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及其在水性压铸脱模剂中的应用
脱模剂的研究及应用

脱模剂的研究及应用作者:陆艳红陈哲来源:《硅谷》2009年第20期[摘要]利用模具进行材料成型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制品脱模时通常会粘住模具。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在成型过程中,制品粘住模具表面后,形成模具“结垢”并破坏模具,制品本身的质量也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对脱模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脱模剂的成分及其使用,具体阐述压铸用水性脱模剂的性能要求及对压铸件成型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脱模剂性能压铸金属成型中图分类号:TG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020148-02一、脱模剂的作用在设计和制造任何预成型部件,如金属、橡胶、塑料或复合材料,模具脱模剂都是必不可少的。
脱模剂作为一种涂料使基体表面具有非常低的表面能。
当应用于制造特殊部件模具的基体材料上时。
这些脱模剂形成微米级厚度、热稳定的膜层,它和模具表面形成化学连接,可以让成型部件快速轻易脱落。
好的脱模剂能产生复合、无垢的脱模效果,因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因清理模具和修补表面缺陷所耗费的时间。
当采用新的模具材料和树脂系统组合开发零部件时,选择正确的脱模剂是其重要的环节。
选择正确的脱模剂将减少制造周期,保证成型部件表面质量的一致性,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在上漆或粘接之前所需的后处理工艺(抛光)。
脱模剂不能含有任何影响最后产品品质或者成型后处理效果的成分。
成型部件必须能顺利干净的脱模,固化前则不会脱模。
脱模产品针对所采用的生产工艺还必须具备成本效益。
脱模剂令人满意的特性包括以下几点:(1)简单的应用步骤; (2)短暂的干燥时间: (3)模具上无残留; (4)不转移到成型部件; (5)耐高温; (6)多种脱模性; (7)极少量气味; (8)环保、健康和安全标准正越来越支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溶剂(水基)脱模技术。
二、脱模剂的分类传统的脱模剂一般为外用型,即涂敷在模腔表面,习惯上也有称作隔离剂的。
脱模剂涂在型腔表面,目的是方便脱模,外用脱模剂可以分为无机、有机及聚合物三类。
脱模剂的应用

脱模剂的应用1 水基脱模剂的特点采用精制油和多种添加剂经乳化制成的水基脱模剂,其主要成分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压铸用水基脱模剂的主要成分特征优质脱模剂大多由15~25种原料配制而成,其中关键的成分或添加剂若改变1%,其脱模特性就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对成本及价格也会带来较大的变动。
每一种型号的脱模剂都有其最佳适用范围和对象,如果用错了对象,再优质的产品也无法发挥其效能。
优质的脱模剂不仅可以在高温下起到润滑作用,同时可避免金属液对型腔表面的冲刷作用,改善模具的工作条件,可防止粘模,降低模具的导热率和模温,调节模具各部分的温度达到相对稳定,从而改善成型性,所形成的薄膜可以减少铸件与模具型腔特别是型芯之间的摩擦与磨损,延长模具的寿命。
2 脱模剂的选用与压铸质量的关系水基脱模剂其成分及含量的差异,其有效成分开始粘着到模具表面上的初始温度即粘润温度各不相同,也就是说真正形成有效薄膜的起始温度不同。
实践表明:脱模剂的型号、浓度、模温、喷涂方法和数量等直接影响压铸质量,具体表现如下。
①雾化不好或分散不均匀,则汽化时间延长,充型后形成高的蒸气压造成膜疏松。
)②皮膜过厚,膜形成慢,溶液有流痕,导致卷气和表面皱纹沉积。
③皮膜过薄,油膜局部破裂,导致脱模不好、咬住、有痕迹。
④模具温度和脱模剂粘着模具的粘润温度不协调,粘润温度高的脱模剂,模温低就不易粘着,皮膜形成慢。
⑤水溶性脱模剂有效粘着量仅几分之一,若模温过高,大部分有效成分被蒸气膜现象飞散(蒸气膜现象是指开始喷射的脱模剂粒子到达模具表面形成的蒸气层将后续粒子反弹的现象) 。
⑥选用以石蜡为主体的产品,虽价廉但会向模具沉积并可能堵塞喷头。
⑦选用天然油脂调合率高的产品,使氧化稳定性差,模具易发粘。
⑧选用廉价脱膜剂,易产生气泡,受活性剂和脂肪酸类添加剂影响,对模具及工作台有腐蚀作用。
⑨选用含硅油成分的脱模剂,适宜中大厚壁件,但因硅油种类、配方不同,往往在后加工处理中(如表面涂装等)出现问题。
气化驱动的液滴在湿润性表面上的仿真研究

第38卷第5期计算机仿真2021年5月文章编号:1006 - 9348(2021 )05 - 0239 - 07气化驱动的液滴在湿润性表面上的仿真研究薛超1’2,卢艳1’2(1.武汉科技大学冶金装备及其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81;2.武汉科技大学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81)摘要:为了研究液滴在高温锯齿形表面时各参数对液滴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运用了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了表面润湿性对蒸发驱动的Leidenforst液滴自推进运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三线接触角对液滴的悬浮和运动特性有很大的影响。
表面微结构参数H/W有助于控制液滴表面的润湿性,从而提高液滴的运动速度。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宽比H/W =7/12时的超疏水表面具有快速运动特性。
