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精选阅读迁移练习(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选择、文言现象、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可以..讲论文义..为师矣 B. 与儿女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9、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10、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地,积块耳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11、对《穿井得一人》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
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如下为《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1《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是吾剑之所从坠。
1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1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答案:9、(1)到,等到(2)说,讲(3)量长短(4)用刀刻10、(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题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题《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XXX】使XXX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XXX】为什么,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堆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XXX,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XXX一家姓XXX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获得一个人。
3、国人性之,闻之于XXX。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获得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成效,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现代杞国有个人忧郁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XXX。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完整版)24.《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一、解释词语。
1. 穿井得一人2.及其家穿井3.有闻而传之者4.国人道之5.闻之于宋君。
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7.丁氏对曰8.不若无闻9.家无井而出溉汲二、翻译句子。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 C.若屈伸呼吸 D.未若柳絮因风起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有闻而传之者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杞人忧天《列子》一、解释词语。
1.身亡所寄2.因往晓之3.若屈伸呼吸4. 终日在天中行止5.只使坠6.亦不能有所中伤7.充塞四虚8.其人舍然大喜二、翻译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5.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6.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7.其人曰:“奈地坏何?”8.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子尊君在否 B.身亡所寄 C.其人舍然大喜 D.因往晓之。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文言现象、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②其人舍.然大喜:③及.其家穿井:④丁氏对.曰:⑤穿.井得一人:⑨国人道.之:⑩闻.之于宋君:⑪奈何..忧其坏?:..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②国人道之:③闻之于宋君: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⑤得一人之使:⑥求闻之若此: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⑧因往晓之:⑨晓之者: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舍:①太丘舍去:②其人舍然大喜:若:①若屈伸呼吸:②未若柳絮闲风起:其:①及其家穿井:②其人曰:③何忧其坏: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闻①有闻而传之者:②闻之于宋君:③求闻之若此:④不若无闻也:3、判断文言特殊句式:①闻之于宋君: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④告人曰:二、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三、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文言现象、翻译、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解析】A像,如。
B如。
C你。
D如。
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解析】A听说。
B听说。
C使知道,使动用法。
D听说。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解析】A助词,的。
B代词,这件事。
C代词,这件事。
D代词,这件事。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D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解析】A倒装句。
B倒装句,状语后置。
C倒装句。
D被动句,“于”表被动。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解析】A“不”同“否”。
B“亡”同“无”。
C“舍”同“释”。
D没有。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解析】A助词,的。
B代词,指狼。
C助词,的。
D助词,的。
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A.可以..讲论文义..为师矣 B. 与儿女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解析】A古今异义,可以凭借。
B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
C古今同义,很高兴。
D古今异义,古义:击中甚至打伤人;今义:攻击和陷害别人。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解析】C若:你,人称代词。
9、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解析】A “舍”同“释”,消除,解除;舍:放弃。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文言现象、阅读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解析】A像,如。
B如。
C你。
D如。
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解析】A听说。
B听说。
C使知道,使动用法。
D听说。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解析】A助词,的。
B代词,这件事。
C代词,这件事。
D代词,这件事。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D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解析】A倒装句。
B倒装句,状语后置。
C倒装句。
D被动句,“于”表被动。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解析】A“不”同“否”。
B“亡”同“无”。
C“舍”同“释”。
D没有。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解析】A助词,的。
B代词,指狼。
C助词,的。
D助词,的。
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A.可以..讲论文义..为师矣 B. 与儿女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解析】A古今异义,可以凭借。
B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
C古今同义,很高兴。
D古今异义,古义:击中甚至打伤人;今义:攻击和陷害别人。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2、《穿井得一人》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3、《穿井得一人》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什么作用?4、《穿井得一人》中,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讹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5、《穿井得一人》中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6、《穿井得一人》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7、《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8、《杞人忧天》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9、《杞人忧天》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什么?“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什么?10、《杞人忧天》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1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12、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1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1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四、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甲】《穿井得一人》【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①夔②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葿《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迁移练习
蒆穿井得一人
蚂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薀杞人忧天
天, 薄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莅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螂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莇其人曰:“奈地坏何?”
羇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袅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二、蒂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荿溉汲()杞国()崩坠(废寝食()
肅星宿()耶()光耀()充塞( )
)舍然(
芄躇步()跐蹈(
)
三、
四、罿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蒀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常一人居外()( ) (
蒈3•及其家穿井() ()4.吾穿井得.一人()
蚃5.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6.国人道之()
(
蝿7•闻之于宋君() 8.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芇9.身亡所寄()( )10.废寝食者()( )(
肃
14.终日在天中行止( )( )15只使坠( 蒀16.积块耳( )17.亦不能有所中伤.( )
艿18.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 蚄三、 翻译下列句子
1、
2、
薂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膀 3、
4、
莀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
肇 5、
6、
羁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羀 7、
&
膈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膅 9、
10、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蚁
11、
12、腿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薇
13、
14、肄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蒁
15、
16、羆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17、
18、蚆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蒃
五、
六、賺课文理解
1、
11.因往晓之( 薆12.天,积气耳( )( )
)13.若屈伸呼吸(
2、肇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3、
4、羃通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羂
5、
6、腿文中杞国人人“忧天地崩坠”,因此“晓之者”从“天”“地”两方面加以开导。
腿就“天”解说的内容是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莂就“地”解说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蚂4、文末“其人” “大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羆“晓之者” “大喜”的原因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芅5、《杞人忧天》讽喻了什么样的人?
螂
七、
八、蒃课外阅读《孟母三迁》
羈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非吾所以处子①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嬉为贾人②炫卖③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④揖让⑤进退⑥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蚇[注]①处子:安顿我儿子。
②贾(g“)人:商人。
③炫卖:沿街叫卖。
④俎豆:祭祀器皿。
⑤揖让:打拱作揖礼节。
⑥进退:进退朝堂的礼仪。
蒅1 .翻译下面的句子。
衿⑴常嬉为墓间之事。
聿
螆(2)此可以处吾子矣。
袄
虿2•本文谈环境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有一句成语与“孟母三迁”的故事非常接近,这个成语是什么?
袇3 •《盂母三迁》与《枭逢鸠》两篇文章都谈到环境与人的关系,两文的观点似乎是相反的,你是怎样看待环境与人成才的关系的?
(参考答案:一至二答案略。
三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2.传言不
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3.天: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
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4•其人大喜:他所担忧的都释然了。
这个成语使用频率颇高,我们晓之者大喜:杞人终于释然了 5.人们常以“杞人忧天”来形容这种自寻烦
恼的人•四1、⑴经常把墓间的事当作游戏。
⑵这里可以安顿我儿子。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环境与人的成长、成才有很大关系,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好的环境能促进人的发展,不好
的环境会阻碍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