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导游词3篇
乾陵导游词范文三篇

乾陵导游词范文三篇乾陵导游词范文三篇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0公里。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乾陵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乾陵导游词(一)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
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
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
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
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
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
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
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
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
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
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
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
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
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
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
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
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
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
乾陵,导游词_1

乾陵,导游词乾陵,导游词篇一:乾陵导游词乾陵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
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乾陵的特点—乾陵的结构和规模—墓前石刻】各位游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还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帝王陵。
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
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现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现在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抬头能望见武则天陵墓。
大家看到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
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游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
“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
尤其乾陵与山峰浑然一体的设计,实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
唐太宗原以为如此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费更为惊人,也未免去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
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
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
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
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
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
乾陵导游词经典三篇

乾陵导游词经典三篇乾陵导游词:第一篇大家好,欢迎来到秦始皇陵,也被称为乾陵。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陵墓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将为大家介绍乾陵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
乾陵是中国秦始皇陵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乾陵是秦始皇陵的主陵,也是陪葬坑最多的陵墓之一。
陵墓群占地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包括陵园、陵墓和陪葬坑。
乾陵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46年,历时近40年,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乾陵建筑群包括山门、神道、石像、宫殿、墓道和墓室等。
山门是进入乾陵的入口,也是整个陵墓建筑群的起点。
神道是连接山门和宫殿的主要道路,两侧有石像和石碑,展示了秦朝的历史和文化。
宫殿是陵墓中最为宏伟的建筑,包括前殿、正殿和后殿,用于举行祭祀和仪式。
墓道是连接宫殿和墓室的通道,被称为“地下宫殿”,墓室是秦始皇的陵墓所在地,是陵墓建筑群的核心。
乾陵的文化价值也非常高。
陵墓中发掘出了大量的文物和文献,其中最著名的是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坑,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兵马俑以其规模宏大、造型逼真而闻名于世,展示了秦代兵马的威武和气势。
此外,乾陵还发掘出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为研究秦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遗址,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代表之一。
它的雄伟建筑和丰富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感谢大家选择乾陵作为旅行目的地,希望您能够在这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和魅力。
乾陵导游词:第二篇大家好,欢迎来到乾陵。
乾陵是秦始皇陵的主陵,也是陪葬坑最多的陵墓之一。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秦始皇帝的伟大和秦朝的辉煌。
乾陵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46年,历时近40年。
它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陵墓群占地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包括陵园、陵墓和陪葬坑。
乾陵的建筑群由山门、神道、宫殿、墓道和墓室等组成,每个建筑都展示了秦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从山门进入乾陵,您会看到两侧的石像和石碑。
乾陵景点导游词(2篇)

乾陵景点导游词乾陵位于乾县城北____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____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____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____米。
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
两旁现有华表____对,翼马、驼鸟各____对,石马____对,翁仲____对,石碑____道。
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有王宾像61尊,石狮____对,周围还有____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____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____个大字。
乾陵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盗过。
____年至____年,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____米,宽____米,共____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乾陵附近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乾陵景点导游词(2)乾陵是中国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明成祖)的陵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十三陵水库北岸。
乾陵是中国皇家陵寝中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陵园,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帝王陵寝之一。
乾陵是明朝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完全保留了陵墓主体全景的陵墓,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建于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的永乐年间,于1420年开始修建,1435年落成。
整个陵园占地面积约为12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道、牌楼、神道、前殿、宝顶、后殿和神道桥等。
乾陵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代的宫廷建筑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乾陵的大道是通往陵墓的主要道路,全长7.5公里,两旁种植了密密麻麻的柏树,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乾陵景点导游词.doc

乾陵景点导游词乾陵是西安旅游的景点之一,很多游客会去参观了解,导游要做好乾陵景点的解说,详细介绍给游客知道。
下面是我整理乾陵景点导游词的范文,欢迎阅读!乾陵景点导游词篇一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
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
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个大字。
乾陵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盗过。
1966年至1971年,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乾陵附近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乾陵景点导游词篇二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0公里。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乾陵以山为陵,坐落在海拔1047.5米高的梁山上。
梁山有三座山峰,北峰最高,即乾陵。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
西安乾陵导游词

