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纤维的利用
以故为新——浅谈废旧材料在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再利用 刘婧煜

以故为新——浅谈废旧材料在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再利用刘婧煜废旧材料的定义极为广泛,在本文中废旧材料主要指的是在工业、生活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陈旧或者废弃但是仍然还具有一定可利用价值的材料。
比如建筑过程中废弃的钢筋混凝土、残砖瓦砾,以及日常生活消费中产生的各种瓶瓶罐罐、玻璃、轮胎、陶瓷等。
所谓废旧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再利用指的是在进行各项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将一些丧失原有用途的废旧材料通过各种拼装、组合、再生等工艺手法,再次投入到景观设计中,利用一种全新的存在形式展现其经济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二、废旧材料利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则1、协调性原则废旧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处于“旧”的材料性质,面对一个“崭新”的园林景观设计而言,新旧之间设计风格的协调性和匹配性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尤为关键性的问题。
虽然废旧材料也会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和再处理,但是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残留的“旧元素”成分,对于设计师而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持“以故为新”的设计原则,不仅可以将废旧材料原有的文化元素或者文艺气息保留下来,还要确保设计结果能体现出现代园林特有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气息。
2、功能性原则俗话说:一件成功的景观设计作品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成果不仅要保证具有良好的视觉欣赏效果,同时还需要具备各种常用的功能性。
因此对于废旧材料的再利用而言,设计师要从美感和功能性两方面入手,除了要尽量发挥废旧材料在景观设计中应具备的各种艺术欣赏价值,还需要从人类的身体健康、舒适需求、年龄需求等角度出发,力争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各种物质以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3、装饰性原则由于废旧材料本身已经属于被遗弃的物品,材料本身的形状、尺寸、颜色等都可能存在一定的设计弊端。
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废旧材料自身的视觉特性或者材质特性等优势,选取搭配、组合等设计手法扬长避短,起到装饰美化的效果。
比如废旧的钢材长短不一、颜色布满锈斑等,在实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与木材、鹅卵石、瓦片等废旧材质混合使用,突出一种别具风格的装饰美感。
浅谈反刍动物营养

浅谈反刍动物营养反刍动物是一类独特的动物,它们通过特殊的消化系统,能够有效利用植物纤维,从而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有一些特殊之处,本文将从饲料的选择、饲养管理以及常见营养缺乏症等方面对反刍动物的营养进行探讨。
一、饲料选择反刍动物主要以植物纤维为主要饲料来源,植物纤维的消化需要依赖共生菌群的帮助。
为了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的选择十分重要。
1. 粗饲料:粗饲料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饲料来源,如青草、绿豆秸秆等。
粗饲料富含纤维,能够提供丰富的消化纤维物质,促进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功能发挥。
此外,粗饲料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有重要的作用。
2. 浓饲料:浓饲料主要是由谷物、饲料豆类和油料等组成,如玉米、大豆等。
浓饲料较为富含能量,能够为反刍动物提供丰富的能量来源,满足其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3. 蛋白质饲料:反刍动物需要蛋白质作为体内结构和代谢的基础。
适量的蛋白质饲料能够促进反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肉、奶产量等。
常见的蛋白质饲料有豆粕、棉籽饼等。
二、饲养管理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对于其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需水需盐、饲喂方式和饲养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需水需盐:反刍动物的饮水量和盐的需求较大,特别是热天气或哺乳期的需求更加旺盛。
合理的饮水和盐的供应对于维持反刍动物正常的代谢功能十分重要。
2. 饲喂方式:反刍动物的饲喂方式主要分为自由放牧和圈养喂养两种。
自由放牧可以使反刍动物获得丰富的天然饲料,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而圈养喂养则可以更加方便对反刍动物进行管理和控制。
3. 饲养环境:反刍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适宜的饲养环境对于其健康和生产性能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
合理搭建舒适的栏舍和合理管理粪便是保持饲养环境优良的重要措施。
三、常见营养缺乏症在反刍动物的饲养过程中,由于饲料营养不均衡或饲养管理不当,常常会导致一些营养缺乏症的发生。
1. 钙缺乏症:钙是反刍动物骨骼和牙齿发育所必需的。
服装纤维知识点总结图

服装纤维知识点总结图一、纤维的分类1.1 植物纤维植物纤维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纤维,主要包括棉、麻、竹、木质纤维等。
