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试题

合集下载

偏误分析2

偏误分析2
偏误分析
第四组
梁春滨 谢芳 王娜 高颖娜语 偏误分析:1)语序问题 应该把随着置于句首 2)应在动态词前加“的”,使之名词化, 从而形成条件,后边加上“越来越…+谓 词性短语表示动态。
改正:随着汉语的进步,他越来越喜欢说汉语了。
教学处理
“随着”——动作——跟着、跟从
—介词—条件与事件发展的关系——为发展性动作引进一 个 ——动态条件(条件动,事物的改变也动) 形成结构 条件部分——随着……的+动态性词语(发展、 改善、推移、延长、深入); 动作部分 动态性—— 有(了)+动态性组合;
“出现/ 加大/ 提出(了)”等动态性组合;
越来越+谓词性词语(了)
举例: ①随着培训的深入,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 ②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习惯南开的生活了。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偏误(error):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 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因缺乏语言能力而造成。
jiāo
1.我去17教室上课。
2.我认识奥巴马。
3.你好!
4.那个天我们没上课,考试。
偏误研究:
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 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 系统的研究,研究其来源, 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 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 程和规律。
系统偏误: 学习者能够解释,不能改正→引导、改正、解释。
系统后偏误: 学习者能够解释,能够改正。→提醒
学习环 境的影

母语负迁移
偏误来源
目的语知识 负迁移
学习策略 和
交际策略 的影响
文化因 素负迁

母语负迁移
• 那个鸡很胖。(fat在英语中既可以用于之人,也 可以用于指动物或者肉类)
• 你应该不走那么快。(英语带情态动词的桔子, 否定词放在情态动词后)
缺乏强制性。
• 二、英语中”一般只用于指人的名词,指物的名词加“们”只
是修辞用法。
• 三、英语中的-s只能附着在一个词上,不能附着在一个短语 上。 汉语中的“们”可以加在一个词上,也可以加在一个短语上。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过度泛化/过度概括
(over — generalization)
偏误的类别
• 训练偏误——指因为教科书、词典编写不恰当或教师讲解 不好而引发的偏误。
• *他的孩子十五十六岁。 • *王林觉得他自己受了亲人的爱。 • *我热爱我的男朋友。
• 认知偏误——指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 而出现的偏误。
偏误类别
系统前偏误: 学习者无法解释、不能改正。→容忍。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B.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

C.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D.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

12、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A.文字。

B.语言。

C.书面语。

D.手势语。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

B.有些符号有任意性。

C.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D.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

14、词汇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这体现了语言发展的A.渐变性。

B.稳固性。

C.相关性。

D.不平衡性。

15、“小王喜欢小李”中“喜欢”和“小李”A.是组合关系。

历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历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历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部分及答案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学_______9.语⾔教学与语⾔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教学⽬的_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法和教学技巧等⽅⾯。

10.替换练习的⼼理学基础是__⾏为主义__________。

11. ___课堂教学__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式,也是实现教学⽬标的主要途径。

1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定⽔平以后,在⼀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化⽯化_________”13.听⼒课⼀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厅,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_把握听⼒材料的⼤意___________。

1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____⽬的语________之间的⼀种独⽴的语⾔系统,这种语⾔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5.⽔平测试和 __成绩测试___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观是:语⾔是⼈类最重要的__交际⼯具_;最基本的⽬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___交际能⼒_。

2004年1.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评分的客观性________的⾓度划分出来的。

2.认识法的理论性基础是__乔姆斯基转换⽣成语⾔学、________和____认知⼼理学_____。

3.对母语是英语的学⽣来说,__声调或送⽓⾳和不送⽓⾳__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时遇到的最⼤困难。

4.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平考试、__初中等____汉语⽔平考试、⾼级汉语⽔平考试三种,共分为___11级_____级。

