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19-06-10T16:54:07.9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作者:唐小燕

[导读] 思维导图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教师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不仅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识图、分析图示的能力。

唐小燕广西梧州岑溪市第五小学 543200

【摘要】思维导图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教师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不仅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识图、分析图示的能力。【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优化

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81-02

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教师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不仅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识图、分析图示的能力。因此,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认识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我们以板书来引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在备课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勾画出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制作出一个模板。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注意到各知识点前后的联系,教师为学生画出一幅便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思维导图,在板书的过程中,一边归纳所学的知识,另一边可以阐述各知识之间的思维关系。

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单元复习课堂上的板书,应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板书,在复习的过程中,把本单元的重点分布给各分支,再展开一个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习面前,让学生学习更轻松。

二、巧用思维导图的优势

1、优化知识结构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课堂的人性化管理,保证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提高学习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详细的传授给学生。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教学设计过程,可以将数学知识中的各项知识点进行串联,更加系统、直观、全面的展现数学知识,以更加便捷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说在学习认识正负数时,正数和负数应当如何区分,正数和负数是怎样的表述,并且涉及到后期的计算问题,所以在认识正负数时应当加强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在进行这一节的教学时以建立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直观的将知识展现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更容易接受,并且在建立思维导图时将正数和负数以及0,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更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现阶段的教育都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在此前提下就要求学校要注重学生自主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工具,不断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思维导图法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很多的数学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并能够系统、全面地展现出来,这种直观、严谨、易懂的知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知识。例如,在教授“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时,由于课程中会涉及不同形式的笔算乘法、口算乘法及其应用,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小篇子练习、例题板演等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但由于这样的讲解比较细致,再加上知识点比较多,教师出示的例题相应的也会逐渐增多,同样也给学生的理解上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时,若老师在这一课程结束后,巧妙的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罗列和整合,直观性的展现给学生,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3、突破重点及难点内容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仍比较差,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类似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教师选择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则学生对这类知识很容易出现混淆情况,也就很难得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类似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使这些知识点更加直观,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容易,最终可突破这些难点内容。比如,对“认识多边形”这一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这一内容所涉及的图形比较多,并且有些图形比较类似,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认错,因此,可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展示这些图形之间的异同点,这样一来,学生也就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特征,从而也就能够对多边形进行更好的认识,将多边形相关知识更好地掌握。

4、提升学生对复习课的积极性

在之前传统的数学复习课程中,小学生并没有主动权。在数学复习课堂中,小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参与,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会试着主动思考,这对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小学生这种被动接受的局面实现扭转。通过教师的指导,小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重新梳理每个知识点,并对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挖掘,最终在脑海中将一幅完整的知识思维导图构建出来。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小学生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实现改善,得到自由发挥,让学生充分掌握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在梳理某一知识点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并各抒己见,使交流和共享知识真正得以实现。

三、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把知识形成概念图

制作一个完整且合理的思维导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多个零散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联合在一起,并将这种内在的联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地绘制出来,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使知识结构更清晰。下面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