研究了温度和液滴直径等各种参数的影响,对液滴的蒸发驱动机理有了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液滴;微织构;自行走;湿润性中图分类号:T P391.9文献标识码:BSimulation Study of Drag Reduction of Vaporization - DrivingDroplet on the Wettability SurfaceXUE Chao'*2,LU Yan1*2(1. Ke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 Equipment and C o n t r o l Technology,Wuha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n d Technology;Wuhan Hubei430081 ,China;2. Ke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and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Wuha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chnology;Wuhan Hubei430081 ,China)A B S T R A C T:I n o r d e r t o s t u d y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v a r i o u s p a r a m e t e r s on t h e t r i b o l o g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d r o p l e t s a t h i g ht e m p e r a t u r e z i g z a g s u r f a c e,t h e e f f e c t s o f s u r f a c e w e t t a b i l i t y o n t h e s e l f- p r o p u l s i o n m o t i o n o f e v a p o r a t i o n - d r i v e n L e i d e n f o r s t d r o p l e t s w e r e s t u d i e d b y e x e r t i n g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f l u i d dynamics.D r o p l e t s l e v i t a t e and m o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t i c s seem t o be s e v e r e l y a f f e c t e d b y t h e t r i p l e- l i n e c o n t a c t a n g l e a t l e i d e n f r o s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s.The s t u d y r e p o r t s t h a t t h e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p a r a m e t e r a s p e c t r a t i o H/W h e l p s t o c o n t r o l t h e s u r f a c e w e t t a b i l i t y which may c o n t r i b u t e i nc r e a s e t h ed r o p le t moving v e l o c i t y a t l e i d e nf r o s t t e m p e r a t u r e.As ex pe ct ed,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 s r e v e a l e t h a t t h e d r ag r ed u c t i o n fe a t u r e i s i m p r o v e d t h r o u g h t h e h y d r o p h o b i c s u rf a c e w i t h a s p e c t r a t i o H/W = 7/12 a t l e i d e n f r o s t t e m p e r at u r e s.F u r t he rm or e,t h e e f f e c t s o f v a r i o u s p a r a m e t e r s i n c l u d i n g t e m p e r a t u r e and r a d i u s o f d r o p l e t w e r e a l s o s t u d i e d.The r e s e a r c h o f f e r s deep i n s i g h t i n t o t h e d r a g r e d u c t i o n mechanism b y v a p o r i z a t i o n- d r i v i n g f o r c e.K E Y W O R D S:D r o p l e t;M i c r o- t e x t u r e d;S e l f- p r o p e l l e d;W e t t a b i l i t y;Dr ag r e d u c t i o ni引言微流体系统通过提高液滴的移动性在化学、生物学、工 程和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m。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应用实例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应用实例2篇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当液体与高温之间接触时,形成一个薄膜,减缓液体的汽化速度。
这种效应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两个关于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的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一:防火服材料改进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在改进防火服材料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传统的防火服材料通常采用耐高温材料,但当这些材料接触到高温时,会迅速失去其防火性能,因为液体蒸发的速度太快,无法形成足够厚的保护层。
通过利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科学家们发现可以改变液体与高温表面的接触方式,使得液体能够更好地保持在表面上。
他们研发出一种特殊的涂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能够减慢液体的汽化速度。
当液体喷洒在防火服材料上时,液体会快速蒸发,并在表面形成一个薄膜,减缓进一步汽化的速度,为人体提供更长时间的防护。
