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民族与宗教》作业答案_形成性考核册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二三

2018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形成作业1: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个人讨论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小组讨论提纲讨论时间:本学期第三周讨论地点:本班教室讨论方式:每班分两组,每组确定五名中心发言人,按照讨论提纲精心准备,交替发言,发言时间不得超过4 分钟。
讨论题目: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讨论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明确了解和掌握关键词中的重要意义。
3、讨论过程中发言人观点明确,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允许保留自己的观点。
讨论提纲: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
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 “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
2017年电大民族与宗教形考

第一次形考一、名词解释1、福州拗九节。
(第二章第二节)p51农历正月二十九,福州要过“拗九节”(也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
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要用糯米和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桂圆、荸荠、红豆、胡桃、芝麻等配米煮成“拗九粥”,用来祭祖和馈赠亲友乡邻。
已嫁的女儿要回家送上一碗“拗九粥”孝敬父母,福州俗语“逢就必穷”,认为人在年龄上的“九”或“九”的倍数,要交穷运,必须设法送穷。
2、福建畲族“敬茶舞”。
(第三章第二节)p89这个带有仪式性的舞蹈至今仍保留在福建畲族传统的婚礼中。
在小型的通宵喜宴之前,由新郎等十名男子分别模拟男女老幼的神情,面对面站成两竖排,在一名端茶者带领下,跳起“敬茶舞”。
端茶者手捧茶盘,双臂向上晃一圆圈端至胸前,“踏步”屈膝向众人做“施礼”动作,众人肘部架起,双手手指交叉于胸前,同时屈膝做回礼动作,端茶者循一定线路,按东西南北方向反复做“施礼”动作。
3、回族开斋节。
(第四章第二节)p115开斋节,阿拉伯语是尔代〃费土尔,尔代在汉语中是“节”的意思,尔代〃费土尔就是开斋节,又称“大节”、“大年”、“大聚”。
穆斯林在伊斯兰历九月(来麦丹)封斋(把斋,收斋)一个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饮水进食。
一个月后,十月初见新月时而开斋不再封斋,庆祝开斋节则含有纪念艰苦、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意味。
4、泉州东郊灵山先贤墓。
(第十三章第二节)p325泉州东郊灵山的先贤墓,据载是唐武德年间(618——626)来华传教的“四贤”中两贤之墓,虽然学者对所述年代有不同看法,但客观上由于此古墓的存在,历代不断有穆斯林来此瞻仰和行香,郑和下西洋式曾于1417年到此行香,祀求神灵庇佑。
是为伊斯兰教早期传播的珍贵实物。
二、简答题1、简述北方汉人迁入福建的路线。
(第二章第一节)p14有三条路线:(1)沿今陇海铁路一线往东经今京沪铁路,从浙江沿海(温州等)人福建东北部(如福鼎县);(2)有河南固始光州往东经安徽省到江西省九江等地,再入福建西部;(3)沿今京广铁路方向向南下到广东东部滨海丘陵入福建西南部龙岩、漳州地区。
2017年电大电大《民族与宗教》_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电大《民族与宗教》_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上网学习记录表上的登陆平台,请认真的写完整,不要用“同上”或者“のの”代替,会扣分的。
抄的时候注意时间,要修改,要看清楚再抄。
讨论题和学生上网学习记录表都要填写,不要空着。
民族与宗教作业1简答题1、福建佛教对福建士大夫在思想上的影响?答:①以宋代为例,如杨红、胡安国、游酢、陈易、李纲、真德秀等本人就是著名居士而刘子翠则受佛禅思想影响极深。
②朱熹与佛教关系更为密切,其佛学思想是承袭宋果、道谦的看话禅。
③明代的徐火勃、曹学俭、李势等,都与佛学关系密切,李势曾潜心佛学,著有《华严合论简要》四卷。
④民主英雄林则徐也深受佛教影响,正如中国佛教协会所介绍林则徐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日理万机和戎马倥偬中,不废诵经念佛,亲笔楷书佛经五种,作为《行舆日程》足见其行持之精勤。
