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蝇、鼠和蟑螂密度监测资料

合集下载

涟水县2011年鼠、蚊、蝇、蟑螂监测情况分析论文

涟水县2011年鼠、蚊、蝇、蟑螂监测情况分析论文

涟水县2011年鼠、蚊、蝇、蟑螂监测情况分析【关键词】鼠、蚊、蝇、蟑螂;密度;种群;季节消长;监测【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48-01鼠、蚊、蝇、蟑螂为常见的重要医学昆虫,统称为“四害”。

“四害”能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疟疾、丝虫病等多种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为了解我县鼠、蚊、蝇和蟑螂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制定“四害”相关疾病综合防治措施,2011年在本地区开展了“四害”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2011年涟水县病媒生物监测资料(绩效考核资料1.7.1)1.2 方法监测器具、选点、诱饵及布放方法按照《2011年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统一规定。

鼠密度监测采用标准中型钢板夹夹夜法;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密度采用诱蝇笼笼诱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蟑纸粘捕法。

2 监测结果与分析2.1 鼠类 1~12月在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共布鼠夹7200只,有效鼠夹7108只,捕获鼠152只,平均鼠密度为2.14%,其中小家鼠84只,占55.26%,褐家鼠65只,占42.76%,黄胸鼠2只,占1.32%,黑线姬鼠1只,占0.65%。

可以看出鼠类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其次为褐家鼠。

3-5月捕鼠61只,占全年捕鼠总数40.13%,7-9月捕鼠54只,占35.26%。

监测结果显示鼠密度季节消长总体趋势为春季(3-5月)最高,秋季(7-9月)再次形成小高峰。

宾馆捕获60只,占39.47%,自然村捕获51只,占33.55%,居民区41只,占26.97%。

结果显示特殊行业高于居民区。

2.2 蚊类 3-11月份在城区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村民房和牲畜棚10个点共布诱蚊灯90次,诱集12小时,捕蚊781只,平均蚊密度为0.72只/小时,其中中华按蚊395只,占50.57%,淡色库蚊382只,占48.91%,三带喙蚊4只,占0.51%。

蚊蝇蟑的密度监测及效果评价

蚊蝇蟑的密度监测及效果评价
2.监测时间:每年监测1个消长周期(即苍蝇开始活动始至越冬止),每月监测1次。
3.监测数据的收集与统计:记录检查孳生物和阳性孳生物次数,计算阳性率。
(三)效果考核
社区灭蝇标准
1.成虫
(1)重点单位:重点单位苍蝇阳性间数不大于3%,阳性间蝇数不超过2只;其中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防蝇设施合格率大于95%。
(1)室内不得检出苍蝇幼虫和蛹。
(2)室外苍蝇幼虫和蛹的检出阳性率不得大于3%。
单位的灭蝇标准
1.成虫
(1)重点单位:每间蝇数不超过2只;有蝇间数不超过2间;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一般单位:每间蝇数不超过3只;有蝇间数不超过3间。
(3)农贸集市:小于500m2集市蝇数不得超过10只,大于500m2集市蝇数不得超过15只。
某种蚊虫的相对种群数量,在蚊媒传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是媒介能量的重要组成因子。刺叮率的缺点是调查时常受不同个体对蚊虫的吸引力以及调查周围环境、气候、风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在蚊媒病如登革热病或疟疾流行区,直接诱捕因叮咬可能获得感染的危险。
3.帐诱法:用顶宽、帐高和底宽分别为80×150
⑵测得的参数应在生物学和流行病学上切实可用; ⑶长期反复使用,经济支出与其提供资料的价值应基本相当。
一、蚊虫:
在防疫工作中,蚊虫的监测是蚊媒传染病预测预报及疾病控制的重要工作,蚊虫的密度监测也是灭蚊效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灭蚊城市中,蚊虫监测是准备阶段、灭蚊阶段和巩固阶段的重要内容,同时,蚊虫监测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中必须提供的重要资料。因此,蚊虫监测是除害灭病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其监测内容与方法如下:
(4)室外9:00-16:00期间,用捕蝇笼监测2小时,监测点(次)数不少于5,诱饵为50g红糖、50ml食醋,平均蝇数2.幼虫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其中,由于四害(蚊蝇鼠蟑)滋生导致的卫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国家对于四害密度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以便对城市进行监管和管理。

