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后的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临床研究
插胃管的实例报告

对一例颅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置入胃管的护理实例报告留置胃管是一项常用的护理技术,但对于昏迷病人的置管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已行气管切开置管的患者,胃管插入更为不易。
现就对一位颅脑外伤、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成功置入胃管的护理实例进行报告。
一、病情简介患者,男,60岁,因从高处跌下后昏迷1小时,于2009年1月20日10:40入住本院脑、骨伤外科。
入院时深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放射灵敏,T36.9℃、P96次/分、R21次/分、BP140/85mmHg。
CT显示左侧额叶高密度灶。
诊断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脑挫裂伤”。
予脱水降颅压、止血等处理,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于当日11:50行“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同时行气管切开。
14:20手术完成返回病房。
术后仍深昏迷,生命体征尚平稳,于1月23日9:30医嘱指示留置胃管鼻饲。
护士以常规方法反复多次插胃管未成功,遂申请护理会诊。
二、解决问题经过本人至病房检查患者,其生命体征平稳,血压饱和度94%,仍处深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听诊肺部有痰鸣音,气管套管固定良好、经套管给氧通畅。
即为患者翻身拍背后吸净其气管套管及口、鼻腔内痰液,将患者处于右侧卧位;选择16号硅胶胃管,比量好插入深度(55cm)后用消毒石蜡油将其充分润滑;经左侧鼻孔插入胃管,插入深度达15cm时,嘱护士用舌钳将患者舌头拉出,并稍加快插入速度,将胃管插入55 cm时,以注射器回抽有胃液,将胃管末端插入水杯无气泡逸出,说明已达胃部,遂盖上胃管外端塞盖。
用两条8 ×1.5cm的胶布,第一条交叉固定于鼻翼两侧,第二条固定于两交叉胶布上边,然后用手往外拉胃管,感觉有阻力但胶布无脱落;再取4 ×1.5cm的胶布一条,在同侧耳垂包绕胃管对贴,然后分开,分别贴于耳垂两侧;胃管末端用别针固定于肩部衣服上。
三、效果评价插入胃管一次成功,且插管过程中患者未出现面色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改变,效果满意。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留置胃管方法探讨

【 中图分类号】 R 4 7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3 ) 0 7 A一 0 1 2 4— 0 1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者 多为 昏迷 患者 , 因不 能经 口进 食 , 且 检验 ,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于创伤 的修 复 、 感染和高热等原 因 , 可造成严重的体力消耗 , 需要 补充 足够的营养 , 除静脉补 充营养 以外 , 应及早 经鼻饲 提 供肠 内营养。 由于伤情的影响和长期 留置 胃管 的刺激 , 患者的 环状 括约肌受到不 同程度的损伤并发生功能障碍 , 易发生食物
反流及吸人性肺炎 。因此 , 除做好 鼻饲 的护理外 , 还 应做好 呼
吸道 的管 理 和护 理 , 减 少 误 吸 的 发生 。我 科 2 0 1 0年 4月 一 2 0 1 2年 1 月收治气管切开并鼻饲患 者 6 8例 ,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试验组一次置管成 功率为 9 1 . 2 %高 于对照 组 的 5 8 . 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1 ) ; 试验组 一次置管成 功者不 良反 应发生率为 4 1 . 9 %低于对 照组 的 9 5 . 0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1 ) 。见 表 1 。
表1 2组置管情况 比较
[ 例( %) ]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 气管切 开并 鼻饲 患者 6 8例 。男 5 4例 ,
留置胃管的护理研究论文

留置胃管的护理研究论文【关键词】胃管胃管置入是基础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虽大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临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屡见不鲜。
近年来,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已显不足,因此对胃管置入的研究更加注重个体化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广大护理同仁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讨论。
现就胃管的选择、不同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留置胃管应重视的问题进行综述。
1胃管的改进1.1硅胶胃管硅胶胃管与橡胶胃管相比优点较多,与组织相容性大,已逐渐取代与组织相容性小的橡胶胃管;且硅胶胃管头端较硬,便于顺利插入,管壁柔软,对患者刺激小;末端连接一小塞子,灌注后只需将小塞子塞住末端开口,不必反折末端并包裹纱布,节约卫生材料;管道是透明的,便于观察管内情况;管前端侧孔较大,便于灌注食物或引流。
