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大庆市附答案)

合集下载

黑龙江大庆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黑龙江大庆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黑龙江大庆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黑龙江省大庆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与交往方式的重大变革对“立德树人”所立之“德”产生了深刻的冲击与影响。

海量信息的自由开放和“零门槛”,可能引发社会成员价值取向和判断的混乱,并使整个社会价值体系日趋多元化。

在这一趋势中,“德”的主导性也随之被消解,这种消解在自媒体时代产生的“圈子文化”中有较多的体现。

②自媒体时代完成了以传播方式为中心的一系列变革,使人的思维方式与交往方式活跃起来,社会成员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建立各种“小圈子”“大圈子”。

“圈子”的扩大催生了“圈子文件”,社会舆论则在不同“圈子”的信息交互和影响中产生,随着“圈子”量的增加与影响域的扩散而扩大。

由于监管审查机制尚不完善,主体权力容易得到极致发挥,社会舆论易通过非理性方式表达。

一些视觉冲击力强、视角标新立异的内容往往会对“圈子”内成员甚至其他“圈子”产生影响,进而疏导舆论的走向,甚至衍生出舆论危机。

而舆论危机一旦爆发,就会借由自媒体广阔的话语平台与话语媒介,形成一股影响极大的“舆论波”,从而削弱“德”的主导地位。

③若想恢复“德”的主导性,就要建构自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新模式。

④首先,创建自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联动产品”。

“联动产品”是指创建一些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与文化产品的彰显“立德树人”根本属性的自媒体产品。

这些产品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又能充分发挥联动性作用。

这既包括微博“大V”、公众号等意见领袖,也包括网易公开课等能够发挥协同传播效用的教育平台,还包括“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兼具观赏性、教育性的文化产品。

⑤其次,营造自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舆论场”。

我们要在舆论爆发前建立舆情预警系统;在舆论爆发初期积极设置议题与议程,引导社会舆论朝向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在舆论发展中期,做好信息公开,依托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中心等平台实现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在舆论发展中后期,启动舆情监督系统,设置“把关人”。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大庆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

中国人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诗意的美化,无不休现出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中国士人推崇“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中国诗抒情言志不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发点奏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不同,审美情趣嬗变轨迹可循。

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

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却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瓷器、丝绸、刺绣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处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百姓日用中见文化之道,形成传统审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18.04注意事项:1.本试卷所有题均为必答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

中国人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诗意的美化,无不休现出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中国士人推崇“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中国诗抒情言志不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发点奏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不同,审美情趣嬗变轨迹可循。

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

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却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历来多种多样,划分方式也难以归一。

在这里,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应方式,我们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在中国,《诗经》可以说是现实型文学的源头。

《诗经》以赋、比、兴为基本艺术表现方法。

比兴中含有一定的象征因素。

但就总的倾向看,《诗经》具有突出的写实精神。

其后,《史记》、杜甫的诗作、白居易的诗作、明清小说等等,体现出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

班固认为《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是“实录”之作;白居易主张“以似为工,以真为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曹雪芹也强调“实录其事”。

这些观点说明了现实型文学的基本创作原则。

从理想型文学来看,《楚辞》最早体现了其基本倾向。

《楚辞》既有现实的抒写,也有寓意象征,但更主要的是奇异的幻想,表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精神。

其后,李白诗作狂放奇幻,超然于生活之上,纵横于仙境之中。

《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都体现出幻想奇异、超越现实的特征。

再看看象征型文学,《庄子》中的寓言与神话,以幻想形象暗示难以捉摸的人生哲理、哲学精神,带有突出的象征意味。

在以后的体现禅趣的山水诗作中,通过水光山色、阴晴变幻写出自然、人生意境,追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暗示耐人寻味的哲理禅意。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

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

”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

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期,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大庆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大庆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大庆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0.0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影视剧中的“新国风”是一整套视听体系,包括建筑、服饰、器物,以及礼仪、辞赋、规制等。

细节和气质中浓郁的传统审美,是“新国风”带给观众的最大感受。

②既有人文内涵又兼具时尚飘逸的特点,新式古装作品近年已形成一种类型《绣春刀》《琅琊榜》《军师联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时辰》都是其中典型。

这种用当代视角打捞进而传承历史文化的作品,将传统文化推至时尚前沿地带,是激发青年一代亲近传统的有益尝试;同时,如何掌握尺度、如何尊重传统,让审美体验对话严肃历史而非取而代之,这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③同时兼具当下青年文化、网络文化以及时尚流行文化的特点,是新国风影视剧最大的创新点,而中国青年一代文化自觉的崛起是其主要推动力。

