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前沿讲座论文
2024年《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为期八周的《化学专业前沿讲座》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各位任课老师都自己研究方向的最前沿成就,可谓是“____过海,各显神通”呀。
这门课程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尽管各位老师的研究内容都不尽相同,但是其研究发展方向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目标进行—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在其基础上创新的技术称绿色技术、环境友好技术或洁净技术,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处于当前国际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在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根据绿色化学的概念,它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做到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吸纳都产品中去,真正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
____年,美国通过了一个“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
____年后在,“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绿色化学的研究者们总结出了绿色化学的____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实验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
____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
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现代社会都在追求绿色生活,绿色化学对于绿色生活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2024年《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2)2024年的《化学专业前沿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化工技术进展论文(大全5篇)

化工技术进展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化工技术进展论文0.0 前言一个学期的化工技术进展学完了,在这门课程里,各个研究室的老师以讲座的形式像我们介绍了他们从事的研究,包括智能粘弹性胶体束及应用、氢能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进展、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与应用进展、单分子膜及其应用等。
这门课程使我对最新的化工技术,以及这些新技术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比如方波老师做的智能粘弹性胶体,研究的就是胶体在特定作用下能够反应出规律,在医疗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再比如说高性能的碳纤维,研究的就是新材料,这种材料比一般的碳纤维材料的韧性更强。
总的来说这些化工新技术主要围绕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化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化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的经济基础和先导产业,首当其冲该投入环境保护中来,如今绿色化工产品随处可见,开发绿色化工技术与生产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化工生产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环境社会意识和化工工艺的落后。
在这种形势下,人类要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综合考虑环保、经济、社会以及化学工业本身发展的要求。
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增多,这些应用包括原料、溶剂、催化剂、多元醇等,及使用低能耗的工艺。
发展环保型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三废排放量。
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业,降低原材料消耗,增加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
加快化工废水处理设备、药剂、废气处理设备、排烟设备的系列化、成套化,以提高化工环保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
人类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智慧是无限,在生产化工产品时要考虑产品是否能够具有可回收利用性、可处理性或可重新加工性能。
例如近年来的有色涂料产品:传统的涂料产品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健康。
化工学科前沿讲座心得

化工学科前沿讲座心得
化工学科前沿讲座是我非常期待的一次学术活动。
在这次讲座中,我对化工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讲座介绍了化工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新能源材料、生物
化工、环境保护等,这些都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讲
座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比如纳米材料在催化
剂领域的应用、生物质能源的转化利用等,这些内容让我对化工学
科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讲座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比如
计算机模拟在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在新材料研发中
的作用等。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为化工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
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讲座还邀请了一些业内专家和学者进行分享和交流,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学习