1.2弯头胃管在传统胃管基础上,对管前端进行改造,其前约为一长4cm的实心段,实心段向端头渐渐变细并向一侧弧形弯曲30°角,端头为一圆滑尖头;实心段与空心段夹角处有一侧孔,且向管尾每隔4cm有一孔,共4个,绕管凿出,不在同一直线上;距管前端15cm、25cm、45cm、55cm、65cm、75cm 各有一刻度线,距管尾4cm处一侧稍凸起与弯头相对应,用于判断弯头的指向。
该胃管与传统胃管比,具有引流效果好、操作时不需要患者特殊配合,不需要特殊体位,易插入,避免普通胃管在吻合口盘旋的弊端,为昏迷、危重等患者解决了误入气管、插管困难难题。
1.3一次性滴喷药胃管刘志兰、赵红研究的一次性滴喷药物胃管是用小号硅胶管行胃管插入并将胃端制作多孔,置入胃贲门,另一端连接一次性输液器使药滴入,适当挤压莫菲氏滴管可使药液呈喷射状布满胃黏膜,可达到及时有效治疗的目的。
1.4带有三通阀的胃管马振芝[1]等研制了一种带有三种阀的胃管,即由一根端头为实心的塑料管作为胃管,其插入端的头部有与管腔相通的、向外上方倾斜的斜孔,在靠近斜孔管壁上有相互错开的壁孔,通过插接在胃管外露端口上的三通阀构成。
昏迷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方法

昏迷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方法张洁【摘要】[目的]探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方法。
[方法]将116例昏迷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胃管法。
比较两组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
[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为91%,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改良置胃管法,简单易行,省时方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置胃管法。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6(014)016【总页数】2页(P1688-1689)【关键词】昏迷;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作者】张洁【作者单位】221000,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插胃管法是将胃管自鼻腔、咽部、食管插入胃内,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1],然而昏迷病人常伴有自主呼吸微弱或不能自主呼吸、吞咽发射迟钝或者消失,而气管切开是对呼吸困难的昏迷病人采用的一项紧急而有效的救治与护理措施,但在给此类病人留置胃管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昏迷病人无法配合护理工作,操作中由于刺激易引起误插、误吸、呛咳、憋喘等不良反应,从而导致心率上升、血压不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是咽喉部黏膜损伤、误入气管及其他并发症。
另外由于病人意识昏迷舌后坠,同时咽部留置气管套管,因此给此类病人留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往往不高[2]。
为保证气管切开昏迷病人鼻饲药物、食物等治疗护理的同步,提高留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降低误入气管率,对防止误插、误吸、呛咳及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
对照组58例病人,采用传统的置管方法,插入胃管时病人不能配合吞咽或没有吞咽动作,使胃管难以插入,造成胃管经常出现误入气管或盘曲口中等[4],而常规的“平卧去枕头后仰”,由于重力作用通常会使舌后坠更加严重。
胃管置入长度10 cm~15 cm时,将病人头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但神经外科多为重症颅脑疾病病人,发病早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不能剧烈活动,且术后头部引流管多,头过度后仰或前倾易加重病人的病情,尤其是脑干损伤者,甚至会导致呼吸心搏骤停,而且气管切开病人头前倾时会加重气管套管对气管的刺激,反而会引起病人剧烈呛咳。
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探讨

Lo e M C, v n ui Re e koAS, u J ,ta .Die tc nr lo elc ce Zo X e 1 r c o to fc l y l
2 0 , () 3 4 . 0 5 02: 62 1 2 2 [】 Jns A L i w a cr p e e c c m s f g [ . e G nt 2 o e P ,a dP C n e e i nt s o e e 1 t e e 2 r g i o a JN , 19 ,1 ) 6 —6 . 9 9 ( : 31 7 2 41
置胃管并进行效果评价, 所得有效计数资料数据用SS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P S1 0 0 通过)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昏 c 2 迷患者采取改
进 的方 法 ,疗 效明显优 于 常规 的插 胃管操作 方 法。
【 关键词 】 昏迷 患者 ; 留置 胃管 ;方法
中图分类号 :R 7 . 4 36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号 :1 7- 14 (00 06 — 2 6 1 89 21 )1— 0 8 0 7 时难度”。 ]
1 . 2深 昏迷患者采用托下颌置管法 .2 2.