5.美国语⾔学家乔姆斯基认为⼈类先天具有⼀种习得语⾔的能⼒,他把这种能⼒称为___语⾔习得机制_____。

6.就语⾔学习⽽⾔,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___认知⽅式_______。

7.成绩测试主要⽤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___学习的成果_______。

第二章 2 偏误分析

第二章 2 偏误分析
我学习中文在江汉大学。
• 语内偏误:泛化 Overgeneralization
• I wonder where are you going。 • 我在床上躺。
偏误分析 背景(1960-1980’s)
• 强调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提出对学习者 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
• Corder(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
• 2)遗漏(omission error)
句子、语篇中少了必须具备的语言单位。
•*他在广州住了六月。 •*如果不去中国,我们就去香港或别有意
思的地方。
•*明天早上你到朋友吗?
• 3)错序(sequential error) 也称为“错位”,
指句子、语篇中某个或某些语言单位的位置、
顺序错了。如:
• (4) 学习环境的影响。
• (5)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 学习者作为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的主体,常常以积极
的主动参与态度为克服困难、达到有效学习和顺利交 际的目的采取各种计划和措施,这分别表现为学习策 略和交际策略。
• 对学习者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仅只从偏误分析的角度对 可能成为偏误来源的某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 *我们每天两小时学习。 • *我决定下周回去美国。 • *他做练习做得很马马虎虎。 • *他正在看看电视呢。 • *这个天大家都休息。
• (3) 文化因素负迁移。 • 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
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 用上的偏误。究其原因,不外是受本国文化的 影响,或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目的语文化所造 成的。

偏误分析周小兵

偏误分析周小兵

第三讲偏误分析传统的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跟对比分析联系在一起的,可服务于教学。

如,通过偏误分析来排列教学顺序,弥补教材的不足等。

做法是收集常见错误并进行分类,但没有心理学理论的指导。

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偏误不仅跟母语干扰有关,还跟目的语规则泛化相连。

它还成为中介语研究、习得顺序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偏误分析的程序以下以语法偏误研究为例,讨论偏误分析具体步骤。

(一)语料收集与选择偏误应是学习者的真实语料(书面/口头)。

偏误收集,可分为开放式和聚焦式两类。

1.开放式语料收集指没有具体目标的偏误收集。

研究者可随时随地收集各类偏误。

来源可以是各类作业,谈话,翻译文本,翻译影视节目等。

收集过程中要进行筛选工作,挑选出最有价值的偏误点。

2.聚焦式语料收集指确定偏误点之后的语料收集。

语料收集可分为两大类4小类。

(1)横向(cross-sectional)与纵向(longitude-sectional)横向指研究者收集学习者某一特定阶段出现的偏误。

纵向指研究者收集学习者较长时间出现的偏误。

横向、纵向两种方法各有千秋。

横向方法虽然是短时间的,但可以收集较多学习者的偏误。

纵向方法虽然是长时间的,但只能收集较少学习者的偏误。

(2)自然与非自然自然法指通过谈话或作文来收集偏误。

非自然法指通过语法练习和测试来收集偏误。

前者(尤其是自由谈话)收集的语料比较自然、真实;学习者更关注表达内容,偏误频率比较高。

后者收集的语料不够自然、真实;学习者更关注表达形式,偏误频率没有那么高。

但研究者最想要的某一类或某几类偏误,在自然法收集的语料中比例不高;而在专门设计的语法练习、测试中却比较多。

非自然语料的收集有许多做法。

陈珺、周小兵(2005)为考察留学生使用度量差比句和“不比”句的情况,设计了以下两类试题:A类:请用每一题中的词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1)分钟他我比三快B类:请用括号中的词完成下面的句子:2)甲:你要是没钱用,就先拿去用吧。

