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托物言志ppt

合集下载

初中作文指导:托物言志ppt1

初中作文指导:托物言志ppt1
呵,卵石,你是大海中的一滴泪; 你是岩石的一颗心;你是启迪人生的一 首诗;你是激励生命的一章交响乐!
在飘然而下 的生命最后 一刻,也匍 匐于母亲膝 下,把残叶 融入大地回 报母亲。
拓展联想
根据下列“物”或“意”,说说可寓之“意” 或可托之“物” 1、物:〔1〕铺路石 〔2〕树根 2、意:〔1〕无私奉献 〔2〕坚忍不拔
盛夏,你以盎然生机赋予夏以生命和风采,你不回避烈日的灼热,默默地进行着光合作 用,把制造的养料毫无保留地输送给花和果实,使花更妍丽,果实更甜美!
你的身体片片相依,时成婆娑的树冠,一任骄阳似火,为人们织出绿阴一片,而自 己却甘受骄阳的炙烤。
然而,正值金风送爽的十月,你却将凋零了,而且,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还不遗余力地 描绘金秋大自然的画卷,为人们留下最后的一丝美。不是吗?高远澄碧的苍穹下,不就 因为有了你才显得五彩缤纷吗?你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清香的溢远,更 没有水仙的清柔与素雅,你太平凡了,令人熟视无睹。然而又有谁能否认你内在品性? 那黄色的,火红的……这任何人也抹不去的迷人色彩,可不是你在用生命的血汗作画吗? 即使那残存的绿意,不也仍向人显示着希望,传递着春的信息吗?
你飘落了,打着旋,缓缓地,悠然落下。是留恋枝头,还是忧郁悲伤?不!都不是,
那是你投入大地母亲怀抱时欣欣的婆娑舞姿,是向母亲表示着赤子的心。“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啊!
小草
• 柔弱的身躯却蕴含 着顽强的生命力.
习作训练
题目:野草(小草)
提示:
1、从野草的生长情况联想它要求于人 的甚少的品格。
2、从野草的装扮大地,供人放牧等想 象它给予人的甚多的品格。
一物写一志
不要害怕苦难, 不要逃避磨砺, 不要畏惧风浪.
玉一般的品质,铁一般的意志.

初中作文指导:托物言志ppt课件

初中作文指导:托物言志ppt课件
你的身体片片相依,时成婆娑的树冠,一任骄阳似火,为人们织出绿阴一片,而自
己却甘受骄阳的炙烤。 然而,正值金风送爽的十月,你却将凋零了,而且,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还不遗余力地 描绘金秋大自然的画卷,为人们留下最后的一丝美。不是吗?高远澄碧的苍穹下,不就 因为有了你才显得五彩缤纷吗?你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清香的溢远,更 没有水仙的清柔与素雅,你太平凡了,令人熟视无睹。然而又有谁能否认你内在品性? 那黄色的,火红的……这任何人也抹不去的迷人色彩,可不是你在用生命的血汗作画吗 ?即使那残存的绿意,不也仍向人显示着希望,传递着春的信息吗?
你飘落了,打着旋,缓缓地,悠然落下。是留恋枝头,还是忧郁悲伤?不!都不是, 那是你投入大地母亲怀抱时欣欣的婆娑舞姿,是向母亲表示着赤子的心。“树高千丈,叶 落归根”啊!
14
小草
• 柔弱的身躯却蕴含 着顽强的生命力.
15
习作训练
题目:野草(小草)
提示:
1、从野草的生长情况联想它要求于人 的甚少的品格。
四、过渡要自然
13
落叶 ……瞧!那鲜艳妖娆的桃花微露着羞色,娇黄水嫩的迎春昂首挺拔,那秀丽端庄的玫瑰 妩媚娇艳,那典雅的蔷薇香飘十里。在这争妍斗丽、喷芳吐香的旖旎的花丛前,你将有 置身于花的海洋之感。然而谁又想到这些鲜花的怒放靠的是一片片平凡无奇的绿叶呢? 正是绿叶经过劳动——光合作用,贮藏大量的养料,才使鲜花能有机会向众人炫耀自己 那美丽的姿容。而绿叶自己呢?它从不摆出骄傲的气派,为了使人们能够欣赏动人的花 朵,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它甘愿在一旁供应养料,吐出废料;同时,它又以那翠绿的颜 色,陪衬鲜花,使之更加美丽。它在为花的美丽做出默默无闻的然而又是极其重要的贡 献。试想:如果没有绿叶的映衬,鲜花能鲜丽吗?“花儿再美,也要绿叶扶持。” 盛夏,你以盎然生机赋予夏以生命和风采,你不回避烈日的灼热,默默地进行着光合作 用,把制造的养料毫无保留地输送给花和果实,使花更妍丽,果实更甜美!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思路指导:托物言志 课件(共25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思路指导:托物言志 课件(共25张ppt)
(“虎”不在“威”,在“虎虎”生机。) ——叙议结合,点出其“志”——奋发向上的精神。
运 用
例文分析:爬山虎
“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的。你看它,不管刮风下雨,墙面多滑,它 总是一步一步向上长,直到墙顶,俯瞰大地。它生长速度慢,不如雨后春笋,可是,过不了几天,你 会突然发现,它又长高了,纤细的身影努力向上,漫成一片。
在形态,和人物的内在品质、精神、最求失去了联系,就丧失了借物的意义,文章也就成 为没有灵魂的垃圾文字,即便部分有这种联系,也会被没有任何联系的这部分内容冲淡了 主题,导致文章大为逊色。
同时,以外在对应人物的外在部分的描写,只是为了建立起物与人的联系,不能全篇 文章都以物的外在,表现人的外在,这样也完全丧失了托物言志的“言志”本质意义,文 章也会变大浅薄。因此,以事物的外在,表现作者的精神追求才是托物言志文章的核心。
我爱梅花,爱它的坚强和毅力。它在冰雪交加的冬天里不低头,迎着寒风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使寒冷的 冬季因为有它而增添了几分暖意和温馨。
技 法
运用托物言志的前提
(一)事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的统一性 作者借助事物刻画要表达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 的人,物的形象,就是自己的形象。因而选择的事物必然都是正面形象、美的事物——即 便外表不美,内在也是美的——没有一个作者,即便是一个灵魂丑陋的人,也不会用文字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德行恶劣、人性缺失的人,因而,作者在选取事物时,通常要选取一个 正面形象的事物,最多是一个外表朴实鄙陋,但本质美好的事物来塑造自己的形象,表达 自己的追求。因此,运用这种技法写出的文章,通常有以下四种形式: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 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托物言志作文(课堂PPT)

