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实验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各阶段的试验步骤及试验内容汇总见表4-21。
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配合比的设计是要在现场反复调试冷料仓进料速度,以达到供料均衡;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是要通过现场做试验段进行试拌、试铺,再进行调整。
考虑各项目经理部工程量大小、机械设备的差异,故不便对这两个阶段做具体讲述。
本节主要介绍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依据、设计试验步骤及设计试验实例。
(一)设计总目标高等级公路路面面层,为汽车提供安全、经济、舒适的服务,并直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因此,路面面层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必须考虑温度稳定性、耐久性、抗滑性、抗疲劳特性及工作度等问题。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各种粒径矿料和沥青的配比。
设计总目标是确定混合料的最佳组成,使之满足设计规定的路用性能要求,而且经济合理。
但由于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措施可变的相互矛盾的体系,当高温稳定性满足要求时,可能出现低温稳定性问题;而当采用一定措施满足低温稳定性时,却有可能对疲劳不利。
而目前又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全面地指标体系,来解决各种矛盾交叉的问题。
因此,混合料组成设计中,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求得相对比较合理的“配方”。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各个阶段均以马歇尔试验为主,并通过车辙试验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
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以往的经验,经过试拌、试铺论证决定,马歇尔试验结果仅供参考。
(二)设计依据目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唯一依据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附录B提供的“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三)设计条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之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和相应资料,才能进行配合比设计。
1.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包括沥青、粗细集料、填料等,必须按相关规范进行常规试验检测,各项质量技术要求必须合格,否则不得进行配合比设计。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标准化PPT课件

四、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
6.接缝标准化
3、横向接缝:各层横向接缝均应采用垂直的平 接缝,端头处采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用切缝机 切出立茬。施工前应涂刷粘层油并用熨平板预热, 去高补低,并采用双驱双振(不振动)压路机沿 路横向碾压。 4、接缝处摊铺沥青混合料时,熨平板放到已碾 压好的路面上,在路面和熨平板之间应垫钢板, 其厚度为压实厚度与虚铺厚度之差。 5、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应错开1m以上、纵向接 缝应错开15cm以上。
四、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
5.碾压标准化
1、碾压应要做到“紧跟、慢碾、高频、低幅、 小水”的方法,不得在碾压区内转向、调头、 中途停留或突然刹车。 2、不得在新铺筑的路面上进行停机、加水、 加油等活动,以防污染路面。
四、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
5.碾压标准化
3、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工艺, 保证混合料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碾压,具体压路机 数量及碾压遍数,以试验段确定的工艺为准。 以下表格只作为参考:
四、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
用高压水枪冲洗下承层表面粘附的尘土和其它污染物
四、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
用肩背式风干机吹干
四、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
上路口硬化及交通管制
车轮冲洗
四、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
洗车台
四、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
保证工作面清洁
四、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
常见问题
现场未设置洗车池或采取防污染措施,沥青路面污染严重
足要求,有无 离析等。
沥青混合料运输到场
四、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卸料过程不掀篷布。
四、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常见问题
未覆盖帆布:沥青混合料温度下降快、易受污染
四、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
4.摊铺标准化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矿质混合料设计:表面层1/2最大粒径,中面层2/3最大粒径。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原始数据:(1)粗集料密度(网篮法)、细集料密度(比重瓶法)、矿粉密度、筛分。
确定各集料的用料比例:(2)0.075mm,2.36mm,4.75mm应尽量接近中值,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曲线考虑偏向级配下限,中小交通量可考虑接近上限。
3、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计算得到的沥青用量仍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马歇尔试验只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基本方法。
1)制备5组试件,每组不少于4个2)实际中标准试件的矿料重大约是1200g 左右。
如量得尺寸不符合要求,则按公式h1/h2*m(原重)3)制备马歇尔标准试件,冷却至室温最少12h,然后脱模,进行试件密度测试(网篮法)空隙率、理论最大密度、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注意:1吸水率小于0.5%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用水中重法,2 较密实的应用表干法3 >2%的应用蜡封法测定。
4 空隙率较大的应用体积法4)绘制曲线图1)(由马歇尔稳定度、密度的最大值、设计空隙率中值)/3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2)根据OACmin、OACmax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中值(OACmin+OACmax)/2=OAC23)确定最佳沥青用量:(1)OAC1 ,OAC2比较接近时应取二者的平均值。
(2)如果二者差距比较大时应应根据水稳、高温稳定性来综合考虑(3)对于出现较大车辙时,应取中限值OAC2和下限值OACmin范围内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但一般不小于OAC2的0.5%。
(4)寒冷地区、旅游区道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OAC2和上限值OACmax范围内决定,一般不大于OAC2的0.3%。
