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共58页文档

合集下载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电子、机械、建筑等行业都需要铜作为 原材料。
铜矿资源的分布不均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某些地区铜矿资源丰富,经济 发展较快,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因为缺乏铜矿资源而发展缓慢。
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如某些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可能会成为铜 矿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需要进口铜矿以满足国内需求。
湖北铜矿资源丰富,主 要分布在大冶、黄石、 十堰等地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地 壳运动、板块 碰撞等形成的 地质构造对铜 矿的形成和分 布有重要影响
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可以形 成铜矿床,岩 浆的性质和活 动方式对铜矿 的分布有影响
地下水:地下 水可以溶解和 搬运铜元素, 形成铜矿床
气候条件:气 候条件可以影 响铜矿的氧化 和侵蚀,从而 影响铜矿的分 布
加强铜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开 采和盗采
推广绿色采矿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铜矿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加强铜矿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 浪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铜矿资源可持续 发展的挑战
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铜矿资源的重要性:铜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铜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铜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铜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铜矿资源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铜矿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铜矿资源的类型:硫化物 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 等
氧化物型铜矿的特点:品 位低、难选、储量小

铜矿床、铁矿床、金矿床工业类型

铜矿床、铁矿床、金矿床工业类型

矿床学铁、铜、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系别:地科专业:地质1201姓名:张闻翔学号:032120108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4年11月23日铜矿床主要工业类型1:斑岩铜矿含义及特征斑岩铜矿床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

И.Г.帕夫洛娃提出了可以与其它内生矿床相区别的斑岩铜矿床10大特征:(1)具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2)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在有些矿床中为斑铜矿、硫砷铜矿和挥铜矿)和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高岭石类矿物等)的成分稳定;(3)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矿石中明显较高(达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钼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金和铜—钼矿床;(4)矿化与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少数偏酸性(花岗斑岩、和偏基性的侵入体(闪长斑岩)有空间联系;(5)矿化或直接发生在斑岩侵入体中,或发生在紧靠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围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中;(6)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磐岩型交代岩;(7)根据金属元素出现最大值①和主要共生的非金属矿物②,可用如下顺序写出矿体和热液岩中稳定分带性;① Fe3+一Mo(Cu)一Cu(Mo)一Cu(Ag)一Fe2+(Au)一Pb一Zn一(Au、Ag);②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土,青磐岩;(8)矿床储量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成本低廉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9)与氧化作用有关的富矿的出现,形成了覆盖较贫原生矿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10)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随着地槽的岩浆作用在褶皱主期之前(在岛弧阶段)形成,又可在其后与造山阶段和活化阶段的斑岩侵入体和火山岩有关。

中国铜矿资源

中国铜矿资源

一、资源状况中国铜矿经过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截至1996年底累计探明储量7300万t(铜金属,下同),截至1996年底保有储量6243.6万t,其中A+B+C级储量2671.2万t。

查明矿产地91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00多处,已开发和近期待开发的矿床有90多个,见表3.7.3、图3.7.1(图中矿产地编号见表3.7.3)。

表3.7.3中国铜矿主要产地一览表二、地理分布中国铜矿分布广泛,在已查明的矿产地除天津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其中,江西、西藏和云南等3个省区的储量占全国铜矿储量的47.1%(以1996年底保有储量统计,下同)。

铜储量较多的还有甘肃、安徽、内蒙古、山西、湖北、黑龙江等6省区,储量合计2019.8万t,占全国铜矿储量的32.3%。

以上9省区的储量合计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80%。

从六大行政区分布来看,铜矿储量分布最多的是华东区、西南区,两大行政区的储量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60.9%,各大行政区的铜矿储量分布的比例:华北区11.4%、东北区6%、华东区31.4%、中南区9.8%、西南区29.5%、西北区11.9%。

从三大经济地带来看中国铜矿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

三大经济地带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1993)划分: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区市(未包括台湾省);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9省区;西部地带包括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共9个省区。

