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问题的基本方向。 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人类的一 切活动无非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 实质上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课堂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思维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意识和物质有无同 一性 2.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 ( ) ①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谁是本 原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④思维能否正确 反映存在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 “心外无物”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⑥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④⑤⑥
简答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唯一标准。 (2)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 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同一性问题:世界是否可 知?)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 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 质具有同一性。)
为什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 ①物质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 避的基本问题。 和精神现象)的最高概括。研究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乃是世 界观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对个人来说,我们在人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两大 的活动中不断地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 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 ③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决定着解决其他哲学 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词汇,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思考的道路,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而在哲学的广袤领域中,有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那么,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简单来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先来看第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这实际上是在探讨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如果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决定意识,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意识只是物质的反映。

比如,我们看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存在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相反,如果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决定物质,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意识创造的,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贯穿了整个哲学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而柏拉图则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这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

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唯心主义大行其道。

但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逐渐占据了上风。

再来看第二个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这是在探讨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如果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这就是可知论的观点。

相反,如果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或者至少不能彻底认识存在,这就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可知论者相信,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凭借自身的理性和智慧,能够逐渐揭开世界的神秘面纱,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不可知论者则对人类的认识能力表示怀疑,认为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世界的真相。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_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_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知识点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一、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哲学和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

2、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三、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人们用世界观指导或影响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这是世界观也就是方法论。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的差异会导致方法论的不同,方法论的不同又体现了世界观的差异。

四、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知识点2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精神)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思维与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即何者为世界的本原,何者为本原所派生;•其二,思维与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凡是认为存在(物质)是第一性,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意识)是唯心主义四、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凡是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可知论;2、凡是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承认具有同一性是可知论知识点3哲学的主要派别一、唯物主义哲学1、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2、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历史形态。

3、只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有机结合,是真正彻底、科学的唯物主义二、唯心主义哲学1、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二世界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二世界物质统一性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 在远古时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表现为古代的 朴素形式:世界万物的统一性本原、基质是 “原始物质”还是“理念”的问题
❖ 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那里,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神学的外衣下表现为对神或上帝与世界关 系的争论。
❖ 近代哲学通过“认识论转向”而以“完全的 形式”或“概念的形式”,表现为自觉地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探究。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说 金生水,水生木”,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 胜土,土胜水” 。
唯物主义 第二阶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 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 —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 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 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唯物主义 第三阶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 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
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根本否认物质世 界的客观存在,把一切外部世界的事物看作 是我的“感觉”或“感觉的复合”、“观念 的集合”等等,认为“感觉”,“自我意识” 是真实存在的,是本质的东西,世界万物是 我的精神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我” 是万物的创造者。代表人物:孟子、陆九渊、 王阳明、贝克莱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运动 的存在形式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 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 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 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 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 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0
唯心主义两种历史形态
1 主要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2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 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是我的精神 (感觉、观念、情感、意志等)的产物,没有我 就没有世界。 3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作世 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确定 为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整个世界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这个“客观精神” 的表现和产物。
15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有力 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
16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没有脱离 运动的物质,也无脱离物质的运动。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 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 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 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 史观的统一。
12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a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 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b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 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 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而复 写、摄影、反映。” ------列宁
脱离运动 脱离物质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17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 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 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 稳定性、有条件性。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 成了事物运动的矛盾运动。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理解: ①存在(物质)—客观:客观存在的事物。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②思维 (意识)—主观: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 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 识的辩证关系”。 等。
A
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 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注意: “谁先谁后”、 ①“何者为本原”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的别称: 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存在
狗在人脑 中的形象
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 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唯物主义
2.存在即被感知 唯心主义 3.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 合”。 唯心主义 4.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唯心主义 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唯物主义
这就反映了哲学的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能否正确认识 这个世界,反映这个世界?

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 同一性问题
不可知论
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两 大 哲 学 基 本 阵 营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哲学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 的本原,坚持物质第 一性;精神是物质的 产物或表现。
德谟克利特
物质 = 具体的物质形态
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
主张社会 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主张社会 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 识的关系 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回答世界 是怎样存 在的问题
辩证法
坚持联系发 展矛盾的观点
形而上学
坚持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 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 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 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培根
霍布斯
洛克
狄德罗
爱尔维修
霍尔巴赫
拉美特里
机械唯物主义:是以机械的观点去解释一 切自然现象,解释人以及人的认识的唯物 主义哲学。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 按规律运动的。但它却用纯粹力学的观点 来观察和解释世界的一切现象,把复杂的 运动形式归结为单一的机械运动,抹杀物 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各种运动形式之间 的质的差别,甚至否认有机界与无机界、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本质差别。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 部分世界 特殊规律 哲 学
整个世界 一般规律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政治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政治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

