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概论第8章土木工程防灾减灾2016年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件

展望未来防灾减灾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复杂建筑结构和大规模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面临更多挑 战。同时,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要求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全面的应 急预案。
机遇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 不断探索和创新,未来的防灾减灾体系将更加完善,为人类创造更安全、更可 持续的生存环境。
地震预警原理
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电磁波传播速度之间的差异,通过监测设 备捕捉到地震波后,迅速发出预警信号。
预警系统的组成
包括监测设备、数据处理中心和预警发布系统等。
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了不 断提高。
04
洪水防灾减灾
洪水灾害的基本特征
突发性强
洪水灾害通常由暴雨、大 雪等极端天气引发,难以 预测,且短时间内造成巨 大损失。
03
地震防灾减灾
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
01
02
03
地震类型
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和陷落地震等。
地震波及范围
地震波及的范围往往很广 ,对建筑物、道路、桥梁 等基础设施造成不同程度 的破坏。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对地 面及建筑物影响程度的标 准,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 可能存在差异。
地震防灾减灾策略
国内外防灾减灾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防灾减灾现状
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强预警监测和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加强了灾害预警监测和应 急救援能力建设。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自然灾害的风险不断增加,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未来 ,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灾害预警监测和应急救援能力,推进全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防灾减灾工程学简述与地质灾害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摘要灾害是人类生存、生产和文明建设的大敌。
灾害常以其巨大的能量无情的袭击人类,把无尽的灾难肆意的撒向人间。
往远来说,近25000万年来,差不多每隔2600万年就有一次全球性的灾难性浩劫。
往近来说,自有人类之后,灾害与人相伴,世界各地区和不同国家浩瀚的历史文献中留下了无数惨痛的灾难记录。
关键字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正文一、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主要内容自古以来,灾害就与人类共存,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损失,人类也为防止灾害和减轻灾害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近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和财富大量向城市集中,一旦受到灾害袭击,会造成巨大的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灾害对公众来讲并不陌生,在媒体上经常有灾害的报道;各级政府对灾害也特别重视,一旦一个地区有灾,当地的领导常常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
同时,我国政府对防灾减灾的法规建设十分重视,陆续颁布了《人民防空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防洪法》等。
为使土木工程和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使专门从事防震减灾工程的研究生掌握防震减灾的基本原理的专门技术,编写一本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防震减灾学”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内容包括:1、灾害学总论2、火灾灾害以及治理防范3、地震灾害以及治理防范4、风灾害以及治理防范5、地质灾害以及治理防范6、城市防灾减灾概要二、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发展趋势防灾减灾是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科学技术难题,同时,也要充分推广应用现有各类成熟先进的技术,切实提高工程结构。
前者是个长期的工作,要研究工作的深入,不断积累和储蓄,后者要大对现有良好技术的推广,把我们目前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充分的发挥和应用。
1.深入基础理论的研究,增强知识和技术储备(1)通过持续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防灾减灾理论体系,解决我国土木工程实践中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问题,是我国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水平与我国的土木工程大规模建设热潮相适中,并更多与国际潮流融合。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土木工程抗震摘要:建筑抗震在未来建筑的发展中将会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中国遭遇严重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建筑的抗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对建筑的抗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地震导致建筑破坏的原因谈起,简单论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及一些抗震措施。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抗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正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一般震级较大,危害很大。
火山地震则是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击地面而引起的。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发大规模的陷落和塌陷所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通常级数低,危害小。
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震动叫做诱发地震。