托物言志作文(课堂PPT)
我爱苔藓,因为它有着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24
【例文二】青苔 青苔不会开花,哪怕一朵小小的花;青苔
不会结果,哪怕一颗小小的果。它们几乎被人们 忘却了,但它们并未轻视自己的力量。它们默默 地、执著地奋斗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渲染 着块 块岩石。有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 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下生 命的颜色,开拓出茵茵的“绿洲”?!
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 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 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 3.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 观察,角度新,表现手法要新颖多变,语言要生 动形象传神。
4. 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状写事物时 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
媲美;它那美妙的身姿足以与杨柳争
春;它悄悄散发的清香能胜过茉莉。
可是它不与百花争艳,只是静静地开
在荷塘中,为人们献出自己的一切。
我想:荷花那无私的献身精神、质朴
的风格,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吗? 20
昙花

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昙花一现,定格记忆。 许久过后
依旧不能忘却初见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
22
浮萍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
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
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
又是皱折,浮动不定。有时也有鱼儿的“拜
访”。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
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
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

作文指导_托物言志共34页PPT

作文指导_托物言志共34页PPT
作文指导_托物言志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托物言志作文课件

托物言志作文课件

特点:托物言志作文 通常具有象征性、隐 喻性和含蓄性,能够 引发读者深思和共鸣
常见题材:自然景 物、动物、植物等
写作技巧:选择恰当的 客观事物,挖掘其象征 意义,运用生动的描写 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主 观情感和思想
常见题材:植物、动物、物品等
常见题材与主题
写作技巧:如何通过托物言志来表 达主题
添加标题
写作技巧总结:总 结托物言志作文的 写作技巧,如选择 合适的植物、抓住 植物特点、运用修 辞手法等,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这一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作文提升策略
阅读积累与素材积累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 养
关注生活细节,积累真实素材
整理素材,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学会运用素材,增强文章表现力
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提升
观察能力提升: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或视频等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表达能力提升:通过写作训练、口头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写作技巧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物品的特点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范文解析与点评: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托物言志作文写作实践
学生写作实践指导
明确写作目标: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作文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物体: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与主题相关的物体,并深入挖掘其 象征意义。
描述物体特征:指导学生如何对物体进行细致的描述,突出其特点,为 后面的言志做好铺垫。
表达个人情感: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物体的描述中,使文章更 具感染力和深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用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形 象感

