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简表
铜矿床、铁矿床、金矿床工业类型

矿床学铁、铜、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系别:地科专业:地质1201姓名:张闻翔学号:032120108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4年11月23日铜矿床主要工业类型1:斑岩铜矿含义及特征斑岩铜矿床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
И.Г.帕夫洛娃提出了可以与其它内生矿床相区别的斑岩铜矿床10大特征:(1)具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2)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在有些矿床中为斑铜矿、硫砷铜矿和挥铜矿)和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高岭石类矿物等)的成分稳定;(3)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矿石中明显较高(达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钼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金和铜—钼矿床;(4)矿化与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少数偏酸性(花岗斑岩、和偏基性的侵入体(闪长斑岩)有空间联系;(5)矿化或直接发生在斑岩侵入体中,或发生在紧靠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围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中;(6)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磐岩型交代岩;(7)根据金属元素出现最大值①和主要共生的非金属矿物②,可用如下顺序写出矿体和热液岩中稳定分带性;① Fe3+一Mo(Cu)一Cu(Mo)一Cu(Ag)一Fe2+(Au)一Pb一Zn一(Au、Ag);②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土,青磐岩;(8)矿床储量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成本低廉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9)与氧化作用有关的富矿的出现,形成了覆盖较贫原生矿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10)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随着地槽的岩浆作用在褶皱主期之前(在岛弧阶段)形成,又可在其后与造山阶段和活化阶段的斑岩侵入体和火山岩有关。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一)斑岩型铜矿这是我国最主要的铜矿类型,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兴安岭、山西中条山、长江中下游、西南“三江”、北疆和华北克拉通北缘5个地区,它们基本上位于世界3大斑岩型铜矿带(环太平洋带、古亚洲带和古地中海带)的分布区内。
它们的分布与构造作用关系密切,总的受构造活动带控制,但就单个矿床而言,矿床定位于隆坳交接部位,并靠隆起一侧(芮宗瑶,1998)。
在斑岩体中,并不是整个岩体内都有铜矿,而往往只是在斑岩体外缘的某些部位,该处一般裂隙构造比较发育,蚀变作用比较强烈,成矿作用发生在成岩之后,显然成矿是与热液活动有关。
目前,我国已知的5个超大型铜矿床中,斑岩型铜矿就占了4个,即西藏玉龙、江西德兴铜厂与富家坞和黑龙江的多宝山(储量已接近超大型规模)。
另外还有内蒙古乌奴格吐山、山西铜厂峪、江西德兴朱砂红、西藏贡觉多霞松多和西藏察雅马拉松多5个大型铜矿床。
我国的斑岩型铜矿床中铜的平均品位,相对比国外要贫一些,矿石含铜量多低于1%。
斑岩型铜矿床的矿石组分较复杂,可综合利用的元素较多,最常见的有钼,常形成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次是金、银、铼、硒、碲,它们都可作为副产品进行回收。
有的可能还伴生有铂族元素,但这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工作才能确定。
(二)海相砂页岩型铜矿这种铜矿类型主要产于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赋矿围岩为细碎屑岩(有的含火山物质)或碳酸盐岩石,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展布,并随地层同步褶皱,有的地段还有后期切层的铜矿脉产生。
矿床规模一般较大,主要分布在四川会理—云南东川—易门—元江、山西中条山、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和青海鄂拉山地区,它受陆内裂谷(亦有人称坳拉谷)或隆起区的边缘海槽控制。
海相碎屑岩型铜矿容矿地层的时代主要是元古宙和古生代。