一、蚊虫密度标准蚊虫是传播各类传染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根据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蚊虫密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蚊虫密度应不超过10只,特殊区域或季节如沼泽地带或雨季,蚊虫密度可适当提高至15只。

超出这个范围的地区将被认定为蚊虫密度过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蝇虫密度标准蝇虫是城市中常见的卫生害虫,其滋生繁殖会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很多不便。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对蝇虫密度也有具体要求。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蝇虫密度应控制在5只以下,特殊情况如饭店厨房或垃圾集中处,蝇虫密度可适当提高至10只以下。

超出这个范围的地区将被认定为蝇虫密度过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老鼠密度标准老鼠是城市中常见的害兽,其繁殖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卫生状况。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对老鼠密度也有具体规定。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老鼠密度应控制在1只以下,特殊区域如仓库或垃圾堆积处,老鼠密度可适当提高至3只以下。

超出这个范围的地区将被认定为老鼠密度过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蟑螂密度标准蟑螂是城市中常见的害虫,其繁殖速度快,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对蟑螂密度也有具体要求。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蟑螂密度应控制在1只以下,特殊区域如餐馆厨房或垃圾堆积处,蟑螂密度可适当提高至3只以下。

超出这个范围的地区将被认定为蟑螂密度过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上就是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的相关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城市的卫生环境,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城市卫生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切实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日期:2024年10月15日地点:XX市XX社区天气状况:晴天检测人员:张三、李四检测时间:9:00-11:30检测范围:社区内所有楼栋、道路、公共区域检测工具:纸条、文具、温度计、显微镜等检测目的:了解并记录社区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的密度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检测记录:1.社区楼栋内部检测:-9:00-9:30:对10栋楼的公共通道、电梯间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无蚊子、苍蝇、蟑螂和老鼠迹象。

-9:30-10:00:对5栋楼的垃圾处理区进行检测,发现有苍蝇密度较高。

可能是由于垃圾处理不及时导致的。

-10:00-10:30:对10栋楼的地下室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存在少量老鼠迹象和蟑螂。

建议加强地下室的防治措施。

2.社区道路公共区域检测:-10:30-11:00:对社区主干道进行检测。

发现苍蝇密度较高,可能与周边商户的垃圾处理不当有关。

-11:00-11:30:对公园和绿化带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无四害迹象,环境卫生良好。

总结分析:通过本次检测记录,可以看出社区内四害密度整体不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垃圾处理区和地下室存在苍蝇、老鼠和蟑螂的迹象,需要加强相关防治工作。

同时,社区主干道上的苍蝇密度也较高,需要加强商户的垃圾处理和卫生管理。

公园和绿化带的环境卫生良好,不存在四害问题。

建议:1.垃圾处理区应加强垃圾分类和定期清理,确保及时处理垃圾,减少苍蝇密度。

2.加强地下室的防治工作,采取药饵、粘鼠板等方式对老鼠和蟑螂进行防治。

3.商户应自觉遵守卫生管理规范,每日及时清理垃圾,避免吸引苍蝇。

4.定期对社区进行四害检测,做好防控措施和环境卫生管理。

5.提高社区居民对四害防治的意识,弘扬卫生文明理念,共同维护社区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资料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资料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根底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标准、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与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与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与贸易的快速开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与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与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那么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与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与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拟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展数据的比拟与分析比拟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开展状况,局部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与处理应急事件积累根底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四害密度监测及标准

