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及适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及适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第一部民法典,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及适用指南》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和适用民法典,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共同制定的指南。该指南对民法典各条款的适用范围、适用标准、解释和说明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具体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及适用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民法典基本原则的适用:详细说明了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诚实信用原则、保护人格权等的适用范围和具体内容。

2. 民法典各分编的适用:对民法典各分编的条款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如婚姻家庭、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分编的适用范围、适用标准和具体实施。

3. 民法典条款的适用:对民法典各条款的适用范围、适用标准、解释和说明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如民法典第一条的基本规定、第二百七十二条的保险合同等。

4. 民法典适用的具体问题:针对民法典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如合同的解除、担保、保险、遗产继承等方面的适用标准和解释进行了详细说明。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及适用指南是对民法典的具体解释和适用标准,为民法典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指导和参考。同时,该指南的发布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体、更明确的法律依据,促进了民法典的贯彻落实和法律的实施效果。

民法典担保适用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已于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12月31日 法释〔2020〕2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 (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824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关于一般规定 第一条因抵押、质押、留置、保证等担保发生的纠纷,适用本解释。所有权保留买卖、融资租赁、保理等涉及担保功能发生的纠纷,适用本解释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当事人在担保合同中约定担保合同的效力独立于主合同,或者约定担保人对主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承担担保责任,该有关担保独立性的约定无效。主合同有效的,有关担保独立性的约定无效不影响担保合同的效力;主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金融机构开立的独立保函发生的纠纷,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条当事人对担保责任的承担约定专门的违约责任,或者约定的担保责任范围超出债务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担保人主张仅在债务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担保人承担的责任超出债务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担保人向债务人追偿,债务人主张仅在其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担保人请求债权人返还超出部分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将担保物权登记在他人名下,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或者其受托人主张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一)为债券持有人提供的担保物权登记在债券受托管理人名下; (二)为委托贷款人提供的担保物权登记在受托人名下; (三)担保人知道债权人与他人之间存在委托关系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机关法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担保合同无效,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 文章标题: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 目录 一、引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基本概念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具体内容 3.1 第一部分 3.2 第二部分 3.3 第三部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相关案例分析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六、总结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一直是法律领域的热门话题,对合同法的解释和适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相关案例分析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思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基本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的规定,对合同法的解释和适用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法律文书。合同编 释义的基本作用在于对合同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澄清法律的适用范围 和规定,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具体内容 3.1 第一部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了 解到合同的基本概念和法律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 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具有约束力。 3.2 第二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第二部分详细解释了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转让等具体内容。在此部分,对合同法的具体条 文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以便当事人能够准确理解和遵守合同法律规定。 3.3 第三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第三部分涉及合同的特别条款和 特殊类型的合同,如租赁合同、劳务合同、承包合同等。对于不同类 型的合同,合同编释义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和规定,以保障不同类型合 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相关案例分析 在实际合同纠纷案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起到了重 要的指导作用。在某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中,根据合同编释义对租赁合 同相关条文的解释,法院判决了合理的租金和租赁期限,保障了当事 人的合法权益。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个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理解是,合同法作为民事 法律领域的重要法律规范,其合同编释义对于解决合同纠纷、保障当 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合同编释义在解释和适用合同法条文时,应该注重实际情况,兼顾公平和正义,避免片面解释和不当适用。 六、总结 通过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释义的基本概念、具体内 容和相关案例分析,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合同法的规定和

民法典时间效力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民法典时间效力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民法典时间效力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法学家们对民法典时间效力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 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时间效力司法解释是指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生效 日期之前,司法机关为了解决诉讼中遇到的问题,对法律法规的具体 内容进行解释与适用。在民法典成立之后,时间效力司法解释扮演着 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实践操作提供了依据,并对法律解释的力度、 适用范围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理解。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时间效力司法解释在民法典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部综合性法典,民法典涵盖了众多法务领域的内容,例如财产权、合同法、侵权责任等。由于民法典的颁布日期通常较长,所以以 前出现的问题在这个时间段内也将得到解决。时间效力司法解释的适 用能够填补民法典在一些条款上的缺失,为实践操作提供更加明确和 具体的指导。时间效力司法解释也为人们深入理解民法典提供了一个 重要的切入点,通过案例解说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法律条款的内涵和适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时间效力司法解释在民法典中的具体应用和理解。在司法解释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即“征询广泛的意见、尽可

