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玻璃器皿的包扎及灭菌

合集下载

11.实验一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包扎及灭菌技术

11.实验一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包扎及灭菌技术
总结与拓展
拓展知识学习
1.布置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常见玻璃仪器的洗涤、包扎及灭菌要点。
2.在课程教学平台上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1.统计、点评
2.根据统计确定重点解决问题:为玻璃仪器的包扎进行精准示范;如何根据实验条件合理安排实验进程。
参与学生操作指导,小组讨论实验安排,并总结点评
课堂小结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包扎及灭菌要点,树立学生合理利用实验资源合理安排实验进程的实验观念
课前: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
课内: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教师根据课前在线学习情况统计和学生在平台上讨论的主要问题,确定本次课需解决的问题为:为玻璃仪器的包扎进行精准示范;如何根据实验条件合理安排实验进程。
课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借助互联网进行拓展知识学习。
教学过程
环节
内容
活动
技术
课题名称
实验一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包扎及灭菌技术
课时数
2课时
授课班级
18高职水产养殖技术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实验室
授课形式
实验
学情分析
本次课面向的是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三年级学生,从往届学生学习情况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对水产微生物研究中可能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洗涤的必要性及方法有确切的概念,但对玻璃仪器的包扎及灭菌很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水产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灭菌技术。
能力目标:能熟练包扎并合理安排实验进程。
素质目标:培养个人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了解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

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灭菌技术

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灭菌技术

实验五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灭菌技术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2.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扎方法;3.了解干热灭菌、蒸汽灭菌原理,掌握玻璃器皿干热灭菌及高压蒸汽灭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常用器皿、物品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介绍,见表2-1。

表2-1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名称和规格名称常用规格及配套使用物品烧杯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5000mL配套烧杯刷:大号,中号,小号三角瓶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3000mL配套三角瓶刷:大号,中号,小号容量瓶无色: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棕色: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量筒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移液管1mL(分度0.01mL),2mL(分度0.02mL),5mL(分度0.05mL),10mL(分度0.1mL),20mL(分度0.1mL),50mL(分度0.5mL)配套洗耳球:大号,中号,小号培养皿35mm,75mm,90mm,120mm,150mm配套封口膜:12*12mm,16*16mm 酒精灯150mL配套:火柴漏斗60mL,80mL配套滤纸、漏斗架定性滤纸:7cm,9cm,11cm,12.5cm,15cm 定量滤纸:7cm,9cm,11cm,12.5cm,15cm滴定管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 配套滴定台、蝴蝶夹滴瓶(小口瓶)无色:30mL,60mL,120mL 棕色:30mL,60mL,120mL广口瓶无色:125mL,250mL,500mL,1000mL,2000mL棕色:125mL,250mL,500mL,1000mL,2000mL试管10*100mm,12*100mm,15*100mm,15*150mm,18*180mm,20*200mm 配套试管刷:大号,中号,小号配套试管架:12.5mm,15.5mm,18.5mm,20.5mm载玻片25*75mm,30*60mm,100*100mm,500*500mm,900*600mm盖玻片18*18mm,20*20mm,22*22mm,24*24mm,24*32mm,24*50mm温度计0-100℃,0-200℃,0-300℃坩埚30mL,50mL配套坩埚钳研钵80mm,100mm,120mm,150mm(二)常用玻璃器皿用途:1.烧杯:用于盛装、转移、配制、加热培养基及试剂。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及灭菌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及灭菌
• 接种工具
2021/7/13
7
培养皿
常用器具
直径90 mm,高15 mm
2021/7/13
8
三角烧瓶
2021/7/13
常用器具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 盛无菌水、培养基 • 振荡培养微生物
9
载玻片与盖玻片
常用器具
75 mm × 25 mm
2021/7/13
10
2021/7/13
3
三、方法步骤
1.玻璃器皿的洗刷 2.玻璃器皿的包装 3.玻璃器皿的灭菌
2021/7/13
4
1.玻璃器皿的洗刷
(1)新购入的玻璃器皿: 用1%~2%盐酸溶液浸泡数小时 或过夜,再用清水反复冲刷,最后用蒸馏水冲洗2~3次, 倒立使之自然干燥或烘干。
(2)一般使用过的器皿:用后立即用清水冲净。凡沾有油 污的,可用肥皂水煮半小时后趁热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干 净,最后用蒸馏水冲洗2~3次,晾干。
须高压蒸气灭菌后,倒去内容物,用热肥皂水刷去污 物,然后用清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2~3次,晾干 或烘干。
(5)对污染有病原微生物的吸管
用后投入盛有消毒液(2%~3%来苏儿或5%石炭酸)
的玻璃筒内(筒底必须垫有棉花,消毒液要淹没吸管),
经1~2d后取出,浸入2%肥皂粉液中1~2h(或煮沸)取
出,再用一根橡皮管,使一端接于自来水龙头,另一端
14
空玻璃器皿的包装
培养皿的包装
2021/7/13
15
吸管的包装
2021/7/13
16
试管的包装
2021/7/13
17
三角瓶的包装
2021/7/13

