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08中国政府白皮书中英文版
东盟博览会时间

历届东盟博览会时间第一届:2004年11月03日-11月06日第二届:2005年10月19日-10月22日第三届:2006年10月31日-11月03日第四届:2007年10月28日-10月31日第五届:2008年10月22日-10月25日第六届:2009年10月20日-10月24日第七届:2010年10月20日-10月24日第八届:2011年10月21日-10月26日第九届:2012年09月21日-09月25日第十届:2013年09月03日-09月06日篇二:《2015年东盟博览会放假》2015年东盟博览会放假>> 在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南宁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会放假两天,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9月18日至21日举行,那么今年有望在9月18日起就放假,因9月19日为周六,南宁市民就可以连休三天。
<9月南宁市民有10天假期下半年拼假最长可休14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将在9月3日放假一天,调休后,9月3日至5日都将放假。
对于本身就拥有4天专属假期的南宁人来说,这个好消息给了市民更多外出游玩的时间,算下来这一年,除了周末仅法定假期就可以休15天,赶紧拿起日历安排下半年如何休假吧。
南宁人每年有4天专属假期从去年开始,自治区政府发出通知,壮族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即农历三月初二、三月初三两天,今年的4月20日至21日就是全体广西人的专属假期,加上今年的三月三假期前刚好是周末,加起来广西人休了四天小长假。
在别的省市的市民都在上班的时候,广西人躲开人流“占领”长隆、“攻下”三亚、远赴海外,玩得不亦乐乎。
> 而下半年还有一项南宁人的专属假期,按照惯例,在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南宁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会放假两天,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9月18日至21日举行,那么今年有望在9月18日起就放假,因9月19日为周六,南宁市民就可以连休三天。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汉英对照版)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是中国与非洲共同面临的任务。
多年来,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与非洲充分发挥双方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按照平等相待、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实践证明,中非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助于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促进了中非共同繁荣和进步。
20世纪50年代,中非经贸合作以贸易和对非援助为主。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内容日益丰富。
特别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和活跃,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拓展,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非经贸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南南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也愿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加强与非洲国家的磋商与协调,共同参与非洲建设,共同推动非洲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贸易是中非经贸合作最初的形式。
伴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多,中非贸易规模日益扩大。
1950年,中非双边贸易额仅为1214万美元,1960年达到1亿美元,1980年超过10亿美元。
2000年迈上百亿美元台阶后,中非贸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2008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508亿美元,自非洲进口560亿美元。
2000年至2008年,中非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33.5%,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2%升至4.2%,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3.8%升至10.4%。
2009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非贸易额下降到910.7亿美元,但中国在当年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中非贸易呈现良好的恢复发展态势。
白皮书_英译文评析_兼论对外宣传翻译_经济简明_原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5年4月Apr. 2005第16卷第2期VOL.16 NO.2一.引 言2002年1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近23000字的《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简称《国防》),《北京周报》分别于2003年1月2日和1月9日全文刊登了新华社提供的中英对照文本。
白皮书是政府公开发表的有关政治、外交、国防等重大问题的官方文件,其外译目的是为了宣传有关政策和主张,陈述有关事实等。
我们从对外宣传翻译策略角度对《国防》双语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译文的问题在于:1) 亦步亦趋,大部分译文逐句对译;2)累赘繁复、语句冗长;3)中式英语特征明显;4) 有不少概念与句法逻辑错误。
究其原因有三:1)译者对对《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英译文评析 ——兼论对外宣传翻译“经济简明”原则曾利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内容提要:本文将应用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批评研究结合起来,一方面提出原则范畴连续统的概念,另一方面提出“整体性批评”模式。
文章认为,在特定理论框架下,批评者对双语文本典型信息性质的表现形态特征的分布层次进行全面分析考察,并在作出相应的频率统计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从本质上进行深入明晰的论证。
本文认为,翻译批评的理论价值与所要论证的典型信息性质在译本中表现形式特征的“量度”成正比例关系。
关键词: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连续统;翻译批评;认知思维;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5)02-0005-06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bridge translation criticism with theoretic studies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Itproposes, on one hand, the concept of category continuum of translating principles, and brings forward the HolisticCriticism model on the other. It argues, within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that the task of a critic is to demonstrate therelevant issues generalized and categorized from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typical information attributes of the bi-lingual texts, together with the statistical occurrences in the version. Itconcludes that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 values of criticism are seen in a positive proportion to the “q uantitativeoccurrences” of the identified typical information attributes in the version.Key words: overseas-oriented publicity; translating principle; continuum; translation criticism; cognitivethinking;strategy中文文本自身语言特征认识不足;2) 对英语民族语言文化和认知思维特征及其信息接受心理缺乏认识;3) 未能深入把握词语概念的认知语义特征。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中英对照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中英对照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China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2018 年年6 月)June 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目录Contents前言Foreword一、中国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I. China Has Faithfully Fulfilled Its WTO Accession Commitments二、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II. China Firmly Supports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世界作出重要贡献III. China’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After Accession to the WTO四、中国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IV. China Is Actively Advancing Opening-Up to a Higher Level结束语Conclusion前言Foreword1978 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的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40 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交融,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In 1978, China started the historic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his is a glorious chapter in the development epic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compos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recording the great journey of common progress of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has not only profoundly changed the country,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d the whole world. Over the past 40 years, China has beenadhering to the fundamental national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pursuing development with its door wide open. A model of all-round, multi-level, and wide-ranging opening-up has gradually taken shape. China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the outside world and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noble cause of global peace and development.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 中英文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White Paper: China Adheres to the Position of Settling Through Negotiation the Relevant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in the SouthChina Sea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 a maritime delimitation dispute also arose between the two states regarding certain maritime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5. 中菲两国尚未举行旨在解决南海有关争议的任何谈判,但确曾就妥善处理海上争议进行多次磋商,就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达成共识,并在双边文件中多次予以确认。