大多数是人为的诱发。
一、地震及其破坏作用众所周知,地震可分为火山地震、塌落地震、诱发地震及构造地震四种类型,但是,由于构造地震的发生概率高、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建筑抗震一般会将构造地震视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构造地震亦称为“断层地震”,是由于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引起的。
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变形,当变形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
构造地震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
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类型可分为:⑴孤立型: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是通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⑵主震-----余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
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地震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地震叫余震。
⑶双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⑷震群型:一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几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80%以上。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结课论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高层建筑的数量也迅速增长,同时建筑高度也不断创新高。
高层建筑的增多让城市更加繁华,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灾也面临更加大的挑战。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1.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中有许多的竖向井道,例如楼梯间、电梯井、竖向管道等,发生火灾时,火势会沿着竖向井道迅速在竖直方向蔓延。
另外,在高层建筑中,特别是民用高层建筑中,大量的家具、装饰物等易燃物,许多装修材料也是易燃高分子复合材料,这使得火势在横向的蔓延速度非常迅速。
2.人数多,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中人员众多,在突发火灾时,由于求生本能和恐慌,容易发生拥堵踩踏等情况,疏散难度大。
另外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层数较多,发生火灾时候电梯因电路中断而不能运转,人员的疏散主要靠楼梯,但由于层数太多,从楼梯疏散耗时很长。
同时各种家具、装饰物以及一些有机高分子装修材料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也增加了疏散的难度。
3.建筑规模大,救灾难度大。
高层建筑平面规模较大,高度也较高,党火灾发生时,从室外对室内进行营救难度很大。
同时由于建筑高度较高,发生火灾时,建筑在高温下有倒塌的危险,这也给救灾和疏散增加了困难。
二、高层建筑防火措施1.合理设置防火分割设施。
在高层建筑内应该按合理的间距设置防火分隔设施。
在水平方向,设置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上分隔成多个分区,从而阻止火灾在楼层水平方向的蔓延;在竖直方向,防火分隔设施常常用楼板充当,但是在建筑中的竖向井道,例如楼梯间、电梯井、竖向管道等部位,必须设置相应的防火分隔设施。
2.留设足够建筑物间距。
在规划高层建筑物时候,应该考虑到发生火灾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留设足够的间距。
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隔距离应当保证在发生火灾时不会对相邻建筑物造成破坏,如果火灾使建筑倒塌,应当保证间距足以隔离火势,避免引起周围建筑物起火,以免引起更大的火灾和造成更大的损失。
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ppt课件

地震的破坏作用
轻型钢框架结构严重倾斜,但未倒。
砖石结构教堂严重倾斜,无法使用。
地震的破坏作用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老旧木结构一塌到底。
地震的破坏作用
1976年,唐山地震,汉沽天津旭日化工厂, 高26m的水塔倒塌。
地震的破坏作用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工业油罐倾斜。
地震来了怎么办?
不要盲目出逃
面波:体波经过各界面的折射、反射,形成的主要沿 地表传播的地震波。
√ 瑞雷波:体波到达地表面后反射叠加而形成,在震中附近并 不出现。质点仅在竖直平面内运动,其轨迹为逆进椭圆。
√ 洛夫波:表面覆盖着一松软水平覆盖层的半无限空间中产生 的SH型面波。质点沿水平方向振动,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地震波
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覆,横波使建筑物产生 水平方向的摇晃,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覆 又产生左右摇晃 。
51人,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 发生火灾怎么办?
熏:湿毛巾捂住口鼻。 迅速判明方向、来源,匍匐前进。
水、旱灾
1931年,洪水淹没武汉3个月之久,340万公顷农田汪 洋一片,3000万人受灾,14.5万人死亡。 1953年2月,荷兰风暴加大潮,冲破堤坝,1850人死亡。 长江三峡工程
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出兴建三峡大坝;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争论数十载。
全世界使用的基本上是12等级划分的烈度表,只有日本仍然采 用从0到7的八度划分的烈度表。
地震烈度分布
唐山地震的等震线
地震动的特性
地震动三要素:
振幅 频谱 持时
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
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地震的破坏作用
1975年,海城地震,山坡上出现的地裂缝,延伸长度5.5km,最大宽度70cm。
(完整word)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班级:09材料一班学号:09410108姓名:陈世跃地震灾害危害与应对措施关键字:地震灾害四川汶川防御措施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近百年来地球上发生了无数次地震,地震带给人类的就是一场灾难,没有其他自然现象能在那样大的面积、那样短的时间内造成如此大的破坏。
自190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数次重大地震灾害,对人类造成了极大伤害.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有大有小,大可以大到使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小可以小到人体根本感觉不到,只能借助仪器才能记录到。