专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和两大阵营。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和。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遇到和基本问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不能回避的、的问题。

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举例:思维:(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可见的桌椅,花草等;不可见的如电磁波、引力、浮力等)【典例1】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代哲学家们探讨的问题,归纳起来都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的,故选D。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典例2】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 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 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一座放 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 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倾
向,他认为主要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
通过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而智叟的
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的 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 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 对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 题的不同回答,在认识 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 可知论的区别。
其二
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 认识存在的问题。
凡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承认
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而思维即精神是第
二性,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就
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 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 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
其一
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 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判断: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1)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4)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唯物主义 (5)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唯心主义

(6)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唯心主义 (7)水是万物的本原 唯物主义 (8)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 原子的总和 唯物主义
休谟
康德
庄周梦蝶
庄周有一回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 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 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庄周提 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 这个问题便是: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 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的。在他看来, 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 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 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 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但是庄子的本意却是由此进 一步推理,得出人实际上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 哲学理论。这就是不可知论。
表现 形式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 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 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 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不同意。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
思维,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 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 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 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 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 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河曲智叟笑着阻止 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 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 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 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 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 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 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 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就是气、火、 水、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 用于物质
哲 学 的 两 个 基 本 派 别
唯 心 主 义
观点: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世界是由人的意识 创造的,决定的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是由某种神灵或 某种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
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 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
不可知论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 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 的存在。 不可知论 3、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 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可知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 的问题。如:
近 代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原子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培根、霍布
斯、洛克;法国的拉美特利、狄德罗、 霍尔巴赫、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尔巴 哈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 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的 能动作用。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还能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 ‘理 性’、‘意识’支配社会历史发展‛ 的观念,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把唯物辨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 域。
是唯物主义; 凡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认为 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而存在即物质是第 二性,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
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人之性 也,可以知,物 之理也。
荀 子
怪洞之谜
一位牧羊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洞,当他 带着一条猎狗走进去的时候,走不多远,狗就 瘫痪在地,四肢抽搐,挣扎了几下就死掉了, 而他自己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出后,人们蜂拥 而至,经过多次试验,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 猫、狗、老鼠等小动物带进洞都会死亡,而牛、 马等大动物以及人进去却安然无恙。人们说, 这个山洞一定有‚鬼‛,这只鬼专吃小动物 — —‚鬼洞‛越传越悬……。
组成,原子是最小的不可 再分的微粒,万事万物只 是因为组成的原子数量和 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
“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
组成。”
五 行 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 中 国 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古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 代 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 朴 稼穑”。 素 相生相克关系: 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物 金 主 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 义 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 ‛ , 这个词源于希腊文中philia(爱)和 sophia(智慧)这两个词所合成的,意思 是‚爱智‛——爱好智慧。
世界究竟是什么?
世界有没有开端和尽头?在哪里?
存在就是被感知吗?
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 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
(一)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物质=物质具体形态 泰 勒 斯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米尼 “无限者”是万物的始基
“气”是万物的始基 赫拉克利特 “火”是万物的始基
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古希腊朴 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
学生: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工人: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观点具有形而上学不变论的倾向,他认为愚
公改变现状的努力是幼稚可笑的,也是枉费
气力的。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 界的总体看法和 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和改 造世界所遵循的 根本方法的学说 和理论体系。
方法论同世界观 是统一的。
方法论
决定
世界观 方法论
案例:感悟蜘蛛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的向墙上的破网爬去,由于墙很 潮湿,它爬到一定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的爬上去, 又一次次的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后,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 不就像这只蜘蛛一样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 消沉。 第二个人看后,惋惜地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 不转换一下攀爬的路径,从旁边干燥的墙往上爬?于是, 它凡事总喜欢动脑筋,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后,它立刻被蜘蛛的屡败屡战、毫不放弃 的精神打动,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本原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
会造成混乱。
‚承认利益的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 作用的就是唯心主义‛。你认为这种观 点对吗?请加以分析说明。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是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 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一方面,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 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 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另一方面,强调精神作用 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就不是唯心主义了。
历史唯 物主义
历史唯 心主义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之后, 还必须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 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 止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 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 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 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 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 的存在和作用。
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
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
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