初中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写法指导教案.ppt

初中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写法指导教案.ppt
们把目光从这些令人倍感哀伤的
景色中移开,移向那金灿灿的田野。田里的
庄稼经过几个月的培养,现在已经成熟了,
这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喜悦。辛勤工作
许久的农民们带着满面的笑容,走向金色的
田野,收获他们劳动的果实。他们在金色的
大海中干得热火朝天,一时间,春天的生机
勃勃,夏天的活泼热情,秋天的丰收喜悦全
..........
20
❖ 荷花扎根污泥,可它却出淤泥而不染,在墨绿 的枝干上,开出一大朵素净的花。
❖ 荷花不单单以它的卓绝风姿吸引着我,启示着 我,而且还以它那无私的献身精神感染着我。
❖ 它的花给大自然增添了光彩;它的叶可以做中 药材;它的块状茎——藕可以供人食用;直到它的 花凋谢了,它还要结出莲子奉献给人们。
托物言志的文章 写法指导
..........
1
联想
物象
人情
..........
2
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 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
3
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 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 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 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 现手法。
..........
11
二、描绘要具体
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 “形”,进行具体的描绘。这个 “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指它 的局部特征。
..........
12
三、联想要恰当
既然是“托物寓意”,就必然要采 用象征手法展开联想。
..........
13
四、过渡要自然
需要有较明显的却又是自然的句、段作为 过渡。
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周敦

第五单元写作指导《托物言志写法》课件(共3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写作指导《托物言志写法》课件(共3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托物言志的作文写作方法 1、精挑细选找准“物”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前,要进行一番极认真极仔细的搜选, 以便找到一个足以寄托自己情感的“物”。 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1)通过对某种事物描写,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寄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 a、写此物含彼意。 b、明写物暗喻人。
2、文中之物是作者的情思感悟与某种外物自身特性的自 然契合与沟通。 所托之“物”应该是令人心有所动,情有所钟的,能够 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思索和领悟。
3.“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因作者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和个性化的色彩。相同的“物”可以表达多样的“志”。
说一说:从托物言志的几篇课文中你得到哪些写作启示?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 第二,要仔细观察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在写景状物中饱含感情,写起来 才会生动亲切。 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描绘所写景物。最 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第四,要有感悟。在写景状物的基础上,加以精要的直 接抒情或议论。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可以称之为“金 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魂了。
导入新课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煅烧 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 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 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 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 操的决心。这首诗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 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观河海,悟其浩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托物言志
如果不想太直白地表达自己的志向 和情操,那就以物为喻“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类文章的特点,是将“志” (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 (“托”:借、假托的意思)于某 “物”。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 树、木,或其他具体的物。这“物”,往 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这具体之“物”可更巧妙、更 完美地表达,而文章的感染力也会因此增 强。
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 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 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 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 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文笔一转, 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另外一种感受:看久了,也 许会有单调、厌倦之感。这样写高原景色,真可 谓是一波三折。) (欲扬先抑,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积蓄了气势。)
点评: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经典写作范例,其描 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 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 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 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 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 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 白杨树”。
(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非常自然) (在这里,文章连用了四个反问句,像剥春笋一 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 读者去思考。四个反问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 深入,句法同中有异,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赞美之情到这里也发展到了顶点。)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 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 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 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 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杨树的原因,揭示全篇 托物言志的主旨。)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 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 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此处五赞白杨树,深化 主题,结束全文。) (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首尾呼应。)
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 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 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 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引导读者思索人和白 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本 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个 “难道”以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 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以反问句 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而这正是敌后抗日群众 的精神和意志。)
托物言志是中国历代诗文创作中常用 的艺术手法,现代散文中也常用此法。将 个人之“志”托于某具体之“物”上,于 是,“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志 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物。具体之“物”, 使“个人之志”传达得更巧妙、更完美、 更充分、更富感染力。如“松、竹、梅” 岁寒三友,常表高洁;“泥土”常表谦 逊;“蜡烛”常颂无私奉献等。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 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 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 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 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此处二赞白杨树的 不平凡,照应开头。既是对上文“惊叫”的补叙, 也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 (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直接点明白杨树,而把 突出点放在“我”情绪的转变上,为下文白杨树 的出现做了渲染。)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 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 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 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 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 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 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 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 着西北风。(白杨树正式出场了。这一段仅七 句,却把白杨树的外形、色彩、性格写得极为 形象生动。)
白杨礼赞
矛盾
(起笔就直接照应题目,一赞白杨树的不平 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开篇点明题意、总结全文。直抒胸臆,效 果明显。)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 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 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 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 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 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 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 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 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 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 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些描写成功 地勾画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 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这时你涌起
(本段既突出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又概括了 白杨树的气质和性格,突出了它的正直、坚强、 倔强和不折不挠。)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此处三赞白杨树的不平凡,抒发的感情进 一步升华。)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 这是欲扬先抑。)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 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 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 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 树中的伟丈夫。(否定的是好女子,但肯定的却 是“伟丈夫”。以此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 不同。)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 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 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 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 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