四害密度监测及标准
四害密度监测及标准四害密度监测资料四害密度监测四害密度监测方案四害密度国家标准机关单位四害密度调查除四害监测资料除四害监测材料疾控中心四害监测全国爱卫会除四害标准
密度监测
除四害达标标准
灭鼠标准:
1、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放20×20厘米滑石
粉块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
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
• 灭蝇标准:
1、重点单位有蝇房间不超过1%,其它单位不超
过3%,平均每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重点单
位 。防蝇设施不合格房间不超过5%;加工、
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出
率不超过3%。
• 灭蟑螂标准
1、室内有蟑螂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 平均每间房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 2、有活蟑螂卵鞘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 超过4只。3、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 不超过5%。
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 合格处不超过5%。
2、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米,鼠迹不
超过5处。
• 灭蚊标准:
1、居民住宅、单位内外环境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蚊 幼及蛹阳性率不超过3%。
2、用500ml收集勺采集城区内大中型水体中的蚊幼或蛹
阳性率不超过3%,阳性勺内幼虫或蛹的平均数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
5只。
3、特殊场所白天人诱蚊30分种,平均每人次诱获成蚊数 不超过1只。
• 密度检测 鼠类密度检测 蟑螂密度监测 蚊类密度监测 蝇类密度监测
• 鼠类密度监测 粉块法 鼠夹法 鼠征法 粘捕法
• 蟑螂密度监测 药激法 粘捕法 目测法
• 蚊类密度监测 勺捕法 引诱法(紫外线灯) 人诱发 吸蚊器法 容器法(布雷图指数)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4
在院内放一盆水,隔日检查,上浮蚊,蝇数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
年 月 日
次数
四害名称
检查方法
老鼠
苍蝇
蚊子
蟑螂
1
储藏室、仓库鼠洞、鼠类、蚊、蝇数量
2
垃圾桶上方用两瓶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剂同时用力喷药,5分钟一次,共三次,死蚊。蝇数量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3
下水道、通风口放置鼠药。第二天检查有无死老鼠、蟑螂,两天一次,共三次

全国爱卫会 灭鼠、蚊、蝇、蟑螂标准

全国爱卫会 灭鼠、蚊、蝇、蟑螂标准

全国爱卫会灭鼠、蚊、蝇、蟑螂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背景介绍全国爱卫会旨在提升我国居民环境卫生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1年绵竹市蚊、蝇、鼠和蟑螂密度监测魏清明,鲜红,周道兴,段丽华,欧燕,冯竞[摘要]目的了解绵竹市蚊、蝇、鼠和蟑螂季节消长规律及种群构成,为制定防制对策,控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

结果2009-2011年监测平均蚊密度1.22只/灯.小时,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平均蝇密度2.41只/笼, 家蝇为优势蝇种;平均鼠密度1.27%,四川短尾鼩为优势鼠种;平均蟑螂密度0.78只/张, 德国小蠊为优势种。

蚊、蝇、蟑螂密度高峰在7-9月,鼠密度无明显季节高峰。

不同年度鼠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场所蚊、蟑螂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近3年绵竹市蚊、蝇、鼠、蟑螂密度和种群构成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蚊;蝇;鼠;蟑螂;密度Density Monitoring of Mosquitoes, Flies, Mice and Cockroaches in Mianzhu, 2009-2011 WEI Qing-ming, XIAN Hong, ZHOU Dao-xing, DUAN Li-hua, OU Yan, FENG Jing Mianzhu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ianzhu 618200, Sichuan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d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mosquitoes, flies, mice and cockroaches in each season and their population composition, thus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establish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Mosquito-trapping lamps were employed to for monitoring mosquito density, and successively: fly-trapping cage for fly density, clamp-biting for mouse density and glue-catching for cockroaches density. Results The mean mosquito density was 1.22/lamp/h, and Culex fatigans we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mean fly density was 2.41/cage, and Musca domestica a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mean mouse density was 1.27%, and Sichuan short-tailed shrew we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mean cockroaches density was 0.78 /piece, and the blattella germanica we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peak season for density of mosquitoes, flies and cockroaches were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while the mouse density had no evident season peaks. The mouse density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years had statistical meanings, and the mosquito and cockroaches density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places had statistical meanings. Conclusion During 2009-2011, there is no evident change in the “four injurious insects” density and population composition.Key words mosquitoes; flies; mice; cockroaches; density; population composition ——————作者单位:绵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绵竹 618200)作者简介:魏清明,男,副主任医师,流行病学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可能发生变化。

为及时掌握绵竹市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动态变化,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风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以科学合理、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2009-2011年对绵竹市“蚊、蝇、鼠、蟑螂密度进行了监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蚊、蝇、鼠及蟑螂密度监测及种群构成。

1.2 方法1.2.1 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

选择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五类场所设监测点,于每年3-10月1次/月在每个监测点布诱蚊灯1只,每次诱捕成蚊12 h(晚上8:00点至次日上午8:00点)。

捕获的蚊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计数、记录,捕获的成蚊数即为密度。

1.2.2 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选择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居民区四类场所设监测点,于每年3-10月1次/月在每个监测点布放诱蝇笼1只,每次放臵6 h(上午10:00~下午4:00),捕获的蝇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计数、记录,捕获的蝇数即为密度指数。