4、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1)水稳定性检验(2)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检验对热料仓进行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上料比例(a1%,a2%,a3%,a4%),据最佳油石比,+-0.3%来做马歇尔试件,查看各项指标,确定最佳油石比,(也可以按照目标配合比的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取二者的平均值,4号仓(20~30)1600*(1-4.4%)*23%=352kg3 号仓(10~20)1600*(1-4.4%)*21%=321kg2号仓(4~10)1600*(1-4.4%)*21%=321kg1号仓(0~4)1600*(1-4.4%)*26%=398kg矿粉:1600*(1-4.4%)*7%=107kg沥青:1600*4.4%=70kg5、配合比验证取料进行抽提试验,看看级配,油石比。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 目的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3 一般规定3.1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3.2 配合比设计的试验方法必须遵照现行试验规程的方法执行。
混合料拌合必须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进行。
4 设计步骤4.1 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沥青路面工程的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由工程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规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宜在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
4.2 材料选择与准备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必须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样品。
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气候和交通条件的需要。
其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当单一规格的集料某项指标不合格,但不同粒径规格的材料按级配组成的集料混合料指标能符合规范要求时,允许使用。
4.3 矿料配合比设计4.3.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矿料配合比设计宜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格用试配法进行。
4.3.2矿料级配曲线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725的方法绘制。
4.3.3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4.3.4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沥青用量,分别制作几组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VMA,初选一组满足或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
4.4马歇尔试验4.4.1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4.4.2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温度按规定的方法确定。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时(生产配合比如何取料),取样
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
▪ (三)矿料配比设计
▪
矿料配合比设计建议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
格用试配法进行。
▪ 对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 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 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 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 错,且在0.3mm~0.6mm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饱 和 度
(%)
(%)
规范要 求
70~85%
油石比 a4无法确定
(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1
①从上述图上找出毛体积密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 a1、稳定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a2、
目标空隙率(或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3、沥青 饱和度范围内的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4
a1=5.9%; a2=5.28%; a3=5.32%; a4无法确定 (2)计算OAC1=( a1 +a2+ a3+ a4 )/4
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
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
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 (2) 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配合比设计时宜适 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 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 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隙率。
(4)最佳沥青用量OAC=(OAC1+OAC2)/2 OAC=(OAC1+OAC2)/2 = 5.54%
(五)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北建工)

a4
5.0
5.5
油石比 (%)上级 上页 下页
(%
70 60
VFA
50 三、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4.0 4.5 5.0 5.5
40 30 3.5 4.5
4.0 10.2 确定沥青用量范围 OAC ~ OAC min max 油石比 (%)
密度 空隙率 稳定度 流值 VM A VFA
根据实践经验和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调整确 定最佳沥青用量OAC。
对炎热地区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重载交通路段, 山区公路的长大坡度路段,预计有可能产生较大车辙时, 宜在空隙率符合要求的范围内将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减小 0.1%~0.5%作为设计沥青用量。 对寒区公路、旅游公路、交通量很少的公路,最佳沥青用 量可以在OAC的基础上增加0.1%~0.3%,以适当减小设计 空隙率,但不得降低压实度要求。
上级 上页 下页
三、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8)确定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
空隙率
f VV 1 t 100
矿料间隙率
f VMA 1 s 100 sb
有效沥青饱和度
VMA-VV VFA 100 VMA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主要内容
一、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气候分区
二、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三、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一、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气候分区
