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合集下载

第二讲-瓦斯地质编图基础

第二讲-瓦斯地质编图基础
2)透气层。即瓦斯易于通过的岩层,并具有一定厚度。 属于这一类的如裂隙发育的细、中、粗粒砂岩和砾岩, 此类岩石一般胶结物含量在15%以下,分选和磨圆中等; 泥质成分低、岩镕裂隙发育的石灰岩等等。
3)半屏障层。瓦斯通过的难易程度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 岩层。例如胶结物占10一15%左右,粘土矿物含量较低, 多为接触式胶结的粉砂岩;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胶结 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分选磨圆中等的薄至中厚层细 砂岩等等。
一、煤层围岩透气性的影响
围岩指煤层顶底板岩石,它对保存瓦斯 具有决定印用。当围岩透气性很差,煤层中 的原始瓦斯含量很难通过围岩向外运移、逸 散,对煤层瓦斯可起保存作用;反之,如煤 层围岩透气性好,有利于煤层瓦斯通过围岩 向外运移、逸散,煤层中的原始瓦斯含量就 难以得到很好的保存。而透气性又与顶底板 岩石的组成、结构、胶结、裂隙情况等有关。
由以上可以看出.矿井瓦斯成分相当复杂,但各 种成分的含量差别极大。在煤矿井下,由煤层及其围 岩涌出的甲烷往往占到瓦斯总量的90%以上。因此, 在述及到矿井瓦斯时,通常是独指甲烷(本节如不特别 指明,则瓦斯甲独指甲烷。
二、瓦斯的形成
一、瓦斯成因类型 从泥炭到褐煤、烟煤到无烟煤,其分子组成变化如下: 4C16H18O5(泥炭)→C57H56O10(褐煤)+4CO2+3CH4+2H2O C57H56O10 (褐煤)→C54H42O5(烟煤)+CO2+2CH4+3H2O C54H42O5 (烟煤)→C15H14O(半无烟煤)+CO2+CH4+H2O C15H14O(半无烟煤)→C13H4(无烟煤)+2CH4+H2O
(2)有毒性气体:如H2S、CO、SO2、NH3、 NO、NO2等,这些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 直接威胁人体的健康甚至生命。

瓦斯地质学

瓦斯地质学

瓦斯地质学复习资料矿井瓦斯是指从煤层及煤层围岩中涌出的,以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的统称。

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和氮气(N2),还含有少量或微量的重烃类气体、氢(H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等。

瓦斯成因煤中瓦斯的原始含量与成煤物质、成煤环境、煤岩组成、围岩性质、成煤阶段(生物化学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等阶段)均有关系。

瓦斯的成因类型○1生物化学成气时期(生物成因)(T≤50℃)两个阶段:原生生物成因次生生物成因在植物成煤的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有机物质的分解是在微生物参与下发生的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在这个阶段的早期,植物遗体暴露在空气中或处于沼泽浅部富氧的条件下,由于氧气和亲氧细菌的作用,遭受氧化和分解。

生成的气态产物主要是CO2、NO 等。

在这个阶段的晚期,由于地壳下降、沼泽水面上升和植物遗体堆积厚度的增加,使正在分解的植物遗体逐渐与空气隔绝,从而出现了弱氧环境或还原环境。

在缺氧条件下,因细菌作用分解出甲烷、重碳氢化合物、氢及其它气体,碳相对富集起来。

○2煤化变质作用时期(热成因)(T=50-220℃)两个阶段:热解成因裂解成因当泥炭物质由于地壳下降而为其它沉积物覆盖时,成煤作用就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煤化作用阶段。

在温度、压力和作用力持续时间的影响下,泥炭物质产生热分解,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使泥炭转变为烟煤,烟煤进而转变为无烟煤煤层瓦斯发生率煤层瓦斯发生率是表征煤生气能力的定量参数,他是指成煤物质从泥炭到特定阶煤所产生的烃类气体的总和,包括生物成因气和热演化成因气。

煤层瓦斯垂向分带各带气体组分煤层瓦斯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四个带:二氧化碳氮气带、氮气带、氮气甲烷带和甲烷带。

前三个带统称为瓦斯风化带。

瓦斯风化带下限煤层赋存地质条件(围岩性质、煤层有无露头、断层发育、煤层倾角、地下水活动等)瓦斯在煤体内赋存状态游离瓦斯(10-20%)吸附瓦斯(80-90%)○1吸着状态:在与颗粒固体在分子之间引力作用下,被吸着在煤体孔隙的内表面上。