其中,棉纤维是最常见的植物纤维,具有柔软、吸湿性好、透气性好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夏季服装。
麻纤维具有耐磨损、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夏季服装。
竹纤维具有抗菌、防臭、吸湿性强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内衣等服装。
木质纤维具有光滑、柔软、透气性好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贴身服装。
1.2 动物纤维动物纤维是指从动物身上提取的纤维,主要包括羊毛、丝绸、羊绒等。
其中,羊毛具有保暖性好、弹性好、吸湿性强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冬季服装。
丝绸具有光滑、柔软、透气性好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高档礼服等服装。
羊绒具有保暖性好、柔软、舒适性好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冬季外套等服装。
1.3 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纤维,主要包括涤纶、锦纶、腈纶等。
其中,涤纶具有耐磨损、易清洗、抗皱性好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运动服、工作服等服装。
锦纶具有弹性好、耐磨损、不易变形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内衣、泳衣等紧身服装。
腈纶具有保暖性好、弹性好、耐磨损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冬季外套等服装。
1.4 矿物纤维矿物纤维是由矿物质加工而成的纤维,主要包括玻璃纤维、石棉纤维等。
其中,玻璃纤维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绝缘性好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防护服等特种服装。
石棉纤维具有耐高温、耐磨损、防火性能好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特种防护服等服装。
二、纤维的性能2.1 强度纤维的强度是指纤维在拉伸时承受的力量大小。
通常情况下,纤维的强度越高,其耐磨损性和耐拉伸性就越好,适合用于制作耐磨损、耐拉伸的服装。
2.2 弹性纤维的弹性是指纤维在拉伸后能否恢复原状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纤维的弹性越好,其服装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给人穿着舒适的感觉。
2.3 吸湿性纤维的吸湿性是指纤维吸取水分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纤维的吸湿性越好,其服装在夏季穿着时不易粘身,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
浅谈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浅谈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纳米纤维素是指利用天然植物纤维素的特殊结构,通过纳米技术手段将纤维素材料进行纳米处理而得到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
纤维素纳米纤维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其直径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长度可达数微米。
纤维素纳米纤维不仅具有纳米材料的特有性能,如大比表面积、高比强度等,还保持了传统纤维素的优异性能,如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等。
纤维素纳米纤维可以通过化学氧化、机械剥离、酸碱水解等方式从纤维素原料中制备得到,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在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纤维素纳米纤维可以与聚合物基体充分混合,形成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热稳定性等优异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极为严格,要求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温稳定性等特点。
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能够满足航空航天材料的轻量化要求。
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还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器件。
纤维素纳米纤维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散热效果,在航空发动机、导弹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领域,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也被广泛研究与应用。
纤维素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与人体组织良好地相容,不会引起排斥反应。
因此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的制备中。
其在人工骨骼、软骨修复、人工血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纤维素纳米纤维还具有良好的药物载体能力,能够载药释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用药领域。
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不仅能够帮助医学器械材料的制备,同时还有望成为医学材料创新研究的热点。
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毛纺织原料来源

浅谈中国古代毛纺织原料来源摘要:中国毛纺织的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纺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毛纺织的原材料种类一般有羊毛、骆驼毛、兔毛、羽毛等,经过采毛、净毛、弹毛等过程进行初加工,然后通过纺纱、织造等过程,最终成为被人们所能利用的生活必需品。