上级 上页 下页
一、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气候分区
1、气候分区指标 高温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年最热月的平均日最 高气温的平均值作为反映高温和重载条件下出现 车辙等流动变形的气候因子,并作为气候区划的 一级指标。 低温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的极端最低气温作为 反映路面温缩裂缝的气候因子,并作为气候区划 的二级指标。 雨量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的年降水量的平均值 作为反映沥青路面受雨(雪)水影响的气候因子, 并作为气候区划的三级指标。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嘉兴市春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CQ/Q040530-200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批准人:状态:持有人:分发号:2003年11月1日批准 2003年11月25日实施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经济开发区春园路电话:、2600330 传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
在温度60℃、轮压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不小于800次/㎜,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下列步骤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才来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符合表1规定的矿料级配,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对间歇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人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
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标准配合比的矿料级配至少包括㎜、㎜、㎜(圆孔筛㎜、㎜、5㎜)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级配的中值。
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生产过程中如遇到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和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前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作了重大修改。
规范发布后,各施工单位对此十分重视,努力执行新规范的三阶段配合比设计方法,不少单位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认为新方法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非常重要。
然而,据笔者在一些工程调查中了解,发现有一些单位对新方法并不理解,仍然按老方法操作,或者嫌麻烦,碰到一些指标不合格或试验有困难就放弃了。
应该严肃指出,国家颁布的规范具有法规性质,它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规范具有其严肃性,各单位应该认真执行。
不理解或不明确的地方应该积极咨问,对规范的规定或条文有意见可以向交通部或主编单位提出,以便使规范迅速贯彻并不断改进。
为推广执行新规范,本文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中面采用AC—25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过程作为一个实例,详细说明新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做法,帮助理解新方法,每一步都按照规范附录B 规定的方法进行。
各单位可以参照本文介绍的方法步骤,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2、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对任何一个工程,在配合比设计之前,材料选择和原料试验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只有所有指标都符合规范第4章要求的材料才允许使用。
2.1沥青本工程地处规范附录A规定的温区,按规定选择℃沥青标号为AH—90。
进口沥青到货后按试验规程要求取样,并委托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
表中工程招标合同对规范规定的要求作了一些调整,10℃延度是参照“八五”攻关成提出的,只要不降低规范要求,是允许的。
表1沥青质量试验结果2.2矿料2.2.1粗集料采用某石场的石灰岩碎石,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2。
在采石场采集的样品中,名义为S7号碎石(方孔筛10~30mm)规格的样品实际上是S6号碎石,其中小于26.5mm部分仅78.1%,不适于配制AC-25沥青混凝土,试验时必须将大于26.5mm部分筛除后使用,以符合生产时的实际情况(大于26.5mm料作为超粒径料排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16F
> 38
AC-13
13.2
2.36
AC-13C
< 40
AC-13F
> 40
AC-10
9.5
2.36
AC-10C
< 45
AC-10F
> 45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1、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原则(续2)
(2)形成S型级配 (3)考虑层位功能需要,满足耐久、稳
定、密水、抗滑等要求 (4)工程级配范围比规范级配范围窄,
•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 1、沥青结合料与矿料的选择(目标
配合比设计阶段) 2、矿料级配设计与矿料配合比确定 3、最佳沥青用量或最佳油石比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表1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
混合料 类型
特粗式 粗粒式
中粒式
细粒式 砂粒式
设计 空隙率
(%)
密级配 连续级配
沥青
沥青
混凝土 稳定碎石
42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1、高温稳定性检验
➢在规定温度下进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指标) ➢标准
43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2、水稳定性检验
(1)浸水马歇尔试验 (2)冻融劈裂试验
44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45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3、低温抗裂性能检验(低温弯曲试验)
目 标 配 合 比 设 计 流 程 图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 包括集料公称最大粒径、马歇尔试件尺 寸、击实次数、体积指标类(VV、VMA、 VFA)、稳定度与流值等;这些指标与 气候条件有关。见下图。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公称 最大 粒径
(mm)
用以分类 的关键性
筛孔 (mm)
粗型密级配
名称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性 筛孔 通过率(%)
细型密级配
名称
关键性 筛孔 通过率(%)
AC-25
26.5
4.75
AC-25C
< 40
AC-25F
> 40
AC-20
19
4.75
AC-20C
< 45
AC-20F
> 45
AC-16
16
2.36
AC-16C < 38
—
ATPB-30
—
ATPB-25
—
—
OGFC-16
—
OGFC-13
—
OGFC-10
—
—
—
半开级配
沥青稳定 碎石
— — — AM-20 AM-16 AM-13 AM-10 AM-5
3~5
3~6
3~4
〉18
〉18