2、弘一大师居闽南时著述累累的原因?答:①居闽南之前曾多次闭关修道,已具备很高的佛学素养,如1920年7月,于浙江新城贝闭关掩室批阅弘教律藏。
②充分利用闽南名寺中的藏经,厦门的南普陀,泉州的开元寺等闽南古刹,因远离战乱藏经保有相对完整。
③写信让有缘居士及法师请各类佛学书籍,在弘一大师的书信中,这一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④直接向日本国购请佛寻书籍,这一弘一大师所依赖最主要的资料。
3、闽南佛学院所以能成为我国著名佛教学府的原因?答:①以南普陀寺为主办寺院;②由懂教育的高僧担任院长;③以第一流教师任课;④课程设置全面;⑤以严密的行政组织管理为校;⑥招生起点高、要求严;⑦注重科研;⑧创办刊物;⑨得天独厚的背景。
4、闽台佛教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闽人参与台湾寺庙的创建,台湾寺庙的创建是与福建人积极参与分不开的,台湾大多著名的寺庙与福建人有关。
②台湾佛教宗派与福建佛教:台湾佛教的关系也大都与福建佛教有密切关系。
③闽台寺庙之间的密切关系,闽台两地修建佛寺,在经济上相互支持,以台湾对福建的支持为多。
【9A文】民族宗教考卷答案

民族宗教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 儒教B. 道教C. 印度教D. 基督教2. 下列哪个民族不属于中华民族?A. 汉族B. 蒙古族C. 朝鲜族D. 法兰西族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A. 信仰宗教B. 参加宗教活动C. 宣传无神论D. 建立宗教团体A. 中秋节B. 圣诞节C. 泼水节D. 开斋节A. 汉族B. 藏族C. 回族D. 傣族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A. 俄罗斯族B. 蒙古族C. 朝鲜族D. 汉族A. 基督教B. 伊斯兰教C. 犹太教D. 印度教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宗教信仰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支配。
3.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
4. 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5. 伊斯兰教起源于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6. 基督教起源于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7.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起源于__________时期,主要经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 藏传佛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9. 我国民族众多,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__________,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
10. 民族宗教问题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民族与宗教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民族与宗教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姓名:学号:班级:得分:《周边地区民族宗教问题透视》第一、二章一、填空:(25*2=50分)1、我国周边地区分为五大板块:俄罗斯、()、南亚、()和()。
共()个国家,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总人口()亿,占世界总人口的()%,周边地区个各国民族分布的最基本的特点是()。
2、俄罗斯联邦拥有()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人口()亿,居世界第()位,共有()多个民族,拥有教徒最多的是()教,其次为()教,最突出的民族问题是()问题。
3、中亚地区位于()两大洲结合部,由哈萨克斯坦、()斯坦、()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斯坦5个共和国组成,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多万。