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元古宙更重要一些,主要矿床都是产于中、新元古代细碎屑岩(有的含火山物质)-碳酸盐建造中,它是我国铜矿重要类型之一。
其中最大的矿床是云南东川汤丹铜矿,据最近的资料,其铜金属储量已接近超大型矿床规模(250万t)。
铜矿床

1989年,《中国矿床》(宋叔和主编,1989)推出的中国铜矿床分类,在前人分类基础上,着重考虑两个基 本因素:一是矿床形成的地质因素,即产出的地质环境、控矿因素及其成因;二是商品矿石的经济意义,即矿床 必须在现阶段能够被开发利用,而且要有一定规模。以这两个原则将中国铜矿床划分为六类:①铜镍硫化物型矿 床;②斑岩型铜矿床;③夕卡岩型铜矿床,④火山岩型铜矿床,⑤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床,⑥陆相砂岩型铜矿床。 至于石英脉型铜矿、自然铜矿床等,我国尚未发现大中型矿床,不是开采的主要对象,故未归入本分类。
丘基卡马塔斑岩铜矿床中国铜矿具有重要经济意义、有开采价值的主要是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斑岩型铜矿床、 夕卡岩型铜矿床、火山岩型铜矿床、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床、陆相砂岩型铜矿床。其中,前4类矿床的储量合计占全 国铜矿储量的90%。这些类型矿床的成矿环境各异,有其各自的成矿特征。根据芮宗瑶等(1993)、王之田等 (1994)等研究成果,按各类型矿床占有储量比例依次简述如下:
(一)斑岩型铜(钼)矿
该类型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占全国铜矿储量的45.5%,矿床规模巨大,矿体成群成带出现,而且埋藏 浅,适于露天开采,矿石可选性能好,又共伴生钼、金、银和多种稀散元素,可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其成矿特 点:
1、成岩成矿时代较新
东部地区的斑岩铜矿属于滨太平洋成矿域的一部分,成岩成矿时代以燕山期为主。如位于环太平洋西带外带 的赣东北大断裂的西北侧德兴超大型斑岩铜矿成岩成矿时代199~112Ma。北部地区的斑岩铜矿属于古亚洲成矿域 的一部分,成岩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如位于大兴安岭隆起带与松辽沉降带衔接部位的黑龙江多宝山 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时代292~245Ma;位于额尔古纳褶皱系的内蒙古东部乌奴格吐山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时代 188~182Ma。西南部地区的斑岩铜矿属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一部分,成岩成矿时代以喜马拉雅期为主。 如西藏东部地区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55~35Ma,马拉松多斑岩铜矿33.2Ma,多霞松多斑岩铜矿30.9Ma。
世界铜矿分布

世界铜矿的种类及分布世界铜成矿类型多样,按其地质---工业类型可分为:(1)斑岩型,(2)砂页岩型,(3)铜镍硫化物型,(4)黄铁矿型,(5)铜-铀-金型,(6)自然铜型,(7)脉型(8)碳酸岩型,(9)矽卡岩型[斑岩型]班岩型铜矿是一种储量大品位低可用大规模机械化露采的铜矿床矿石储量往往达几亿吨铜品位常常小于1%, 据世界上103 个斑岩型矿床统计单个矿床矿石量平均可达 5.5 亿吨, 铜品位0.6%, 它是世界上重要的铜矿工业类型之一。
[分布]已知的斑岩铜矿多分布在:(1)环太平洋带, 包括南北美洲大陆边缘狭长的斑岩铜矿带, 如加拿大的洛涅克斯,伐利科帕,美国的宾厄姆,比尤特,莫伦锡,伊利,圣里塔,墨西哥的卡纳内阿,拉卡里达德拉,巴拿马的塞罗科罗拉多,秘鲁的米契基累,塞罗佛尔迪夸霍内,智利的埃尔阿布拉,丘基卡马塔,拉埃斯康迪达, 埃尔萨尔瓦多和埃尔特恩特等,(2)特提斯斑岩铜矿带, 包括匈牙利的雷克斯克, 南斯拉夫的麦丹佩克, 伊朗的萨尔切什梅黑和马基斯坦的查盖地区矿床等。
(3)中亚----蒙古,重要的矿床有乌兹别克东部的卡耳马克尔, 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北的科翁腊德, 蒙古中北部的额尔德图间鄂博南部的察干苏布尔加和东部的阿伦诺尔矿床等。
[砂页岩型]砂页岩型铜矿是泛指不同时代沉积岩中的层控铜矿,矿床产在一套沉积岩或沉积变质岩中,它是世界上铜矿主要工业类型之一,占世界铜储量30%左右,矿床以其规模大,品位高,伴生组分丰富为特点,因而其经济价值巨大。
[分布]该类矿床在世界上分布很广,除上述铜带外,还有原苏联乌多坎,杰兹卡兹甘铜矿,美国怀特潘,美国蒙大拿州西部一直延伸到加拿大西南部的贝尔特铜带,以及玻利维亚的科洛科洛铜带等,近年在阿富汗发现的巨大艾纳克铜矿和在巴西发现的萨洛博铜矿均属于此型。
[黄铁矿型铜矿]黄铁矿型铜矿是指与海底火山作用有一定联系的含大量黄铁矿和一定数量铜、铅、锌的矿床,西方多称该类矿床为"块状硫化物矿床".目前世界上至少发现了420 个这种类型的矿床、加拿大、美国、原苏联、西班牙、葡萄牙、塞浦路斯、南非和日本等都是该类矿床的重要产地。
铜矿床工业指标的一般要求

表G.4 铅锌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表G.6 镍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注: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说明:
