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俄罗斯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动向及启示

俄罗斯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动向及启示

俄罗斯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动向及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13.02俄罗斯教育改革研究◆李艳辉[摘要]俄罗斯目前正在实施专门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教育倡议“我们的新型学校”,其目的是加快俄罗斯普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创建未来的新型学校。

该倡议明确指出了俄罗斯基础教育发展的六大方向:向新一代教育标准过渡;发展天才儿童援助体系;加强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和更新学校的基础设施;保持和加强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的独立性。

俄罗斯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向、措施及实施管理机制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提供了参照。

[关键词]俄罗斯基础教育;教育改革;我们的新型学校[中图分类号]G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3)02-0089-04李艳辉/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俄罗斯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辽宁沈阳11003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1]的战略目标,在这一时代使命下,我国基础教育如何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服务,如何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其路径选择何去何从,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保障,必然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实现教育现代化既需要国际视野,也需要保持民族性和本土化。

2006年3月,俄罗斯联邦国家委员会发布了题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俄罗斯竞争力的基础》(以下简称《教育的创新发展》)的报告,旨在形成统一的俄罗斯教育创新发展和超前发展的国家战略。

教育创新一直是俄罗斯梅普组合关于教育发展观的关键和核心。

为切实保障和巩固作为俄罗斯国家四大优先设计之一的“教育”工程的实施成效,俄罗斯正在实施专门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教育倡议“我们的新型学校”。

它于2010年2月4日由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签署,为俄罗斯普通教育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注俄罗斯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向和机制,将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走向提供参考。

2023年俄罗斯基础教育发展大纲

2023年俄罗斯基础教育发展大纲

2023年俄罗斯基础教育发展大纲随着全球教育的快速发展,俄罗斯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教育体系。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俄罗斯教育部门发布了2023年的基础教育发展大纲,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该大纲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改革目标1.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教学环境。

2.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创造更多机会为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1. 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中逐步增加社会实践和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加强STEM教育,鼓励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强化语言教育,提倡多语种教学,在初中阶段逐步引入第二外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 开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分层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教师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和探索教学新方法。

3. 加强教研活动,推动教师团队合作,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育考试改革1. 完善学生评价制度,逐步减少对学生的单一考试评价,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 强化课外活动的评价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3. 推动教育评估体系的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

五、家校合作和社会支持1. 倡导家长参与学生教育,完善家校交流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中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论文

中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论文

中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是学校教育之重要元素,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学校课程的改革,务求其能与时俱进,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迎接国际的竞争。

1949年到至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八次重大改革。

―1952年的第一次课改。

重点在实行对旧课程的改造,形成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

此时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于1951年出版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

这个时期,课程结构单一,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课程内容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模仿前苏联的痕迹明显。

2. 1953―1957年的第二次课改。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1956年颁发了全国第一套比较齐全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修订草案),初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但模仿前苏联的痕迹仍很深;课程变动过于频繁,教材跟不上需要;部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1963年的第三次课改。

随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开始重视学科与育人的作用;首次提出设置选修课,加强劳动教育;实行国定制与审定制相结合的教科书制度,首次下放教材制订、编写权,重视地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首次尝试从课程国家完全统一到课程局部多样化。

后来课程多样化带来了质量不一、内容过多等问题。

1963年颁布《全日制小学工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小学四十条》),随后统一了十二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第三套教学大纲),人教社编写了相应的第四套教材,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受到各方好评,并成为以后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1976年的第四次课改。

针对某些地区反映教材内容深、分量重、教材难等问题,1964年颁布《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小学课程的通知》,取得了一些成果。

俄罗斯与中国的教育比较

俄罗斯与中国的教育比较
3.学校教师待遇低,工作量比较大。一般教师每周18节课,工资在150美元左右。退 休教师只有大约80美元的退休金,而俄罗斯的物价比我国高。因此,目前俄罗斯年轻 人不愿当教师,教师流失和匮乏的现象相当严重。许多教师,尤其是男教师毕业工作 2~3年就改行了。根据俄罗斯教育部的资料,在俄罗斯150万中小学教师中,女性比 例高达85.3%。我们见到的十几位校长,只有1位是男性,其余都是女性。俄罗斯的 校长们都在为无人接班犯愁,听说中国的学校有那么多青年教师,他们都非常惊讶和 羡慕。
二,中俄基础教育的比较教育的比较 1,中国的基础教育主要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 中3年。并且各个学段并不会按照课程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但是中国的学校 依然有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这主要变现在教学质量上,教学设施上。 2,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总体而 言还是比较低的。像硕士博士之类的教育人员在中小学几乎找不到,特别是在农 村地区的中小学就更没有了。而农村地区又聚集着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学校。因此, 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不像俄罗斯那样优秀。
首先,从教育设施方面来看,我觉得俄罗斯的教育设施建设很值得我们 学习,教室是学生每天学习的地方,我们应当更多地考虑它的温馨舒适, 这样会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地学习环境,而发动家长布置教室,会更好的 迎合学生的需求,同时将班主任的办公桌设在教室里,老师就能更好地与 学生交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学校设施是充分体现学生的,是 学生意志的表现,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待遇方面,中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至少我认为中国的教师待 遇也是相对较低的,虽然在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是相对于经济的发展, 教师待遇的发展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中国的教师待遇还会因为地域的不 同而有所不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教师的待遇相对较高,在经济欠发达 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相对就很低了!

