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护理常规

多发伤护理常规
多发伤护理常规

常见问题/关键点

1 ?心跳呼吸骤停

2 ?休克(失血性,心源性,感染性)

能衰竭6 ? MODS 7 .疼痛8 .恐惧 初始评估

1. 气道情况:是否通畅、有无分泌物,颜面紫绀等情况

2 .呼吸情况: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3 .循环情况:血压、脉搏、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出血量

4 .意识水平,瞳孔情况, GCS 评分

5 .到达时间、生命体征、疼痛评分

6 .受伤时间,损伤机制,有无现场昏迷史

7 .性别、年龄、过敏史、既往病史

&充分暴露,检查全身的受伤情况 持续评估

1 .生命体征

2 .意识水平、瞳孔变化情况,持续 GCS 评分

3 .气道通畅情况

4 .呼吸情况:呼吸的频率节律型态

5.循环情况:监测血压,不稳定时期每 5-15分钟评估一次血压,平稳后可改

30分钟到1

小时评估一次,评估有无休克及组织低灌注表现以及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6 .尿量:尿液的颜色,性状,量

7 .腹部体征:有否膨隆,有无腹膜刺激征的出现

&肢体活动情况:有无运动障碍

9 .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 X 线,CT , B 超,MRI ,腹腔穿刺等特殊检查结果

10 .用药后效果评价:止痛剂应用后 30分钟评估疼痛评分

11 .评估患者及家属心理焦虑的情况 1. 无心跳呼吸者立即给予心肺脑复苏及进一步生命支持。连接心电监护如为室颤或无脉 性室速立即予除颤。

2.

有呼吸的患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保持氧饱和度在

95 %以上。

3. 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血压、氧饱和度监测。

4. 开通至少两路大的静脉通路(至少 20#留置针)并保持一路接输血器。

5. 予颈椎和脊柱制动直至证实无损伤。(注意:当证实脊柱可解除制动时,应记录时间 及做出决定的医生姓名并评估肢体的伸展功能)。

6. 抽取血标本:CBC 、BG , PT 、APTT , CX7,术前免疫及备血,必要时对怀孕妇女检 查RH 类型。

7. 床边备好吸引物品和复苏设备。

& 制动/夹板固定骨折及错位的部位,对有连枷胸、反常呼吸者,可进行棉垫加压包扎外 固定,呼吸机正压呼吸行气道内固定或进行肋骨牵引固定术,以减少反常呼吸影响。及早 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保证供氧。

9. 清洗伤口并覆盖敷料(注意:尽量保留一些暴力事件受害者身体上的证据如枪伤或刀 刺伤的伤口)。

10. 协助医生放置有创性监测通路监测血压。

11 ?备齐有关导管如吸引管、胃管、胸管等。

12?插入导管,如腹部/盆腔部位疼痛/创伤患者完成肛检后予留置导尿管,观察患者 的尿量、颜色、多发伤护理常规

3 .低氧血症

4 .感染

5 .肾功

性状。

13?必要时做心电图,尤其是胸部钝性创伤者。

14?保持患者体温正常,必要时使用液体加温器或予以温热棉被覆盖。

15.予以止血或根据病情需要予液体/血液输入,及时做好皮试,给予TAT注射。

16?对合并血气胸的伤员,应及时协助医生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减轻胸腔压力,改善肺气体交换功能,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一次性引出1000~1500ml以上血量或引流3

小时内,引流速度在200ml/小时以上者,做好紧急剖胸探查术的准备。

17.监测出入量。

18?密切关注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9?疼痛的护理在根据医嘱使用有效止痛剂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暗示性语言及精神护

理,以增强止痛的效果。

20?心理护理主动关心、同情伤员,紧急处理做到稳、准、轻、快、沉着冷静,让伤员

有安全感。做好说服开导工作,消除伤员急躁情绪。尽可能多地接触伤员,多与其交谈以解除其孤独感和压抑感。

21.安全护理两侧床栏拉起,防止坠床。

教育

1 ?心理护理多发伤因为意外受伤,起病急,对于突如其来的伤痛,患者常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等多种情绪反应,担心今后能否继续正常工作和生活,有些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还常表现为不同程度头痛、头晕、怕声响、怕震动、有不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焦虑等,同时还会伴有偏瘫、失语、癫痫等,患者甚至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安慰、解释、关心和鼓励,多与患者谈心,沟通、交流,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2 ?饮食急性期指导患者暂禁食禁水,为急诊手术做好准备。

3 ?休息与活动颈椎骨折者颈托固定,脊柱或骨盆骨折患者卧背板、硬板床或气垫床。指导患者不可坐起,翻身时身体成一直线。肾挫伤早期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可减轻疼

痛,防止挫伤后继发性出血和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 ?随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的目的、药物的作用、液体滴入的速度、注意事项等,以达到合理用药并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5 .宣教和解释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步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