4、中亚是世界上民族宗教问题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突出的三种势力()、()、()问题成为冲突热点,错综复杂,对中亚及周边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二、简答题:1、俄罗斯解决民族问题的举措有哪些?2、中亚宗教政策主要有哪些?民族与宗教形成性考核作业(二)姓名:学号:班级:得分:《周边地区民族宗教问题透视》第三章一、填空:(25*2=50分)1、南亚主要为()教、()教和()教国家,其中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孟加拉国均为()教国家;印度和尼泊尔为()教国家;斯里兰卡70%的人信奉()教;不丹是()国家,南亚信仰()教的人口最多,大约为()亿;信奉()教的人口接近()亿,两者占据南亚人口总数的()%。
2、南亚的民族宗教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与()之间的教派冲突和()倾向问题。
3、印度民族宗教问题是()的冲突。
4、斯里兰卡民族宗教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族民族冲突逐步演变为国内内战。
5、阿富汗地处()亚、()亚、中亚和()亚的结合部,崇尚武力。
()组织是阿富汗的社会基石。
阿富汗()武装割据的长期存在。
()教的政治化色彩明显,影响很大。
6、尼泊尔不断活跃的()矛头直接指向()。
二、简答题:1、周边地区民族宗教问题说明了什么?民族与宗教形成性考核作业(三)姓名:学号:班级:得分:《周边地区民族宗教问题透视》第四章一、填空:(20*2=40分)1、东南亚()个国家可划分为()和()两大区域。
形成性考核3

形成性考核(三)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十至第十四章之后。
形式:模拟测试一、填充题(每题1分,共15分。
写错别字不给分)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5.民族发展的(利益,权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7.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8.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1.9万)公里。
9.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10分)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B )。
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3.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4.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5.2005年党中央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民族与宗教》第二次作业

《民族与宗教》第二次作业————————————————————————————————作者:————————————————————————————————日期:《民族与宗教》第二次作业总共得97 分第 1 大题:( 得30 分) 单项选择题1 . ()是闽南的一种舞蹈,传入台湾以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曾在台湾盛行一时,成为台湾闽南人舞蹈中最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
A . 跳加官B . 车鼓弄C . 跳鼓舞D . 弄牛犁正确答案:B .2 . “文革”中,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宋版经书被毁800多本,明版经书被毁1200多本,明刻的佛经雕版有许多被焚烧。
最为令人扼腕长叹的是元版()被毁。
A . 《延祐大藏》B . 《赵城藏》C . 《碛砂藏》D . 《普宁藏》正确答案:A .3 . 1966年红兵要捣毁()中佛像,当时在省人民政府宗教处任领导的郭钢同志闻讯后,立即建议对佛像进行“挂牌批判”,以应付来势汹汹的造反派,使寺中佛像完好地保存至今。
A . 福州鼓山涌泉寺B . 闽侯雪峰崇圣寺C . 莆田南山广化寺D . 宁德支提山华藏寺正确答案:A .4 . 台湾少数民族的称呼在台湾地区几经变化,()称“流求土人”。
A . 三国时B . 隋代C . 明代D . 清代正确答案:B .5 . 基督教在福建创办了大量的刊物,其中最有影响的西文报刊为1867年在福州创办的月刊(),内容涉及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美国学术机构近年花费巨资编制该书目录和制作缩微胶卷,以供读者研究。
A . 《闽南圣会报》B . 《漳泉公会报》C . 《奋兴报》D . 《教务杂志》正确答案:D .6 . 英国长老会传教士杜嘉德编的()为外国传教士到闽南和台湾传教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他由此获得母校格拉斯哥大学颁赠的博士学位,名列当代著名汉学家之中。
A . 《厦门腔注音字典》B . 《汉语福建方言字典》C . 《福建方言词汇》D . 《英汉厦门方言罗马注音手册》正确答案:A .7 . 我国内早期四大著名清真寺为()。