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也了解到了在化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中
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化工学科前沿讲座让我受益良多。
我不仅对化
工学科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自己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我相信这次讲座对我未来的学术生涯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化工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
化工学术论文(5篇)

化工学术论文(5篇)化工学术论文(5篇)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1.实践培训重视不够。
新课标要求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同学具有肯定的专业设计力量,但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规划中往往使专业理论教学偏颇,实践培训教学又深化不够不到位,使得艺术类实践教学形式往往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各课程间较为分散、连接不够;同时在实践训练设计上内容较单一,实践训练室建设不足,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导致艺术设计类教学内容与社会单位需求难以贴合。
2.师资条件限制大。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老师队伍建设上,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多以校内老师为主导,而且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老师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学问却缺乏社会实践阅历,而且高职院校聘请的艺术设计类老师良莠不齐,导致校内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根本无法保证明践教学质量。
二、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状况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指老师通过工作室将课程支配、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它以专业学问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内容,通过工作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
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近年的开展状况如下:1.工作室时间支配。
工作室主要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导师负责,同学可以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学习,而工作室实践内容主要从其次或三个同学开头、第五个学期结束,主要是通过项目实践去巩固课堂上的教学学问,关心同学提高专业学问的运用力量。
2.工作室设置状况。
我院工作室主要依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方向进行设置,目前主要设置工作室有:广告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多媒体设计工作室,工业设计工作室及动画设计工作室等,工作室数量基本满意同学需求。
3.师资结构状况。
我院负责工作室的导师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扎实综合学问和较强实践力量,全面负责指导设计课题与实践课题,因此,我院工作室导师结构主要由本校专业水平及实践阅历突出的老师和聘请的校外实践丰富的设计专家、设计总监来组成。
4.工作室基本管理模式。
省属高校化学化工学科前沿讲座的思考与实践

化 工时刊
C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T i me s
V o 1 . 2 7, No . 1 J a n . 1 . 2 0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1 5 4 X. 2 0 1 3 . O 1 . 0 1 5
相结合, 培养其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提 高创新创业 能
力; 另一方 面促进 老 师开 展 学 术 交流 , 不 断丰 富 教学
内容 , 不 断提高 自身 的教学 和科 研水 平 。
参加学术讲座, 这不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和激发其对科 研 的兴趣 , 影 响了大学生科 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
一
5 0—
胡 兵等 省 属 高 校 化 学 化 工 学 科 前 沿 讲 一
近年来 , 我们精选的学术讲座内容涉及新型反应
与分 离技 术 、 新 型催 化 技 术 、 绿 色化 学 工 艺与 清 洁 生 产、 环 境友 好材 料 、 化 学 与新 能 源 、 生 物 化 工技 术 、 化 工基 础理 论和 实验技 术 等 的新 进 展 , 既有 基础研 究 的 重要 成果 , 也有 应用 研 究 特 别 是 产 业 化 的成 功案 例 。
研究与实施情况 , 实践表 明 , 对有效传播该学科 前沿最新 进展 , 拓展大 学生的知识 视野 , 推动大学 生科 技创 新实践活 动, 培养 大学 生的综合 素质 等起 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省属高校 学科前沿 学术讲座 创新 能力
学 科前 沿讲座 是 大 学生 第 二 课 堂 活动 的 主要 形 式, 是第 一课 堂 的必 要 补充 和 延 伸 , 是提 高 学 生综 合 素质 的有效 的教 育平 台 。世 界 著 名 大学 历 来 都 十分 注重学 术讲 座 的开 展 , 听讲座 成为这 些 高校大 学生学
2024年《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为期八周的《化学专业前沿讲座》课程即将圆满落幕,期间各授课教师以其专业领域的尖端成就,生动诠释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精神。
本课程中,尽管教师们的研究主题各不相同,但其研究趋势皆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愿景——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其创新技术包括绿色技术、环境友好技术或洁净技术,旨在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在生产与使用中的影响,是当前国际化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其核心理念在于,运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潜在污染。