西安乾陵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西安乾陵!乾陵是明代第一位皇帝朱棣及其妃嫔的陪葬陵墓,是明代十三陵中最著名的一座陵墓。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探索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陵墓。
乾陵位于西安市东郊,占地面积约21.3万平方米,呈长方形,正门朝南。
乾陵建于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它是明代皇帝陵墓中规模最大、品位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乾陵的大门。
它由两座高大雄伟的石狮子守卫着。
狮子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物,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威。
大门上方悬挂着一个牌匾,上书“乾陵”,这是朱棣在位时所赐的。
走过大门,我们来到了乾陵的前院,这里是朱棣迎接文武百官和外来使节的场所。
前院有一座宽敞的平台,名为“花坛坡”,坡顶上种植着各种花卉和树木。
接下来,我们穿过一个石阶,就来到了乾陵的正殿——“宝顶殿”。
宝顶殿是乾陵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朱棣的灵柩所在之处。
宝顶殿的屋顶是彩绘的琉璃瓦,非常华丽壮观。
殿内供奉着朱棣的神像,四周是朱棣和他的妃嫔的灵牌。
从宝顶殿出来,我们来到了乾陵的北部,这里是朱棣及其妃嫔的墓地所在。
墓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部的墓地是朱棣及其妃嫔的陪葬墓,西部的墓地是其他亲属的陪葬墓。
在东部墓地的中央,是朱棣和他的妃嫔的主墓。
主墓是由砖石垒筑而成的,形状呈四方形,高约32米。
墓顶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黄土,为了保护主墓不被盗掘。
主墓的外部是一个环形的砖墙,墙上有24个铜质的华表。
华表是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装饰物,象征着尊贵和高贵。
华表上镶嵌着精美的彩色琉璃,非常漂亮。
在乾陵的西部墓地,有一处非常特别的景点,那就是“马俑坑”。
马俑坑是为了陪葬朱棣的御马而建的,里面有上千个陶俑,都是按照真实的御马的形象制作的。
这些陶俑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
除了主墓和墓地,乾陵还有其他一些建筑和景点值得大家注意。
比如在主墓的西侧,有一座名为“玄坛”的大理石台阶,是朱棣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咸阳乾陵导游词

咸阳乾陵导游词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
”郭沫若也曾咏诗曰:“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
”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
据勘查,墓道长63.1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
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
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
李治生前酷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李治和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过。
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外,还包括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
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
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第2篇】咸阳乾陵导游词亲爱的各位游客,大家上午好!千像寺位於天津市蓟县盘山风景名胜区的盘山园陵东,属乾隆行宫“静寄山庄”。
为行宫外八景之一,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唐刻千佛像、千像寺遗址、辽代《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碑》等。
千像寺又名叫“佑唐寺”,始建於唐开元年间,唐末毁於兵火。
辽初重修,建有佛殿、僧堂、库厨。
佛殿分三层,前殿供弥勒佛;中殿供南海圣佛;後殿为清代所建藏经阁,供玄奘法师像,像两旁有六个红木巨箱,内装经卷。
藏经阁两边有配殿,西供药王,东供真武。
乾隆十年奉敕重修,正殿悬乾隆书额“雨花福地”。
寺周围的巨石岩壁上,有线刻佛像三百馀尊,大小不一,高l.5-2米,宽0.4-o.49米,佛座高1.3米,莲座宽1米。
佛像分立式、趺座两大类,有的三四尊一组,有的一尊独占一石。
佛像面颊丰腴,仪态端庄,头戴宝冠,褒衣博带,背托佛光,脚踩仰俯莲花,浅条流畅,颇具唐代艺术风格。
乾陵导游词范本(精选3篇)