a)矿石中伴生元素质量分数大于指标时,应研究回收利用途径。
b)表中“S”质量分数指标系指黄铁矿中硫在矿石中的质量分数。
c)伴生元素中Cu WO3 Pb Zn Sn Mo Fe Bi CaF2 Sb等主要是对能形成独立的有用矿物、通
过选矿能选出单独精矿产品的,如:
------- Pb Zn Cu主要指赋存于硫化矿物中者。
------- WO3主要指赋存于白钨矿、黑钨矿中者。
-------- Sn主要指赋存于锡矿石中者。
------- Mo主要指赋存于辉钼矿中者。
------- CaF2主要指赋存于萤石中者。
-------Sb主要指赋存于硫锑铅矿和脆硫锑铅矿中者。
------- Fe主要指赋存于磁铁矿中者。
------- Bi主要指赋存于辉铋矿中者。
d)Ge Ga In Se Te Cd等分散元素,经选矿一般富集在铜、铅、锌的精矿中,通过冶炼回收。
表H.4银精矿质量标准
银精矿质量标准尚未颁布,目前按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8)中色财字第0596号文:“暂定银大于3000g/t的精矿为银精矿,含银1000g/t~300g/t的铜、铅精矿为银铜、银铅混合精矿”的规定执行。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一九八一年五月绪言铜是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有色金属原料,需要量很大。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速铜矿资源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铜矿地质勘探是矿山建设的先行工作,必须按照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地质条件的可能,合理地选择勘探矿区和部署地质勘探工作。
根据铜矿床常有多种组份伴(共)生的特点,在勘探工作中要切实执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的方针,为充分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创造条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尽量缩短勘探周期;加强地质工作的管理,认真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加强综合研究,不断提高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按时提交地质勘探报告,以适应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
我国于一九六三年颁发的《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第三辑铜》,对铜矿地质勘探工作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本规范是由地质部和冶金工业部共同组成的铜矿规范编写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的经验和原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七年颁发试行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的基本原则,广泛征求地质、矿山设计和生产部门的意见,以及收集我国主要铜矿区采、探对比资料,在原铜矿规范的基础上修编而成,作为审查验收铜矿详细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要求。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地质、地理等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规范的原则要求,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地运用。
同时,希望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修订。
第一章铜矿的工业要求为了适应铜矿矿山建设的需要,合理地安排铜矿地质勘探工作,必须了解工业对铜矿资源的要求。
并根据这些要求去研究所要勘探的铜矿床,在当前采、选、冶等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否被充分与合理利用,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为此,在本章中除介绍铜的特性及其主要含铜矿物外,还提出了工业加工技术对铜矿石的质量要求和确定铜矿床工业指标的一般原则。
铜矿床

目前,我国铜矿的主要工业矿床分为八类,各类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如下:1.矽卡岩铜矿此类矿床的特点是:①矿床均分布在中性至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层接触带或其附近;②矿床往往受断裂构造与层间破碎带控制;⑧矿石成分复杂,有用组分多,铜常常与铁、铅、锌、钼、钨、锡等共生;④围岩蚀变明显,在空间上铜矿主要与次透辉石矽卡岩有关多⑤矿床分布广泛,常成群出现,一般为中等规模,矿石品位较富。