俄国改革教学反思

俄国改革教学反思

俄国改革教学反思引言俄国改革教学是指伴随着俄罗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革,俄罗斯教育系统进行的一系列变革和创新。

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教育系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全面能力的学生和适应全球化的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俄国改革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其优点和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优点1. 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俄国改革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着重于灌输知识,而改革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导向的教学活动,俄国改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2. 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俄国改革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俄罗斯教育体系中的综合素质教育包括道德教育、体育、艺术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

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

缺点1. 标准化教育过于强调考试成绩俄国改革教学中存在一个问题是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

由于教育制度中普遍采用的标准化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们被迫过于依赖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环境可能会对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 单一的学科设置和教学资源不均衡俄罗斯教育制度相对较为刻板,学科设置相对固定,缺乏多样性。

这可能导致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无法得到充分激发。

同时,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学生可能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造成教育不公平问题。

改进建议1. 优化评估方式为了减轻对考试成绩过分依赖的情况,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例如开展项目制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估,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科外的能力表现。

同时,需要向学生和教师灌输正确的教育观念,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简单追求高分。

俄罗斯20年来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与思考

俄罗斯20年来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与思考

俄罗斯20年来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与思考俄罗斯20年来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与思考引言:技术课程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俄罗斯作为一个科技强国,对其中小学技术课程进行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过去20年来的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与思考。

一、背景介绍俄罗斯是一个技术与工程领域底蕴深厚的国家,其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能源等领域有很高的科技成就。

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俄罗斯中小学技术课程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容陈旧、实践教学不足等。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俄罗斯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进行技术课程改革。

二、俄罗斯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历程1. 课程标准的制定在改革初期,俄罗斯政府启动了中小学技术课程的全面改革工作。

首先,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国际上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

通过对世界各国技术教育标准的比较与借鉴,俄罗斯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课程标准,以确保俄罗斯学生的技术素养能够与国际接轨。

2. 课程内容的创新改革之后的技术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际操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被缩减,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应用能力。

例如,在机械制造方面,改革后的课程注重学生锻炼设计与制造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俄罗斯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逐渐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思考1. 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俄罗斯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与时代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一项举措。

学生在课程中通过实践项目学习,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2. 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俄罗斯中小学技术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和课程内容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俄罗斯学前教育政策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学前教育政策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俄罗斯学前教育政策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一、前言话说在遥远的俄罗斯,有个国家叫俄罗斯,这个国家有一个教育系统叫做学前教育。

最近,俄罗斯对学前教育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搞得我们这些邻国都心惊胆战。

这次改革到底有哪些亮点呢?对我们中国的学前教育又有哪些启示呢?别着急,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吧!二、俄罗斯学前教育政策改革亮点1. 政府重视程度提高俄罗斯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谓是空前高涨。

他们把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发展的优先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改革。

这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2.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俄罗斯在学前教育改革中,对教育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

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幼儿园划分为不同等级,满足了不同家庭的需求。

这让我们想到,我们在学前教育中,也应该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3.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俄罗斯在学前教育改革中,对教师队伍进行了加强。

他们提高了教师的待遇,加强了教师的培训,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这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4. 课程体系创新俄罗斯在学前教育改革中,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

他们引入了更多的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让我们想到,我们在学前教育中,也应该不断创新课程体系,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三、俄罗斯学前教育政策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1. 提高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俄罗斯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们国家在推进学前教育改革时,也应该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俄罗斯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在推进学前教育改革时,也应该注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俄罗斯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其启示

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其启示

Vo. 2, N . 13 o3
Ma. 0 0 r2 1
俄 罗斯基础教 育课程设 置的特点及其 启示
童 顺 平 ,巩 小 芳2
( 州师 范 学院 教 育科 学与技 术 系,福建 漳 州 3 30 ) 漳 600

要 :从 第二代 普通教育 国家教 育标 准可以看 出,俄 罗斯基础教 育课 程设 置具有 学校 和学生供选择科 目较
a a t bl y Thn ss o d b o e f ro rb s d c t n c ri u u i cu i g r d cn e c tg re o sr n t e e i tg ai n o d p a i t . i g h u d n o u a i e u a o u rc m n l d n e u ig t a e o st t gh n t e t f i l e c i l h i e h n r o
sb c k o l g ,adn l t ecuss or t cu ur uu t cue p a n ur uu omet esca dvlp n,  ̄ j t n we e d ige ci ore s utr crc m s utr ,u dt gc rc m t e t oi eeomet ae d e v te r e il r i il h l
e u ai n d ct . o
Ke r s:Ru sa y wo d s i ;G n r l d c t n;Cu r u u ;I s i t n e e a u ai E o ril m n p r i s c ao
基 础教育在俄 罗斯被称为 “ 普通 教育 ” ,包括初等普 通 教育 、基础普通教育 和中等 ( 全 )普 通教 育 三阶段 ( 完 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作者:陈泽刚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5期
摘要:新世纪以来的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以人为本、公平平等为课程理念,以全面协调、循序渐进为课程目标,以人文关怀、务实应用为课程内容,以负担合理、侧重专业为课程设置的依据,以统一考试、结合专业为课程评价的标准,以三级管理、自主赋权为课程的管理模式,以法律规范、财政投入为课程改革的保障。