胃管置入 是基础 护理中的技术操作之一 ,临床上为昏迷患者不能
配合做吞咽动作 ,发生置管 困难 、置管异常 的现象 屡有 发生。传统的
给昏迷 患者 留置胃管的方法 已显不足 ,成功率降低 。改 良的方法提 高
了插胃管的一 次性成功 率 ,减轻了对患者的刺激和减少 了并发症 的发
用 于并舌后坠患者 ,患者仰 卧 ,当 胃管插至 口咽部时 ,另一人用 双手将 患者 的下颌 托起 ,使其头呈后仰状态 ,将舌根 肌提起 ,然 后将
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方法研究

气 管 切 开 是 危 重 病 人 呼 吸 困难 时 采 取 的 一 项 紧 急 而 有 效 的
治 疗 措 施 , 给 病 人 留 置 胃管 带 来 一 定 的 困难 , 理 人 员 对 常 规 但 护 方 法 进 行 改 进 , 高 了 一 次 成 功 率 , 对 两 种操 作 方 法 进 行 了 比 提 并 较 。现 总 结 如 下 。
自如玉 , 王美 婷 。 海 波 , 建茹 , 张 刘 刘福 军
Ba y 。 a gM etn , a g Hab , t l Ho p tlo i Ru u W n iig Zh n io e ( s i f a a
S n eCi b i o ic , b i 6 2 0Ch n ) a h t He e v n e He e 0 5 0 i a y Pr
3 讨 论
表 2 两 组 医 护 人 员及 家 属 满 意 情况 比较
例
注 : 组 满 意 率 比 较 , 一3 . 6 , 两 2 6 7 P<O O 。 . l
法 置 管 。改 进 方 法 : 据 病 人 的 年 龄 选 择 合 适 的 胃 管 。 备 齐 用 根 物 ( 括 气 管 插 管 用物 , 包 以备 气 管 套 管 意 外 脱 出时 的 应 急 插 管 ) 携 至 病 人 床 旁 , 病人 家 属 解 释 , 得 合 作 。吸 净 病 人 呼 吸道 痰 向 取 液 , 洁 消毒 气 管 内套 管 。病 人 平 卧 , 下 垫 一 软 枕 , 下 铺 治 清 头 颌
中 图分 类 号 : 4 2 R 7 文献标识码 : C 文 章 编 号 :0 9 4 3 2 0 )2 10 —6 9 (0 8 1 B一3 6 —0 20 2 9 分 以下 者 为 不 满 意 ) 5 。
昏迷且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进

2 结果
表 1 两 组病 人 一 次 置 管 成 功 率 及 置 管后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 以P <O . 0 5为 差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3年 6月 一 2 O 1 1 年8 月 在 我 院植 物 人
2 4 h内误 吸情 况
鼻腔 来 置 管 , 发 挥 健 侧 较 好 咽 部 肌 肉 的吞 咽功 能 , 同 时 侧 卧 位 可
1 . 2 . 1 留置 胃管 方 法 ① 观 察 组 采 用 留 置 胃管 改 良法 。 置 管 病人均带有气管切开 导管 , 其 外 导 管 上 的 气 囊 不 放 气 。病 人 取 平 卧位 , 头 略 向健 侧 倾 斜 2 O℃左 右 , 并选择健侧鼻腔 , 用 湿 棉 签 清 洁后 , 置 入 带 导 丝 的 胃管 ( 江 西 丰 临 医用 器 械 有 限公 司 生 产 ) , 置 至鼻 腔 5 c m左 右 , 退 出 导丝 3 c m, 缓 慢置 人到 1 0 c m 时送 回导丝 至 胃管 顶端 ; 置人 胃管 至 1 5 c m~ 2 O c r r l 时 抬 高 头 部 使 下 颌 靠 近
以 上 。随机 分 为两组 , 观察组 6 0例 , 男3 3 例, 女2 7例 ; 年龄 5 O . 4 3 岁 ±6 . 1 2岁 ; 颅脑 外伤 2 9例 , 脑 梗死 1 9例 , 脑 出血 1 2例 。对 照 组4 O例 , 男2 2例 , 女 1 8例 ; 年龄 4 9 . 9岁 ± 5 . 8 1岁 ; 颅 脑 外 伤 2 O例 , 脑梗死 1 2例 , 脑 出血 8例 。两 组 病 人 年 龄 、 病 情 等 比较 ,
率, 效 果优 于传 统 的 留 置 胃管 方 法 。 关键词 : 气 管切 开 术 ; 留置 胃管 ; 改 良法 ; 昏迷 ; 误 吸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更换胃管方法改进的探讨

【 关键词】 昏迷患者 ; 气管切开; 更换 胃管
昏迷 伴 气 管 切 开 的患 者 留 置 胃 管 是 治 疗 采 取 的 必 需 措
有 时 反 复 试 插 或 借 助 于 喉 镜 直 视 才 能 插 管 成 功 … 。 笔 者 所
施 , 于昏迷 、 对 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的患者 , 由胃管 内灌注 需 食物 、 水和药物 , 以保 障营 养 的供给 和达 到治疗 的 目的。此
程 爱玲
【 摘要 】 目的 探讨昏迷 患者气管切开后更换 胃管方法 的改进 , 以减少患者在插管过程中的不适和痛 苦, 达到