三大经济地带的储量分布比例:东部沿海地带9.1%,中部地带49.6%,西部地带41.3%。

图3.7.1 中国铜矿分布图三、资源特点中国铜矿资源从矿床规模、铜品位、矿床物质成分和地域分布、开采条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1)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7年颁布的“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大型铜矿床的储量>50万t,中型矿床10~50万t,小型矿床<10万t。

铜矿资源深度分析

铜矿资源深度分析
矿床中除铜和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还可回收许多金属,如铂族金属(铂――钯),钴、金、银、硒、碲、硫和铁等。原苏联诺里尔斯克硫化铜――镍矿床能回收14种元素,加拿大萨德贝里矿床能回收15种元素,所以这类矿床一般是镍、铜、铂族金属和钴的重要来源。经济意义很大。
2.5其它类型铜矿
除上述几类外,还有脉型。自然铜型,碳酸岩型矽卡岩型等,它们总共才占世界铜总储量的3.6%,但是对不同的国家来说,这些类型也许是重要的,如矽卡岩型对我国来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类型,占我国总储量的的28%,所以,各国均应根据本国的具体地质环境,寻找最具经济价值的优质矿床,也就是品位高,规模大,形状合适,矿带边界明显。矿石易处理和含有价值的副产品的矿床,以保证获得高利润和可以长期生产,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品位,这种高品位铜矿床最可能来源将是火山成因的黄铁矿型铜矿,层状矿床,以及某些矽卡岩矿床等。
该类铜矿特点是铜品位较富,平均为0.85%-2.0%左右,有的高达10%以上,加拿大20个矿床平均品位2.18%,塞浦路斯矿床多为3.5%-4.5%,葡萄牙新发现的内维斯――科尔跃矿床有很大一部分铜品位达8.665,土耳其东南埃尔加尼――马登地区铜品位高达10.02%,该矿床另在特点是伴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床中除铜外,常见有铅、锌、金、银、铁、硫、重晶石和石膏,此外还有少量硒、碲、镉、钴、镍、砷、汞、锑和锡等,矿床规模中至大型,矿石量10-1000万吨,矿床容易开采,经济价值大,因而国外对此型矿床颇为重视。
世界的铜资源分布广泛,遍及五大洲,有150多个国家都有铜矿资源,储量又相对集中,其中铜储量基础较多的国家有智利、美国、波兰、赞比亚、俄罗斯、扎伊尔、秘鲁、加拿大、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中国等,尤其是智利和美国,分别占世界储量基础的23.7%和15.3%智利,波兰和印度尼西亚,由于近年大量的新发现或原有矿山储量的扩大,储量基础增加较多,1994年比1990年分别增加了200万吨,2100万吨和900万吨,尤其是波兰,从居世界铜资源第10位,一跃成为列居世界第4位的铜源大国。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床分析Word版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床分析Word版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床分析一.区域地质背景铜陵地区位于贵池-马鞍山窿起带(印支期窿起带)的中部,西以郯庐断裂为界分别与华北地块和大别地块毗邻,南东与江南台隆相连。

南、北两侧分别被两条东西向的隐伏基底断裂所围限,与贵池、繁昌两个北东向的S状窿褶带相隔;东西两侧分别为北东向大型断裂带为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菱形窿起地块(图1-1)。

图1-1 下扬子地区构造简图(据刘文灿等,1996)1.沉降带;2.隆起带;3.背斜轴;4.向斜轴;5.断层;6.郯庐断裂带;7.构造单元边界安徽铜官山地区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钢金铁硫成矿带的中段,铜官山“S”状背斜的北西翼。

东西长约15km,南北宽约10km,铜官山、东狮子山、金口岭、鸡冠石等近10个大中型矿床密集分布于此。

矿床沿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铜官山岩体,呈NE向展布,与铜山背斜一致。

该区地层出露为志留-第三系。

与成矿有关的层位主要是在石炭系底部与泥盆系顶部接触界面上, 区内现已查明的几个大型矿床。

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主要为燕山期, 该期一般分为早晚两期。

燕山早期, 岩性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偏中性岩类;燕山晚期岩性为偏酸性的石英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等。