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化工生产应实现全部反应物原子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以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并确保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还应减少废物排放,提高原子利用率,以达到“零排放”的目标,同时生产出对环境、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有益的产品。
绿色化学的倡议最早源于化学工业高度发达的美国,该国在____年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法令。
____年后,美国化学会(ACS)正式提出“绿色化学”这一概念,并被美国环保署(EPA)采纳为核心口号。
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绿色化学的学者们归纳出____条原则,这些原则现已被广泛用作评估化学合成路线、生产过程和化合物绿色程度的指导准则。
为表彰在绿色化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企业,美国于____年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
绿色化学正引领着化学工业的变革,为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绿色化学在构建绿色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二)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力推进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特别是地下铁路建设在多个重要城市已全面展开。
鉴于施工场地、道路交通等城市环境因素的制约,传统施工方法面临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盾构施工法作为一种对城市正常机能影响甚微的隧道施工方法,普遍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并在部分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预计在未来十年内,盾构施工技术将持续取得显著进展。
各大城市的地下铁路建设、城市上下水隧道工程,以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均涉及穿越重要河流的难题,其中部分区段或将采用盾构法进行隧道施工。
化工科技论文例文

化工科技论文例文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十分密切,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化工科技论文例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化工科技论文例文篇一化工产业的希望绿色化工摘要随着化工行业飞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关、停、转现象屡见不鲜,而化工产品又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须用品,研发“环境友好、节约能源”的绿色产品日见紧迫,发展绿色化工突显重要性。
关键词绿色化工;实用性;紧迫性中图分类号[TQ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0-0043-010 引言20世纪中叶,科学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与此同时,越来越引起人类担忧的是全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大量“三废”排放,这些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失调,对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环境污染,研发绿色化工技术势在必行。
1 化学工业现状化学工业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工业,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乃至当代高科技的发展都与化学化工的进步直接相关,因此,化学工业所表现出的“环境污染”和“特殊贡献”两重性,对广大化工研究人员和生产人员提出了挑战。
最初的办法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开展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发展了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噪声治理技术等环境保护手段,对环境生态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人们发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规模的迅速增长,环境治理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环境污染的速度,而且用于污染治理的费用不断上升。
地球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而迅速恶化,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因此,根本的解决办法只有一条,这就是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生产模式,倡导绿色化生产,从污染源头防止污染发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范文在参加《化学专业前沿讲座》时,我对这次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讲座的主题涉及了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对于我们学习化学专业的同学来说,绝对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讲座上,首先介绍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在实验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其他许多学科领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等等。
了解到这些,让我对化学学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讲座详细介绍了当前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