将3 0例 昏迷 气 管 切 开 后 留 置 胃管 的患 者 随机 分 成 观 察 组 和 对 照组 各 1 5例 , 察 组 采 用 观 两 组 患者 一次 性 插 管 改 进 后 的更 换 胃管 方 法 一 次 性 成 功 率
}I ,0 87 8 :3— 6 , 20 ,( )4 4 . 理
吸道都有不 同程度 的扭 曲, 当 的调整 躯干 的位置 , 少气 适 减
道 的扭 曲度 。半 昏迷 、 昏迷 患 者 的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较 多 或 有 舌 后 坠 , 加 上 呕 吐 物 等 极 易 引 起 呼 吸 道 堵 塞 , 及 时 用 吸 引 再 应 器 吸 出 口腔 、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及 呕 吐 物 。 舌 后 坠 患 者 放 入 通 上
体交换 , 是确 保 手 术 安 全 的重 要 环 节 , 部 侧 方 向 固定 后 呼 头
[ ]王 忠 诚 . 出 血 性 疾 病 的外 科 处 理. 经 外 科 学 , 9 8 1 2 脑 神 19 , 1
( )68 1 :1 .
[ ]李少 兰, 3 陈玉琼.5例高血压脑 出血患者 的术 后护理. 代临床 6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切开后的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的昏迷患者成功置入胃管的效果。
方法:将2006年3月~2009年3月行气管切开的昏迷病人120例,根据留置胃管不同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和试验两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法;实验组采用改良置管法。
结果:实验组60
例采用改良置管法一次置管成功的有57例,成功率95%;对照组60例一次置管成功26例,成功率43%。
可见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采用改良置管法,简单易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对患者刺激小,减少了置管
引起的呛咳和其他不适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气管切开胃管
昏迷病人不能自主呼吸和吞咽,往往行气管切开和留置胃管通过鼻饲给药和营养。
气管切开是对呼吸困难的昏迷病人,采用的一项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给病人留置胃管时却带来一定的难度。
通过我们采用改良置管方法,从而提高了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气管切开的昏迷病人120例,男94例,女26例,年龄18~60岁。
实验组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对照组60例中,男40例,女20例。
两组在性别、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同时备用气管插管用物,以防备套
管意外脱出时的应急。
①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置入胃管。
要选择合适的胃管,备齐用物,向病人家属解释有关注意事项并取
得配合。
然后吸净患者呼吸道的痰液,清洁消毒气管内套管,注意清洗鼻腔,让病人平卧颜面向上,头部垫1个约15cm高的薄枕。
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测量长度、润滑胃管,从一侧的鼻孔缓缓插入16cm 时,操作者左手轻推病人下颌并以50°角转向右侧,推时下颌尽量
靠近套管处,再缓缓送入胃管。
插管到45~55cm时抽得胃液,表示置管成功,固定好胃管。
②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入胃管。
按常规昏迷患者置胃管法操作,平卧位不去枕,润滑胃管前端适用
无菌摄子夹持胃管插入,当胃管插入鼻尖至耳垂2/3距离长度时,抬高头部快速插入。
评定标准:①插管成功标准:因气管切开患者置管过程中,胃管易盘曲在咽部,如果用听气过水声和胃管末端放入水中,看有无气泡的
方法,有一定的误判率。
故本文以抽出胃液来做为插管成功。
②一次置管成功标准:置管顺利,中途无往返操作,插管至45~55cm时抽得胃液后,即为1次置管成功。
③不良反应:操作过程中患者有剧烈呛咳,并出现心率加快每分钟10次以上,血氧饱和度下降10%以上者,即为出现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两样本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间用t检验。
结果