实验二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灭菌

实验二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灭菌
响培养基的酸碱度;
玻璃器皿的形状和包装方法要求能防止
污染杂菌为准; 洗涤玻璃器皿方法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五十四分。
1、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
(1)、新购的玻璃器皿 首先浸泡于1~2%的盐酸或洗涤液中数 小时,最后用流水冲净。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五十四分。
(2)、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 试管、培养皿、等 可用瓶刷及去污粉刷 洗然后自来水冲洗干净。 若内壁水均匀分布成一薄层而不出现水珠, 为油污完全洗净。否则,再浸泡数小时。
实验二 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及灭菌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五十四分。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方法
2、学习并掌握玻璃器皿灭菌的方法。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五十四分。
二、实验原理及操作
玻璃器皿一般要求硬质玻璃,才能承受 高温和短暂灼烧而不致破裂; 玻璃器皿的游离碱含量要少,否则会影
此法是将物品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内0.1MPa,121℃
保持15~30min进行灭菌。时间长短可根据灭菌物品和数
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达到彻底灭菌为准。这种方法
适用于工作服﹑橡胶物品﹑培养基的灭菌,也可用于玻璃 器皿的灭菌。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五十四分。
高 压
蒸 汽
消 毒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五十四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五十四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五十四分。
棉塞:加塞时,1/3在试管口外,2/3在试管 口内。如图2-2所示。做棉塞的棉花要选 纤维较长的,一般不用脱脂棉做棉塞
通气塞:几层纱布(一般8层)相互重叠,或两 层纱布间均匀铺一层棉花而成

组培实验器皿和器械的灭菌方法

组培实验器皿和器械的灭菌方法

1 玻璃器皿的灭菌湿热灭菌法(蒸汽灭菌),即将玻璃器皿包扎好后,置入蒸汽灭菌器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灭菌的温度为121℃,维持20-30分钟。

一般玻璃培养容器常常与培养基一起灭菌。

干热灭菌法,即在烘箱内对器皿进行杀菌处理,是一种彻底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时间为150℃/40分钟或120℃/120分钟;若发现芽孢杆菌,则应为160℃/90-120分钟。

干热灭菌的缺点是热空气循环不良和穿透很慢,因此,干热灭菌时,玻璃容器在烘箱内不应堆放太满、太挤,以妨碍空气流通,造成温度不均匀,而影响灭菌效果。

灭菌后冷却速度不能太快,以防玻璃容器因温度骤变而破碎,应等到温度下降到50℃左右时,方能打开烘箱门取出玻璃容器;否则外部的冷空气就会被吸入烘箱,使里面的玻璃器皿受到微生物污染,甚至有可能发生炸裂的危险;也可将玻璃器皿直接存放在烘箱内待用。

此外,还可把玻璃器皿放入水中进行煮沸灭菌。

2 金属器械的灭菌对于无菌操作所用的各种器械,如镊子、解剖刀、解剖针和接种铲等金属器械,一般用火焰灭菌法;即把金属器械放在95%的酒精中浸一下,然后放在火焰上燃烧灭菌,待冷却后再使用。

这一步骤应当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反复进行,以免交叉污染。

金属器械也可以用干热灭菌法灭菌,即将拭净或烘干的金属器械用纸包好,盛在金属盒内,放于烘箱中在120℃的温度下灭菌2小时,或用布包好后放在高压灭菌器内灭菌。

3 布质制品的灭菌工作服。

口罩。

帽子等布质品均用湿热灭菌法,即将洗净晾干的布质品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灭菌器中,在压力为1.1Mpa、温度为121℃的情况下,灭菌20-30分钟。

