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城镇化》乡村和城镇

合集下载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 (1)环境问题: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 _环__境__质__量___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 染等环境问题。 (2)交通拥堵、住房紧张问题:城市_人__口__规__模___和人口密度不断增 加,加上缺乏合理的__城__市__规__划__和__管__理__,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 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归纳拓展 1.内涵
2.标志
注意: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 例。
3.动力机制
方法技巧:
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图为某城市20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从图中可直观看出的城市发展现象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该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变缓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 课程标准
化的利弊。
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
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核心素 合格考 2.运用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
养目标
问题。(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3.结合实例,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
2.阶段和特点 (1)A为_初__期___阶段,其特点是城镇化水平较
__低__、发展较_慢___。 (2)B为_中__期___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
城镇化 推进很 __快__。随着人口 和产业 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镇集 中,城区出现了_劳__动__力___过剩、交通拥挤、住房 _紧__张___、环境恶化等问题。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教学课件

2.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镇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 由图可知,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占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下降,但城镇化水平和城 镇人口数量可能上升,A、C项错误; 全世界城镇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重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重越来越小,所以未来 城镇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B项正确; 目前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镇人口数量多于发达地区,D 项错误。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 的应用。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D.截至2018年,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 对比两类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曲线可知,1950~1965年,两类地区 城镇化水平相差最大,A项错误;
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010年,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曲线的斜率小于欠发达地区,故 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比欠发达地区慢,B项错误; 在2025年,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地区已接近90%,C项错误; 2018年,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约50%,而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超过80%,D项正确。
答案 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1800~202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有什么变 化?城镇化速度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结合材料探究: (1) 材料中反映出的城镇化的标志有哪些?(综合思维) __提__示___城__镇__人__口__增__加__、__城__镇__人__口__占__总__人__口__的__比__重__增__加__。__ (2)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处于哪个阶段?(地理实践力) __提__示___中__期__阶__段__。__
结论要语 辨一辨
1.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较低,增长速度快。
(√)
2. 城镇化水平超过70%以后,进入成熟阶段,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
(×)
提示 城镇化水平超过70%以后,进入成熟阶段,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一般是第三产业。
3. 发达国家现阶段城镇化的特点表现为水平高、速度快,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 时间差异 (1)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 (2)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3) 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
阶段
A:__初__期__阶段 B:__中__期__阶段 C:__后__期__阶段
水平 较低 较高 比较高
结论要语 辨一辨 1.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 √ ) 2. 城镇化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 × ) 提示 城镇化过程中,若不注意城市规模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则可能导致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而若是城镇化过程中,做好城市环境的合理保护工作,则城镇化发展 将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3. 合理的城市空间规划和功能分区,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唯一出路。 ( × ) 提示 合理的城市空间规划和功能分区,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但不是解决 城市交通拥堵的唯一出路。 4.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突出强调城市发展与自然、历史、人文环境相协调。 ( √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人口数/万人 >1000 500~1000 100~500 50~100 <50
泰州 扬州
长 江
南京 镇江
常州 无锡

南通

常熟泰州

扬州 镇江
长 扬中
如皋
泰兴靖江江 南通 张家港
海门
南京 句容 丹阳 常州 江阴
金坛 无锡
常熟 太仓
溧阳
苏州 昆山
海 启东
宜兴
吴江
上海
湖州
嘉兴
嘉兴
桐乡
平湖

进经济发展。
0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 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 城镇中大型的住宅小区可以集中提供水、 电、气等资源,客 纳众多人口,满足人们日常休闲、购物等生活需求。
03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 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 城乡居住环境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
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 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如巴西等拉丁 美洲国家。
【补充】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 超前城镇化
➢ 滞后城镇化
➢ 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大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
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 我国东部的自然禀赋(气候、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
成因 的推力
涨,交通拥堵;郊区基 础设施的完善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 城镇化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 城镇化课件

镇管理中的应用
对的措施,体现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的情感。
尽管才过30年,长 江三角洲地区的城 市分布已经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城市不断涌现, 城市数量急剧增多, 原有的城市规模持 续扩大,为什么会 发生这样的变化?
城镇化