这两期岩浆活动在该区是相互重叠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成矿都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矿床所处的铜陵地区是沉降带中的相对隆起区, 主要矿产有铜、铁、硫、铅、锌、金、钼等。

其中以铜为主, 与邻区宁芜) 庐纵火山岩盆地中的铁矿构成著名的铁铜成矿带。

二.矿区地质铜官山铜矿床位于铜陵-戴家汇东西向基底断裂带的西端,铜官山“S”状背斜的北西翼。

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铜官山岩体,呈NE向展布,与铜山背斜一致。

沿接触带由南向北分布有白家山、宝山、老山、小铜官山、老庙基山、招树山、笔山、罗家村等8个矿段(图2-1)(—)地层1.地层:该区地层出露为志留-第三系,志留-泥盆系主要为碎屑岩;石炭-三叠系以海相碳酸岩为主,夹海陆交互相的煤及页岩;侏罗系主要为火山岩;白垩系、第三系多为陆相堆积。

安徽省铜陵老鸦岭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省铜陵老鸦岭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省铜陵老鸦岭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安徽省铜陵老鸦岭铜矿床是中国典型的古构造复合型铜矿床,地处南岳山质构造带西段,是中国中部及东南部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

该铜矿床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物资源,其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地质研究和矿业勘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老鸦岭铜矿床位于南岳山前陆构造带东北部,周边地质构造复杂。

其地质构造主要由鄂尔多斯运动和印支运动导致,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主要有主断层、副断层、褶皱和塌陷构造等,广泛发育的走向NE和NW向断层和NE和NW向褶皱,断层覆盖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

2、地层特征:老鸦岭铜矿床主要分布在龙门山群沉积岩中的化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层系中,该层系中灰岩的含量在40%以上,砂岩和页岩亦普遍出现,属于古构造重建期的海相沉积岩。

其中,主矿体分布在龙门山群早寒武世的深海环境碳酸盐岩中,富铜矿化主要发生在碳酸盐岩和砂岩之间的接触带上。

3、矿体特征:老鸦岭铜矿床以铜、铅、锌和黄铜矿为主要矿物,同时还有石英、方解石、云母等伴生矿物。

铜矿主要以黄铜矿为主,铅锌矿主要以方铅锌矿为主。

该铜矿床矿体形态多样,有脉状、层状、被状、散在等类型。

其中,大部分铜矿床富含铜量在0.1%-1.5%之间。

4、成因类型:老鸦岭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次地质作用,属于古陆边框重建期海相沉积成矿体系。

主要成矿阶段为中生代晚期,矿化作用主要以深成岩浆热液和后期地球化学作用为主,成矿流体为高温高压的中性热液。

二、地球化学特征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老鸦岭铜矿床矿区的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砂岩、页岩和侵入岩。

其中,碳酸盐岩的主要矿化金属元素为铜、铅、锌和铁,含量较高。

砂岩和页岩中则富含有许多轻微矿化的矿物元素,如钼、钨、镓、铋等。

2、矿物地球化学特征:老鸦岭铜矿床中的矿物元素含量较高,以铜、铁和锌为主,其中含铜量在0.25%-20%之间。

同时,还富含铅、锌、钨、铜、钼、铜、钽等元素,其分布规律也不尽相同。

铜矿床

铜矿床

目前,我国铜矿的主要工业矿床分为八类,各类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如下:1.矽卡岩铜矿此类矿床的特点是:①矿床均分布在中性至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层接触带或其附近;②矿床往往受断裂构造与层间破碎带控制;⑧矿石成分复杂,有用组分多,铜常常与铁、铅、锌、钼、钨、锡等共生;④围岩蚀变明显,在空间上铜矿主要与次透辉石矽卡岩有关多⑤矿床分布广泛,常成群出现,一般为中等规模,矿石品位较富。

