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规范。
《家礼》书影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 长。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 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 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 而后改之。
——吕思勉《中国通史•刑法》 特点:礼法结合,提倡礼制,重视家训
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 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
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 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的蓝本。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唐律的特点是什么?
恶逆者,常赦不免,决不待时。 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
理论 来源
①为政以德
孔 子
春 秋
②节用而爱人,使
民以时
主张德治, 通过道德 施仁政于民,省刑 子 国 罚,薄税敛
民意,“民 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
善
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4)法家的法治思想
代国 表别
治国思想(实践)
社会教 化
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 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 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 清律例》。
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
(1)理学
➢ 背景: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建立统治地位。 ➢ 传播方式: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
祝诅祖父母、父母者,流。 ...... 诸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篇一: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识点归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2、西周的宗法制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臵,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4、监察体制秦:御史大夫两汉设刺史(地方)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
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教案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线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现象的归纳、历史资料的分析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为例,探讨这一时期哲学思想的繁荣与特点。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献、图表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诸子百家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诸子百家思想在其中的体现。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深化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某一学派思想的短论文。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作业的形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语:。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人教版必修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学法指导】课程标准内容: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所做的努力,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了解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基本过程。
1.关于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要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全国大陆的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各地各级人民政府的建立;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政治基础。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合理调整工商业;在农村引导农业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技术改革;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
2.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要知道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作了规划,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则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3.关于三大改造,要掌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方针,正确评价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和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要认识到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最基本条件。
【知识网络构建】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重难点导析】1.关于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
它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成份的合作社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
五种经济成份中,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占很大比重,再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有成份,这样就造成私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教学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异: 时 代 分封制 奴隶社会 郡县制 封建社会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影 响 划分标准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 定的独立性,封位世 袭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 血缘关系为基础
南方:派屠睢南征 岭南,修灵渠,置 郡县 西南:开辟“五尺 道”,在其中部分 地区任命官吏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北抵长城一带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西 到 陇 西
想一想:面对如 此广阔的疆域, 该如何来统治呢?
东 临 大 海
南濒南海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 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2课
(西周)周室 东迁 分封 制、宗法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诸侯势力强大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两制渐渐崩坏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秦商鞅变法 秦的统一
(战国) 各国纷纷掀起富国 强兵改革变法运动, 人民渴望统一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秦灭六国
前230——前221年 定都咸阳
燕 秦
赵 秦 韩 秦 楚 秦
魏 秦
齐 秦
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

3、结果和影响
(1)结果:中国战败,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结果:中国战败,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年签订 (2)影响 大大加深,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4、战争中各阶层的表现
(1)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避战 清政府:腐败无能, (2)爱国军民英勇抵抗 左宝贵、 左宝贵、邓世昌 反割台斗争
关税自主权
鸦片战争的影响
消极影响 (1)社会性质变化 (2)主要矛盾变化 (3)革命任务变化 积极影响 (1)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促 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客观上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抛弃自大陈腐的观 开始注目世界, 念,开始注目世界,向西方学习 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中国 人口 3.6亿 3.6亿 棉纺织品消费量 人均0.75便士 人均0.75便士 人均934.5便士 人均934.5便士 比例 1 1246
洪都拉斯 14600人 14600人
从这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从这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英国棉纺织品市场滞销 假设你是一名市场调查人员, 假设你是一名市场调查人员,请你分析一下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2) 农民贫穷购买能力有限; ) 农民贫穷购买能力有限; (3)开放的通商口岸还太少 )
腐朽的清王朝
官僚百龄出京赴广东巡抚任时, 官僚百龄出京赴广东巡抚任时,向人借钱作 盘费。几年以后,他升任两江总督, 盘费。几年以后,他升任两江总督,动用夫役两 千多人搬运个人财物。此外,他还购置房产六处, 千多人搬运个人财物。此外,他还购置房产六处, 良田三百三十多公顷。 良田三百三十多公顷。 清朝统治者的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清朝统治者的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中 英交战两年,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 英交战两年,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 人审问英俘,提出这样的问题: 人审问英俘,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 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 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 ”“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

1. 根据预习, 梳理知识。
突出重点, 画出本课知识树, 形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认真研究课内探究题目, 标注疑惑点, 准备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一结合下列图片, 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几个国王, 他们的命运如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
CharlesⅠ Charles II James II William III
探究二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第1条凡未经议会同意, 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 为非法权利。
第4条凡未经过议会准许, 借口国王特权, 为国王征税, 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 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皆为非法。
第6条除经议会同意外, 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皆属违法。
第7条国会议员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法案是谁制定的?为什么颁布这个法案?【规律总结】
课堂合作探究。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一、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2.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二、教材分析1.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渊源:古代:罗马法的集大成者《罗马民法大权》;●发展:中世纪:日耳曼法、教会法●形成:中世纪末期:英国形成普通法;近代时期:普通法系形成,又称“英美法系”;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法国成文法体系形成,又称“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不同;2.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国家权力结构上:权力制衡、三权分立;议会、行政机构、法院各司其职;法律内容上: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司法实践过程: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衍生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存在局限:确认财产私有,法律地位有高低之分,对个人权利的认定有渐近性。
3. 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主要任务:宣讲教义主要内容:宗教内容,也包括算术、几何等;告诫人们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等。
主要方式:开办学校、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甚至重大节日影响:积极:教育和文化发挥重要作用;消极:教会本身藏污纳垢,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思想、经济等方面的控制。
●近代时期:新教教化的主要内容: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影响:消极: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排斥其他教派;对教义持不同意见的人斥之为“异端”,并采取迫害手段。
●宗教伦理对法律的影响:主要是中世纪时期,详见“历史纵横”、“学思之窗”。
三、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梳理、史料分析等方式,了解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和中世纪西欧法制特点,知道罗马法和中世纪日耳曼法、教会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2.通过史料、视频等多种方式,了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培育史料实证素养。
3.结合宗教改革前后史实,理解宗教所提倡伦理与教化内容,认识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培育历史解释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历史必修1着重反映人类
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9个专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
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活动建议】
(1)组织课堂讨论,谈谈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以“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为题,举办讨论会。
(3)收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成专题举办展览或编写纪实报道。
(4)访问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了解他们是怎样履行职责的。
(5)搜集有关史实,说明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6)观看有关录像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7)组织讨论会,分析希腊民主政治或罗马法的利弊得失。
(8)就世界多极化趋势与和平发展的关系举行演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