能综合各方利益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内涵是,司法解释应当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权衡各种利益,全面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以制定符合社会公平公正和实际需要的解释内容。在民法典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关财产权、合同法等方面的时间效力司法解释,它们恰好符合了这一原则的要求。通过综合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司法解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了明确和系统的规定,使法律条文的意义更趋于明确和具体。 另外,我们还需要思考时间效力司法解释在民法典中的适用范围和力度。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时间效力司法解释并不是对所有条款都给予解释和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只有在条款模糊不清或面临多种解释的情况下,司法解释才会得到适用。这一原则保证了司法解释的权威性和适用性,避免了过度依赖解释,损害法律体系的稳定和一致性。在实践中,法官和法学家需要明确法律条文的含义和精神,才能有效地运用时间效力司法解释,为各方当事人提供合理的法律判断和解决方案。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时间效力司法解释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民法典实施后的一个时期内,司法解释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实践验证才能得到适用。过程中,如果发现解释有不合理或不适用的地方,可以通过审议和修改来及时修正。这种灵活的处理方式保证了司法解释在实践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检验和修正,使其更加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法律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解 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综合性的民 事法律法规,被誉为“新时代的民商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 式实施,该法典将影响和指导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作为综合性法典,该法典将传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各个民事 领域的法律进行了整合和统一。这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体系的进一步 完善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内容上兼顾了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 利益,力求保护和平衡各方的合法权益。其中,婚姻家庭、财产权益、人身权益、继承权益等方面的规定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期待。 婚姻家庭方面,民法典进一步强调平等和自由原则,提倡尊重婚 姻自主权,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禁止家庭暴力和家庭成员间 的虐待行为,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在财产权益方面,民法典明确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 利和义务,保护财产的合法获取和使用,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民法典规定了合同、侵权责任等经济活动中的相关规定, 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保障。

人身权益是民法典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的尊严、荣誉、名誉、隐私等各个方面。民法典对人的人身如何合法保护,如何防止侵权行为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加强了对人身权益的保护和维护。 继承权益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了继承人的继承顺序、继承份额等相关规定,保障公平和正义。此外,该法典还加大了对遗嘱公证和遗嘱执行的监管力度,有效防止了财产继承中的不正当行为。 总体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全面而有指导意义的法律法规。它以人为本,注重维护和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和法治建设。这部与时俱进、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法典将对中国法治进程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使公民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有底气和实力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公正、法治的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要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要点解读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 重要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的出台对于构建法治社会、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民法典》的要点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民法典》的总体框架 《民法典》共分为七编,分别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这一总体框架涵盖了现代民法学的重要领域,对于规范人民的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1. 总则编 总则编是《民法典》的开篇章,包括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这一编规 定了民事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界定了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和效力,为后续的编分奠定了基础。 2. 物权编 物权编是《民法典》的核心编之一,规定了人们对物的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设立、变更和消灭的一般规则。这一编对土地使用权、房产权等具体物权进行了规范,保护了人民的财产权益。 3. 合同编 合同编是《民法典》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民事主体通过自愿协议设 立民事合同的一般规则。这一编适用于各类合同,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等。合同编的出台有助于规范经济活动,促进市场交易的公平和有序。 4. 人格权编 人格权编是《民法典》对个人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体现,明确了人身权利、人 格尊严的保护范围和方式。这一编规定了个人的姓名权、肖像权等,保护了公民在人身领域的自由和尊严。

5. 婚姻家庭编 婚姻家庭编规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成立、维持、解除的一般规定。这一编对婚姻关系、夫妻权益、亲子关系进行了规范,保障了婚姻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6. 继承编 继承编规定了财产继承的一般规则和继承人的继承权和保护。这一编主要涉及遗嘱继承、法定继承和遗赠的规定,保护了个人的财产权益和家庭的传承。 7. 侵权责任编 侵权责任编规定了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和赔偿责任。这一编建立了侵权行为与赔偿责任之间的关系,规范了各类侵权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和赔偿方式。 三、《民法典》的意义和价值 1. 统一法律体系 《民法典》的出台意味着中国民法体系的完善和统一。该法典整合了原有的民事法律制度,建立了一部完善的民事法律典范,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 保护人民权益 《民法典》的出台是对人民利益和权益的重大保障。通过规范合同、保护物权和人格权等方面,提升了人民的法律地位,加强了个人财产和人身权益的保护。 3. 推动社会发展 《民法典》的实施将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合同秩序和保护知识产权,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稳定和公平的交易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对于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民法典》要点的解读,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1年4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是《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最高法院发布的首部解释性文件,也是为保证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判 工作的规范化和统一化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该解释共13条,内容涉及民事主体、法律行为、善意原则、过 错责任、民事诉讼等方面,下面介绍其中的几个重点条款: 一、对于民事主体的界定,解释第一条规定:“本解释所称民事 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这一规定明确了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典》范围内,非法人组织也可以作为民事主体,其侵权 行为同样应该承担责任。 二、关于法律行为及其效力,解释第二条明确了法律行为履行的 基本原则:自由、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在此基础上,如果发现 一方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情形,这种法律行为 是无效的。 三、在跟合同及过错责任方面,解释第七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应 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恶意篡改合同,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 责任。对于侵权行为,应当采用“过失责任”制度,即要求侵权人承 担预见到事件后果的责任。 四、在民事诉讼方面,则涵盖了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 强对案件证据的审查等方面。解释第十三条还特别强调了国家诉讼制度,即当当事人在民事争议中,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国家将对此 进行诉讼保护,效力十分明显。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至为全面阐释了相 关法律条款,引导民事法律行为的合规,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最高院发布这一解释也标志着民事审判的进一步规范,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典及司法解释汇编(含指导案例)