民族宗教考卷答案

民族宗教考卷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佛教B. 基督教C. 伊斯兰教D. 道教A. 汉族B. 藏族C. 回族D. 苗族A. 基督教B. 佛教C. 道教D. 犹太教4. 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 宗教自由B. 宗教平等C. 宗教信仰自由D. 宗教区域自治A. 圣诞节B. 泼水节C. 中秋节D. 古尔邦节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民族宗教信仰与民族风俗习惯无关。
(×)2.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 佛教起源于中国。
(×)4. 回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
(√)5. 民族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______。
2. 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宗教______、宗教______、宗教______。
3. 佛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4.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 民族宗教问题在______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2. 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3. 伊斯兰教的五功是什么?4. 简述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5. 试述民族宗教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分析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2. 举例说明民族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关系。
3. 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4.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
5. 论述民族宗教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结合我国民族宗教现状,分析民族宗教问题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分析民族宗教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本地区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与宗教》形成性考核成绩记录单形成性考核总成绩:教师签名:日期:民族与宗教课堂讨论记录表1民族与宗教课堂讨论记录表2学生上网学习记录表说明:本表只记录学生登陆“福建电大在线”和“分校版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学习情况。
每生每门课程每月上网时间不少于2.5小时才能获得该项成绩。
上网学习记录表上的登陆平台,请认真的写完整,不要用“同上”或者“のの”代替,会扣分的。
抄的时候注意时间,要修改,要看清楚再抄。
讨论题和学生上网学习记录表都要填写,不要空着。
简答题:1、福建佛教对福建士大夫在思想上的影响?答:①以宋代为例,如杨红、胡安国、游酢、陈易、李纲、真德秀等本人就是著名居士而刘子翠则受佛禅思想影响极深。
②朱熹与佛教关系更为密切,其佛学思想是承袭宋果、道谦的看话禅。
③明代的徐火勃、曹学俭、李势等,都与佛学关系密切,李势曾潜心佛学,著有《华严合论简要》四卷。
④民主英雄林则徐也深受佛教影响,正如中国佛教协会所介绍林则徐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日理万机和戎马倥偬中,不废诵经念佛,亲笔楷书佛经五种,作为《行舆日程》足见其行持之精勤。
2、弘一大师居闽南时著述累累的原因?答:①居闽南之前曾多次闭关修道,已具备很高的佛学素养,如1920年7月,于浙江新城贝闭关掩室批阅弘教律藏。
②充分利用闽南名寺中的藏经,厦门的南普陀,泉州的开元寺等闽南古刹,因远离战乱藏经保有相对完整。
③写信让有缘居士及法师请各类佛学书籍,在弘一大师的书信中,这一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④直接向日本国购请佛寻书籍,这一弘一大师所依赖最主要的资料。
3、闽南佛学院所以能成为我国著名佛教学府的原因?答:①以南普陀寺为主办寺院;②由懂教育的高僧担任院长;③以第一流教师任课;④课程设置全面;⑤以严密的行政组织管理为校;⑥招生起点高、要求严;⑦注重科研;⑧创办刊物;⑨得天独厚的背景。