也称城市化,
镇 人
一般指乡村

城 镇 人 口 区
城 镇 建 设 用
人口向城镇 地区集聚和
区域认知 化的概念,城镇化的主要
2.结合实例和资料,了解
特征,了解城镇化的意义
世界城镇化Leabharlann 进程和不同,出现的主要问题。
地区的城镇差异。
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
3.结合实例,知道城镇化 地理实践力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本地
中的问题,会分析其产生
区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的原因。
通过学习了解本地区城镇
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 人地协调观 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应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中国城镇化进程

中国城镇化
国 城
主要特点:

起步晚、发

展快、规模

大、不同地


区间发展水

平差异大。


天山北坡城市群

呼包鄂愉城市群
哈长城市群

宁夏沿黄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

山西中部城市群
中 西
兰西城市群
关中平原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 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 教学课件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环境问题
速度加快
2000
城镇化进程小结
初期阶段 中期加速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城镇化起步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措施)
•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 •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 政策引导: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回城
探究1: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不同点
城镇人口增加 迁往城市周边郊区
①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功 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 供优质服务。
② 缩小城乡收入、受教育 程度差距,趋同价值观。
二、城市化进程
全球性城市化发生在工业革命后
01世界城镇化进程——空间变化
(读课本 P34及 图2.18并完成填空) 以巴西为代表的拉丁美洲国家 虚假城镇化(过度/超前城镇化 ) 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东南亚国家
活动: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 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但东西部城镇化差距较大。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图2.22 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1978—2015年)
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阅读课本P37,思考: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特点: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20世纪90年 代我国经济增长快,城镇化随之加快; 1996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0%,进入城镇化加 速阶段。 原因: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吸 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也带动城镇 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吸引更多人口进入城 镇。
02 城镇化进程阶段及差异
总趋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城市 人口

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城镇化 表现 逆城镇化
表现及
原因
原因
城镇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
高,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乡村劳动力过剩
城镇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断方法
1.根据城镇人口比例判断
城镇人口比例小于30%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大于
70%为后期阶段。城镇人口比例总体大于70%,且出现下降现象,可以
3.发展中国家

