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合集下载

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理解字词句,翻译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 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 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 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 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 他已经走了。”
了小孩子性格直率、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笔记:
3.友人“惭”“下车引之”时,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答案一:
认为元方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 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不能
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他。原谅一
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
襟宽广,有涵养吗?
答案二: 认为元方不失礼:元方年仅七岁, 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 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之千里之外。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3)郑伟有道题不会做,想拿马捷的作业本抄袭。 ——李白《北风行》
马捷不同意,而是给他讲解做题的方法,要他自己 去做。
(2)刘丰在体育课上扭伤了脚,林健送刘丰去医务 室治疗,又回教室将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题抄下来 ,给刘丰送去。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30.相委而去: 31.委: 32.家君: 33.君: 34.引: 35.顾:
补充题:1.《咏雪》一文哪些地 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1.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 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2.“公欣然”和“大笑乐”看出谢安与子
侄辈紧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分析1、友人:暴躁易怒,无信无礼,知错就改元方:聪明伶俐,懂礼识仪,率真2、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不是?他又是如何反驳的?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

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

针锋相对,言简意赅。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不,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失礼,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要诚信做人,以礼待人5、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6、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7、《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陈实)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

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了。

他走后朋友才来。

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经走了。

”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

”元方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

”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向陈元方引咎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理他。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中考语文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二则(咏 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中考语文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二则(咏  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若• 柳絮因• 风起。”公大 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
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作品主旨
文章通过写谢家小辈即景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 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表现了谢 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谢家家庭生 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字词梳理
1. 重点课下注释补充 ①与人期.(约定)行
②相委.(舍弃)而去.(离开)
③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④下车引.(拉,牵拉)之 ⑤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2.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友人惭.(感到惭愧)
3. 通假字 尊君在不.(同“否”)
4. 古今异义
原文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相委.而去 期.日中
2.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头也 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与儿• 女• 讲论文• 义• 。俄• 而• 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雪骤• ,公欣然曰:“白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
雪纷纷何• 所• 似• ?”兄子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二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
可• 拟• 。”兄女曰:“未• 以相比。”他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
古义 离开 拉,牵拉 回头看 舍弃 约定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引导;引用 注意;照管 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预定的时日;日期
重点句子
1.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您)正午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 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此句承前省略了主语,根据上文应补充上“您”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问答汇总对比阅读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问答汇总对比阅读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理解问答题汇总与对比阅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文章第一句交代了什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咏雪的背景,点明了在雪天聚会谈论文章义理这件事,营造了一种融洽、儒雅、温馨的家庭氛围。

2.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3.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沽惰趣?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4.谢太傅给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题目?谢太傅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

早先也下雪,但不大。

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使其内心非常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题目。

5.咏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俄而雪骤6.“骤”字有什么妙处?传神地表现出雪下得急,突出了雪景的非凡气势,为下文咏雪做铺垫。

7.把“雪”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分别表现了“雪”的什么特点?把“白雪纷纷”比喻为“撒盐空中”,表现了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把“白雪纷纷”比喻为“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富有诗意和美感。

8,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

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2)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谢太傅认为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佳更妙。

(3)笑前一喻,乐后一喻。

9.文章结尾句的作用是什么?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同时,也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学生版+解析)2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学生版+解析)2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_______________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集的代表。

二、生字注音:讲论________ 雪骤________ 差________ 可拟 柳絮________无奕________ 谢道韫________ 三 、解释词语: (1)内集: (2)儿女: (3)讲论文义: (4)俄而: (5)骤: (6)欣然: (7)差: (8)拟: (9)未若:《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注音:尊君在不_________ 非人哉________二、解释词语:(1)期:(2)至:(3)舍:(4)去:(5)乃:(6)不,(7)委:(8)信:(9)礼:(10)惭:(11)引:(12)顾:《咏雪》知识点一、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2、咏雪的直接原因:3、两个比喻句: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三、问题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4、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重点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学生知识点

世说新语学生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文学常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文章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中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乃至乃:才④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省略句)跟别人约定一起出行,丢下别人自己就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班级:姓名:《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差】,【拟】,8、【未若】9、【因风】【因】, 10、【公大兄无奕女】【无奕】,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期】,2、【日中】3、【舍去】【舍】,【去】,4、【乃】5、【尊君在不】【尊君】,【不】,6、【相委而去】【相】,【委】,7、【家君】8、【引】9、【顾】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三、理解性默写:1、你认为《咏雪》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2、《咏雪》这篇课文交代咏雪的背景的语句是:3、《咏雪》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的句子是:4、《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四、课内简答题: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2、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②尊君..在不:③待君.久不至:④君.与家君..: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4、《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5、《陈太丘与友期》中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6、《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 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编撰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 “志”是记的意思。
“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 物言行事迹。
一、朗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
z骤hòu,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chā nǐ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随堂检验:重点语句翻译
▪ 1.(1)“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
▪ “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 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走进文本,概括内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品味诗句,赏析和评价诗句语言及意 蕴,并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 人,《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 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 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趣闻轶事,较为集 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 状态和生活情况。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限时:4分钟
小组讨论口译课文
讨论要求: 1、小组结合课下注释,运用直译法(不要漏译、错译),统一文 中的重点字词、翻译,意见不同处用笔标记; 2、小组内轮流一人一句口头翻译, 3、在一位同学翻译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疑问和错误请提出 共同解决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1、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4、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元方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5、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参考答案: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