中国古代毛纺织技术是中华民族先民智慧的结晶,在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毛纺织;原料来源;古代中国纺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晚期,距今已经六七千年。
源远流长的纺织生产活动是历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而毛纺织在中国纺织大家庭中又占有重要地位。
一、毛纺织的起源我国利用动物的毛纤维纺织的历史和利用植物纤维纺织的历史一样悠久,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毛纤维利用。
在原始社会,人们只是将狩猎的动物毛皮直接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用于防寒遮体。
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学会取下兽毛进行简单的纺织,早期的毛织品在史书里称为“织皮”。
在《史记·夏本纪》和《禹贡》中都有描写,大禹治水后九州贡赋,雍州和梁州交纳织皮。
雍州“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梁州“贡珍、铁、银、镂、磐、磬,熊、罴、狐、貍、织皮”。
先秦史料记载颇多。
例如:(1)西周青铜器“守宫尊”上有“苴幕五,苴幂二,毳布三”毳,兽细毛也。
——《说文》毳,细羊毛也。
——《字林》羊冷毛而毳。
——《礼记·内则》毳毛通指比较细的动物毛。
(2)共其毳为毡。
——《周礼·天官·掌皮》毡是利用毛纤维外表的鳞片层,经过加温加压搓揉,是鳞片相互嵌合而成的无纺毛织物。
(3)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诗·豳风·七月》。
郑玄笺:“褐,毛布也。
”以上说明在先秦时期动物毛纤维在纺织原料中已占很大比例,毛纤维已经为人们所利用和熟知。
二、中国古代动物毛纺织原料的主要来源最初所选用的毛纤维种类很多。
《烈女传》中记载春秋楚人老莱子之妻所云“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可见这种多种毛纤维杂用的情况可能一指延续到战国以前。
浅谈纤维材质在雕塑中的应用

出的形 式美感 中 , 为某种特 定材料 所表达 出的精神 内涵及语 还 言激 动不 已。正 是这 种情 愫使 得雕 塑家不再 局 限于雕 塑工 艺、
光纤在色 彩、 质感 、 肌理及: 畏现力 等方面都展现 出了不 同于
以往 的新面貌 , 而且具备 了保 荇更 久、 清洁除尘 方便 等优 点, 创 作者还可 以利用很 多涂层材料在 纤维上创造 出更丰富 的光泽和 肌理 。光 纤由百条灵敏 柔软 的细微 玻璃 导管组成 , 每个 导管不 足一根头发 丝粗, 多根玻璃 导管集成一束 , 许 外面 由透 明塑料包 裹, 这样就形成 了光 纤。光纤与光源连 接后 , 光束会在玻璃导管
纤维分为传统 ( 、 麻 、 丝 毛、 棉等 ) 和现代 ( 天然纤维和化 学纤
维 , 经 纬 编 织 的软 硬 质 材 料 , 有 所 有 的 线 状 材 料 , 包 括 一 及 还 也
维是一种极 细的金属 丝 , 比头发 丝细 , 它 比棉花 柔 , 比蚕丝 手感
好, 具有细微 化和 柔软 化的特征。
些金属 , 的分类一般为天 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大 两大类。天然 纤 维是指 自然界 中形成的 , 或从 人工种植 的植物 、 养殖 的动物体 中 或矿 物质 中获得 的纤维 , 为植 物纤 维、 分 动物纤维和 矿物 纤维。
化 学纤维是指 以天然或合 成 的高分 子物质 为原料 , 经过 化学制
造 和机 械加 工 而获 得 的纤维 , 有人造 纤 维 、 合成 纤维 、 无机 纤
维。合成 纤维是 以从石油、 、 煤 天然 气中提炼 的简单化合物为原 料, 经过化 学反应合成高聚物喷丝而成。
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节能的分析应用

浅谈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节能的分析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建筑行业每年平均以20亿平方米左右的速度发展,但另一方面,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这一数据还不包括在建材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耗能。
由此,建筑节能这一新生概念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效缓解能源紧缺问题,它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现状。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环保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目前我国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不论在产品构成、总体工艺水平还是产品质量上都远远不如发达国家。
这就涉及到一个节能功效的问题。
而当国内正在讨论如何提高建筑节能率的时候,国外已经在考虑如何减少二氧化碳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当国内正在研究节能材料的同时,国外已经将新型的节能建筑材料推广到全世界,并尽可能将节能率提到极限。
1.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简单来说,就是用尽量少的能源,过尽量舒适的日子。
1.1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紧密相连。
在建筑节能上,首先要重视的是新型材料在建筑装饰节能中的应用,能通过提高(墙体、门窗、屋面f统称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密封性,以降低采暖、空调等设施的能耗,通过建筑设计达到改善居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1.1.1新型节能墙体的应用。
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砖、块、板,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但数量较小,在总的墙体材料中占据的比例仍然偏小。