这种改进后的防火服材料不仅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还能有效降低烧伤的风险。
在一些特殊行业,如消防员、冶金工人等,这种改进后的防火服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应用实例二:水滴操控技术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在微流控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水滴操控技术中。
通过精确控制液体和高温表面之间的接触方式,科学家们可以将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应用于微流控系统,实现对水滴的精确操控。
在微流控系统中,利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可以将液体分成非常小的微小水滴,并将其操控到特定位置。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细胞分析和药物传递等方面。
通过精确操控水滴的大小和位置,科学家们可以实现对细胞的快速检测和药物的精确给药,提高了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的效率。
此外,水滴操控技术还广泛用于微电子领域中的微芯片加工和微器件制造等方面。
通过利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可以精确地控制液体在微通道中的流动,实现对微芯片的精准加工和微器件的精确制造。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微电子产品的制造效率,更为微型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脱模剂与模温的关系

脱模剂与模温的关系在压铸生产过程中,脱模剂一直是作为模具冷却的重要手段。
喷涂水基脱模剂时,压缩空气夹带着脱模剂涂敷模具表面的同时,受到高温模具表面对他们的加热,甚至使脱模剂中的水分在尚未接触模具表面时就已经气化,而且随着与模具表面接触时间的不同,水基脱模剂被加热的温度也不同,模具被水基脱模剂冷却的程度也不一样。
压铸生产过程中喷涂脱模剂时模具表面的温度变化。
在一个铝合金压铸循环里,压射前模具表面的温度因强制冷却最低可达到205℃左右,但由于热传导的时滞现象和模温控制系统的作用,充型前模具表面温度大约有近50-100℃的反弹,即达到250-300ºC左右。
从铝合金压铸成型凝固工艺的要求来看,一般最佳模温应该是铝合金充型温度的40%左右,因此我们在设计脱模剂化学成分时,一般选取的最佳适用模温范围就在250-300ºC之间。
例如日本樱井最新推出的脱模剂MK-TD,只要使用者能保持模温稳定在250-300ºC,其脱模效果好,铸件表面非常光亮,模具不积碳,更不会粘模,模具使用寿命提高。
深受压铸工作者的欢迎。
但是我们从压铸厂的信息反馈中也发现,有些压铸厂模具温度在300-350ºC,甚至更高。
他们同样使用脱模剂,却不理想,还会出现模具积碳。
显然他们必需使用能适应更高温度的脱模剂,也就是说必须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后来改用适宜模温在280-350ºC的MK-TD1 效果明显好转。
根据北美压铸协会公布的资料:对于模温的控制,依据喷涂方法的不同,模具内部冷却效果约占50-80%。
用自动喷涂,可带走大约40%以上的热量,用手工喷涂,只能带走大约15%的热量,操作习惯不同还有一定的出入,有85%的热量要靠内部冷却和对流。
可见,不同的压机,不同的模具结构,不同的模温控制方式,导致不同的模温,其相差可能达到121ºC以上。
因此不能千篇一律,即便是同一台压铸机新模具与老模具由于模温不同,对脱模剂的要求和使用效果也不同。
液体的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及贝纳德对流试验研究

液体的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及贝纳德对流试验研究赵明伟;阎宇航;邓爽;朱世秋【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erimental work being awarded the first prize in the Physical Experimental Competition in November 2015 among Beijing College students.The Leidenfrost effect of NaC1 solution is studied through equipments installed by authors.Leidenfrost points are measure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solution concentrations.If the surface is dirty with the left solid NaC1 or dust,the Leidenfrost phenomena will not happen even the temperatures of surface are higher than Leidenfrost point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ough degree of heating plate surface greatly influences the Leidenfrost effect.When the heating plate surface is smooth,we find that the droplet size has no effect on the Leidenfrost effect.The Bernard convection phenomena are showed through the simply equipped devices too.We replace the NaC1 solution by the silicon oil and drop the oil to the surface of heating plate.The Bernard convection phenomenon is observed when the thickness of silicon oil layer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ts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reaches a critical value.As soon as the Bernard