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合集下载

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听郭柏春教授讲座有感2009年6月7日有幸听了郭柏春教授的《教师职业精神》的讲座,郭教授说:说起老师,许多人以为这个职业不错,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收入稳定,没有风险。

殊不知教师这一行却是典型的“三高一低”[高压力、高强度、高风险、低收入] 的职业。

从来都只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可又有多少人想过,教师的职业存在着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的风险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造成影响,甚至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提高和维护自己的威信,以求把更多的健康暗示带给学生。

老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关系密切,所以,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最伟大的,他们的仪表、他们的衣着打扮实际上是其心灵的展示,对学生的暗示也就特别明显。

教师喜欢作什么、讨厌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常常通过仪表暗示给学生。

学生接受这种暗示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模仿,它必然会使潜意识受到内在强化,影响学生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不修边幅的老师,带出的学生通常生活上不拘小节,不文明语言和不文明行为发生率较高,纪律性较差;衣着华丽,打扮入时的老师带出的学生,一般喜欢弄潮,以时尚为荣,但适应能力脆弱,克服困难能力较差;衣着整洁大方,仪表庄重,严肃且大众化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注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且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

不少学校对教师仪表要求很严,除了为避免分散学生精力外,最主要的则是怕给学生造成负面暗示。

因此,为了向学生提供健康的暗示,老师的仪表必须有所讲究。

教师行为每天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行为举止得到巩固和强化。

他们接受这种暗示,由于选择的余地很小,所以总是无条件的。

也就是说,教师行为对学生时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为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影响,老师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有所检点,有所选择,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正面暗示。

谈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谈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谈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其言行举止无疑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教师的礼仪规范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师礼仪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

教师的礼仪规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其优秀的言行举止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师如果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展现出高尚的礼貌风度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必将成为学生仿效的楷模。

学生在长时间的观察和模仿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礼仪的影响,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反之,如果教师在行为举止上不够规范,言行粗鲁甚至失礼,必将给学生带来消极的示范,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受到不良影响。

教师的礼仪规范对学生的学术成就和职业素养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导师和引导者,其言行举止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术成就和职业素养。

教师如果能够以礼貌、文明的态度与学生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在这样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更加专注于学业,更加勤奋钻研,进而取得更好的学术成绩。

在与教师接触中,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教师的职业修养和素质要求。

教师的规范礼仪会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更需要与人为善、真诚待人的职业素养。

学生在这样的影响下,会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处世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礼仪规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礼仪的教师,其言谈举止亲切得体、为人处世和蔼可亲,必将给学生带来温暖和安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礼仪规范也会对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如果能够以友好和睦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必将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

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

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作为社会的引路人和学生的榜样,其在学生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优秀的教师通过以身作则的行动和言传身教的方式,引领着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他们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一、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优秀教师以自己的行动示范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诠释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他们拥有高尚的品格,注重自身修养和行为规范。

例如,他们严守纪律,尊重他人,注重职业道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

这样的行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

在课堂上,优秀教师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塑造学生良好品格优秀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言传身教的方法,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如诚实守信、勤奋努力、正直宽容等。

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他们使学生明白品德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坚守这些价值观。

同时,优秀教师能够宽容接纳学生的不足之处,激励他们不断改进自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优秀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他们的引路人,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成长之路。

他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术成就,还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

在学生面临选择困难时,优秀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为将来的发展做出明智的选择。

此外,他们还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强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优秀教师不仅对学生在学校阶段产生积极的影响,更能够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引导,他们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具备了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同时,优秀教师还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为此不断努力。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应该以积极向上、正直诚实为标准,以此来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

学生往往更加注重教师的行为,而非他们的言辞。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强调诚实、守时等品质,但自己却经常迟到、缺课或者说谎,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诲产生怀疑。

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展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行为。

其次,教师的言行举止应该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在日常的言行中应该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比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保持礼貌和尊重,不要轻易批评学生,更不要使用侮辱性的语言。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保持幽默和活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些细节的注意和把握,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也应该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诚实和正直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师应该坚持真实和诚实,不要在教育过程中夸大事实或者撒谎。

只有通过真实和诚实的言行,才能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

此外,教师的言行举止还应该体现出关爱和耐心。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他们需要教师的关爱和耐心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教师应该在言行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只有通过真心关怀和耐心指导,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也体现在他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上。

教师应该以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他们的成绩、背景或者特长。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只有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教师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

以身作则教师的影响力

以身作则教师的影响力

以身作则教师的影响力教师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去激励和影响学生。

本文将探讨教师以身作则的影响力,以及如何培养这种影响力。

一、影响学生品德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他们的品德行为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正直、坦诚、守信的老师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激励他们努力成为优秀的人。

教师如果在日常教学中自律自强,做到言行一致,学生会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和榜样,学习到如何正确地行为和做人。

例如,如果一个教师向学生灌输诚实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行为中践行诚实,这会激发学生积极培养自己的品德,并在日后的生活中受益无穷。

二、影响学生学术成就教师不仅仅在品德上对学生产生影响,他们的学术表现和专业素养也会对学生的学术成就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当学生看到教师对待学习认真负责,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们会被教师的榜样所感染。

教师的积极教学态度、认真备课和深入浅出的解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影响学生人际关系教师的言行举止还会对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一个善良、友善、富有同理心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学生看到教师善待同学、尊重他人、和善待人,他们会从教师身上学到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关心他人,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

而一个严厉、刻薄、态度恶劣的教师,则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甚至影响学生与他人的关系。