其中涉及到了纳米化学、有机合成、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纳米化学作为目前研究最为活跃和前景最广阔的领域之一,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催化、生物传感、能源等应用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讲座中的案例分析,让我对纳米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于未来科研的兴趣。
讲座还介绍了有机合成的最新研究进展。
有机合成是研究如何合成有机分子的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讲座重点讨论了合成方法的创新和研究方法的改进。
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讲座中提到的新型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优化。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化学合成的效率和选择性,有望在制药、材料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应用。
此外,讲座还介绍了功能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特殊性质和功能的材料,如光学材料、电子材料、功能陶瓷等。
讲座中重点介绍了几种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通过实例,我了解到功能材料在电子器件、储能材料、传感器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这让我对化学学科的应用前景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在整个讲座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化学学科的前沿研究方向,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讨论,对科研的方法和思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讲座还鼓励我们参与到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中,积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前沿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氢化铝钠和纳米复合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氢化铝钠是最有研究应用前景的络合金属氢化物,从二十世纪五十年起被合成出作为一般还原剂。
尤其是近来其储氧性能被发现。
更是成为各国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镁基储氢材料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种。
因为金属Mg 储氢量大(MgH2的含氢量( 重量, 以下同) 达到7. 6 %) 、重量轻( 密度仅为1. 7 g/ cm3) 资源丰富、价格便宜。
镁基储氢材料也是储氢材料中研究最早的, Reilly 和Wiseall 在1967 年和1968 年相继发现, Mg2Cu 和Mg2Ni 具有比纯镁好得多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
但镁基材料存在的缺陷是其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差, 需在300 ℃高温下方能有效吸放氢。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多数储氢合金的表面存在有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阻碍了氢气在材料表面的分解和氢气向体相的扩散。
因此, 科学工作者在积极地探求改善镁基材料储氢性质的方法。
近年来采用合金元素或多元合金与镁或氢化镁进行复合, 使镁基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一、NaAlH4简介1.1络合金属氢化物在一些离子型氢化物中,例如LiH等,由于H+的电荷少而半径大,离子型氧化物故能在非极性溶剂中同B3+,Al3+,Ga3+,形成络合金属氢化物,例如NaBH4,LiAlH4。
络合金属氢化物都是极强的还原剂,在干燥宅气中较稳定,遇质子溶剂则发生猛烈的反应。
常见的络合金属氢化物还有氢化铝钠(NaAlH4)、氢化铝钾(KAlH4)等。
对这些络合氢化物的研究现在主要集中在储氢性能上。
1.2氢化铝钠的基本性质氢化铝钠(NaAlH4)属于络合金属氢化物,NaAlH4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其中Na+为平衡阳离子,AlH4-为络合离子体,Al位于络合离子体正四面体的中心,而4个H原子则位于正四面体的间隔顶点上。
NaAIH4是一种白色晶状固体,其熔点为185℃,不溶于乙醚,但易溶于四氢呋喃(THF)和乙二醇二甲醚等醚类溶剂。
在常温下、干燥空气中可以稳定存在,遇水与潮气后会发生剧烈的反应,应密封保存或在惰性氛围下保存。
2、氢化铝钠的合成方法2.1氢化铝锂的合成方法NaAlH 4在还原性上与LiAlH 4相似。
NaAlH 4是最早被合成并被广泛应用的络合金属氢化物。
1947年Finholt .Bond 和Schlesinger 首次用LiH 和AlCl 3在乙醚中合成出4LiAlH 。
反应前常加入少量LiAlH 4作为反应的引发剂。
LiAlH 4是一种几乎能还原所有有机官能团的化合物,现在已经大规模商业生产。
其制备原理如下: 4LiH+AlCl 3 LiAlH 4 +3LiCl2.2氢化铝钠合成方法综述在合成LiAlH 4过程中,投入反应物LiH 为4mol ,而3molLiH 在反应后以LiCl副产物被遗弃。
并且金属锂较为昂贵,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因而能否使用较廉价的钠代替昂贵稀缺的锂,使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制备出NaAlH 4。
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根据过去研究表明,NaAlH 4的合成较LiAlH 4更为困难,这也是NaAlH 4至今没有大规模商品化的原因。
尽管NaAlH 4。
的合成较为困难,但前人对NaAlH 4的合成还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2.2.1采用NaH 与卤化铝合成1955年Finholt 等继续沿袭LiAlH 4的合成方法,即用卤化铝与NaH 在四氢呋喃(THF)或醚中反应制备,率先合成出NaAlH 4。
4NaH+AlBr3(AICl3)一NaAlH 4+3NaBr(NaCl)在合成中,可以添加少量NaAlH 4做为该反应的引发剂,在反应中加入NaAlH 4是为了得到活性中间体AIH 3。
随后AlH 3再与NaH 反应生成NaAlH 4。
其原理为:(1) NaAlH 4与A1C13反应生AIH 3:3NaAlH 4+AlCl 3--3NaCl+4AlH 3(2) AlH 3与NaH 反应生成NaAlH 4:4AlH 3+4NaH ———4NaAlH 4总反应式为:3NaAlH 4+AlCl 3+4NaH ——4NaAlH 4+3NaCl但该合成方法未获得到推广。
