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秦论》学案(无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秦论》学案(无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秦论》学案(无答案)

《过秦论》

第一课时课内知识复习案

课标要求1. 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4.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叙写:1.对照原文准确翻译文言实词、虚词和课文; 2、整理和积累文言知识点。

使用说明:

1.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依据课文1—2段注释复习翻译,要求逐字逐句,准确无误。

2.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完成训练案。要求不看书、不讨论。(有些题目可以只说不写)

3.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并解决自己有疑问的题目。

一、文化常识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汉文帝,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当时长沙王不受文帝宠爱,故有被贬之意)。后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

贾谊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其中《陈政事疏》和《论积贮疏》是批评时政之作,对后世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说,贾谊的文章“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七篇,被贬长沙途中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喻。谪居长沙三年,作《鵩鸟赋》,假辞赋之要,抒忧国之情。其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所著文章五十入篇,刘向编为《新书》十卷,已散佚不全。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

二、知识点梳理

(一)给加点字注音:

崤()函窥()囊()括膏腴()陈轸()召()滑逡()巡遗镞()鞭笞()藩()篱隳()名城销锋镝()劲()弩()瓮()牖()绳枢()墨翟()阡()陌()谪()戍()度长

絜()大

(二)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3.蒙故业,因遗策()()

4.西举巴蜀()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6.宽厚而爱人()

7.…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

8.因利乘便()()

9.秦人开关延敌()

10.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11.奋六世之余烈()()

12.振长策而御宇内()()

1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4.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15.自以为关中之固()

16.赢粮而景从()

17.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18.然秦以区区之地()

(三)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外连衡而斗诸侯通,

2.合从缔交通,

3.赢粮而景从通,

4.孝公既没通,

5.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

7.倔起阡陌之中通,

8.赢粮而景从通,

9.百有余年矣通,

10.威振四海通,

(四)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

1.山东豪俊遂并起古义:;今义:今指山东省。

2.铸以为金人十二。古义:;今义:黄金人。

(五)指出加粗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5.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8.深谋远虑

9.履至尊而制六合

10.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以愚黔首

1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13.《过秦论》

1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5.据崤函之固

16.自以为关中之固

17.尊贤而重士

18.因利趁便

19.追亡逐北

20.序八州而朝同列

21.会盟而谋弱秦 / 以弱天下之民

22.约从离衡

2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24.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5.却匈奴七百余里

(六)根据所提示的特殊句式类型,翻译下列句子

1.判断句

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谪戍之众

④天下诸侯已困矣

3.省略句

①尝以十倍之地。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④聚之咸阳。

⑤铸以为金人十二。

⑥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⑦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4.宾语前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崤函之固,自若也

5.定语后置

①伏尸百万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我的疑惑:

第二课时

课内知识复习案

使用说明:

1.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依据课文完成课内知识复习案

2.用20-2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解疑答惑。

学习目标叙写: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固、兵、爱;

课内知识复习案

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2.因

①因遗策

②因利乘便

③因河为池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追亡逐北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致万乘之势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

③商君佐之

④聚之咸阳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

②及至秦始皇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

②追亡逐北

11.度

①内立法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12.遗

①因遗策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宽厚而爱人

第三课时

训练案

使用说明:

1.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依据课文完成训练案。(有些题目可以只说不写)

2.用20分钟时间,小组讨论,解疑答惑。

3.整理归纳,查漏补缺。

学习目标叙写:1、通过训练案检测对知识点的掌握成度,及时查漏补缺。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

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

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3.下列句中斜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遗策(由于)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纳)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B.北收要害之郡。

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5.以下句中斜体字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外连衡而斗诸侯。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C.却匈奴七百余里。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6.下列句中斜体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言论,这里指著作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水池,池塘

7.下列句中斜体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以为桂林、象郡作《师说》以贻之

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

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

【自主区】【使用说明】教师书写二次备课,学生书写收获与总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