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

好习惯,益终身

承留一中宋枫林

一、好习惯创造好人生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习惯比聪明更重要。习惯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人们通常只把习惯和人的一些行为举止联系在一起,而却很少把习惯和成功关联在一起。但是,当你去了解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时,你会发现习惯几乎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些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有些习惯是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比如,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的习惯,他成年后,在工作中就会成为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智力是天生的,但可以在好习惯的帮助下,提高智力,开发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

二、习惯的形成有规律

人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是在说习惯决定命运。我们性格的表现,也就是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正是这两种习惯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简单地说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道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行为。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一般人都是用右手拿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些人从小到大都是用右手拿筷子,已经养成了习惯,人是按照习惯来办事的。假如那些人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改用左手拿筷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当然会觉得不舒服,挺别扭的,这说明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但如果那些人每天都用左手拿筷子吃饭,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他们就不再那么别扭,会稍微习惯一点。其实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不断地重复,就可以被改变。

习惯是有意识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将好的思维方式,好的行为、好的工作方式变成习惯,那我们就会很轻松地获得成功与快乐的人生。

成功其实是很简单的。重复的行为就能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就能导向成功,所以,成功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

三、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好习惯

我认为:

做人的习惯:诚信、礼貌、爱心、乐观、自信、坚强、谦虚、宽容、责任心

做事的习惯:做事要认真、做事要有耐心、做事要有计划、做事要讲求效率。

做学问的习惯:学与问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行结合,学与习结合,学与逸结合

上学期,我在一次班会上,与同学们一起总结了人生30条好习惯。

1、不说“不可能”;

2、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不找借口;

3、遇到挫折对自己说声:太好了,机会来了!

4、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情绪,一旦发生立即正面处理;

5、凡事先订立目标;

6、行动前,预先做计划;

7、学习时间,每一分、每一秒做有利于学习的事情;

8、随时用零碎的时间做零碎的事情;

9、守时;

10、动手做笔记,不要太依靠记忆;

11、随时记录想到的灵感;

12、把重要的观念、方法写下来,随时提示自己;

20、用心倾听,不打断对方的话;

29、恪守诚信;

30、学会原谅。

四、培养习惯的方法

第一步──必要性分析

首先,当我们要培养一个好习惯或征服一个坏习惯时,必须仔细研讨其必要性,千方别仓促上马。为此你可以为其列出许多实施它的计划来:比如这习惯一旦养成,对自己有多大益处;如果养不成,对自己有多大坏处。这种想法越多,你会感到越重要,实施起来劲头也就会越大。

其次,你要培养什么好习惯、征服什么坏习惯,可从你的理想、抱负中提取;因为理想、抱负对我们人生无异是再重要不过的事。同时,你也可以从困扰你的难题、阻碍你的瓶颈、你必须达成的目标中去提取;因为这类事你内心迫切想解决,因此一旦你从中提取出某种习惯或“习惯配方”,你实施起来劲头就会特别大。这正如一位原本“回头率”极高的漂亮姑娘,又正在人生的那种关键时期,可这一阵身体突然发胖,以

至使她往日的丰采和魅力大减。试想,在这样的时候,如果她得到了一组可以征服她肥胖的“习惯配方”,那她行动起来的劲头一定是超乎寻常的。因为对于她而言,这实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即必要性太大了。第二步──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显然是指当我们仔细分析了培养这个习惯的必要性后,还要对其可行性作认真研究。为什么?因为有了必要性以后,能否可行还是个大问题。比如有同学认为外语对自己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心一横,发誓要养成每天记100个单词的习惯,这样,一天一百个,十天一千个,一百天一万个,这多带劲啊!但这样做能长久吗?显然有问题。为什么?因为单词是要不断复习才能真正记住的。因此开始几天你也许还可以,但越到后来,这种复习量就会越大,以至大到最后你根本就无法应对。到那时,这习惯就只能中途夭折了。