(1)起步 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镇
很低
化水平 ________。
超过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 ________发达国
家。
4.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 ______”形曲线。
[小提醒]
判断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2.根据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判断
城镇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
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低,发展速度快。
3.根据产业构成判断
所处阶段
产业构成
初期阶段
以第一产业为主
中期阶段
以第二产业为主
后期阶段
以第三产业为主
【学以致用】
城镇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
世界各国城镇化水
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
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形 曲 线 。 城 镇 化
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加
速阶段)、后期阶段。
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教学设计
4.深入思考乡村和城镇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绿色发展,从我做起”为主题,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要求突出乡村和城镇环保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关注并参与环保行动。
5.观看一部关于乡村和城镇发展的纪录片,如《乡村中国》等,并结合本章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体现纪录片中的乡村和城镇发展现象,以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地图阅读与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工具研究乡村和城镇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乡村或城镇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其发展特点及原因。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6.每位学生绘制一幅乡村或城镇发展规划图,包括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要求运用地图符号和地理信息技术,展示规划思路。
-通过地图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
3.精讲精练,突破重难点:
-对于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组织、功能差异等难点内容,教师应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提出与乡村和城镇发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展示不同类型的乡村和城镇图片、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其特征。
-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和城镇的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结合GIS等软件,指导学生进行乡村和城镇空间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许 多 城镇 问 题是 城 镇化 发 展的 必 然结 果 。 ()
• 解析:(1)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 镇人口,不仅改变了生产活动方式,还促进了生 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 (2)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较低,但 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镇化 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区域经
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社在会城镇化的
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
______问题。
下降
• 1.城镇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 变化最大的地方。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
人物口密超度 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_____,甚 至出现大气污染、水交通污染、住垃房圾污染和噪声污染 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城市总人口增加
现负增长
人口迁回 市区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
城市人口为追求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
是工业革命促使人 市区人口激增, 更好的生活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
成因 口和产业向城市集 地价上涨,交通 中小城镇和乡村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中,城市数量和规模 拥挤
基础设施逐步完
和第三产业
• [练习小测]
• 判断正误
• (1)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表现在生产活动 方式的转变。( )
• (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 普遍较低,差异都比较大。
•( )
• (3)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 了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的增加。( )
• (4)城镇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 目标设定
• 1.说出城镇化的概念和意义。(区域认知)
•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进程和特点。(综 合思维)
•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 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提出 如何降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人地 协调观,综合思维)
• 1.在城市日常生活中,运导航用_____________对 各类空间信息进行储存、分析和处理,结合全 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______功能数据,管为理 城市 居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极大的 便利。
• 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 托其强大的__________、图层分析、制图等功 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改善产业结构
城镇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 产业结构
推动工业发展 城镇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推进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 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项目
意义
城镇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 改变文化、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镇与乡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
•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 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人口由乡村转向 表现 城市,农村地域
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 人口继续迁往郊区
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 以及中小城镇和乡
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 村,大城市人口出
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 社会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 (1)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主
要表现在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见
下表。
产业
影响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村人口向城镇大 第一产业
量转移
产业
影响
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从事加工制 第二产业 造、建筑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镇劳动力
• (2)因为在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 平,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已经很小,可转化
•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 1.时间差异
• 2.空间差异
表现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发达国家 早
工业化早
发展中国家 晚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慢 城镇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 经济迅速发展
• [答案] (1)A (2)B
• 探究二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 城镇化是所有国家都要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 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生活成本提高、资源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逆城市化则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 势。西方有一句俚语说:“穷人住城里,富人 住城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 的现实。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些西方大都市,基 本都摆脱了过去城镇化带来的诸多弊端,逆城 市化在其中功不可没。下图为城镇化进程示意 图。
逐渐扩大
善,环境优美
图解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联系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
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 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 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据此回答(1)~(2)题。
• 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 (1)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有( )
• A.农村劳C.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 D.交通便捷
• (2)2001~2007年以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 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的发展
•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 发达国家城镇早 化起步____高_,城镇化水平_____。 • 发___展_超中。过 国但家二城战镇后晚化,起城步镇较人_口__增_低_长,速城度镇化___水__平_了较
发达国家。
阶段 图示 水平高低 初期阶段 A 较低
城镇化特点
发展特点 缓慢
发展
中期阶段 B
较高 高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高低

低且发展不平衡
城镇
化水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
平 原因 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 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
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问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存在 问题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 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 (1)下列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甲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 B.乙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
• C.甲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 所在国家
• 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综 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强基础 自主诊断 析疑难 合作探究 提能力 通关集训 刷习题 巩固提升
• 一、城镇化的意义 • 1.概念 • 城镇化城也市称化 ________,一般是指乡村集聚人口向城镇地 城区镇 ______和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地区的过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进 第三产业 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
的发展空间
• (2)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 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出现了一大批工矿业城市;工业化促进了农业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 人口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本身基础设施的 完善,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工业化 是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城镇化通常 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镇化。
• 2.在有些城市,尤其是人口超过百万,甚至千万 的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_________不断增加,
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 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______
•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 地 理 信 息城市技规划术 在 ______交_通___ 、 市 政 建 设 、 ______管理、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B.社会经济
• 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规模的扩大
D.城市用地
• [解析] 第(1)题,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会有大量劳 动力向城市集中,是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 A正确。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州基础设施比 较完善属于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拉力,B、C错误; 交通便捷属于中间阻力减小,D错误。第(2)题,社 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B正确。这个 时期,国家户籍政策没有多大变化,乡村基础设 施的完善对城市化没有多大影响,A、C错误;城 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原因,D 错误。
• 城镇区化域经与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 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和地区 城镇资化源利的用水平,体现其___________和社会经济 发展城水乡居平住。
和谐
• 4.意义
• (1)促进__________增长。
• (2)提高__________效率。
• (3)改善__________环境。
• 答案:(1)× (2)× (3)× (4)× (5)×
• 探究一 城镇化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