4、闽台佛教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闽人参与台湾寺庙的创建,台湾寺庙的创建是与福建人积极参与分不开的,台湾大多著名的寺庙与福建人有关。
②台湾佛教宗派与福建佛教:台湾佛教的关系也大都与福建佛教有密切关系。
③闽台寺庙之间的密切关系,闽台两地修建佛寺,在经济上相互支持,以台湾对福建的支持为多。
④福建僧教对台湾的影响:福建僧教育的兴盛,对台湾僧教育起了推动作用。
⑤闽台僧人的交往:闽台两地僧人交往频繁,大大促进了两地弘法活动,这种交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论述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建在落实宗教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起了哪些作用?答:⑴大规模平反冤案,逐步开放宗教场所,全面归还宗教房产。
⑵恢复建立健全宗教团体,恢复正常宗教活动,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在省宗教局的支持下,各级宗教纷纷恢复了活动。
⑶注重办好各类宗教院校,省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爱国宗教职业人员,福建宗教界认识到提高广大年轻宗教职业人员水平,既是长远计,又是当务之急。
⑷进一步推进宗教文化事业,流通宗教书籍,创办宗教刊物,如福建省佛协创办了季刊《福建佛教》,会刊《通讯》等。
⑸在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福建宗教界坚持自治、自传、自养、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改变了单纯依靠教徒供养的传统,积极开展农林副工生产和旅游业,建立自养基地,不仅实现了自养,也为社会创造财富。
⑹修缮的殿堂建筑,大大改善了僧众生活。
⑺福建宗教界人士积极开展公益事业,热心慈善工作,为社会奉献爱心,如福建宗教界创办了多所义诊室,受到群众欢迎。
⑻福建宗教界人士注意发扬教规教义中的积极因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热情参加各类政治活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到了成绩。
⑼闽台宗教源远流长关系密切,福建宗教界积极推动闽台之间的交流、沟通,福建佛教界与台湾佛教界的交往,在台湾当局解除戒严,放宽两岸交流的八十年代末就开始了。
⑽福建宗教界对外交流频繁,国外佛教界一些著名高僧都访问过福建。
⑾福建宗教研究近几年的成果,成立了省宗教研究会的学术团体,组织撰写各种宗教志书。
抢救了不少原始资料,学者的介入使研究硕果累累。
⑿福建宗教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走上健康发展道理,是与福建省宗教各级管理部门积极努力分不开的。
2、台湾解除戒严后,福建宗教对台湾宗教界交往模式有哪些?有何意义?答:①参访考察。
特别在交往早期,因双方都不太了解,这种形式双方都能接受,如1995年12月时任福建佛教协会会长的界诠法师应邀访台,对台湾佛教的现状进行考察。
②大型活动。
这类宗教大型活动,往往是全国宗教界都参加,但以福建为主,2002年2月,应台湾佛教界联合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
福建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南普陀寺方丈圣辉法师率团护送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供奉参与赴台的有福建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本性法师及闽南佛教学院部分学僧。
③学术交流。
如1998年7月,福建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福建佛学院女众部教务长全慧法师、闽南佛学院教务长海如法师与济群法师等应台北法鼓山中华佛教学研究所之邀。
作为大陆佛教代表团成员前往台湾进行两岸佛学教育交流,学诚法师还作了《两岸佛学教育交流之建议》的发言。
④神像出巡。
这类交流主要是道教。
如1995年1月7日,在山县铜陵关帝庙的“关圣帝君”神像赴台进行绕境会香活动,先是参加在基隆“七朝清蘸道教大典”,随之起驾前往台北。
嘉义、台中、台南、高雄、屏东、花莲、宜兰等地出巡,所到之处万人空苍。
简答题:1、福建道教的特点?答:①先从名山而后向城市农村发展。
福建多名山,为道教活动提供了极佳的场所,东西南北的大山都是道教重镇。
②道禅合混,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地方不多见。
③产于闽地却走向全国及海外的多种信仰,道教是多种信仰所祀神,一般为天神、地方神、人神这三个系统,与其他神不同的是许多闽地神袛信仰已成为沿海各省和东南亚一带的共同信仰。
④与台湾、东南亚联系密切,福建是著名侨区,其道教信仰主要通过先民离乡时带出而传播。
