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精)
人工砂对普通混凝土综合性能影响的研究

刘
佳 ,等 :人 工 砂 对 普 通 混 凝 土 综 合 性 能 影 响 的研 究
N o . 4 A p r .2 0 1 3
注 :A一 0为 天 然 砂 混 凝 土 ,减 水 剂 掺 量 为 1 . 5 %。
2 试 验结 果与分 析
2 . 1 石粉含量对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 2 . 1 . 1 工作性 能
不 同石 粉含 量人 工砂 及 天 然 砂混 凝 土 工 作性 能实
验结果 见 表 5所 示 。
表 5 不同石粉含量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导致混凝土坍落度逐渐减小 ,但减小幅度不大。 还可 以看 出 ,相 比人 工 砂混 凝 土 ,在 相 同水 泥 用
量 和外加 剂掺量 的情况 下 ,天 然 砂混 凝 土 表 观密 度 偏 小 ,含气 量偏 大 ,可 以预见 当外 加剂 中引 气成 分 较 高 时 ,此 现象尤 为 明显 。 随着 人 工砂 石 粉 含 量 从 6 % 增
看 出 ,随着 人工砂 混 凝 土石 粉 含 量 不 断增 加 ,混 凝 土
的泌水率也呈不断下 降的趋势 ,说 明石粉含量 的增加
・
2 0 1 3年 4月
第 4期
广 东 水 利 水 电
N o . 4 A p r .2 0 1 3
有利 于 改善混 凝 土 的保 水性 。
一
2 . 2 . 2 抗折 与劈 裂抗 拉强 度
且 泌水 率也 大于人 工 砂混 凝 土 ,人 工砂 混 凝 土 相对 于
的和易性 ,但 当石粉含量过高 ,会使得混凝土拌合物 发粘 ,和 易性变 差 j 。天 然砂 混 凝 土坍 落 度 最 大 ,此
后 随着石 粉含量 不断增 加 ,混凝 土需水 量也相 应增加 ,
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精)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NO . 15and Products建筑技术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水池裂缝防治措施张志军(黑龙江恒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154000)在实际工程中,水池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它影响工程顺利移交,又影响业主使用,混凝土水池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
2009年10月我公司黑龙江恒泰建设集团施工龙江福总厂清水池施工时,对裂缝治理进行技术攻关,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工程概况黑龙江恒泰建设集团施工该工程属于新建工程,该工程包括4个清水池,单个清水池内壁尺寸为40×15.75×4m ,池壁厚度为3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S6。
该工程1#、2#清水池池壁施工后出现裂缝,池壁裂缝的特征为:竖向裂缝,长短不一,宽度不同,形状不规则,互不连贯。
部位主要在池壁中间部位。
2裂缝原因分析a. 水池钢筋间距偏大。
b. 混凝土标号较高,早期强度增长过快,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较高。
c. 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较小,骨料级配中粉状物含量较大。
d. 外加剂稳定性及与混凝土原材料拌合后的反应。
e. 砂、石含泥量较大。
f. 混凝土养护不及时,不均匀,养护工作不到位。
3水池裂缝预防措施3.1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处继续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好两点:一是在施工缝浇筑第二道混凝土前,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必须不小于2.5N/mm2,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浇筑混凝土时宜先铺一层同标号水泥砂浆,细致振捣,便于新旧混凝土结合。
同时责成专人放置止水带,止水带要放置规矩,止水带要在支模前放置,不宜放置时间长,在支模前要把锯末、烟头、刨花等杂物清理干净。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共3篇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共3篇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1石粉是指在石材的生产、加工以及维护过程中所产生的粉状物质,通常是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物质。
机制砂是一种以石子、黄沙、水泥和适量的混合剂为基本原料制成的高强度水泥混凝土。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和机理研究已经成为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首先,石粉对于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添加适量的石粉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使其更加致密。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石粉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水分,保持相对强度,防止机制砂混凝土出现裂缝和变形。