我国东部地区已知矽卡岩铜矿多生成于燕山期,少部分属海西期。

根据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情况,与闪长岩-长花岗岩类侵入体有关的矽卡岩矿床,多是铁、钼与铜共生;而与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类侵入体有关的矽卡岩矿床则多是锡、钨与铜共生。

本类矿床的主要找矿标志是:(1)岩石标志①侵入岩矽卡岩铜矿总是与一定的侵入岩体紧密共生。

这种侵入体绝大部分属于中-酸性岩浆产物,如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等。

与基性岩浆有关的矽卡岩铜矿很少见;超基性岩侵入体的接触带则尚未发现过矽卡岩铜矿。

②围岩有利于生成矽卡岩铜矿的围岩,以碳酸盐岩石为主,如石灰岩、大理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和各种不纯质的石灰岩及白云岩、钙质凝灰岩等。

从我国已知矿床的围岩来看,燧石条带灰岩、泥质灰岩、薄层灰岩、含有机杂质的灰岩以及白云质灰岩等,由于含杂质,化学性质活泼,性脆易碎,形成空隙,最有利于铜矿的生成。

特别是当不同岩性的岩层与灰岩等碳酸盐岩石交互出现,其中并有不透水的页岩、硅质岩层存在,形成所谓“隔层”时,是矿化富集最良好的部位。

(2)矽卡岩及蚀变标志与铜矿有关的矽卡岩,按原岩的不同可分为:①钙质矽卡岩,系交代灰岩而成,典型矽卡岩矿物有石榴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和辉石(透辉石一钙铁辉石);②镁质矽卡岩,系交代白云质岩石而成,典型矿物有:镁橄榄石、尖晶石、金云母、硅镁石等;⑧硅质矽卡岩,系交代硅酸盐岩石而成,最主要的矿物是方柱石,其他矿物与钙质矽卡岩典型矿物差别不大。

铜矿资源地质特征

铜矿资源地质特征

铜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铜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有以下特征:(一)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中国铜矿成矿时代虽然从太古宙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其次是中新元古代和新生代。

从探明的大中型矿床的储量在时代占有情况来看,据王之田(1988)统计的各时代铜矿储量比例:太古宙0.6%,古元古代7.8%,中-新元古代16.5%,早古生代3.5%,晚古生代6.2%,中生代49.8%,新生代15.3%。

从各期的地壳运动来看,自寒武纪以来,历经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的地壳运动,每期虽然都有相应的铜矿成矿作用,并形成矿床,但以燕山期生成的矿床最多。

据郭文魁主编的1∶400万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了115个铜矿的床(点)在各成矿期的比例,其中燕山期占46%。

可见铜矿床的形成在整个地史成矿期中,燕山期成矿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成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从成矿环境来看,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

地层发育较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也较强烈。

这种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形成了多种铜矿类型,主要分布在赣东北、长江中下游、祁连山及邻区、中条山、西昌-滇中、三江地区以及黑龙江嫩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等。

在这些成矿区带已探明的铜储量占全国铜总储量的80%以上。

(三)主要铜矿类型的成矿环境从板块构造成矿环境来看,据王之田等人研究认为,斑岩型铜矿产于会聚板块边界,包括大陆边缘(含活动陆内古板边)和岛弧环境挤压弧系里,都与发生大幅度相对运动正负构造单元之间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夕卡岩型铜矿与斑岩型铜矿成矿环境基本类似,但成矿围岩有所不同;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在离散板块边缘和会聚板块边缘以及岛弧环境等均有产出,主要为大陆边缘斜坡已跨上洋壳部位的优地槽,或经洋壳俯冲送到海沟地带的原来生成在洋中脊的蛇绿岩套环境;海相沉积岩块状硫化物型铜矿,产于大陆壳海西-印支期海相断裂拗陷带环境,并受中生代岩浆岩的活化改造富集;海相沉积(变质)岩型铜矿,产于稳定大陆边缘裂谷或类似张裂构造的早期阶段,属冒地槽环境;镁铁-超镁铁质岩型铜镍矿,产于大陆边缘和增生褶皱带边缘深大断裂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铜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 价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