表示地震大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地震发生时所释放的能量即地震的震级来表示地震的大小;另一种是根据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即地震的烈度确定地震的大小。
一、摘要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
0级强烈地震,数万房屋被彻底摧毁,数百万人失去了家园.这次地震还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灾害,使农田、道路、桥梁等设施悉遭损毁,重灾区面积超过十万平方公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预计高达数千亿元。
这次地震灾情之重实属罕见,伤亡惨不忍睹。
是我国建国以来遭受到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然地震之惨痛,同胞之所遭不幸,我们应深刻反思并认真接受地震灾害的惨痛教训,积极提高抗震减灾意识,化解地震造成的灾害和损失。
对1964~1998年间中国大陆、日本、伊朗、土耳其、新西兰、中国台湾、西腊等国家和地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统计,全世界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前三名分别是印度尼西亚、美国和日本,中国大陆排名第五。
20世纪至今(包括汶川地震),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是170万,而中国约70万,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的40%。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第一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地震认识天灾是检验人祸的唯一标准人类文明是蓝色星球上璀璨的一粒明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大有跃居于自然主宰,掌控地球之势。
只是,人类终究只是自然低微的一部分,大自然轻微的动作便能让人认识到自身的脆弱。
地震,海啸,火山是人类的巨大威胁,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真的只如蝼蚁。
海啸和火山受地域条件限制或许不容易遇到,而地震,即使不在地震带上,也可能发生。
土生万物,自然也有毁灭万物的力量。
中国人自上古洪荒起,在一次次灾难之间学会了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天地。
地震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
天灾人祸,天道无情,纵视众生如蝼蚁,却也留下一线生机。
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
在1949年以来的历史上,我们曾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我们曾以“勒紧裤腰带,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而骄傲。
当世界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发生了变化时,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许多年轻人甚至不太清楚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往事……然而事实依然清晰地记录在共和国微微泛黄的史册中。
1976:唐山,这座上百万人的重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在地震中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
整个世界都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波。
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时,中国却说“不”……《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因:“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事后政府发挥了可笑的更新换代能力,在本不宜建设大规模城市的唐山废墟上又建了一个新唐山,可以预见,76年的人祸必定再酿天灾。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以余震多,余震强闻名世界,是二十世纪末期台湾伤亡损失最大的天灾,发生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时四十七分,震中在北纬二十三电八七度东经一百二十点七八度,位于南投县集集镇,震源深度八公里,里氏规模达七点六,持续一百0二秒,全岛均感到明显震感。
土木工程概论课件-防灾减灾

地震
地震活動概況
➢ 世界地震活動 根據統計世界上每年平均發生500萬次左右的地
震,其中,5級以上的強烈地震約1000次左右。震級 在7級以上,震中烈度在9度以上的大地震每年發生10 餘次,對於震級在8級以上的特大地震,全世界每年大 約1次左右。
地震
地震活動概況
➢ 中國地震活動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 的交匯部位,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 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大地構造位置決定地震 頻繁震災嚴重。中國地震主要分佈在五個區域:臺灣地 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 23條地震帶上。
地表發生破壞 房屋倒塌
橋樑滑落 山體滑坡
公路斷裂 地震引起的海嘯
➢次生災害 地震發生後,由於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狀態或社會 正常秩序被打破而引發的災害,稱為次生災害。 有時這些次生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比直接災害還大。
次生災害的主要體現:
Hale Waihona Puke 1.地震造成火源失控而 引起火灾。
2.地震会引发洪水灾害。
3.地震造成的有毒容器 破坏和管道破裂会引发 的有毒气体、液体、放 射性物质泄漏扩散以及 细菌会给人畜的生命带 来巨大威胁。
➢誘發災害 誘發災害是指地震引起的各種社會性災害, 如瘟疫、饑荒、社會動亂、人的心理創傷等。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技術的發展,地震還 會造成諸如通信事故、電腦事故等繼發性災 害。這些災害是否發生以及災害大小,往往 與社會條件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
風災
其他
雷暴大風天氣是強雷 暴雲的產物。強雷暴雲, 又稱 “強風暴雲”,主 要是指那些伴有大風、冰雹、龍卷等災害天 氣的雷暴。 所謂 “黑風” 是一種強烈的沙塵暴或沙暴, 現在已常用沙塵暴這個詞了。它是由強風將 地面大量的浮塵細沙吹起,捲入空中,使空 氣混濁,能見度很低的一種惡劣天氣現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2、地震灾害及对工程
种次生灾害 。 地表破坏 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一般有地裂缝(地震时地下断层的错动形成的地裂
缝引起的房屋倒塌见课本图 8.2所示)、砂土液化(唐山地震)、滑坡塌方( 台湾集集镇地震中山体滑坡)、软土震陷等。
地震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建筑物破坏(桥梁和其他工程设施的破坏) 地震时各类建筑物的破坏时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地震
灾害的最主要表现,也是抗震工作的主要对象。