其次,在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方面,石粉同样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机制砂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如:雨水、气候、大气污染等),而这会导致混凝土的老化、腐蚀等现象。
而石粉则能够影响混凝土内部的微量环境,降低混凝土的渗透率,减少生物侵蚀的可能性,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
最后,从机理研究来看,石粉添加到机制砂混凝土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混凝土性能:1.致密性方面,石粉可填补混凝土内部的小孔隙、协同水泥石的胶结等机制,以此提高混凝土密实程度,进而抵御外部因素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
2.稳定性方面,石粉通过固定混凝土内部结构,并防止水分迁移,保证混凝土力学性质的相对稳定性,是混凝土在各种环境下能够承受较长时间内持续地冲击和侵蚀。
3.抗渗性方面,石粉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混凝土内部吸水过多,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总之,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添加量、粒度、颜色等都会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石粉的来源、加工和存储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正向的,并达到最佳效果。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2石粉是指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末状物质,其化学成分和颗粒大小均有一定的差异。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2.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2.1实验材料实验所用的水泥为重庆拉法基水泥厂生产的42.5R级普通水泥,具体的性能在下表中表示。
表2.1 P.O 42.5R水泥的化学成分,%(产地:重庆拉法基水泥厂)材料SiO2Fe2O3Al2O3CaO MgO SO3总碱量烧失量普通42.5R22.02 2.65 6.19 58.99 2.53 2.67 0.70 3.08表2.2 P.O 42.5R水泥的性能(产地:重庆拉法基水泥厂)细度(%)标准稠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安定性(饼法)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3d 28d 3d 28d0.4 28.4 180min 240min 未见裂纹未见翘曲30.9 55.7 5.8 8.8实验所用的碎石是由两个最大粒径不同的大小石子复配而成的,其性质如下表所示。
表2.3 碎石(5~10mm)的性能(产地:歌乐山)表观密度(g/cm3)2680 筛孔尺寸(mm)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堆积密度(kg/m3)松散1385 26.5 0 0 0 紧密1485 19.0 0 0 0空隙率松散48.3 16.0 0 0 0(%) 紧密45.0 9.50 90 4.5 4.5 含泥量(%)0.5 4.75 1350 67.5 72.0 产地歌乐山2.36 480 24.0 96.0筛底80 4.0 100.0 表2.4 碎石(10~30mm)的性能(产地:歌乐山)表观密度(g/cm3)2690 筛孔尺寸(mm)筛余质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堆积密度(kg/m3)松散1405 26.5 0 0 0 紧密1535 19.0 695 13.9 13.9空隙率(%) 松散47.8 16.0 1015 20.3 34.2 紧密42.9 9.5 2805 56.1 90.3含泥量(%)0.7 0.6 430 8.6 98.9 产地歌乐山2.36 35 0.7 99.6筛底20 0.4 100.0 所用机制砂为歌乐山生产的石灰岩机制砂,其主要指标如下表。
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量、 坍落度不断减, ; J 在相同坍落度条件下 , 、 石粉含
223 抗 冻性 ..
保持不变 ; 当石粉含量大于 1%, 0 石粉含量每提 高 2 %时 , 立 方 米 混凝 土 用 水 量提 高 2 3 。 每 ~
22 硬 化混 凝 土 试 验 .
221 抗 压 强度 ..
依 据表 1的混凝土配合 比在相 同 用水 量条件 下, 各龄 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检结果见表 4 。当 石粉 含量小于 1%时 ,随着石粉含量 的增加混凝 6
最高 冻融 循 环 为 2 0次 。在 同一 配 合 比条件 下 , 0 通