《瓦斯地质讲座》课件

《瓦斯地质讲座》课件
3 瓦斯地质技术突破远景
展望瓦斯地质领域未来的技术突破和发展趋势。
结语
瓦斯地质的重要性
总结瓦斯地质在能源领域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 关键作用。
瓦斯地质的未来发展前景
展望瓦斯地质领域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一些思 考。
2
煤层气勘探开发
分享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新实践和技术应用。
3
其他瓦斯地质应用实例
探索瓦斯地质在能源开发领域以外的其他应用案例。
瓦斯地质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1 瓦斯地质安全风险及控制
讨论瓦斯地质勘探与开发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探索应对策略。
2 煤层气开发及环境问题
探究煤层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瓦斯地质的基础知识
煤层成分及产瓦斯 原理
了解煤层的主要成分以及产 生瓦斯的原理,是理解瓦斯 地质的基本前提。
煤层气藏类别及分 布特点
探究各种类型的煤层气藏以 及它们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 有助于瓦斯勘探与开发。
瓦斯运移模式及地 质控制因素
研究瓦斯在地下运移的模式 和受控因素,为瓦斯地质的 勘探与利用提供指导。
瓦斯地质勘探方法
1 钻探信息解释
通过分析钻探获得的岩 心与其他数据,解释瓦 斯地质信息。
2 地表地貌方法
利用地表地貌特征,寻 找与瓦斯地质有关的迹 象。
3 地球物理方法
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 设备,进行地下瓦斯地 质勘探。
勘探成果应用实例
Hale Waihona Puke 1煤炭开采中的瓦斯治理与利用
介绍如何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有效地治理和利用瓦斯。
《瓦斯地质讲座》PPT课件
欢迎各位参加本次瓦斯地质讲座!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起探讨瓦斯地质 的基础知识、勘探方法以及应用实例,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有趣且富有挑战 的内容。

瓦斯地质学ppt 第四章 煤层瓦斯赋存与煤层物性特征

瓦斯地质学ppt  第四章 煤层瓦斯赋存与煤层物性特征
瓦斯分子 进入煤体颗粒 结构内部,与 煤体固体分子 相结合。
吸着状态
以自由气 体分子存在于 煤体或围岩的 较大裂隙、孔 隙和空洞之中 。 在与颗粒固 体在分子之间引 力作用下,被吸 着在煤体孔隙的 内表面上。
图例 瓦斯在煤层内存在状态
1 - 游离瓦斯;2 - 吸收瓦斯;3 - 吸着瓦斯
4.2 瓦斯赋存状态
4.2 瓦斯赋存状态
(一)吸附态瓦斯 煤层瓦斯以吸附方式储存于煤层中。 吸附状态的瓦斯占煤中瓦斯总量的 80%~90%。 煤是一种多孔介质,对瓦斯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30 25
m 3 气/m 3 储层
20 15 10 5 0 1 2 3 4 5
美国几个含煤盆地中煤与砂石储气能力的比较(据Kuuskvaa等, 1989) 1—圣胡安盆地高挥发分烟煤;2—黑勇士盆地中挥发分烟煤;3—常规砂岩储 层(孔隙度Φ=25%,水饱和度为30%);4—圣胡安盆地中挥发分烟煤;5—常规 砂岩储层(孔隙度Φ=22.5%,水饱和度为35%)。
4.3 煤层瓦斯吸附特征
吸附类型
a I a a
P/P0 a
1
P/P0
1 a V
P/P0
1
P/P0
1
P/P0
1
吸附等温线的5种类型
4.3 煤层瓦斯吸附特征
(二)煤的瓦斯吸附理论 1.单分子层吸附理论—Langmuir方程和Henry公式 朗缪尔方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①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②固体表面是均匀的;③被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④吸附 作用仅形成单分子层。 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4-5)被称为亨利(Henry)公式 2:气体平衡压力很高时,Langmuir方程分母中的1相对 于b· p项可以忽略不计,即V=a,这就是饱和吸附,它反 映了a值的物理意义。

瓦斯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瓦斯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瓦斯地质学研究的内容1.瓦斯赋存机理研究2.构造煤与瓦斯突出煤体基础理论研究3.瓦斯(煤层气)抽采地质控制机理研究4.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研究瓦斯地质规律是瓦斯与地质因素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1 瓦斯广义上讲是指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狭义上专指甲烷。

2 瓦斯突出煤体是指含高能瓦斯的构造煤体。

12、世界主要聚煤期:石炭纪二叠纪早中侏罗世晚侏罗至早白垩世晚白垩至始新世中国主要聚煤期: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晚三叠世)侏罗纪(早、中侏罗世)白垩纪(早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吸附,是指气体以凝聚态或类液态被多孔介质所容纳的一种过程。