次生震害 一次灾害是指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如建筑物倒塌、地面破坏和工程设
施的破坏等。 二次灾害是指由一次灾害诱发的间接灾害,如地震后引起的火灾、水灾、
边坡渗沟 双层排水沟 平孔排水
平孔排水 排集水井 排水隧洞
地质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悬臂式抗滑桩
地质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205国道箭丰滑坡上部减重10万m3
风灾及其工程防治 常见的风灾有台风、龙卷风和暴风。 在台风和龙卷风发生的同时一般会引发风暴潮、巨浪和强暴雨等次生
灾害。
风灾及其工程防治
台风为急速旋转的暖湿气团,直径在 300~1000 km 不等。靠近台风中心 的风速常超过每小时 180 km,由中心到台风边缘风速逐渐减弱。
龙卷风 是一股急速上升的旋转气流,呈漏斗状,移动速度通常超过每小 时300 km。
海啸、逸毒、空气污染等灾害。
地震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3、地震工程学科概述 地震工程主要涉及工程地震、工程抗震和综合抗震防灾等三方面内容,
其核心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4、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措施 地震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震前的抗震防灾、震时的应急处理、震后
的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 减轻地震灾害的 工程措施主要有 :结构抗震设防(设计、施工和管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第八章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地震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3 风灾及其工程防治 4 火灾及其工程防治 5 地质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6 爆炸灾害及其防治
概述
概述 灾害大体上可分为: 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以及人与自然共同作用而
产生的灾害。 土木工程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 灾害有两类: 一类是自然灾害 如地震、台风、龙卷风、暴雨、洪水泛滥、暴雪、
实例一:该旅馆在砖墙内加设了构造柱和圈粱,使结构类似框架, 虽经烈度为 10度的强震,但裂而未倒。
地震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实例二
美国旧金山海湾 地区最高的钢筋 混凝土建筑 -太平 洋公园大厦
1987年美国旧金山一带虽然发生了一次强震,但该大厦安全无恙。原因: 结构设计成抗震延性框架。
风灾及其工程防治
地震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4、减轻地震灾害的非工程措施 减轻地震灾害的非工程措施主要有:
(1)对公民持续进行防震减灾教育。 (2)加强国家、省市和地方及民间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建设。 (3)发挥政府在城市防震减灾中的主导作用。 (4)注重研究由于地震灾害引起的与社会和人文科学有关的问题。
地震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发生的一种土壤喷沙冒水现象。
地质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地质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地质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坡面型泥石流
地质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沟谷型泥石流
地质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控制工程
滑 坡 防 治 工 程
抑制工程
地表排水工程 地下排水工程
浅层地下排水工程
减重工程
深层地下排水工程
反压工程 河道工程
桩工程 大直径就地灌注桩工程 锚索工程 挡土墙工程
理)、结构隔震(免震),以及结构消能减震的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制 震)。
抗震设防应按照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的原则设计土木 工程,合理的使用建设资金。
地震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抗震概念设计: (1)预防为主,做好抗震防灾规划; (2)选择有利的建设场地,做好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 (3)建筑物布置宜简单规则; (4)选用良好的抗震结构体系; (5)重视防止非结构构件的破坏。
沙尘暴、虫灾以及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另一类是 人为灾害 如火灾,战争灾害、人为破坏生态平衡及由于设
计、施工、管理、使用失误造成的工程事故,如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豆 腐渣”腐败工程等。
概述
防灾减灾的内涵包括: 灾前的防灾、灾发时的抗灾以及灾后的救灾, 简而言之,即为 防、抗、救 。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涉及地震工程、风工程、结构抗火、地质灾害防 治、结构防爆抗爆、防护工程、城市综合防灾等领域。
风灾及其工程防治
工程领域中最著名的风灾 破坏为美国 Tacoma悬索桥的风 毁事件。
对于高层建筑、大跨结构、 柔性大跨桥梁、输电塔和渡槽 等受风面积大的柔性结构,抗 风设计与抗震设计具有同等的 重要意义。
Tacoma桥在风中整体坍塌
风灾及其工程防治
对风灾采取的减灾措施 目前将土木工程设计成能直接抵御飞灾的破坏是不可能的。但在容易
发生灾的地区,将屋面板、屋盖、幕墙等加以 特殊锚固是必要的。要特别 重视大风引起高耸结构、高层建筑、柔性结构大幅度摇晃无法使用或造成 共振破坏。
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主跨 1280m。桥 面加劲钢桁架的宽跨比为 1:47,而高跨比 仅为1:168。但有时在风力作用下左右摇摆 的幅度竟达 4~5m,使得该桥有时不得不停 止使用。
地质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地质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地质灾害包括: 滑坡、泥石流和沙土液化 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一般存在诱因:滑坡和泥石流一般由暴雨诱发;沙土液
化通常由地震引起。 滑坡的防治有三种方法: 锚杆加固法、建立护坡或挡土墙、降低坡度法。 土壤液化一般发生在含水率较高、沙土含量较大的土壤,在遭受地震时
地震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地震灾害及其工程防治 1、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是由于地壳破坏引发的地面运动,这种地面运动对人工建筑物可以 造成严重破坏。
地震从成因上看, 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等。 衡量地震本身大小及其对人类环境影响和危害的指标是 震级和烈度。 震级,常用来衡量地震的大小,分为: 7级以上为大地震; 7级以下5级 以上为强震或中震; 5级以下3级以上为小震;3级以下为弱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