乾陵导游词范本(精选3篇)乾陵范本篇1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唐代帝王陵墓之冠-乾陵。
那么在到乾陵之前,我先将乾陵有关概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6公里处的梁山上。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他们二人既是夫妻,又先后称帝,甚至一度更换国号。
这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长孙皇后,因得到舅舅长孙无忌的帮助被选为太子。
公元649年即位,成为唐朝第三代皇帝。
因其体弱多病,实权操控在皇后武则天手中。
高宗在位34年,公元683年病死于洛阳观贞殿,葬于乾陵。
武则天,名瞾,祖籍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广元。
父亲是个木材商,随李渊起兵反隋。
唐初,因功被封为工部尚书。
武则天从小随父母四处奔走,增加了许多见识。
14岁时,因才貌出众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名媚娘。
因为其与皇太子李治早有接触,太宗死后,她到感业寺做起了尼姑。
高宗即位不久,便将她从感业寺迎回宫中,封为昭仪。
武则天使用手段害死了萧淑妃和王皇后,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
从此,她开始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开始,朝廷大事几乎全由武则天裁决,朝臣称高宗和武则天为二圣,实际上掌握最高权力的是武则天。
高宗死后,武则天先后废中宗、睿宗、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继承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开元盛世”,不愧为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
公元72019年,她传位于中宗李显,不久因病死于洛阳上阳宫。
临终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次年5月,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因李治尊号为“大圣”,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后”。
二人尊号中都有“天”。
在《易经八卦》中,乾为天。
陵址又正好位于唐京都长安西北,即八卦之乾方,因此称其陵园为乾陵。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较为完整的陵墓之一,也是唐代因山为陵的典型。
据考证,乾陵陵园是仿唐长安的模式而建,由宫城、内城和外廓城之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陵导游词3篇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号称“天下第一皇陵”的乾陵。
乾陵备受国内外关注,因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埋葬在这里,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罕见的,墓前的那通无碑更是留下了千古悬念。
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乾陵,对这座著名的陵墓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
乾陵建于公元684年,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墓,是唐十八陵中最西边的一座,因位于长安的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得名,是唐代“因山为陵”的典型,也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陵墓。
据考证,乾陵陵园是仿唐长安城的模式而建的,气势雄伟壮观,有宫城、内城、外城之分。
墓室位于宫城中心,象征皇权至高无上,内城四面各有一门,按照四方星宿分别命名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
陵墓所在的这座山叫梁山,它有三峰,陵墓位于海拔最高的北峰。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形似美人的双乳,两峰中间为司马道。
在古代,皇帝生前的专用道路叫御道,帝王死后,专为其修的道路称为神道,也叫司马道。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司马道。
由于时间久远,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分布在宫城四门之外,唯朱雀门最多,也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神道两侧的精美石刻。
这批石刻气势恢弘、造型逼真,充分代表了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雕刻艺术水平,是唐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我们眼前的这对石柱称为华表,它高8米,直径米,由圆石、仰盆莲花顶座、八棱形柱身、覆盖莲花座、双层方形基座五部分组成。
这对华表巍然屹立于司马道最前端,是作为陵墓的象征,也是皇权的象征,衬托出乾陵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
华表北边这对栩栩如生的翼马高米,长米。
翼马是人们想象当中的长有翅膀的飞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
这两匹翼马都属于波斯马,外形相似,风格却不同。
西边这匹翼马轮廓爽朗,棱角分明,东边那匹流畅优美,圆润柔和。
翼马的设置为这座陵园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继续向北,我们看到是一对鸵鸟,采用传统的浮雕技法,只淡淡几刀,便将鸵鸟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
虽经千余年的风雨剥蚀,石雕上现已斑痕点点,但它不仅没有损害鸵鸟的形象,反而使它显得更加古朴粗犷。
乾陵前为什么要设置鸵鸟呢因为唐朝人心目中,它是一种来自遥远异域,带有几分神秘怪异色彩的神鸟。
据说高宗生前特别喜爱,所以在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特意在乾陵安置鸵鸟。
后面的这五对石人石马,象征了皇宫的仪仗队伍。
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残缺不全了。
前面的这十对高4米,重达数十吨石人,叫做“翁仲”,翁仲是秦始皇身边武艺高强的大将,他们双手握剑,高大魁梧,是守卫陵墓的卫士。
好了,现在我们继续向前走,去看一看乾陵的石碑。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它们就是高宗李治的述圣记碑和武则天的无碑。
我们先来看一看高宗的述圣记碑。
高宗李治是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为长孙皇后所生,在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下,被选为太子,继承皇位。
但高宗体弱多病,实权掌握在皇后武则天的手中。
高宗在位34年,于683年病死洛阳观贞殿。
这个述圣记碑,就是由武则天为他立的歌功颂德碑。
碑文由武则天撰、中宗李显书,8000余,开了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全碑由7节组成,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故又称七节碑,寓意高宗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普照天下,光耀千秋。
七节碑高米,每边宽米,重吨。
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
碑刻成后,还在画上填以金屑。
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的金饰。
与《述圣纪碑》遥遥相对的是无碑。
碑主武则天,原籍山西文水县,出生于四川广元。
其父武士彠原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
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
14岁时因才貌双全被选人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在感业寺削发为尼,不久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又被立为皇后。
从此,武则天就开始参与朝政,并逐渐掌握实权。
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政的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继承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
这块无碑,通高米,重约吨。
碑侧有线刻大龙云纹,碑额刻有互相缠绕8条螭龙。