双方还在中国和东盟国家2002年共同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就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作出郑重承诺。
5.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have not yet had any negotiation designed to settle their relevant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owever, the two countries did hold multiple rounds of consultations on the proper management of disputes at sea and reached consensus on resolving through negotiation and consultation the relevant disputes, which has been repeatedly reaffirmed in a number of bilateral documents.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lso made solemn commitment to settling relevant disputes through negotiation and consultation in the 2002 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OC) that China and the ASEAN Member States jointly signed.6. 2013年1月,菲律宾共和国时任政府违背上述共识和承诺,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全文)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中国的对外援助目录前言一、对外援助政策二、对外援助资金三、对外援助方式四、对外援助分布五、对外援助管理六、援外国际合作结束语前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
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依然是一个人均水平不高、贫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如此,中国仍量力而行,尽力开展对外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巩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推动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
一、对外援助政策对外援助历程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1956年,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
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关系,并援建了坦赞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这段时期,中国克服自身困难,为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奠定了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友好合作的坚实基础。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中英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二○○八年十月•北京目录前言一、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二、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目标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五、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六、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七、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八、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结束语前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气候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现实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农牧业、林业、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等领域以及沿海和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中国的迫切任务。
同时,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一、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近百年来(1906—2005年)升高了0.74℃,预计到21世纪末仍将上升1.1—6.4℃。
中国政府白皮书中英文对照

中国政府白皮书中国一贯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坚持遵循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的同时,按照国情确定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努力平衡知识产权创造者、应用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使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应用形成良性循环。
China has always adopted a responsible attitude to actively promoting IPR protection. While adher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rules on IPR protection, China has decided on a level of IPR protection appropriate for its own national situation, and made great efforts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amo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creators, us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so as to create a benign circle for the creation and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多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取得重大进展。
Major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n IPR protection in China over the past years thanks to concerted efforts made by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建立健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比较齐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特殊标志管理条例》、《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等涵盖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并颁布一系列相关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使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趋于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1-2008中国政府白皮书中英文版
网址:
/mod3/show_arti
cle.asp?id=510760
中文版:
英文版: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08
•China's Policies and Actions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ulture
•Status Quo of Drug Supervision in China
•China's Efforts and Achievements in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China's Energy Conditions and Policies
•China's Political Party System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ood in China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06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ndertakings for the Aged
•China's Space Activities in 2006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1996-2005)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Road
•Building of Political Democracy in China
•China's Endeavors for Arms Control, Disarmament and Non-Proliferation
•Gender Equality and Women's Development in China
•New Progress in China'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hina's Progress in Human Rights in 2004
•Regional Autonomy for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04•China's Social Security and Its Policy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in Tibet •China'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Policies
•Progress in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in 2003
•China's Policy on Mineral Resources
•China's Policy on 'Three Direct Link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China's Non-Proliferation Policy and Measures
•China's EU Policy Paper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Ec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ibet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02
•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1
•Tibet's March Toward Modernization
•The Development-oriented Poverty Reduction Program for Rural China
•Progress in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in 2000
•China's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China's Space Activities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00 •Narcotics Control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ulture
•Fifty Years of Progress in China's Human Rights
•National Minorities Policy and Its Practice in China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Programs
•New Progress in Human Rights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On Sino-US Trade Balance
•Progress in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in 1996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n China •The Situation of Children in China •The Progress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China: 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Family Planning in China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Wom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China
•The Taiwan Question and Reunification of China
•Tibet--Its Ownership And Human Rights Situation
•Criminal Reform in China
•Human Right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