convection phenomenon occurs,thickness of silicon oil layer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ts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are measured.The measured results coincide with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given by reference.Through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nd fulfilling of the experiments,students know two important experimental phenomena ofliquid,that is,Leidenfrost effect and Bernard convection.Their interests to science are inspired.Their abilities of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are promoted.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本文介绍了作者于2015年11月在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实验工作.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演示了溶液的莱顿弗罗斯特现象,测量了溶液莱顿弗罗斯特点及其随溶液浓度的变化.当加热板表面有污渍,变得粗糙时,同样的溶液滴到表面,即使温度升高到莱顿弗罗斯特点之上,也不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说明加热板表面粗糙程度对溶液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有很大影响.当加热板表面光滑时,液滴体积的大小对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没有影响.还演示了连续介质的贝纳德对流现象,用二甲基硅油代替氯化钠溶液,滴到加热器皿里,当硅油层厚度达到一定值,上下表面的温差也达到一个临界值时,观察到贝纳德对流现象,测量了对流现象发生时硅油层的厚度及其上下表面温度差.通过设计并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系统地认识了液体的菜顿弗罗斯特效应及贝纳德对流,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物理与工程》【年(卷),期】2017(027)002【总页数】5页(P42-46)【关键词】莱顿弗罗斯特点;溶液浓度;贝纳德对流;温度差;创新思维【作者】赵明伟;阎宇航;邓爽;朱世秋【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在炽热表面发生的液体的莱顿弗罗斯特现象,最早由德国科学家约翰·戈特洛布·莱顿弗罗斯特在1756年发现, 距今虽然已有260年的历史,但对于非传热专业的学生,知道得并不多。
脱模剂在铝合金压铸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脱模剂在铝合金压铸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5-06T13:15:22.51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6月作者:陈周张俊周彪[导读] 论述了脱模剂在压铸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情况,脱模剂是压铸生产中获得高质量压铸件的关键要素之一,将脱模剂涂覆在压铸模型腔和压室表面,使压铸件顺利的从模具中取出,并保证产品的完整性和后加工性。
随着压铸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脱模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广东鸿图武汉压铸有限公司陈周张俊周彪摘要:论述了脱模剂在压铸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情况,脱模剂是压铸生产中获得高质量压铸件的关键要素之一,将脱模剂涂覆在压铸模型腔和压室表面,使压铸件顺利的从模具中取出,并保证产品的完整性和后加工性。
随着压铸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脱模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压铸生产初期使用的油基脱模剂到水基脱模剂、粉状脱模剂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压铸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水基脱模剂,国产水基脱模剂多应用于中低端产品,而高端产品主要被国外品牌垄断。
关键词:脱模剂;铝合金;压铸;研究进展我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工业上应用压力铸造技术,在50年代得到大量应用,这得益于压铸机的进步,当时从国外引进了各种压铸机,将压铸件大批量的应用于汽车、电工和仪表行业中,从此压铸工艺得到迅速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压铸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压铸件几乎涉及所有工业门类,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压铸件产量增长非常迅速,对压铸件形状的要求也日趋复杂。
而脱模剂是获得高质量压铸件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能使压铸件顺利成型出模,压铸前将脱模剂涂覆在压铸机型腔和压室表面,使压铸件顺利的从模具中取出,并保证产品的完整性和后加工性。
1压铸脱模剂的分类与组成压铸脱模剂按其性能特点可分为油基、粉基和水基脱模剂。
从最初的油基脱模剂发展到水基脱模剂,再到粉状脱模剂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