对外汉语课后答案

对外汉语课后答案

偏误分析1.题目:系统分析以下偏误句,内容包括:指出偏误点,改正句子,说明相关语法规则,形式分类,尝试解释偏误生成的原因(括号里是造句者的母语)。

(1)他把书本放在桌子。

(多种语言)答:偏误点:“在”字结构出错。

改:他把书本放在桌子上。

语法规则:“在”前面有动词时,后面又跟着动词,表示在某一地方时,后面要加上补语。

形式分类:句子成分的遗漏。

原因:英语中没有方位词(2)老师站讲课,我们坐听课。

(越南语)偏误点:“着”字出错。

改:老师站着讲课,我们坐着听课。

语法规则:当表状态时,动词后面要加虚词。

所以,“站”和“坐”后面要加“着”。

形式分类:句子成分遗漏。

生成原因:语内偏误。

回避。

学习者回避着的使用。

(2)那条裙子有点好看。

(韩语,英语)答:偏误点:“有点”用词错误。

改:那条裙子比较好看。

语法规则:“有点”是修饰单音节形容词,后面不能接双音节。

形式分类:词类误代。

生成原因:语际偏误。

英语里,有点可以直接修饰形容词,而英语中的形容词没有差别,因此英语学习者就受到母语的影响发生负迁移。

(3)昨天我见面他了。

(英语)(4)答:偏误点:“见面”用词错误。

改:昨天我见他了。

语法规则:“见面”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再接词。

形式分类:词类误代。

生成原因:语际偏误。

受英语母语的影响,英语中表见面的词是及物动词。

(5)她买了二件衣服。

(法语)答:偏误点:数词使用不当。

改:她买了两件衣服。

语法规则:单独用在其他量词前就只能用“两”不能用“二”。

形式分类:词类误带。

生成原因:词内偏误。

学习者没有分清汉语中“二”和“两”的区别。

(6)答里都种了十二棵树。

(日语)答:偏误点:“都”字使用错误。

改:院子里共种了十二棵树。

语法规则:“都”后面一般接统指的词,没有明确的数字概念。

而“共”后面可以接确定的数字。

形式分类:词类误带。

生成原因:语内偏误。

(7)国庆节他再去了很多地方旅游。

(英语)答:偏误点“再”字使用错误。

改:国庆节他又去了很多地方旅游。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5、我们正在公园散散步呢 我们正在公园散步呢 分类: 传统分类:词汇:动词的重叠式 局部性偏误:动词的重叠式和一般式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动词的重叠式 隐性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散散”是动词重叠形式,动 词重叠式在不同情况下可以表示尝 试、短时、轻微等意思.在这个句子 里,“散散步”应该是表示短时间地散 步.然而,短时间也是持续性的,而 “正在”是表示动作在进行中.这是 两个矛盾的范畴,不可同现.
2.我等三个小时了公交车 我等公交车等了三个小时 分类: 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分析:“了”有两个位置:(1)紧挨在动词后面;(2)句尾. 因此,只能说: 我等了三个小时公交车 我等三个小时公交车了 只有一种情况“了”可以在“三个小时”后面,那就是宾语 “公交车”被省略的时候: 我等三个小时了 (此时“了”在句尾)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 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先比较两个句子: (1)我有两本书. (2)桌子上有两本书. 这两个句子都是“有”字句,但(1)是表示领属 的,“书”归“我”所有;(2)是存在句,表示某个地方 存在着某个东西——桌子上存在着两本书.两个句子最 重要的区别在于(1)的主语是拥有者,(2)的主语是 处所,而处所通常是地方(北京、中国、外面、旁边等) 或者是“名词+方位词”(桌子上、屋子里、树下、房 后等). 你句子中的“书包”不可能是书的拥有者,只能是 处所,但你没用“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

”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 5 分)
答:(1)正确表达:我明天跟他见面。

( 1 分)
(2)偏误原因: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


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

主要受到母语负迁移。

“见
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

( 2 分)
(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 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

(2分)
★ 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 5 分)
答:(1)正确表达:
a.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

b.他回学校来的时候,我在写作业。

( 1 分)
(2)偏误原因:“学校”与“来”的位置不对,不了解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