当下青年一代具有更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认同,他们不再把传统文化视作纯粹的审美客体,或遥远的文化想象符号,通过荧屏故事,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的“共情”,是许多新国风影视剧成功的关键。

复旦大学学者龚金平将年轻人对这类作品的话题探索,解读为“历史题材影视剧如何引起当代观众的关鸣与熟悉感”,他以今年的“爆款”《长安十二时辰》为例,这部“长安反恐故事”无论在细节铺陈还是人物心理拿捏上,都在向青年审美、流行文化靠拢。

比如,剧中各大望楼之间组成的庞大信息网络,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GPS定位系统,而被用于推理及人才选拔的大案牍术,简直就是古代版大数据。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考结束了,晓华同学想利用假期时间去图书馆读书,为即将到来的高中学习生活做些准备,可是没有高中学习经验的她却不知道选择读哪些书。

请你从下面书目中任选一部,结合你的阅读感悟和高中语文学习经验,写一封推荐信给晓华同学,为她的阅读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书目:《论语》《诗经》曹雷芹《红楼梦》鲁迅《呐喊》巴金《随想录》雨果《巴黎圣母院》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要求符合书信格式,选好推荐角度,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秋实”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致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张爱玲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周汝昌也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红楼梦》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呢?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研读了一下《红楼梦》,才理解了为什么有那多人钟情于它,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研究“红学”。

就思想内容来说,《红楼梦》有着卓越的成就,在艺术技巧上也有同样的很高的造诣,前几天在网上看过有法国人这样的评论说,《红楼梦》的作者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曾经对《红楼梦》的认识仅限于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的爱情,也曾为过他们的爱情而叹息,可惜。

现在重读一遍,就像品尝浓郁的茶一样,觉得爱情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不能缺少的元素罢了《红楼梦》这本名著是曹雪芹以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贾、史、王、薛四个家族为背景,并且以贾府家事利益和宝玉的一生为主题,通过对这个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的讲述,揭露并深刻批判了腐朽和黑暗的封建社会,并暗示着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趋势。

(审核版)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审核版)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

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

但是这一类文献在北宋以前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这种情况,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的出现才得到较大改观。

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能受到学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而且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

另一方面,金石之学有实证研究色彩,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

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也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代在康熙朝后,开始极力提倡儒家经典之学,推崇“朴学”以巩固其统治秩序。

而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

清代学者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上有不少建树,而石刻方面则着力更多,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

但此时期被作为研究对象的青铜器等古器物及相当一部分石刻,仍然是零散出土的,且多数未知共存的器物。

同时,对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始终未能理清,对铭文虽有考证,亦由于未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且囿于传统史观,故进展不大,且研究的路径与结论始终未能摆脱“证经”之套路。

金石学作为一门属于特定历史阶段、有特定内涵的学问,基本止步于20世纪初,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即中国古代青铜器(及各种古器物)、金文与古代石刻的研究,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

辛亥革命前后,伴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学术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进,特别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1925年王国维发表《古史新证》,倡导“二重证据法”,对中国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进步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大庆市附答案)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18.0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所有题均为必答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

中国人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诗意的美化,无不休现出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中国士人推崇“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中国诗抒情言志不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发点奏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不同,审美情趣嬗变轨迹可循。

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

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却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瓷器、丝绸、刺绣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处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百姓日用中见文化之道,形成传统审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日常生活审美中,百姓福乐人生观居主导地位;吉利祥和成为主要审美诉求;福禄寿喜成为民间艺术主题;各种谐音似形的世俗生活本福的吉兆祝福,成为实用工艺品的象征意义源头和想象空间框架,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对照。

如果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浸染,则会发现很多怪诞审美意象无法解释。

如五福捧寿中蝙蝠形象、马上封侯的骑马猴、大吉大利的公鸡荔枝图等,对于外国人恐怕都是无法以常识和形式规律来推断的审美怪癖。

连我们早已习习惯的龙的形象,西方语境中也会认为是恶龙和丑陋爬虫,可见审美情趣与文化系统密不可分,尤其在稳定传承的民间工艺中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0日15版,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以中国古典美学、审美文化为根本,以中国人的审美情理和审美艺术为外化形式。

B.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C.世外高人在担水砍柴间能解悟土风妙道,村夫石匠在造园立石中蕴藏天机野趣,这充分说明了凡俗的日常生�中隐藏着高雅的审美情趣。

D.日常生活审美中,实用工艺品以吉祥和福禄寿喜作为其象征意义的源头和想象空间的框架,这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对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列举各个朝代审美趣味不同的“面目”“气息”,以此证明时代的精神气质会影响其艺术风格。