1.2.3 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选择居民区、特殊场所、农村自然村三类场所设监测点,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以卤肉为诱饵,晚放晨收。

室内按每15 m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

室外每5 m布夹1只。

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场所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等)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每月监测1次,布放鼠夹300只。

每个监测点选择4个不同区域,按月轮换,3个月内不在同一区域布夹。

1.2.4 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在农贸市场、餐饮、宾馆、医院和居民区设监测点,于每年3-10月1次/月在每个监测点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10cm)调查。

以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

每个监测点每月布放20张粘蟑纸,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

每个标准间(约15 m2)放臵1张,居民每户厨房放臵1张。

2 结果2.1 蚊密度监测 2009-2011年监测共捕获成蚊7种3 025只,平均蚊密度1.22只/灯.小时,以2009年最高,为1.41只/灯.小时, 2010年最低(1.00只/灯.小时),不同年度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8,P>0.05)(表1)。

蚊密度在4月以后逐月攀升,7-8月达全年最高峰,9月以后逐渐下降。

农户周边牲畜棚蚊密度明显高于其它场所,差异具统计学意义(F=18.964,P< 0.001)(表2)。

各年度捕获的蚊种均以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其次为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4.12%、18.05%、18.02%,除2009年捕获成蚊7种外,其余2年捕获成蚊5种(表3)。

表1 2009-2011年不同年度(月)蚊密度监测结果/只•灯-1•小时-1年度月份年平均3 4 5 6 7 8 9 102009 0.10 0.98 1.21 1.78 2.42 2.58 1.63 0.60 1.41 2010 0.09 0.08 0.59 1.47 1.85 2.13 1.31 0.48 1.00 2011 0.12 0.77 2.10 2.32 2.02 1.40 1.10 0.23 1.26 F=0.498,P>0.052.2 蝇密度监测 2009-2011年监测共捕获成蝇9种473只, 平均蝇密度2.41只/笼, 以2011年最高为3.33只/笼, 2009年最低为1.93只/笼,不同年度蝇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413,P >0.05)(表4)。

蝇密度总体从监测月开始呈逐月递增趋势,全年高峰出现在7-9月间,10月份开始下降,但2009年为探讨糖醋诱饵与鲜鱼内脏诱蝇效果,6月使用糖醋诱饵,蝇密度为0.62只/笼,处于全年次低水平,结果表明糖醋诱饵诱蝇效果明显低于鲜鱼内脏。

蝇密度分布以居民区最高,其次为餐饮外环境, 不同场所蝇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4.045,P >0.05)(表2)。

2009-2011年捕获的蝇种以家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23.26%,其次为铜绿蝇,占捕获总数的表2 2009-2011年不同场所“四害”密度监测结果 年度 蚊密度/只·灯-1·小时-1 蝇密度/只·笼-1鼠密度/% 蟑螂密度/只·张-1居民区公园 医院 农户牲畜棚居民区餐饮外环境农贸市场绿化带居民区农户特殊场所 餐饮行业居民区宾馆农贸市场医院2009 1.01 1.12 0.65 2.03 2.25 2.61 1.78 1.71 1.62 1.76 3.51 0.67 1.05 0.92 0.86 0.88 0.44 2010 0.6 0.98 0.45 1.36 1.63 3.2 1.95 1.8 1.77 0.7 2.81 0.51 1.02 0.89 0.88 0.86 0.41 2011 0.68 0.98 0.67 1.94 2.03 4.42.82.42.4 0.43 0.69 0.38 0.71 0.9 0.74 0.61 0.47表3 2009-2011年监测蚊、蝇种类构成情况年度 蚊种构成/只蝇种构成/只致倦库蚊 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微小按蚊 嗜人按蚊合计家蝇巨尾阿丽蝇丝光绿蝇棕尾别麻蝇铜绿蝇 大头金蝇市蝇厩腐蝇 亮绿蝇合计2009 449 297 163 320 194 31 40 1494 56 14 15 13 25 15 21 111702010 327 167 162 162 110 928 38 27 22 21 18 15 12 13 2 1682011 256826263 14060316 11 25 11 30 425 13 135合计 1032 546 387 545 444 31 40 3025 110 52 62 45 73 34 33 49 15 47316.70%,除2010年捕获成蝇9种外,其余2年捕获成蝇8种(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