6~12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第1节 目标配合比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矿料级配设计
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计级 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 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 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沥青用量, 分别制作几组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 VMA ,初选一组满足或接近设计要求的级 配作为设计级配。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检验 高温性能、水稳性能、低温性能及渗 水性能——配合比设计检验内容。
满足两类性能标准要求的矿料级配和 油石比就是我们要寻求的目标。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一、矿料级配设计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分为三个 层次:
1、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 适用于不同的道路等级、不同气候条件、 不同交通条件及不同层次等情况,适用 于全国(—宽)。见下列诸表。
✓ 试件:小梁试件 ✓ 试验条件:温度-10℃,加载速50mm/min ✓ 检测指标: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劲度模量 ✓ 破坏应变标准:
46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4、渗水系数检验
✓试件:车辙试件 ✓标准:
47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五、配合比设计报告
报告内容 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 材料品种选择与材料质量试验结果 矿料级配 最佳沥青用量 各项体积指标 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设计方法PPT
2020/11/21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 本方法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及沥 青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参见表1)
• 包括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 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1、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原则 (1)首先按表5.3.2-1选择采用粗型
(C型)或细型(F型)的混合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1、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原则(续1)
表5.3.2-1 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混合料 类型
其中4.75mm和2.36mm通过率的上下限 差值宜小于12% (5)考虑施工性能,易摊铺、易压实, 避免严重离析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2、沥青路面工程的混合料设计级配范 围由工程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规定
(1)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的设计级配宜根据公 路等级、气候及交通条件按规范表5.3.2-1选 择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并在下表 5.3.2-2范围内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通常 情况下,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不宜超出表5.3.22范围的要求。 (2)其它类型的沥青混合料 宜直接以表5.3.23~5.3.2-7作为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 — AC-25 AC-20 AC-16 AC-13 AC-10 AC-5
ATB-40 ATB-30 ATB-25
— — — — —
间断级配
沥青马蹄 脂碎石
— — — SMA-20 SMA-16 SMA-13 SMA-10 —
开级配
间断级配
排水式 沥青磨
耗层
排水式 沥青稳定 碎石基层
—
ATPB-40
• 有效相对密度的计算 1.普通沥青混合料
26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 2.改性沥青混合料
27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适宜油石比的计算公式
28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三大体积指标计算
,
29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30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48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1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2、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符合工程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公路 等级、所处层位提出。
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
3、施工质量检验时允许波动的级配范围 经过三阶段配合比设计确定标准配合比 和级配曲线后,按施工质量检验允许的 波动值得到施工质量检验级配范围。
三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1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沥青饱和度的纵坐标标注?
32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沥青饱和度的纵坐标标注?
33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34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35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36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第7 讲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2)
第1节 目标配合比设计(续)
24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二、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拌和与试件制作温度确定
(下学期试验课讲)
确定矿料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 密度及有效相对密度
25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计算有效沥青含量
37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有效沥青含量也可按下式计算 (本人推导公式):
38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39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40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41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四、配合比设计检验
高温稳定性检验 水稳定性检验 低温抗裂性能检验 渗水系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