( 2 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说明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搭配时,处所宾语要放在趋向补语来/去”前。

例如,上山来,下山去,进教室来,回日本去,过这边来”等。

也可以不用趋向补语,用结果补语表达,如回到学校,上到山上,进到教室里”等。

(2分)
★外国学生常说“请等等我一下”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
学对策。

(5分)答:(1)正确表达:a.请等我一下” b请等等我”(1 分)
(2)偏误原因:等等”是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以后已经能够表示时间短或次数少”因此不能再和动量词一下”以及时量词如
一会儿”等组合。

这种偏误主要来源于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将动词
后面可以跟动量或时量补语的规则不恰当地泛化了。

(2
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讲授动词重叠形式时可采用对比法,将动词非重叠形式后面加动量或时量补语的情况与重叠形式对应起来,进行一下对比。

这样学习者很容易领悟到两者在使用中存在的差别。

(2分)★外国学生常说“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运动”这样的句子。


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
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5分)
答:(1)正确表达: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动运动。

(1分)(2)偏误原因:是由汉语动词重叠知识泛化造成的偏误。

汉语动词重叠有单音节双音节之分冲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如笑笑、说说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式,如考虑考虑”、研究研究”。

外国学生把这个结构不适当的泛化就说成了运运动”。

(2分)
(3)教学对策: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归纳法,重点讲解单音节
AA式和双音节ABAB动词重叠形式的不同,以避免学生混淆使用。

(2分)
★外国学生常说“她是漂亮。

”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
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
对策。

(5分)
答:
(1)正确表达:她很漂亮。

(1分)
(2)偏误原因:汉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谓语,而且形容词往往
不单独做谓语,经常在之前加程度副词,比如:很、比较、非常等。

如果没有强调程度高,此时的很”是成句的需要,要轻读。

这是
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she is beautiful. ” (2分)
(3)教学对策:教形容词时,强化很+形容词”的结构,进行反复操练
(2分)
★外国学生常说“发音和听力很有意思和比较容易” 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5分)
答:(1)正确表达:发音和听力很有意思,也比较容易。

( 1 分)(2)偏误原因: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在英语中“ and可以连接句子,
因此学生在说有连词的句子时受了母语的影响,加了和”汉语中,和”一般常
用于连接体词性的名词、代词及其短语,在连接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方面是很受限制。

(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教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词连接
名词、代词,在连接充当谓语形容词和动词方面是很受限制的,通过对比分析强调目的语和学生母语的一些词在用法上的差别。

(2分)
★外国学生常说“我想我要再回来北京”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
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5分)
答:(1)正确表达:我想我要再回北京来。

(1分)
(2)偏误原因:趋向补语来、去”的后面不能接处所宾语,如果
有处所宾语,应该用在动词之后,来、去”之前。

然而在很多语言中,比如英语中,没有来、去”的趋向意义,因此,留学生无法理解作为一个独立单位的来、去”的特殊用法,于是将它与前面的动词组合起来,作为一个单位来使用,于是出现了偏误,这是由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造成的偏误。

(2分)
(3)教学对策:在趋向补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并强化学习者
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使学习者理解来、去”所表示的趋向意义,掌握趋向补语来、去”与宾语之间的位置变化。

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归纳法、对比法,并通过练习来强化这一认识。

(2分)
★外国学生常说“一看见他,就我高兴极了”这样的句子。

请你
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
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5分)
答: (1)正确表达:看见他,我就高兴极了。

(1分)
(2)偏误原因:副词就”的位置不对,不清楚副词与主语的位置关系。

(2分)
(3)教学对策:说明在汉语中副词的意义一般都比较多,畐U词的
教学重点在于其与主语的位置关系,即副词多在主语后边。

例如,明天要是下雨,她们就不去公园。

”这个电影不错,他又看了一遍(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