过 20次冻融循环混凝土的抗冻性随 着石粉 含量 0 的增加 , 抗冻性 先增加后减 小。石粉含量达到 1% 6 时 ,混凝土通过 2 0 0 次冻融循环 的抗 冻指标达到 最大值 ; 当石粉含量为 2 % , 2 时 混凝土的抗冻性只
骨最 粒 料大径
/ mm
鱼 苎兰
≥1 0 = 0混 凝 土 2 < 10混 凝 土  ̄F 5
随着 石粉含 量的增加 混凝土抗压 强度 不断降低 。
由试验 结 果 可 知 石粉 含 量 为 1%时 , 凝土 的 3d 6 混 , 7d 2 压 强 度 达 到 相 应 龄 期 的最 高 值 ;当 石 ,8d抗
合 比, 抗冻设计指标为 F0 。 20
表 1 混 凝 土 基 准 配 合 比 表
l斗 度级水 砂 石 加 坍度 箍 强等 泥 水 子外剂 落 丰
k/ g m’ C2 5 30 2 11 4 7 6 11 3 0 5 32 .0 7  ̄2 0 0姗
1 试 验 方 案 . 3
压强度 、 抗冻性 、 抗渗性 达到 最佳 效果 。 [ 关键词 】人工砂 ; 粉含量 ; 石 影响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V54. T 4+2 9 [ 文献标识码 】 A
人工砂中的石粉的作用

对于C30混凝土,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介于10%~15%时,其塌落度工作性及抗压强度最佳,同时其水压抗渗系数最低。
从混凝土工作性方面考虑,人工砂中的适量石粉改善了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浆体量,提高了混凝土的工作性。
从混凝土抗压强度方面考虑,石粉具有一定的细度,对混凝土起到了微集料填充效应,而石灰石粉在水化的过程中可以与水泥中的C3A和C4AF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碳铝酸钙,水
化碳铝酸盐可以与其他水化产物相互搭接,使水泥石结构更加密实,从而提高了水泥石的强度。
但是,当石粉含量增大到某极限值
时,大量的石粉使混凝土的胶骨比偏离最佳值,
从混凝土抗渗性能方面考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虑,当人工砂中石粉含量较少时,混凝土浆体含量少,石粉可以起到微集料效应,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当人工砂中石粉含量较高时,石粉对水泥比例过高,石粉破坏了混凝土的堆积效果,同时水泥对石粉不能充分包裹,致使混凝土抗渗能力下降;当人工砂中石粉含量达到20%时,混凝土抗渗性能急剧下降。
通过调整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可以使普通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抗渗性能达到最优的状态,满足工程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在缺乏天然砂的形势下,应用人工砂代替天然砂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发表时间:2018-10-17T14:57:12.1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作者:刘高峰李静梅[导读] 水泥为重庆某牌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集料为5~20mm连续级配碎石。
中交一公局重庆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重庆 402160摘要:本文通过试验,得出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技术性质影响应当以混凝土的不同强度等级区别处理,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石粉掺量在16%以内时,随石粉含量的增加,强度、工作性都逐渐提高,当含量为16%时效果达到最佳。
中等强度等级的混凝土,4%~12%的石粉含量使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呈最佳。
关键词:人工砂;石粉;混凝土;抗压强度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1.1 原材料水泥为重庆某牌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集料为5~20mm连续级配碎石,使用的人工砂表面粗糙,细度模数为3.0,表观密度为2.75g/cm3,堆积密度为1.58g/cm3,孔隙率为43%左右,是从重庆某地区开采出,属于表层岩石,无风化,母岩主要成分为石灰岩;减水剂为BRS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20%1.2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来试验,坍落度试验采用T0522-2005试验方法进行。
1.3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进行测试,采用T0553-2005进行试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立方体试件。