4 塑料器皿和器械有些类型的塑料器皿也可以静心高温灭菌,如聚丙烯、聚甲基戊烯、同质异晶聚合物等可121℃下可反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玻璃器皿的包扎的实训报告

玻璃器皿的包扎的实训报告

一、实验背景玻璃器皿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其清洁、干燥、包扎及灭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包扎作为灭菌前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玻璃器皿在灭菌过程中受到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用途。

2. 掌握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包扎及灭菌方法。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三、实验原理玻璃器皿的包扎是灭菌前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灭菌过程中玻璃器皿受到污染。

包扎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以便在灭菌过程中蒸汽能够穿透,达到灭菌效果。

同时,包扎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阻隔性,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玻璃器皿。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玻璃器皿(试管、培养皿、三角瓶等)、棉塞、牛皮纸、剪刀、镊子、酒精灯等。

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烘箱、天平等。

五、实验步骤1. 清洗玻璃器皿:将玻璃器皿用去污粉或洗涤液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倒置晾干。

2. 制作棉塞:将棉线剪成长约10cm的棉线,用镊子将其穿过试管口,使棉线两端分别位于试管两端,用橡皮筋固定。

3. 包扎玻璃器皿:将洗净、晾干的玻璃器皿放入牛皮纸中,用剪刀将牛皮纸剪成适当大小,将玻璃器皿包裹住,用橡皮筋固定。

4. 灭菌:将包扎好的玻璃器皿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按照实验要求设置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灭菌。

5. 冷却:灭菌完成后,关闭电源,待压力降至0时,打开灭菌锅盖,取出玻璃器皿。

6. 验证灭菌效果:将灭菌后的玻璃器皿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无微生物污染。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包扎及灭菌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生认真操作,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清洗: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的清洁。

2. 干燥: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干燥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的干燥。

3. 包扎: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在灭菌过程中不受污染。

无菌操作技术—用品的清洗、包扎、灭菌及培养基的配制

无菌操作技术—用品的清洗、包扎、灭菌及培养基的配制

无菌操作技术—用品的清洗、包扎、灭菌及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操作技术是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用品的清洗、包扎、灭菌以及培养基的配制的一些建议和步骤:用品的清洗在进行无菌实验前,确保所有用品是干净的,没有任何污染物。

1. 使用洗碗液和温水彻底清洗所有用品,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2. 用专用的刷子和洗涤剂清洗玻璃器皿,保证器皿内外表面完全清洁。

3. 用去离子水或者超纯水冲洗所有用品,以除去洗涤剂和其他杂质。

4. 沥干并摆放用品在干净的工作台上。

用品的包扎包扎是为了防止用品在操作过程中受到外界污染。

1. 在无菌环境下,将用品放在无菌纸上。

2. 使用无菌纸或箔纸将用品包裹好,封口处用无菌胶带固定。

3. 将包扎好的用品放入无菌中,并密封。

用品的灭菌灭菌是为了杀死用品上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1. 使用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2. 对于耐高温的器皿,如玻璃器皿,可以选择高温干热灭菌。

将器皿放入预热至160°C的高温灭菌器中,保持30分钟。

3. 对于耐湿热的器皿,如塑料器皿,可以选择湿热灭菌。

将器皿放入预热至121°C的压力灭菌器中,保持15-20分钟。

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基础,配制过程需要严谨操作。

1. 根据需要的培养基种类和配方,准备所需的培养基成分。

2. 使用称量器具准确称量所需成分,并将其加入无菌中。

3. 向无菌中添加适量的热蒸馏水,并搅拌混合,直到成分溶解彻底。

4. 根据需要调整pH值,并使用pH计进行测量和校准。

5. 分装培养基到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

6. 对于固体培养基,添加适量琼脂糖,并将其加热至混合溶解。

然后将培养皿冷却,直到琼脂糖凝固。

以上是无菌操作技术中用品的清洗、包扎、灭菌以及培养基的配制的基本步骤和建议。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步骤,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并避免实验结果的污染和误差。