四、培养教师以身作则的方法了解到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培养这样的教师。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起一套评估系统,以评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水平,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同时,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师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品德、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职业道德和作风,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教学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课堂氛围等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承担起让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健康成长的责任。

2. 传道授业影响。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授予学生扎实的知识和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

同时要善于以身作则,真实深入地将各种知识灌输给学生。

在教学中,强调诚实守信、正义公平、与人为善、爱国守法等。

3. 身教言传影响。

教师的言传身教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应该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扮演好文明的引领者、慈父慈母的角色。

总之,良好的教师师德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教师可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素质,他们将会更容易地在学生心目中产生良好的影响,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师德师风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教师师德师风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教师师德师风与学生成长的关系教师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是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规范的重要标准。

教师师德师风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教师的榜样作用、教育引导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教师师德师风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首先,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具有榜样作用。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行为时,学生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吸取正面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

例如,如果教师注重诚信,学生会在模仿教师的同时也养成诚信的习惯,这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道德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全面成长具有教育引导作用。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教师的师德师风决定了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方式。

教师如果以身作则,严谨治学,注重自我教育,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并且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再次,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成长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示范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如果教师具备为人师表的榜样力量,能够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例如,如果一位教师严守学校纪律,不只注重自己的形象,还要求学生保持纯洁而整齐的服装、言行举止得体,那么学生们会意识到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助推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同时,教师的师德师风还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和教育信任度。

优秀的教师不仅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还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

当教师能够以身作则,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尊重时,学生会由衷地对教师产生敬意和感激之情。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塑造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塑造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塑造的影响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教育知识和技能外,教师的态度、品德、言谈举止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成为学生一生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首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学生的情感方面。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况,积极向上的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到温暖、亲切和受到关爱,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反,消极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沉闷、孤独和冷漠的印象,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还体现在学生的认知方面。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教育模式、愉快的讲述方式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相反,苛刻的教师会给学生造成过度的压力和焦虑,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最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还体现在学生的行为方面。

教师的言行举止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价值观念。

积极的教师能够传递正能量,鼓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弘扬正义,自觉遵守规则,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心态。

而懒惰消极的教师则可能会给学生传递消极的思想,心态不稳,行为不端,导致学生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就此而言,教师的言行举止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关怀和爱的体现。

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品质,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到社会中的美好、正义和公平,逐渐成长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思辨能力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听郭柏春教授讲座有感
2009年6月7日有幸听了郭柏春教授的《教师职业精神》的讲座,郭教授说:说起老师,许多人以为这个职业不错,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收入稳定,没有风险。

殊不知教师这一行却是典型的“三高一低”[高压力、高强度、高风险、低收入] 的职业。

从来都只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可又有多少人想过,教师的职业存在着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的风险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造成影响,甚至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提高和维护自己的威信,以求把更多的健康暗示带给学生。

老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关系密切,所以,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最伟大的,他们的仪表、他们的衣着打扮实际上是其心灵的展示,对学生的暗示也就特别明显。

教师喜欢作什么、讨厌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常常通过仪表暗示给学生。

学生接受这种暗示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模仿,它必然会使潜意识受到内在强化,影响学生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不修边幅的老师,带出的学生通常生活上不拘小节,不文明语言和不文明行为发生率较高,纪律性较差;衣着华丽,打扮入时的老师带出的学生,一般喜欢弄潮,以时尚为荣,但适应能力脆弱,克服困难能力较差;衣着整洁大方,仪表庄重,严肃且大众化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注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且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

不少学校对教师仪表要求很严,除了为避免分散学生精力外,最主要的则是怕给学生造成负面暗示。

因此,为了向学生提供健康的暗示,老师的仪表必须有所讲究。

教师行为每天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行为举止得到巩固和强化。

他们接受这种暗示,由于选择的余地很小,所以总是无条件的。

也就是说,教师行为对学生时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为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影响,老师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有所检点,有所选择,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正面暗示。

老师的严谨治学,努力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爱护学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的师范行为,是学生效法的楷模。

它的暗示作用,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而体罚、变
相体罚、挖苦漫骂学生等自私、固执、蛮横的教师行为,往往是学生侵犯、攻击行为的温床。

有吸烟、喝酒、赌博等不良习气和嗜好的老师,如果对自己的行为觉而不察,那么,他很可能充当的是小烟民、小酒鬼、小赌徒的塑造者,而与自己的高尚事业背道而驰。

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

然而,那么“教书不育人”的教师因自身素质不完善,忽视了学生细小的举动。

表面上看,这不过是“针头绕脑”的小事,一不留意就过去了。

但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冷静地想一想,其实,这是一种“心罚”,它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曾这样断言:“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事实正是这样。

学生对教师的说教进行认知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教师自身的言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评价。

如果二者一致,学生就会乐意接受,反之,就会抱鄙夷甚至抵制的态度。

象上边的例子,学生以匿名信的形式的宣泄,还能解除一些抵触情绪,更多的学生则如何解除呢?
的确,教育工作者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东西,便无法真正给予学生,因为教育不是演戏,假象逃脱不过学生明亮的眼睛。

教师只有以自己言行统一,表里一致的美好品德为载体,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使他们在对真理的信奉中也对教师产生敬仰之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教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教育无小事”,已不正焉能正人。

再说“小事”不小。

“小事”做好了,就能拓展教育空间,缩短师生距离,赢得学生的信赖,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方面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时代的变迁,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主体意识增强了。

教育者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培养高尚人格,强化内在素养,使自身的“象征意义”更加丰富深厚,让真理更好地释放出“热能”,点燃青少年心中奋发向上的火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