2 含石粉的人工砂基本性能对水泥技术指标的影响分析试验首先对含石粉的人工砂在不同石粉掺量条件下,分析了石粉对水泥的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试验结果来看,从零掺量开始,直至掺量达到20%,只是在掺量达到16%以上时,胶砂强度降低,分析出机制砂中的石粉是与母岩成分相同的石灰岩粉末,它不对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产生影响,可以判断它是一种惰性材料,在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只起到了一个掺合作用,并且掺量在12%以内时,对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初终凝时间、安定性和抗折、抗压强度没有明显的作用,随着石粉掺量的逐渐增加,石粉的比表面积加大了整体集料的比表面积,而水泥浆体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对水泥的硬化效果产生影响,掺量达到20%时,强度明显降低,初凝和终凝时间延长。
关于人工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探讨和研究

关于人工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探讨和研究如果母岩是硅质或砂岩等需水性不好的材质,石粉含量高可能导致混凝土用水量的增大。
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适当控制,有关研究表明,石粉完整的微级配、粗糙的表面在混凝土的界面中起到很好的填充效应、晶核效应、活性效应、保水效应和润滑效应。
它使浆体密实,孔隙率减小,使水化物结晶颗粒尺寸变小,取向程度下降,降低了骨料周围浆体的实际水灰比,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生产机制砂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专门生产机制砂,级配、细度模数均可做到优于天然砂,粒型也和天然砂近似。
另一种是利用各种尾矿,矿渣附带生产或产生的,这是目前人工砂的主体。
其中多数是生产碎石后的石屑经过加工和筛分而使用的。
利用石屑制成的人工砂成本低,数量多,一些级配或粒型不合格的石屑作为细骨料,使用结果是和易性差,强度受到波动,由此很多人认为人工砂不能代替天然砂使用在混凝土中,这种误解导致机制砂的推广使用受到影响。
只要选择合理先进的工艺、设备,完全可以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人工砂。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年来一直从事于矿石破碎制砂磨粉行业,其中制砂机是销量最为火爆,而制砂机就是打造优质机制砂的重要设备,由黎明重工专业研发打造的5X高效立轴制砂机,打造出的机制砂不仅符合国标砂的要求标准,而且具有整形效果,其完全不亚于天然机制砂。
随着天然砂资源的日趋枯竭,混凝土技术又在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严格要求。
而混凝土发展趋势正向着提高耐久性和解决环保问题方向发展,利用好机制砂,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的一次迈进!在大量前期试配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存在的问题通常为:需水量大、损失快,如果增加外加剂的掺量,则容易出现离析、泌水、抓底现象,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着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使用,只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机制砂则可以充分利用在混凝土中,取代天然砂的唯一性。
从大量试验看,虽然增加外加剂的掺量,也未能难解决坍落度损失快的问题,唯有调整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或改变外加剂的组分,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工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摘要: 研究石屑中石粉及其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并通过XRD 、TG 、SEM 技术分析了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石粉含量在24 % 范围内,其含量越高,混凝土强度越高,抗冻、抗渗性越好;石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碳化和钢筋锈蚀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当。
石屑中石粉的填充效应、晶核效应、活性效应、吸水效应和形态效应的共同作用,改善了石屑混凝土的性能。
关键词: 人工砂;石屑;混凝土;石粉含量;作用机理0 前言研究发现,高石粉含量人工砂对混凝土也没什么不良影响。
文献[3] 通过对石粉含量为12 % 、16 % 、随着人工砂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工砂的应用21 % 的混凝土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了石粉含量技术日益成熟,但有些问题还存在争议。
其中人工砂为16 % 的混凝土综合性能最优的结论。
周中贵[4] 在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石粉的最佳对黄丹电站工程中所用的高石粉人工砂研究后,确定含量及其上下限一直是争议较大的问题。
