考虑靠墙悬臂部分的活载荷。求小横杆支座反力时,必须考虑悬臂部分的活荷载。

(2)按实际荷载堆放位置的标准值求取简支梁的最大弯距值(不考虑悬臂部分活载的作用),然后换算成等效均布荷载进行挠度核算。

2.大横杆的设计计算

(1)大横杆按三跨连续梁进行弯曲强度核算。

①用小横杆支座最大反力计算值,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求取最大弯距值进行核算。

②脚手架外侧有遮盖物,在六级以上大风时,须按双向弯曲求取最大组合弯距值再进行核算。

(2)用标准值的最大反力值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求取最大弯距值,然后换算成等效均布置进行挠度核算。

(3)进行大横杆与立杆之间扣件的抗滑移核算。

求出大、小横杆最大的弯距值后,按σc=M/W n

3.立杆强度验算

立杆强度验算应对受力情况最不利的杆件进行验算,即对第一步架的外侧立杆进行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σc=N/A n≤f c

式中:N--底部外侧立杆所承受轴压力

N=1.2N GK+1.4N QK

N GK-- 一个纵距脚手架自重(KN/M2)

N QK-- 一个纵距施工荷载(KN/M2)

N GK=(q1+q2+q4)/2+q5+q3(KN/M2)

其中,q1--脚手架自重(KN/M2)

q2-- 一个纵距立杆自重(KN/M2)

q3--立网自重(KN/M2)

q4-一个纵距大、小横杆自重(KN/M2)

q5-- 一个纵距防护栏杆、外侧立杆自重(KN/M2)

A n--受压杆件净截面积(以平均直径计算)(mm2)

f c--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钢材f c=205 N/mm2 [竹f c=14N/mm2]

4.立杆稳定性验算

按公式N/ΦA0≤f c

式中:N-格构式立杆的轴向压力(N)

N=1.2N'QK+1.4N'QK

N'QK -一个纵距架体自重所产生的轴力(N)

N'QK-一个纵距由施工荷载所产生的轴力(N)

N'QK =N QK

A0-受压构件的毛截面计算面积(mm2)

Φ-纵向稳定性系数,根据长细比求取;

长细比λ=L0/i,其中L0为节点间计算长度。

i为回转半径。

对于钢管或竹:i=√D2+d2/4(mm),(D与d分别为外径及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