初立时,碑上未刻一。
为什么要立这样一通没有的碑呢武则天临终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或许这通无碑说明武则天想让后世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
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非常细心的朋友在这里一定会问:无碑上好像有啊!这是宋金以后刻上的。
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也已无法辨认,多数是“到此一游”的意思。
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
女真文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组阵列是61尊王宾石像。
这些石像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下令刻立的。
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突出反映了强国外交的兴盛。
61尊王宾石像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
从那时算起,这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大家肯定很奇怪这些石人的头部怎么都没了原因尚无法考证。
不过从只有只剩躯体的王宾像,我们仍能看出当时精湛的石刻艺术。
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
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迹已无法辨认。
仅有两尊石像背面迹比较清晰。
从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咏诗曰:“岿然没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
”再往北就是乾陵所在地北峰了。
据考证,乾陵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陵墓。
由于诸多原因,乾陵至今尚不能发掘,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不难想象它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收藏。
有朝一日,乾陵地宫一旦开启,那必将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
参观完乾陵,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乾陵的陪葬墓,乾陵共有17座陪葬墓,比较著名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
永泰公主,名仙蕙,是中宗李显的第七女,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女,死时仅17岁。
中宗即位后,追封她为永泰公主,并与其丈夫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原,陪葬乾陵。
永泰公主墓地现在是乾陵博物馆所在地。
章怀太子即李贤,是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懿德太子李重润是中宗李显的长子。
这三座墓经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壁画等珍贵文物,如《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都是国家极其珍贵的彩绘壁画。
好,1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拍照,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我。
乾陵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咸阳乾陵概况导游词乾陵导游词(2)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
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
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
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墙。
内城东西长1450米、南北长1582米,厚度为24米。
四面各有一门(东为青龙门、西叫白虎门、南称朱雀门、北是玄武门),现在各门附近的村庄仍以门名称之。
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
据《金石萃编》记载:宋金时共有13段题,但多被风雨剥蚀,唯金代太宗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刻写、旁有汉翻译的“即君行记”保存较为完整。
女真文现已绝迹,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便成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两通石碑北边,原有61番酋石像。
现存60尊,是武侧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
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
明代刘伯温作诗道:“番王俨待立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
”郭沫若也曾咏诗曰:“岿然没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
”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
据勘查,墓道长米,宽米,全用石条填砌。
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
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
李治生前酷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埋在墓内,李治和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过。
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外,还包括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
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
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陕西西安乾县唐乾陵导游词乾陵导游词(3)各位游客: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
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
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
”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
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
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
北峰海拔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
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
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
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乾陵的特点—乾陵的结构和规模—墓前石刻】各位游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还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帝王陵。
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
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现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现在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抬头能望见武则天陵墓。
大家看到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
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游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
“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