玻璃器具等的清洗、烘干、包扎、灭菌实验

玻璃器具等的清洗、烘干、包扎、灭菌实验

玻璃器具等的清洗、烘干、包扎、灭菌一、实验目的要求1、进一步加强学习、掌握玻璃器具等器材的清洗、烘干、包扎的包扎技术。

2、为下一次的课做好器材的准备工作。

二、原理为确保实验顺利地进行,要求把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清洗干净。

为保持灭菌后和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包扎,对试管和三角瓶等加塞棉塞。

这些工作看起来很普通简单,但如操作不当或不安操作规定去做,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试验的失败。

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适用于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无菌水、金属用具。

一般培养基在121.3℃灭菌20分钟即可。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缓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小时)。

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烤焦,甚至引起燃烧,因而一般塑料制品不能用干热灭菌。

三、试剂和仪器(一)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烘箱、试管、三角瓶、培养皿和吸管、棉线、纱布、棉花、牛皮纸、报纸、硅胶塞等四、实验内容(一)玻璃器皿的清洗:l 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洗涤将器皿放入2%盐酸溶液中浸泡数小时,以除去游离的碱性物质,最后用流水冲净。

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大烧瓶、量筒等,洗净后注入浓盐酸少许,转动容器使其内部表面均沾有盐酸,数分钟后倾去盐酸,再以流水冲净,倒置于洗涤架上晾干,即可使用。

l 常用旧玻璃器皿的洗涤确实无病原菌或未被带菌物污染的器皿,使用前后,可按常规用洗衣粉水进行刷洗;吸取过化学试剂的吸管,先浸泡于清水中,待到一定数量后再集中进行清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原理


高压蒸气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 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 气。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关闭 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溢出,而增加了 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 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 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运输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至胥各庄铁 开平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2)成果:1909年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修筑权 。
救亡图存 的强烈愿望。
京张铁路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 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水上飞机
玻璃器皿清洗方法

玻璃器皿在使用过程中确保干净,用过的器皿应及时 清洗。 器皿一般可以用去污粉、肥皂或洗洁净清洗。 琼脂培养基的器皿应先将培养基刮去。

琼脂和固体物不能丢弃到水池中,以免堵塞管道。
清洗方法详见Ⅰ。
棉塞的制作

棉塞的作用有二:一是防止杂菌污染,二是保证通气良好 。 形状,大小,松紧适度。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实验用品

棉花,试管,培养皿,纱布,三角瓶,橡皮筋,量筒, 牛皮纸(或旧报纸),LDZX-50KBS立式高压蒸气灭菌锅 等。
方法步骤
1. 熟悉微生物学实验的结构与功能。 2. 清洗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等玻璃器具,烘干。 3. 制作试管棉塞及三角瓶棉塞(参照微生物学实验基本 操作技术)。 4. 用量筒或吸管取适量自来水于三角瓶和试管中,包装 好以制备无菌水。 5. 包装空培养皿,移液管。 6. 灭菌(参照Ⅰ)。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筹办航空事宜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部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办电报的开端。 (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 化。 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实验玻璃器皿的包扎及灭菌
课前预习与目的要求

【课前预习】
1. 高压蒸汽灭菌原理。
2. 上海申安LDZX-50KBS灭菌锅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方法。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
2.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基本原理

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大多数要进行消毒、灭菌, 才能用来培养微生物。 玻璃器皿的包装方法正确合理,在使用过程中才能有效 防止杂菌的污染。 玻璃器皿包装好后,一般用高压蒸气灭菌法进行灭菌。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串点成面· 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
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 了物质条件。
2.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

上海申安LDZX-50KBS灭菌锅的使用
1 )打开电源与开关,检 查水位显示灯;
2)加灭菌物品;
3)盖紧;
4)设定温度和时间; 5 )查看排气(水)阀旋 至排气处; 6)排气;
7)结束后取物。
实验结果

记录自己制作的实验用品(含无菌水)名称的规格与数 量。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
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 )
台湾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出行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 方式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 捷。 (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多姿多彩 。
[合作探究· 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 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培养皿的包装

培养皿常用旧报纸紧紧包裹,一包 7~ 10套,包好后干热 或湿热灭菌。 也可用金属筒包装。

移液管的包装

作用:以免使用时将杂菌吹入其中,或不慎将微生物吸出 管外。
试管和三角瓶的包装

试管口和三角瓶瓶口塞棉花塞或硅胶塞; 用二层报纸包扎好(如有牛皮纸,效果更好),进行干热 或湿热灭菌。 试管较多时,一般7个或10个一组,再用双层报纸包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