有人认为石了最佳石粉含量为15 %~18 % 。
文献[5] 的研究认粉含量应限制在较低的范围内[1,2] ,但有的通过试验为,不同岩性的石粉最佳含量虽有差异,但宜控制在17 % ±2% 。
为了对人工砂中的石粉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研究了人工砂中石粉及其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并通过XRD 、TG 和SEM 等现代分析技术揭示其作用机理。
1 石屑特性石屑表面比河砂粗糙,有尖锐棱角,含有一定量粒径小于0.16mm 的石粉。
石屑会因产地和生产工艺的差别,其基本物理性能和矿物组成存在差异。
本研究所用石屑的基本物理性能表见1,且将粒径小于0.16mm 的颗粒含量定义为石粉含量。
氮吸附法测得粒径小于0.16mm 石粉的比表面积为119m2/g,粒径小于0.08mm 部分(占石粉总量的2/3) 的比表面积为2.9m2/g。
2 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混凝土试验按规范GBJ80O85 、GBJ81O85 、GBJ82O 85 进行,配合比见表3 。
2.1 拌和物性能及强度从表3 可看出,同等级混凝土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由于石屑中含有24 %的石粉,导致混凝土的吸水率增大,其流动性比普通混凝土要差,但通过添加少量的减水剂便能有效改善其流动性,且比普通混凝土的保水性好、粘聚性强、泌水少,即和易性好。
这主要是由于石屑中的石粉在拌和期间起到了水泥浆体的作用。
此外,石屑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均比普通混凝土略长,其密度和普通混凝土差不多,结果见表4。
从表4 还可以看出:(1) 石屑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要高于同龄期同等级普通混凝土;(2) 石屑混凝土28d的劈裂抗拉强度要高于同等级普通混凝土。
此外,作者还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石粉含量5 %、15 %、24 %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 %范围内,石粉含量越高,混凝土强度也越高[6 ] 。
2.2 收缩性能图1 表明,石屑混凝土的收缩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相似,其收缩率总体来说与普通混凝土相当。
石粉含量为24 %、16 %的石屑混凝土的收缩率比普通混凝土略大,石粉含量为10 %的石屑混凝土收缩率与普通混凝土差不多,石粉含量为24 %和16 %的石屑混凝土收缩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石粉含量虽对混凝土的收缩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2.3 耐久性表5 试验数据表明: 石屑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锈蚀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当;但抗冻、抗渗性比普通混凝土好。
C40 普通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小于D25 (25 次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低于60 %) ,而石屑混凝土达到了D50 。
抗冻试验都是在其相对动弹性模量低于60 %而停止的,试件重量几乎没有损失,且在试验过程中笔者发现,普通混凝土在经过25 次冻融循环后有两个试件的中间出现横向可见贯穿裂缝,而石屑混凝土没有;经过75 次循环后,石屑混凝土外观均呈鱼鳞状,且起皮脱落,但C40X24 的情况比C40X16、C40X10 要好,说明在24 %范围内,石粉含量越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可能更好。
C40 普通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14 ,而C20X10 的抗渗等级也达到了P14 ,C20X16、C20X24 抗渗等级要大于P14 ,纵向劈开发现C20X24 的渗水高度为79mm ,比C20X16 的109mm要小,这说明在24 %范围内,石粉含量越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越好。
3 机理分析试验直接用砂浆试样(普通河砂砂浆的水泥∶水∶砂= 1∶019∶416 ;石屑砂浆的水泥∶水∶砂= 1∶019∶418)代替从混凝土中取样,进行了XO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TG) 和扫描电镜分析(SEM) 。
3.1 XO射线衍射分析国内外的研究[7~10 ] 普遍认为石粉中的CaCO3 微粒具有活性效应,即CaCO3 微粒能与C3A 反应生成碳铝酸盐,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研究者达成了共识,只是有人认为是生成单碳铝酸盐(C3A·CaCO3 ·11H2O) ,有的认为生成三碳铝酸盐(C3A·3CaCO3 ·32H2O) 。
作者对不同石粉含量、不同龄期的石屑砂浆试样进行了XO射线衍射分析,没有发现碳铝酸盐的衍射峰,但这并不能表明石粉中的CaCO3 微粒与C3A 没有发生反应。
这主要是因为反应生成的碳铝酸盐的量相对过少、其衍射峰很小造成的。