⑤庙多神多道士少,八闽庙观之多,为全国罕见,一些城乡小庙星罗棋步,几乎几步一庙。
⑥出现道派史上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如全真教和轻微派。
2、遍布福建城镇的宫观特点?答:①生命力强,许多宫观不仅历年香火不断,在海外也有一定影响。
②分布面广,几乎每个县镇都有许多在当地有影响的宫观庙宇,即使在偏远的县镇也不例外。
③数量众多,据统计1990年福州郊区(今晋安区)有香火共祀的就有173座宫观坛庙,莆田县现有宫观祀庙500座以上。
3、福建道教音乐的特点?答:福建道教音乐最大的特点是有着鲜明的区域性,以浓郁的地方乐曲使人备感亲切而富有吸引力。
①福州道教音乐汲取了福州民间“十香”的特点,曲词婉转、旋律悠扬。
②流行于福州邻县(闽侯、福清、闽清、连江)的道教音乐既与传统道教斋蘸法事中音乐一脉相承,又融进了当地民歌、戏曲等,可谓内容驳杂、内蕴丰富。
③泉州的道教音乐会和唱声部分主要靠口传统,所以一些已开始失传。
④闽道教音乐也从民间汲取了大量音乐并给民间音乐以多方面影响。
⑤闽东的道教音乐如“行汇”“云游四海”“八仙四调”等也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关系。
⑥莆仙一带道教音乐曲牌高达一千多阙,大多曲牌都较为缓慢,尾音悠长。
4、闽台道教源流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道教是传入台湾最早的宗教,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唐代中叶就有道士进入台湾。
①传入台湾的道教以正一道为多。
②台湾道士、法师从事各种科仪时,其依据的各种科仪本,绝大多数是由福建传入。
③闽台道教的交流,还大大促进了闽台雕刻工艺的交流和发展。
④台湾区域性的道教神仙信仰,大多由祖国大陆(特别是福建传去)论述题:1、文革中福建宗教界遭受了哪些灭顶之灾?有哪些深刻教训?答:①宗教寺院、宗教场所被不同程度破坏、侵占。
如福州罗山法海寺被强行迁入五金、装订、电镀三个街办工厂与一个托儿所。
②毁坏、焚烧文物,使许多宗教珍品毁于一旦。
如元版《延佑大藏》被毁。
③宗教场所被封闭,宗教活动被禁止,人员被遣散、批斗。
如福州芝山开元寺僧广体与宽崇,被迫害致死。
其深刻教训:文革中后期,随着林彪的自我坠毁和造反派的瓦解。
一些宗教活动开始逐渐恢复,必须提出的是“文革”中有许多人挺身而出保护了国家文物财产,将受损程度降到最低,如1966年红兵要捣毁福州鼓山涌泉寺中佛像。
当时在省人民政府宗教处任领导的郭钢同志闻讯后,立即建设对佛像进行“挂牌批判”使寺中佛像完好地保存至今。
“文化大革命”中,虽然宗教场所被封闭、人员被遣散,也有不少宗教界人士以不同方式保持自己的信仰和宗教活动。
2、台湾解除戒严后,闽台宗教交往有何特点?试析其原因。
答:㈠时间早,人数多,代表性广。
①时间早。
台湾当局于1981年11月开放赴大陆探亲,就有妈祖信众冲破禁令前来莆田湄洲进香。
②人数多、规模大。
如妈祖进香团多时达两千余人。
③代表性广。
各代表团都有很广泛的代表性。
如1990年1月5日赴泉州参观的“台湾地区道教领导人亲善访问团”一行三千人中成员有台湾省道教会、台北倒嚼会等负责人。
㈡交流形式多样。
①居士斋福建僧人。
②资助福建僧教育。
③资助福建宗教寺院修建。
④交流从事慈善活动经验。
⑤闭关参修。
⑥佛教文物展出。
⑦第三地交流。
㈢以朝拜进香为内容的宗教交流与学术研讨会。
以道教为例,往往在祖庙定期开学术研讨会,邀请在台的相应公庙代表参加。
一方面朝拜进香,一方面学术交流。
㈣交流量不平衡性①人数上的不平衡。
目前台湾人士要来大陆很简单,没有任何障碍。
但福建要去台湾除了探亲及学术交流外,不能通过旅行组团,以个人身份前去。
②因台湾种种限制而交往不深。
台湾到福建考察交流,在时间上不限制呆多少时间大陆方面并不干涉。
而福建应邀赴台湾交流人员,时间受台湾发出的入台证限制。
③因种种原因,交流面不广,频繁的是佛教、道教、基督教。
而天主教、伊斯兰教则很少。
㈤用闽南语交流让台湾信徒亲上加亲。
民族与宗教作业3 Array简答题1、基督教在福建传播第二时期时所渗透的区域?答:第二时期是1857年至1900年,这是基督教在福建的发展阶段,其特点是由厦门、福州向各地辐射。
①福州邻县区域。
②闽南区域。
③闽东区域。
④闽北区域。
⑤闽西区域。
2、基督教在福建传播时所创办学校的特点?答:①数量多。
有的地区(如福州、莆田、南平)等的教会学校数量竟超过公立、私立学校。
②对平民敞开大门,招收了不少贫苦人家子女。
③种类多。
如培养医护人员、学校,培养传道人员学校。
还有不少是慈善性的学校。
④时间早。
如1907年创办的华南女子大学,也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批大学之一。
⑤著名学校有预科班。
⑥培养出一批有一定水平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学生后来赴美留学,成为著名学者。
3、基督教长老会在传道台湾工作中与厦门的关系?答:①为提供学习参加样本。
②中转由国外进入台湾的传教士。
③成为闽台传教士互相来往的交流点。
④不断向台派遣宣道人员。
⑤编写以厦门音为参照的有关读物,供闽台居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