影响煤吸附性的因素瓦斯压力的影响吸附温度的影响瓦斯成分的影响煤对气体的吸附能力:CO2>CO2+CH4 >CH4 >CH4 + N2 >N2 煤的变质程度的影响煤中水分的影响解吸:煤中吸附气因储层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等而转变成游离气体的过程叫解吸。

煤与瓦斯突出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是含瓦斯的煤、岩体,在压力(地层应力、重力、瓦斯压力等)作用下,破碎的煤和解吸的瓦斯从煤体内部突然向采掘空间大量喷出的一种动力现象。

瓦斯压力:煤层中瓦斯所具有的气体压力(游离瓦斯),单位MPa。

瓦斯涌出量是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从煤与岩石内涌入采掘空间及抽放管道中的瓦斯量,可用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两个参数来表示。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法(一)矿山统计法(二)瓦斯地质统计法(三)分源预测法影响矿井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因素1、煤层和围岩的瓦斯含量2、开采深度影响3、开采规模影响4、开采顺序与开采方法影响5、地面大气压力的变化6、顶板管理方法7、通风压力8、采空区管理方法9、生产工序。

煤层瓦斯含量:单位质量的煤中所含有的瓦斯体积(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单位是cm3/g或m3/t。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煤的变质程度煤层围岩性质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地层的地质史水文地质条件瓦斯风化带下界确定指标①瓦斯压力P=0.1~0.15MPa;②瓦斯组分CH4≥80%(体积百分数);③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2 m3/t。

瓦斯地质学ppt 第一章绪论

瓦斯地质学ppt  第一章绪论

世界的一次能源结构
核能
➢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左右
➢ 2006年全国原煤产量23.25亿吨,增长了10.2%,对保证全国GDP10.7%的 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煤炭工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是关系到 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
➢ 我国煤炭生产中还存在着大量不安全因素导致煤矿灾害频发
➢ 我国现有各类矿井28000处,其中,高瓦斯、突出矿井占50%左右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矿共发生22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事故,其中20起为瓦斯
(煤尘)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91%和9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近年我国煤矿死亡人数
7083 5798 5670 6995 6702 6027 5938 4746
3000
0 1995 1996 1997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8 6.096
近年来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6 5.07 4.64 4.17
4
3.08 2.811
北京 天津
沈阳
30
银川
济南
拉萨
西安

武州 汉
合 肥
南昌
上海
20
福州
广 州
150 40
太 平
30
洋 板 块
20
80 >10
90 5-10
100
2-5
0-2
110 0--2
120 -2--4
130 -4--6
时间 1949.8.1 1950.2.27 1954.12.6 1960.5.9 1960.5.14 1960.11.28 1960.12.15 1961.2.15 1968.10.24 1969.4.4 1975.5.11 1977.2.24 1981.12.24 1983.7.31 1991.4.21 1996.11.27 2000.9.27 2002.6.20 2004.10.22 2004.11.28 2005.2.14 2005.8.7 2005.11.27 2005.12.7 2007.8.17

瓦斯地质学讲义此资料很好-27页精选文档

瓦斯地质学讲义此资料很好-27页精选文档

第一章绪论瓦斯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方法:瓦斯地质学是研究煤层瓦斯的形成、赋存和运移以及瓦斯地质灾害防治理论的交叉学科。

研究的内容包括:煤层瓦斯的形成过程研究或者说煤层瓦斯组成与煤级的关系研究;瓦斯在煤层内的赋存与运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构造煤特征研究;地质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理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与控制措施;瓦斯资源地面开发;瓦斯地质图编制。

研究的意义:瓦斯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害气体,控制瓦斯涌出量、减少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可以提高煤矿安全性;瓦斯是温室效应气体,同时是清洁能源,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可以保护大气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

研究的方法:利用地质统计法、钻探、探掘、地球物理方法,结合煤田地质、构造地质和水文地质等理论综合研究。

(一)、煤层气和瓦斯的概念近来,人们采用术语“煤层气”一词,意指赋存在煤层里的天然气。

此术语翻译自英语“coalbed gas”。

如果讨论“煤层气”的成分,则包含甲烷、重烃、二氧化碳、氮等多种气体成分。

如果计算“煤层气”的含量或资源量(储量),又仅指甲烷一种气体的量。

“瓦斯”是我国采煤界习惯用的术语。

广义上讲,瓦斯是煤矿井下除大气以外的气体的总称,包含:赋存在煤层及岩层里并涌入到矿井的天然气、矿井生产过程中生成的炮烟和其它废气、井下各种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深源放射性物质蜕变生成的气体、自地下水释放出的气体等多种来源的气体。