只有促使各种新型体材料因地制宜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墙体材料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进建筑技术的目的。
浅谈纤维艺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 72 -2023年 第2期纤维艺术形态多变,以单体雕塑、综合材料和装置等多种形式在公共艺术中展现它的独特性。
纤维艺术色彩丰富,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突,因其材料柔软且具有可塑性,所以从质感上能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让艺术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气息,便于艺术家传达情感,更有助于艺术家与观众互动与沟通。
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公共艺术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特性让公共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多可能。
一、纤维艺术与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关系当公共艺术(Public Art)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时,其所代表的也不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文化概念或流派,更是一种当代文化现象,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强调艺术的公益性和文化福利、通过国家和城市权力和立法机关建置而产生的文化政策。
”[1]公共艺术是一种在公共空间、具有大众参与并且服务于大众的艺术,以人们的文化需求为核心,能够表现出一个城市的特色。
在公共艺术中“公共”是前提,艺术的公共性才是核心问题,所以公共艺术不光是艺术,还与地域、哲学、民族、观念、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纤维艺术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使用天然纤维、人工纤维、化学纤维、有机合成纤维,通过编、结、缠、绕、贴、扎、缝、染等综合技法构成软体或综合材料构成体。
”[2]这种艺术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由欧洲的壁毯艺术演变而来的,从二维平面转变为三维立体,加入了立体空间的理念。
从平面到立体,艺术家选择动植物纤维、合成纤维这些贴近生活的材料,进行缠绕、编织、粘贴、缝缀等,创作出二维、三维空间作品,逐渐有了多元化的纤维艺术形式。
公共艺术强调开放共享和艺术感染力,因为观众是普通人,并不具有专业的艺术素养,所以这一特点决定了公共艺术作为大众艺术,必须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才能实现公共艺术的价值。
因此,公共艺术成了涵盖综合材料、壁画、雕塑、景观、装置等不同形式的复合型艺术。
纤维作为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材料,给人自由随意的氛围,软的特性带给人们温暖的感受,可以更好地传达艺术观念,在公共艺术实现公共性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植物纤维的利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化二班20121978
刘天涵植物纤维的利用在我国已有了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土陶器上就已经有了麻布的印记,植物纤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植物纤维最多见的利用模式,该数作为纺织原料制浆造纸。
作为纺织原料,主要利用的植物纤维有棉花、麻类(苎麻、亚麻和红麻等)、毛类(绵羊毛、山羊绒、骆驼毛)和茧丝。
随着衣着天然化,多样化潮流的兴起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纺织业已进入新的增长期,植物纤维用量逐年增长。
由于纺织传统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运用,为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接下来重点谈一谈制浆造纸方面。
造纸工业是绝对的植物纤维用量大户,据估算1984年全球制浆造纸共用植物纤维75亿吨,至2005年增至158亿吨,增加1.1倍。
我国是大国,但人口基数大,对纸的需求量大,人均资源不足等问题,我国所用造纸的植物纤维原料品种较多,分为六大类:针叶木、阔叶木、草类植物、韧皮纤维、种毛纤维、废纸纤维。
其中,我国的针叶木、阔叶木资源明显不足,需要广泛进口,这促使了纸张成本较高的局面。
因此,依我国国情,必须更好的利用其它植物纤维原料,如草类原料等。
但草类原料又有着纸浆得率较低、纸张成性较差、黑夜废液污染严重等不足。
所以,如何利
用好植物纤维制浆造纸,成了重中之重。
随着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造纸工业技术也与时俱进,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应用,使不少企业由传统造纸业向现代造纸业转变,积极实施清洁生产。
过去利用作物秸秆造纸,许多工艺过程都是化学过程,既污染环境,能耗又高。
如今,采用生物技术处理替代化学过程,则显著减少污染和能耗。
造纸工业用到的生物酶种类主要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木聚糖酶、木素降解酶和脂肪酶等。
常用的方法是选用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并用DNA重组技术对目标菌种进行基因修饰,拟培育出酶活高且稳定的造纸工程菌种。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矿物等资源的严重枯竭,植物纤维已经成为资源利用中的佼佼者。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快新型植物纤维的开发与利用,多功能多方面更好的利用植物纤维。
应提高植物纤维的利用率和利用宽度,增加植物纤维的附加价值,而不再是单一的普通加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植物纤维行业将会迎来春天,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