B.为了证明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有着密切联系,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作者举了蝙蝠形象、骑马猴图、公鸡荔枝图以及龙的形象等例子,意在说明中国人具有怪异的审美偏好, D.为了证明“民间工艺中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作者从百姓日常生活审美特点的角度入手展开论述,通俗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因为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点。

B.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艺术家可以感悟艺术的真谛,而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则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

C.百姓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融为一体,这些都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形成传统审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D.长期浸染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民间工艺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这对于外国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奇怪现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站在后台看人生朱光潜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已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站在前台时,我把我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

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他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

比方穿衣吃饭是多么简单的事,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居然成为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就因为有一部分人要亏人自肥。

再比方生死,一个小虫让车轮压死了,成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在虫和花自己都决不值得计较或留恋,而在人类则生者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个苦字,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已应该比草水虫鱼特别优厚。

因为如此着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

像庄子所说,它们“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

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如何,也决不埋怨上天待它们刻薄,不但和旁人一样,而且和鸟兽虫鱼诸物类也都一样。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以上是我站在前台对人生的态度,但是我平时很喜欢站在后台看人生。

许多人把人生看作只有善恶分别的,所以他们的态度不是留恋,就是厌恶。

我站在后台时把人和物也一律看待,我看西施、嫫母、秦桧、岳飞也和我看八哥、鹦端、甘草、黄连一样,我看匠人盖屋也和我看鸟鹊营巢、蚂蚁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很有趣味。

这些有趣的人和物之中自然也有一个分别。

有些有趣味,是因为它们带有浓厚的喜剧成分;有些,是因为他们带有很深刻的悲剧成分。

我有时看到人生的喜剧。

许多年前一位同事常常很气愤地向人说:“如果我是一个女子,我至少已接得一尺厚的求婚书了。

”偏偏他不是女子,这已经是喜剧;何况他又麻又丑,纵然他幸而为女子,也决不会有求婚书的麻烦,而他却以此沾沾自喜,这总算得喜剧中之喜剧了。

如此等类的事,我天天都见得着。

在闲静寂寞的时候,我把这一类的小事件从记忆中召回来,寻思玩味,觉得比饮茶还更有味。

其次,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

许多人因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悲剧也就是人生一种缺憾。

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显出庄严,在黑暗中现出光彩。

假如荆柯真的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的嫁了贾宝玉,也不过闹个平凡收场,哪得叫千载以后的人唏嘘赞叹?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

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

对于殃咎,都是用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选自朱光潜《谈人生与我》有删减)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表明作者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但文章重点突出了站在后台看人生的方法,照应了题目。

B.作者说有些人比较苦痛,是这些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或物看得重要,甚至以为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己应该比草木虫鱼特别优厚。

C.作者站在后台时,把人和物一律看待,对纷纭扰攘的人和物都觉得很有趣味,因此是非善恶对他来说都无意义。

D.作者认为人生要有喜剧和悲剧,但是人生的价值在于有悲剧,没有悲剧的人生是毫无兴致的人生。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5分) 6.作者写到“站在前台看人生”和“站在后台看人生”,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实体书店的“危机论”一直没有消停。

随着京东、当当等网上购书平台的日臻完善。

实体书店一直备受冲击。

而近七八年来,人们的阅读习惯从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也让实体书店的生存土壤进一步遭受蚕食。

“为什么要去书店?”就职于深圳一家本土高校的苏先生坦诚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有五六年的光景没有去过书店了:“我现在一年的购书数量不下50本,但全部是通过网络书店下单。

首先这是一个成本的问题,时间成本省了,自己喜欢的书到网上订购,第二天快递马上就可以送到家,资金成本也省了,网络书店的折扣是实体书店很难比拟的;其次是现代都市生活习惯的问题,去一次实体书店,你要花很多时间在车上,在路上,一些书店的停车设施不完善。

你还得头疼停车的问题,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在实体书店找不到你想要的书籍,整个人的心情也会不好了,而即使找到很多你很喜欢的书籍,你还得辛苦地把这一堆书都搬回家。

” (摘编自《实体书店日渐式微传统阅读如何突围》)材料二:注:2015年9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以及线下的实体书店启动“2015实体书店读者需求调查”,从读者的进书店频率、进书店原因、进书店行为、心目中的书店等多方面,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择店、进店的情况。

材料三: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校梁小建看来,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受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出版管理政策导向、阅读活动走向等多种因素影响,转转型和复苏可谓刚刚开始,要实现“华丽转身”,还应该有更多的考量。

梁小建指出,除了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外,更为系统化和细化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图书弹性定价机制、阅读推广促进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持。

今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提出“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加快推进实体书房或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覆盖全国所有乡镇”。

(摘编自《实体书店创新成长的途径》)材料四:有人评价,吴清友最重要的遗产是激活了书店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