包括:甲烷(CH4)、重烃(即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5)、氢(H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等。

“瓦斯”一词的常用含义有以下两种:1, 煤矿井下工程里的甲烷(CH4),又称沼气,有时还指二氧化碳(CO2);在确定“瓦斯风化带”时又指甲烷、二氧化碳和氮(N2)三种气体。

通常所称的“瓦斯涌出量”往往仅指甲烷一种气体的涌出量,不包含二氧化碳和氮的量。

瓦斯地质讲座

瓦斯地质讲座

瓦斯地质讲座(河南理工大学张子敏)一、瓦斯地质及其发展二、瓦斯地质与灾害预测和防治第一节瓦斯地质及其发展一、瓦斯地质的内涵瓦斯生于煤层,储存于煤层,只要开采煤炭就会有瓦斯涌出来。

无论从赋存、分布的地质原因和规律研究,还是从瓦斯涌出、瓦斯突出的原因和规律研究,都牵扯到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地质理论、地质测试手段和技术,当然还有开采等因素。

(一)瓦斯是特殊的地质体瓦斯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和易爆炸性,人的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在矿井空间几乎无处不有,瓦斯事故发生的规律不同于水、火、顶板冒落等事故那样直观,它对于井下作业人员很抽象。

据统计,我国煤矿事故每年伤亡万人左右,瓦斯伤亡人数占总数的40%以上。

瓦斯是地质成因的,它是在数千万年至数亿年前由煤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它是生于煤层储存于煤层或围岩中的气体地质体,它的生成条件、运移规律、赋存和分布规律都受着极其复杂的地质作用控制,它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与煤颗粒、煤分子之间的关系经历过极其复杂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牵扯到复杂的区域地质构造学和煤田地质学、煤化学知识;它的运移、流动规律牵扯到流体力学的知识;它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涌出和突出规律又牵扯到岩体力学、采矿学的知识。

所以我们称瓦斯是复杂特殊的地质体。

由瓦斯引发的瓦斯突出灾害、瓦斯爆炸灾害引起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以及“十.五”面临的新的攻关任务。

(二)、瓦斯地质是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大量的实践证明了瓦斯地质规律是研究瓦斯形成、分布、赋存和变化的基本规律,瓦斯地质理论和技术是瓦斯灾害预测理论和技术的基础;是瓦斯灾害防治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也是解决瓦斯抽放理论和技术的基础。

1、瓦斯生成理论和技术表1-1 每形成一吨煤的产气量褐煤肥煤瘦煤无烟煤68m3230 m3330 m3400 m3以上表1-2 各煤化阶段生气量煤化阶段气体每个煤化阶段最终残留-吨煤的生气量,m3泥炭向褐煤过渡褐煤向烟煤过渡烟煤向无烟煤过渡甲烷二氧化碳68.3167.3161.6124.9192.923.4煤的变质作用可分为深成变质作用和岩浆热变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力 释说 放 说
89 火瓦 山斯 瓦解 斯吸 说说
10 11 12
地卸瓦
质压斯
破瓦水
坏斯化
带说物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地压主导作用假说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化学本质作用假说
综合作用假说