油基脱模剂的基本组成成分为油和石墨,润滑性好,能够满足当时的生产需要,但使用时烟雾大,污染环境,危害工人健康,同时也存在火灾方面的隐患,现在已逐渐被淘汰。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及其在水性压铸脱模剂中的应用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及其在水性压铸脱模剂中的应用定义莱顿弗罗斯特现象(Leidenfrost Phenomenon)是指液体不会润湿炙热的表面,而仅仅在其上形成一个蒸汽层的现象,由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在1756年发现。
现象把水滴落在滚烫的铁板上,假如铁板的温度仅高于水的沸点(100°C),水会发出嘶嘶声并迅速沸腾。
但当铁板到达莱顿弗罗斯特点(Leidenfrost point)时,水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
水珠会在铁板四处滚动,并缓慢地逐渐蒸发,反而令水珠可以存在更久。
在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下,水珠中跟铁板接触的部分会迅速沸腾形成水蒸气,与此同时水珠尚保持液体的状态,由于水蒸气的传热比液体水慢得多,蒸气层阻隔水直接接触滚烫铁板并大大降低水滴沸腾的速度。
水的莱顿弗罗斯特点会随着水中含有的杂质、滚烫物件的材质、水的温度等而改变,粗略量度下水在平底锅的莱顿弗罗斯特点为约193°C。
理论莱顿弗罗斯特点标示出了进行稳定之薄膜沸腾(film boiling)所需之最低温度,指的是在沸腾曲线上热流(heat flux)达最低之一点,同时,液体与热烫表面之接触面完全为蒸气层(vapor blanket)所覆盖,而此时从热烫表面向液体所进行之热传导是透过此蒸气层以传导(conduction)及辐射(radiation)的方式完成。
1756年,莱顿弗罗斯特观察到,当热烫表面上的小水滴四处跳动时,水滴的蒸发速度缓慢。
随着表面温度再度提高,热辐射的效应会变得比热传导更为显著,因此这时再提高温度,热流会上升。
一水平表面之热流最低点可由Zuber's equation推导而来其数值是由饱和温度所决定。
其中C为Zuber常数,于适当的压力之下大部分的液体C值约为0.09。
在水性压铸脱模剂中的应用不是所有的脱模剂都同样可以在热模具表面形成良好的均匀的膜。
脱模剂在热的模具表面润湿及铺展的能力取决于模具温度和脱模剂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及其在水性压铸脱模剂中的应用
定义
莱顿弗罗斯特现象(Leidenfrost Phenomenon)是指液体不会润湿炙热的表面,而仅仅在其上形成一个蒸汽层的现象,由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在1756年发现。
现象
把水滴落在滚烫的铁板上,假如铁板的温度仅高于水的沸点(100°C),水会发出嘶嘶声并迅速沸腾。
但当铁板到达莱顿弗罗斯特点(Leidenfrost point)时,水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
水珠会在铁板四处滚动,并缓慢地逐渐蒸发,反而令水珠可以存在更久。
在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下,水珠中跟铁板接触的部分会迅速沸腾形成水蒸气,与此同时水珠尚保持液体的状态,由于水蒸气的传热比液体水慢得多,蒸气层阻隔水直接接触滚烫铁板并大大降低水滴沸腾的速度。
水的莱顿弗罗斯特点会随着水中含有的杂质、滚烫物件的材质、水的温度等而改变,粗略量度下水在平底锅的莱顿弗罗斯特点为约193°C。
理论
莱顿弗罗斯特点标示出了进行稳定之薄膜沸腾(film boiling)所需之最低温度,指的是在沸腾曲线上热流(heat flux)达最低之一点,同时,液体与热烫表面之接触面完全为蒸气层(vapor blanket)所覆盖,而此时从热烫表面向液体所进行之热传导是透过此蒸气层以传导(conduction)及辐射(radiation)的方式完成。
1756年,莱顿弗罗斯特观察到,当热烫表面上的小水滴四处跳动时,水滴的蒸发速度缓慢。
随着表面温度再度提高,热辐射的效应会变得比热传导更为显著,因此这时再提高温度,热流会上升。
一水平表面之热流最低点可由Zuber's equation推导而来
其数值是由饱和温度所决定。
其中C为Zuber常数,于适当的压力之下大部分的液体C值约为0.09。
在水性压铸脱模剂中的应用
不是所有的脱模剂都同样可以在热模具表面形成良好的均匀的膜。
脱模剂在热的模具表面润湿及铺展的能力取决于模具温度和脱模剂的成分。
水基脱模剂通常有一个最大的可接受的模温(燃烧温度),使其润湿和铺展性能最好。
当模温较高,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温度以上时,脱模剂就不能有效润湿表面。
该效应指当液体的温度远远地超过它的沸点(如水在200℃-300℃)时,液体表面与汽相间会形成一薄层,液滴可漂浮于该层并在其中作无规则的滑动.这种现象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对于给定脱模剂其燃烧温度Leidenfrost温度取决于许多变量,包括脱模剂成分,喷射压力,角度及数量。
气体压力和脱模剂浓度的影响较小。
尽管脱模剂的喷涂参数如流体压力,喷涂角度和强度也影响润湿和铺展性能,但成分起最重要的作用。
模具表面温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太高太低都降低吸附效果。
对于给定的模温,考虑对膜的形成影响因素包括液滴的冲击,润湿模具表面,铺展形成连续的膜,防止后续喷涂的冲刷等。
此外还有许多变量影响膜的形成。
包括喷涂速度,喷枪与模具表面的角度,流体压力,喷涂强度,对已形成的膜的喷涂角度等。
脱模剂化学应用技术的首要目标是在型腔表面形成最有效的膜。
其次是达到最优化的模具冷却及最少的废物残留。
喷涂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新脱模剂的应用技术使模具润滑更接近优化。
通过在压铸机上试验来选择脱模剂是传统的检验方法。
如果新的脱模剂能把老问题解决就采用新的。
在保留传统方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科学的显示方法。
如在模具上安放热电偶或用红外测量装置测量并显示模具在任何时间的温度。
在生活中的应用
徒手掐灭火焰:当液体遭遇极度炙热时就将化作一层绝缘的气态防护层。
当你用湿手指掐灭蜡烛时正是依靠着这层蒸汽层的保护。
只要有充分的条件,人人都可做到这点(就如同有了防火墙一般)。
赤脚过炭火球:在传统的过火仪式,参加者会先沾湿双脚,由于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令水不会快速升温,使得热不容易传到人们的脚,即使人们走在火堆之上,只要不长时间接触炭火,也不易被烧得火红的炭火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