3.2 TG分析TG分析结果表明,在600~1 000 ℃范围内,石屑砂浆与普通砂浆的失重率差别比较大,石屑砂浆的失重率均超过30 % ,而普通砂浆不超过5 % ,这是因为石屑的主要矿物成分白云石和方解石分解造成的。
在100~600 ℃范围内,由于水化产物的脱水和分解,不管是石屑砂浆还是普通砂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重。
石粉含量为24 %的石屑砂浆水化7、28 、90d 的失重率分别为2.06 %、2.51 %、5.93 % ,这与随着龄期的增长水化产物逐渐增多的结论是一致的;石粉含量为16 %、10 %的水化28d 石屑砂浆的失重率分别为2.43 %、2.74 % ,说明在10 %~24 %范围内,石粉含量的变化对水化产物的生成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普通砂浆水化28d 的失重率只有1.85 % ,比石屑砂浆的失重率小。
其原因是石屑中的石粉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起到了晶核作用(晶核效应) ,加速了水泥中C3 S 的水化[7~9 ] 。
当C3 S 开始水化时,便大量释放出Ca2 + ,Ca2 + 具有比[ SiO4 ]4 - 离子团高得多的迁移能力,根据吸附理论,首先发生CaCO3 微粒表面对Ca2 + 的吸附作用,由于COSOH 和Ca (OH) 2 在CaCO3表面上大量生长,导致C3 S 颗粒周围Ca2 + 离子浓度降低,使C3 S 水化加速,从而加速了水泥的水化,且早期比后期更为明显。
此外,水化28d 的普通砂浆在600 ℃前的失重率仅为1185 % ,比石屑砂浆7d 的失重率都小。
这一方面是由于石粉颗粒加速C3 S 水化的晶核作用前期比后期更明显[9 ] ,另一方面是由于水化碳铝酸钙的生成主要集中在7d 以前,至7d 后水化碳铝酸钙增加量明显减小。
3.3 SEM分析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发现,不管石粉含量的高低和龄期的长短,石屑砂浆要比普通砂浆密实得多,石屑颗粒与浆体之间结合紧密,见图2。
在石屑砂浆放大倍数< 2 000 的扫描电镜照片中没有发现气孔,在放大倍数> 2 000 的照片中几乎没有发现孔径大于5μm 的有害孔;而普通砂浆存在较多的孔隙,且孔径较大,有的是接近200μm 的气孔(见图2 (b) 、(c) ) ,这些气孔对混凝土的性能非常不利。
这说明石屑砂浆中的有害孔比普通砂浆明显减少,石屑砂浆中的粗大孔和毛细孔减少,过渡孔和凝胶孔增多,即孔结构得到改善。
这与一些同行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安文汉[2 ] 进行了石屑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孔结构的对比分析(见表6) ,认为石屑混凝土的孔隙特征得到明显改善,总孔隙率下降,其中粗大孔,毛细孔减少,过渡孔、凝胶孔增多,最可几孔径明显改善。
石屑混凝土的孔隙率之所以减小、孔结构之所以得到改善,其主要原因是发挥了石粉的填充效应。
此外,石屑中含有较多的石粉,石屑混凝土的需水量大,使得在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相同的情况下,石屑混凝土的实际水灰比要小于普通混凝土,本文将此作用称为石粉的吸水效应。
由于水灰比对孔隙率有明显影响,水胶比越小,孔隙率越小。
通过扫描电镜还发现,石屑砂浆与普通砂浆相比,其浆O集料界面得到明显改善。
虽然早期石屑砂浆的浆O集料间存在明显的孔缝(见图2 (d) ) ,但随化产物之间的粘结,从而改善了石屑砂浆的界面。
此外,经大量电镜观察发现,在石屑砂浆中很难找到生长在空间的大颗粒Ca (OH) 2 晶体,而它们却极易在普通砂浆中发现(见图2 (a) ) 。
从图2 (a) 可以看出,由于在贴近集料表面的水灰比值高,再加上砂粒与浆体结合得不如石屑紧密,存在孔缝,使得结晶产物在此处集中生长,且晶体尺寸较大,在20μm 左右,而石屑砂浆由于石粉中细分散的碳酸钙颗粒为晶体的生长提供了无数的核,晶体生长在CaCO3 颗粒表面,而不是在特定的位置局部生长成大晶体。
此外,石屑砂浆界面的改善还与以下因素有关:(1) 与普通砂浆相比,石屑中的石粉使得新拌砂浆的浆体量增加,使石屑砂浆的保水性增强、泌水率减小,减少了自由水在界面上聚集,因而利于浆O集料界面的改善;(2) 石屑表面粗糙,带有尖锐棱角,不但使得集料与浆体的咬合力得到增强,而且有利于浆O集料界面的改善,即石屑的形态效应。
综合XRD、TG和SEM分析所述,石屑混凝土之所以比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性能有所改善,可以归结为石屑的5 个效应,即石屑中石粉的填充效应、晶核效应、活性效应、吸水效应和石屑的形态效应。
这5个效应的共同作用,促成了石屑混凝土的一增多、一生成和二改善,即水化产物的增多、碳铝酸盐的生成和界面、孔结构的改善。
具体解释是: 石粉的填充效应,不但使毛细孔得到细化,而且使孔隙率减小,即孔结构改善;晶核效应加速了C3S 的水化,从而使水化产物增多,并避免了晶体的集中生长;活性效应是指石粉中的CaCO3 在与水泥中的C3A 反应生成碳铝酸盐的同时,还改善了石粉颗粒的表面状态,有利于石粉颗粒与水化产物间粘结强度的提高;石粉的吸水效应使得石屑混凝土的实际水灰比小于同配比的普通混凝土,石屑混凝土的保水性增强,泌水率减小,减少了自由水在界面上聚集,因而利于浆O集料界面的改善;石屑表面粗糙,带有尖锐棱角,不但使得集料与浆体的咬合力得到增强,而且有利于浆O集料界面的改善,这就是石屑的形态效应。
石屑及其中石粉的这5 个效应所产生的结果都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和性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