虽然俄罗斯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课程标准的规范、实施难度和教师的财政保障方面仍存在问题。

新世纪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制定明确的课程质量标准,课程内容生活化、侧重专业式发展,坚持同一性和多样性的课程评价,加强课程改革的管理保障、法律保障和财政保障。

关键词:俄罗斯课程资源管理教学
俄罗斯是世界大国强国之一。

新世纪以来,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引领时代潮流,颇受世界各国关注。

俄罗斯现如今的发展盛况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与国家高度重视的基础教育改革密不可分,其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新世纪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
20世纪的俄罗斯可谓是命运多舛。

1917年苏维埃革命胜利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大国相抗衡,世界成两极化趋势。

然而物极必反,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正式独立并进入全方位社会转型时期。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在叶利钦的带领下走上了“休克疗法”的道路,转向资本主义模式,却因此使俄罗斯陷入了全方位的动乱和危机,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激化。

虽然叶利钦倡导学校教育要去意识形态化、去集权化,旨在建立人道化、个性化和人文价值取向的教育,然而动荡的社会局势直接导致教育领域乱象横生,出现教育质量下降、道德教育缺失、政策法令失衡失范等现象。

进入21世纪,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政府,改变了以“乱”为特征的政治局面,加大了国家管理的力度,逐渐调整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关系,争取建立以公民社会为基础的现代化民主制度。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必然带动基础教育课程的变革,引起了课程目的、课程设置、课程权力等的一系列变动。

首先,课程目的以促进人的发展为首要目的。

苏联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社会和个人的控制,以国家发展为首要目的,传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

当前俄罗斯教育以促进个人的发展为首要目的,从而促进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其次,重视道德教育。

“叶利钦时代”的教育要求去意识形态化,造成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社会的不安定与青少年犯罪率的增加,被人们认为是反国家、反民族的行为。

普京上台后,重扬爱国主义教育,恢复俄罗斯爱国主义传统,重振俄罗斯大国形象。

最后,课程权力分化。

苏联时期课程决策权力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制定课程政策,以国家利益优先。

而在当今的俄罗斯,政治上实行联邦与
地方分权,联邦主体拥有较大的权力,可以独立制定某些法令和政策,逐渐形成了联邦、地方和学校共同参与课程决策的局面。

二、新世纪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0年4月10日颁布的《联邦教育发展纲要》是普京上台后签发的第一个教育文件。

《纲要》指出,“纲要的主要目的,是在俄联邦所宣布的教育优先的基础上,使教育系统的发展有利于造就和谐发展的、有社会积极性的、有创造性的个人,并使教育系统成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获得发展”。

新世纪首份教改文件直接确定了俄罗斯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现代化的大方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世纪俄罗斯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就是造就“个人”,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

新世纪俄罗斯转向民主化的社会以及创新型经济,落实到教育上,就是培养现代化的人,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时期教育以国家为主的教育理念。

俄罗斯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体现在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确定了民主化、人性化的课程目的,并通过《标准》以法律形式肯定了此价值观取向。

另一个课程理念就是要保证俄罗斯公民基础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标准》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要确保所有公民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平等机会,建立俄罗斯各联邦之间统一的教育空间。

俄罗斯地域辽阔,贫富差距悬殊,各联邦主体自行发展教育,势必会导致教育不均衡发展。

《标准》的出现,旨在规定俄罗斯国家课程标准,改善受教育机会不等、教育质量不平的教育不公现象,保证全俄基础教育高质公平的发展。

结论
从各阶段的总体目标可以看出,《标准》从学生主体出发,建立了全面系统的课程目标体系。

从横向来看,注重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每个阶段的课程目标都涉及了三个方面,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学生的发展性课程目标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

从纵向来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设置课程目标。

从小学到高中,依次为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认识世界和自我以及成为社会公民。

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从小我到大我,逐渐加入课程人文性、世界性和公民性的价值取向,以完成学生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

除了物力资源匮乏,我国对教师群体也缺少财政保障,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高级别学校中的教师工资福利水平都比较高,而薄弱地区和学校老师的工资福利、奖金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

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薄弱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课程改革无法有效落实。

因此,我国要健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物力和人力的财政保障体系,将其写入相关法律文件中,结合法律,依法严格执行。

项目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边境高校共享优质艺术课程资源研究
项目来源:黑河学院2018年度校级课题
项目编号:YDP201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