两组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比较:对照组60例中,1次置管成功26
例(43%),1次置管失败34例(57%);实验组60例,1次置管成功57例(95%),1次置管失败3例(5%)。
见表1。
两组胃管置入法一次性成功患者不良反应率的比较: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26例,出现一般反应12例,不良反应14例;实验组1次置管成功57例,一般反应51例,不良反应6例。
见表2。
讨论
气管切开是解决患者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主要方法:气管切开后患者胃管置入管喂送饮食是保证病人营养供给以及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目前临床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采用鼻饲营养供给较普遍。
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气管套管占据咽喉部空间,使咽部空间较小,所以造成置入胃管时胃管通过困难,其原因如下:①食管上端有功能性括约肌存在,这种括约肌的作用可使食管上端除正常的吞咽动作外,处于闭合状态,加上气管套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间接压迫食管壁,造成食管管腔狭小,再加上插胃管时病人不能配合吞咽或没在吞咽动作,使胃管难以插入,造成胃管经常出现误入气管或盘曲口中等。
②金属气管切开套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集中在相对薄弱的气管后壁,使软组织向后方突起,间接压迫了食管壁,使胃管插入受到阻力,造成操作困难。
③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吞咽困难,同时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不能引导胃管入食管入口中,同时增加了插管的阻力。
食管入口处在闭合状态,吞咽功能消失时,胃管容易插入食管入口两侧的梨状隐窝,使胃管置入失败。
④常规的“平卧去枕头后仰”,由于重力作用通常会使舌后坠更加严
重,同时食管被压在气管的下方,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挤压会更加严重,故胃管很难通过。
⑤昏迷病人咽喉部分泌物过多,而患者又不能自行清理和咳出,致使在胃管置入过程中,因胃管的刺激和由于病人的呼吸运动,使吸气时分泌物吸入胃管内,阻塞胃管腔,既使胃管置入胃内,也不能正常抽出胃液,不能判断证实为成功。
另外还容易阻塞胃管,更不能用注气听气过水声,来证明胃管是否在胃内。
⑥由于反复的刺激,使患者咽喉部肌群痉挛,出现咽环肌紧张性收缩,使胃管入口处通过困难。
改良胃管置入法的优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置管方法,当置管达到咽部时,使头部前屈位可压迫气管,加重对气管黏膜的刺激而引起呛咳,同时前屈的体位会使患者的颅内压暂时升高,易引起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而实验组患者采取平卧位,颜面向上,头部垫小薄枕,使颈、躯干在同一水平位置,可相对拉直咽部的通道,使胃管前端沿轴线下降,减轻了对咽壁的刺激;当插至16cm时,左手推下颌呈50°角推向右侧,气管及气管内套相对前移,气管导管相对绷直,咽喉部和食管间隙也相对扩大;将下颌部以50°角轻推向右侧,喉头向前移位,咽下部最窄的咽喉部就变宽,从而使胃管可顺利通过。
操作者双手要戴无菌手套,用手推进胃管,把握推置管的力度,当感觉胃管置入中有阻力,应及时调整插胃管的速度和角度,以减少胃的刺激性,提高成功率。
本研究证明,实验组所采用的胃管置入改良方法,简单易行,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患者刺激性较小。
在操作过
程中出现的剧烈呛咳、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10%以上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传统的胃管置入法。
改良置管法可用来作为气管切开患者的常规操作方法,对临床上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放置胃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建辉,白娇娇.特殊病例插胃管方法.护士进修杂
志,1998,13(6):5.
2 周启侠,陈春红.重型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患者两种胃管置入法效果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