Finholt 等发现在合成过程中,反应试剂纯度必须很高;NaH 与溴化铝反应非常慢,且产率较低;同样NaH 与氯化铝反应也很慢并且伴随着溶剂的分解。
20世纪80年代,南开大学的申泮文教授研究了此类合成方法。
他发现,NaH 外层包裹了矿物油,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反应活性;且反应生成的NaCl沉积在反应物NaH上而使反应阻断;通过强烈搅拌剥离下来的微细NaCl又悬浮在THF中,这给产品的分离回收带来了困难。
为此申泮文教授改进了制备氢化铝钠的实验方法,即用TiCl4作为催化剂使Na与H:反应生成高分散性的纳米级NaH,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Nail反应活性很强。
NaH在常温下即可与AICl3反应生成NaAlH4,该方法弥补了以往方法的不足。
1961年,前苏联的两位学者Zakharkin和Gavrilenko在苯中采用有机金属化合物三乙基铝(Al(C2H5)3)作为催化剂,用NaH与氯化铝乙醚溶液反应制得NaAIH4。
反应结束后过滤,溶于苯的三乙基铝得以分离。
再经THF萃取提纯可得到产物NaAlH4。
相对于单纯用NaH和氯化铝反应制备,该方法反应较快,且产率较高可达90%。
反应原理如下:Al(C2H5)3+NaH-------Na{Al(C2H5)3H}3Na[Al(C2H5)3H]+AlCl3——AlH3+3Al(C2H5)3+3NaCl加入有机金属化合物三乙基铝作为催化剂是这个反应的创新点,三乙基铝的活性很高可以和NaH反应生产中间产物AlH3,随后促进反应快速进行。
该种方法也适用于氢化铝钾(KAlH4)制备。
2.2.2直接法合成NaAlH4。
卤化铝和NaH反应制备NaAlH4的方法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
20世纪60年代,Ashby和Clasen各自通过活性铝、Na或NaH与H2在高温高压下合成出NaAlH4。
这就为NaAlH4量商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在该合成法中,铝粉首先与三乙基铝和氢气反应生成活性铝。
再由活性铝与Na或NaH、HE在高温高压下反应,最后制得NaAlH4。
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Ashby等进一步研究发现NaAlH4可以在惰性烃中甚至是矿物油中制备,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催化剂、溶剂可选出最优方案。
1993年,俄国学者Dymova等又实现在热压球磨条件下用NaH与A1H3反应,成功制备出NaAlH4NaH+AIH3———NaAlH43、氢化铝钠的应用3.1有机还原剂在有机合成工业中,络合金属氢化物是一种最理想的氢化物,用于有机官能团的还原。
尤其是氢化铝钠,因其可以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例如醚类物质,使还原反应可在常温常压下的均相反应中进行。
例如将醛、酮、羧酸等还原为醇,将硝基还原为氨基等,且该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和科学研究巾都有广泛的用途。
尽管NaAlH 4。
还原能力较强,但是因为其合成较为困难成本相对较高,势必限制了其作为有机还原剂的广泛应用。
3.2工业硅生产的还原剂NaAlH 4的大批量生产的成功,也为多晶硅工业的前期原料高纯硅烷生产带来了方便。
据悉将有美国公司用磷肥工厂的废料生产多晶硅。
NaAlH 4与LiAlH 4可以用来与SiF 4和SiCl 4反应制备高纯硅烷(SiH 4),进而作为原料来生成电子级高纯硅。
因此全球生成的相当一部分 NaAlH 4。
都用于生产高纯SiH 4。
SiH 4再在流化床上分解成单晶硅。
副产物之一的NaAlF4,还可作为工业冶炼铝的添加剂 Na 2SiF 6+H 2S04—SiF 4+2HF+Na 2S04SiF 4+NaAlH 4—SiH 4+NaAlF 4SiH 4—Si+2H 23.3热点储氢材料1997年,德国Plank-Max 煤炭研究所的Bogdanovic 等发现NaAlH 4在掺杂钛后其储放氢性能大幅度的得到改善。
NaAU-h 作为潜在储氢材料成为研究的热门。
随后Bogdanovic1也由初期的液相掺杂发展为在高压球磨机中用NaH 、Al 、H 2直接合成NaH+Al+3/2H2-----Ti —dope NaAlH 4 26343231H Al AlH Na NaAlH ++→ (1)26233H Al NaH NaAlH ++→ (2)Bogdanovic 等发现在NaAlH4中掺入少量Ti 4+离子,在(1)、(2)二步,反应的起始温度分别降低至100℃和160℃左右,而且加氢反应能在低于材料熔点(185℃)的固态条件下实现。
与传统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相比,在球磨机巾经球磨反应制备后的络合金属氢化物MAll-14储氢性能更加优越。
金属络合物系列储氢材料,尤其是掺杂Ti 或Ti 的化合物后的NaAlH 4也是当今各国学者不断研究的热点。
4、展望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NaAlH 4。
也由传统的有机还原剂演变为现在热点研究的储氢材料。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NaAIH 。
作为储氢材料的研究依然是科技界一个重点关注的领域。
迄今为止NaAII-L 因为其合成的困难,也还没有像其他络合金属氢化物那样大量应用。
但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对NaAlH 4。
应用的研究会不断的加深,其应用范围也会逐渐扩展,NaAlH 4将在更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纳米复合镁基储氢材料简介实验制法实验原材料(质量分数)为:分析纯Mg 粉,纯度大于99. 0 % ,粒径75μm ;分析纯Ni 粉,粒径75μm ,大于99. 5 %;分析纯V2O 5 粉纯度99. 5 %。
碳纳米管为清华大学机械系制备,直径约为10~30nm 。
将镁粉, 镍粉, 氧化锰粉按质量比95 ∶3 ∶2镁制成20 g 的混合粉末, 再加入0. 05 , 0. 2 g 的纳米碳管、充分混合。
配制成Mg-Ni-MnO 2 + 0. 05 gCN TS 和Mg-Ni-MnO 2 + 0. 2 g CN TS 两种原料。
整个配制过程是在专门的充氩气保护的手套箱中进行。
机械球磨过程所用的球磨机为, QM- 1SP 型行星式球磨机。
充放氢实验是在自己设计的充放氢装置上进行的, 该装置配有多通道的数据采集功能, 可以在0. 2~600 s 的时间内, 任意设定采样时间, 能同时显示并存储系统的压力、温度(包括釜内样品温度及釜壁温度) 、以及定压放氢过程的体积变化等数据, 实验装置及反应釜的示意图与文献相同。
在机械球磨过程中, 氢气的消耗比较快, 需要往球磨罐中补充氢气。
另外大约每隔20 h 进行取样, 用以分析和比较。
所有的操作过程都在充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 以防止样品氧化。
不同球磨时间取得的样品分别做X 射线衍射分析(日本理学电机株式会社Rigaku / max r (旋转阳极X 射线衍射仪) 和扫描电镜SEM2、结果与讨论2. 1球磨过程在充氢气情况下球磨, 样品在球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吸氢反应生成MgH2 ,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 MgH 2 相所占的比例也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