以上就是所谈的“可行性研究”,也就是必要性有了以后,还要对其可行性作极认真的分析。因为很显然,假如这习惯既必要、又可行,那我们实施起来就会节节胜利,劲头会越来越大,情绪也会越来越高涨;相反,如果虽有必要,却不可行,那总有一天,问题会暴露出来,使你不得不忍痛割爱,最终放弃;而到那时,你在失败之余,自信心岂不也会大受挫伤?因此对于可行性研究这一步,望你一定要走,可千万别省略了。

第三步──策略性探讨

所谓“策略性探讨”,是指当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充分以后,真正实施起来,我们还必须讲究策略性。否则,这习惯照样难以养成。

这策略性关键在两个字──“少”和“小”

所谓“少”,就是从总体战略而言,每个阶段培养的习惯,要讲究一

个“少”字,千万不能“多”;

所谓“小”,就是从具体战术而言,每个习惯开始培养时,要讲究一

个“小”字,千万不能“大”。

先说这“少”字。

我们培养习惯,为什么总体战略上,每个阶段要讲究一个“少”字呢?这就要先从我们培养习惯的总体战略说起。

我们之所以如此强调“习惯”、如此重视“习惯”,因为“习惯”决不是简单两个字、也决不是某项单一的素质,而是一条路,是一条人一辈子应坚持去走的自我超越、自我突破、自我修炼之路。

既然是一条一辈子要走的路,那我们这一生要培养的习惯从小到大、从里到外、从头到脚、从学业到事业、从动作到思维、从思维到精神,是不是太多了、太多了?!

那如此多的习惯要去培养,我们如何应对呢?显然每阶段要讲究一个“少”字。

不讲究一个“少”字,一大堆习惯都想培养和征服,到头来就会成猴子掰棒子,一个也拿不到手。

而讲究了一个“少”字,就等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就等于用铁郎头,去砸一个小钉子,就很容易成功。

而一旦你成功了,兴趣有了,劲头大了,信心也足了,于是就会接二连三,势如破竹,开始了极好的良性循环;否则,岂不会产生可怕的恶性循环?

因此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每个阶段培养的习惯一定要“少”;尤其开头,一二个、二三个足矣。

下面再讲这“小”。

其对成功培养一个习惯的作用,可以说妙不可言。我们还是以前面举的爬16楼的故事为例。你看那学员为何十六层没爬几天就败下阵来了呢?问题显然在一个“大”字──你想,从来都是乘电梯的人,猛不丁天天要爬十六层高楼,这数字多“大”啊,简直大得吓人!

但如果我们把这“大”变成“小”,把每天十六层变成这习惯起步时每天先只爬二三层,这问题岂不一下就迎刃而解了?这实际是一种智慧,而且还是大智慧。因为老子《道德经》中就有这样一句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而实际细想起来,天下许多难事、许多大事,一件件不都是从易处、从细处着手的吗?而有了一个“小”字,不就一下子变得“易”了、变

得“细”了吗?

因此,通晓了这种智慧,我们在习惯上也一定要这样做。而从某种意义讲,习惯的培养和改变,其本质是要根本去改变一个人,这几乎是我们人生最难的事!试想,我们学习读书尚且要从一加一开始,从加、减、乘、除开始,那我们培养习惯,就更应顺序渐进,从一个“小”字开始!

我们说起步时要讲究一个“小”字,另一个缘由是,由于采用了这一策略,我们在习惯培养上最难过的两道坎,就给你一下子轻易迈过了。第一道坎是“起步”坎。

我们还是以爬楼为例吧。你从小乘惯了电梯,现在要爬十六层,而且以后天天要爬这十六层,你当然就很难下决心起步培养这习惯。而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的目标虽然是爬十六层,但开始只要二三层而己,这有什么难的?我今天就起步,甚至我此刻就起步!!

因此你看,起步时讲究一个“小”字,这第一个坎就很轻松地给我们迈

过了。而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步迈出去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