集团?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集团最早一次突出:最早有记载的是l973年6月12日八矿。 集团最大一次突出:平顶山矿区最大一次突出发生在十矿己15-
16一24110采面,突出Biblioteka 量2000 t,突出瓦斯量4万m3。
发生突出的矿井?:四矿、五矿(西区和中区32次)、八矿、
十矿、十二矿、十三矿等共8个矿(东部矿区122次)。始突深度340m。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二)瓦斯灾害在矿井灾害中的地位? 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关注点不一样。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三)瓦斯的生成及赋存状态
生物化学+变质作用 游离+吸着+吸收
煤 阶 褐 煤 长焰煤 气 煤 肥 煤 焦 煤 瘦 煤 贫 煤 无烟煤
生气量 (m3/t)
68 168 212 229 270 287 333 419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急倾斜厚煤层平巷掘进工作面。据记载,工人架棚时,发现煤体 外移,3人逃跑,1人被埋死亡, 1人窒息, 1人逃生。
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突出:1969年7月13日前苏联顿巴斯矿
区加林矿710m水平主石门揭穿l3煤层时,煤厚仅1.03m,突出煤 量达1.42万吨,喷出瓦斯量25万米3。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世界上首例特大型突出:1879年4月17日 比利时阿格拉波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二、煤与瓦斯为什么会突出—突出机理或突出
的直接控制因素?
煤与瓦斯突出假说
瓦斯主导 作用假说
地压主导 作用假说
化学本质 作用假说
综合假说
认为引起突出, 这类假说把突出
并促使突出得以发 发生的原因归结
展的主要因素是煤 为局部地应力的
中所含的高压瓦斯 增大。在这类假
。这类假说中“瓦 说中,“构造应
20~80 80~100 20~80
0~20
CH4
% (按体积)
0~10 0~20 20~80 80~100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五)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1)煤层突出危险性随采深增加而增大; (2)突出大多数发生在地质构造带,因此,突出危险区常呈区 域条带状分布; (3)煤层突出危险性随煤厚增加而加大 ; (4)煤体破坏程度越高突出危险性越大; (5)其他:石门突出危险性最大、绝大多数突出发生在煤巷掘进工
波兰、日本、匈牙利、比利时、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英国 等19个国家,其中我国、独联体、法国、波兰、日本突出又最严 重。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我国最早一次突出:最早有记载的是1950.5.1 辽源矿务局
富国二井在垂深280m煤巷掘进时发生的。
我国最大一次突出:1975.8.8 天府矿务局三汇坝一井+280m
阶段生气量 (m3/t)
100 44 17 41 17 46 86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四)煤层瓦斯垂向分带各带气体组分
带 名 (从上到下)
气 带 成 因
CO2-N2 N2
N2-CH4 CH4
空气~生化成因 空气成因 变质成因 变质成因
CO2
% (按体积)
20~80 0~20 0~20 0~10
N2
% (按体积)
瓦斯地质讲座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瓦斯 地质编图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内容提纲
一、概述 二、煤与瓦斯为什么会突出—突出机理或控
制突出的直接因素
三、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 四、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 五、矿井瓦斯地质编图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一、概述
(一)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情况
世界上最早一次突出:1834年法国鲁阿尔煤田伊萨克煤矿,
二号井上山掘进时,突出煤量420t,瓦斯量50万m3以上,喷出的 瓦斯流从提升井冲出地面,距井口23m处的绞车房附近火炉引燃 瓦斯,火焰高达50m,井口建筑被烧成一片废墟,在突出2小时后 火焰将要熄灭时,又连续发生了7次瓦斯爆炸,烧死3人,烧伤11 人,整个事故造成124人丧生。
世界上发生突出比较严重的国家是:中国、独联体、法国、
斯包”说占有重要 力说”占有重要
的地位。
的地位。
这类假说把突 出发生的原因 归结为煤层中 不断进行的地 球化学过程。
综合作用假说认为 煤与瓦斯突出是由地 应力、瓦斯以及煤体 物理力学性质三者综 合作用的结果。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瓦斯主导作用假说
1234
“粉煤突
瓦煤透出
斯带气波
包说性说






567 裂闭瓦 缝合斯 堵孔膨 塞隙胀 说瓦应
水平(垂深500m)主平硐揭K1煤层时,突出煤(岩)量12700t,喷出瓦 斯量140万m3。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突出事例。
近些年我国发生瓦斯死亡的
基本情况是:根据近20年统计,
2005年以前,全国煤矿死亡人数一直 稳定在6000人/年左右,2005年以后, 虽然有逐年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 死亡人数仍然较高(图1),如2009年 煤矿事故死亡2631人。
q = a + bH
式中:q为相对瓦斯涌出量,m /t;H 为煤层标高,m;a、b为系数, 可用最小二乘法求出。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2)瓦斯突出预测+防治,突出矿井。现在备受重视,研 究很多。重点探讨突出预测?
(a)突出预测是防治的基础和前提,属于瓦斯地质的范畴。所谓知 己知彼,百战不殆。
(b)目前突出预测可靠性低。 (c)突出预测方法有问题。
作面、大多数突出前有作业方式诱导、突出前大多有突出预兆等。
(六)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类型
(1)突出、压出、倾出; (2)瓦斯突出、煤(岩)与瓦斯突出; (3)煤与瓦斯突出与冲击地压的关系(互为诱因、过度)。
分析瓦斯地质讲学
(七)矿井瓦斯治理的内容--预测+防治?
(1)瓦斯涌出量预测+防治,非突出矿井。过去备受重视, 研究很多,如瓦斯涌出量方法有矿山统计法+分元预测法,防 治方法有上隅角埋管抽放+高位钻孔抽放+高抽巷+专用抽放巷 等。通过预测为防治奠定基础,通过防治解决瓦斯超限、瓦斯 积聚和瓦斯爆炸。 据统计,事故率占4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