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水平差异”实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学生分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显性分层是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水平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成后能够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协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

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于其现有知识水平来说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从理解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实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水平,能实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①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学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②按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水准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

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感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实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③提问分层,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 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④练习、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水平,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绝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对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⑤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实行分类辅导。对C 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实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水平。

4、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即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绝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估

对学生实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升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实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①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即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②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的达标及递进水准。对各层次达标学生实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即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③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即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存有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增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④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个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⑤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与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实

行评价与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