我国东部地区已知矽卡岩铜矿多生成于燕山期,少部分属海西期。
根据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情况,与闪长岩-长花岗岩类侵入体有关的矽卡岩矿床,多是铁、钼与铜共生;而与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类侵入体有关的矽卡岩矿床则多是锡、钨与铜共生。
本类矿床的主要找矿标志是:(1)岩石标志①侵入岩矽卡岩铜矿总是与一定的侵入岩体紧密共生。
这种侵入体绝大部分属于中-酸性岩浆产物,如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等。
与基性岩浆有关的矽卡岩铜矿很少见;超基性岩侵入体的接触带则尚未发现过矽卡岩铜矿。
②围岩有利于生成矽卡岩铜矿的围岩,以碳酸盐岩石为主,如石灰岩、大理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和各种不纯质的石灰岩及白云岩、钙质凝灰岩等。
从我国已知矿床的围岩来看,燧石条带灰岩、泥质灰岩、薄层灰岩、含有机杂质的灰岩以及白云质灰岩等,由于含杂质,化学性质活泼,性脆易碎,形成空隙,最有利于铜矿的生成。
特别是当不同岩性的岩层与灰岩等碳酸盐岩石交互出现,其中并有不透水的页岩、硅质岩层存在,形成所谓“隔层”时,是矿化富集最良好的部位。
(2)矽卡岩及蚀变标志与铜矿有关的矽卡岩,按原岩的不同可分为:①钙质矽卡岩,系交代灰岩而成,典型矽卡岩矿物有石榴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和辉石(透辉石一钙铁辉石);②镁质矽卡岩,系交代白云质岩石而成,典型矿物有:镁橄榄石、尖晶石、金云母、硅镁石等;⑧硅质矽卡岩,系交代硅酸盐岩石而成,最主要的矿物是方柱石,其他矿物与钙质矽卡岩典型矿物差别不大。
铜矿床种类及铜的冶炼方法

铜矿床种类及铜的冶炼方法铜矿床种类及铜的冶炼方法最主要的铜矿床有两种:一为原生的斑岩铜矿床,约占全部铜资源的66%,美国、智利、秘多;一为水成岩中次生的层状铜矿床,约占全部铜资源的25%,著名的赞比亚-扎伊尔铜矿带即属发现的铜矿物约160多种。
原生硫化矿中以黄铜矿(CuFeS2)最多,其次为斑铜矿(Cu5FeS4),次生主要有孔雀石[CuCO3·Cu(OH)2]、蓝铜矿[2CuCO3·Cu(OH)2]等。
70年代末全世界具有开采价值的铜矿金属储量约5亿吨,海底锰结核的铜储量估计约1979年世界各国(中国除外)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各国都非常重视杂铜的回收。
1980年工业发达包括苏联)的杂铜回收量约占总产铜量的15%。
同年美国回收杂铜58万吨,占全国铜消费量的中国铜矿分布较广,已探明的铜矿床多为斑岩铜矿、含铜黄铁矿、矽卡岩铜矿.铜是优良的导体,仅次于银。
常温下铜的电导率为银的94%,热导率为银的73.2%。
铜在干燥空气中不氧化,氧化碳的湿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铜绿;与碱溶液反应很慢,但易与氨形成络合物。
铜的标准电极+0.337伏,铜不能置换酸溶液中的氢,但溶于有氧化作用的酸中。
二价铜的电化当量为0.0003294克铜和铜合金如青铜、黄铜、白铜等,广泛用于制造电工器材、机械、建筑材料和运输工具等铜有多种化合物,主要用于化工、医药、农药等方面。
与金属铜的用量相比,用于化合物的只占铜消费量的1%左右。
美国1979年铜消费量的比例为:电气工业58%,建筑工业18%,机械制造业9%,运输工具9%伦敦市场铜的平均价格为:1978年67美分/磅,1979年93美分/磅(1磅=0.4536公斤)。
炼铜原料以硫化矿为主,品位一般为1%左右,坑内采矿的边界品位为0.4%,露天采矿可降采出的矿石须先经选矿得到含铜20~30%的精矿,再行冶炼。
炼铜的方法分火法和湿法,以火法法生产的铜占世界总产铜量8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铜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简表
矿床工业类型
成矿地质特征
常见金属矿物
矿体形状
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
伴生组分
矿床实例
斑岩铜矿
产生在各种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斑岩、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等)岩体及其周围岩层中
以黄铜矿为主,少量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
层状、似层状、空心筒状、巨大透镜体等
中、大型至巨大型,品位一般偏低
钼、硫、金、银、铼、铅、锌、钴等
江西德兴富家坞铜厂,西藏玉龙,黑龙江多宝山,山西铜矿峪,内蒙古乌奴格吐等
矽卡岩型铜矿
沿中酸性侵入岩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的内外或离开岩体沿围岩的岩层产出以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为主,少量辉钼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锡石等
以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为主,还有囊状、筒状、脉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