民法典及司法解释汇编(含指导案例) 章节一:民法典 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典共计七编,分别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其中,总则为民法典的基础,规定了民法典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等。 物权编主要规定了物权的种类、取得、行使、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合同编主要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内容。人格权编主要规定了人格权的种类、内容、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婚姻家庭编主要规定了婚姻家庭的成立、维护、解除等方面的内容。继承编主要规定了继承的种类、继承人的顺序、遗产的分配等方面的内容。侵权责任编主要规定了侵权行为的认定、责任的承担、赔偿等方面的内容。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于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体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章节二: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和适用。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重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包括指导性文件和强制性文件两种类型。 指导性文件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解释和意见,具有指导性质,不具有强制力。强制性文件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某一法律问题的解释和规定,具有强制力,人民法院必须依据其规定审判案件。 司法解释的制定,有助于统一司法实践,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司法解释的制定也需要遵循法律原则,保证司法公正、公平、公开。 章节三:指导案例 指导案例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某一特定案件的裁判结果和理由进行解释和说明,具有指导性质。指导案例的制定,有助于统一司法实践,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指导案例的制定需要遵循法律原则,保证司法公正、公平、公开。指导案例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司法实践的需要和社会的反响,尽可能地为公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民法典、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通则解释全文(民法典条款释义)

民法通则解释全文(民法典条款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八章民事责任,第一百七十九条:“承 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一)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本条是关于民事责任形式的规定。 (续上) 三、本规范的具体含义 民事责任形式也可以称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是指民事责任主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形式。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形式,是民事责任的具体体现。只有对责任的承担方式作出明确规定,才能最终明确民事责任范围并将民事责任实现落到实处。 在法律制度设计上,民事责任的具体形式应当考虑权利人向责任人提出请求后,可能需要法院最终确定并实现的问题,因此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应当具有可强制执行性,在责任人不主动履行时,法院应当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的方式对权利人予以救济。 根据本条规定,民事责任的种类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民法通则解释全文(民法典条款释义)民法通则解释全文(民法典条款释义) 停止侵害是指行为人实施了侵权行为,并且侵权行为正在继续,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责令行为人停止侵害。停止侵害实际上是要求侵害人不实施其中一种侵害行为,即不作为。停止侵害适用的对象涵盖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利。 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扩张停止侵害的外延,将其适用于对未发生之侵权行为的预防,以此理解,停止侵害可适用的场合主要包含∶(1)正在进行的侵害;(2) 已经发生过侵害,有继续侵害之虞;(3)未曾发生侵害,但有可能发生侵害。 (二)排除妨碍。 排除妨碍是指当事人实施的行为使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无法行使或者不能行使,当事人可以要求行为人排除权利行使的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要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要点解读 一、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于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该法典涵盖了民法领域的所有基本制度和规则,包括总则、物权、知识产权、合同、劳动法、家庭法、程序法等,是民法领域的基本法。 二、要点解读 总则 民法典的总则部分规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包括法律适用范围、公民和法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法律适用范围的规定,即无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都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保护。 物权 物权部分主要规定了物权制度的基本概念、物权的种类、物权的取得、物权的变动、物权的保护等内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物权的保护条款,明确了对物权的侵害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返还原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部分主要规定了知识产权的种类、知识产权的取得、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内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条款,明确了对知识产权的侵害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合同 合同部分主要规定了合同的基本概念、合同的种类、合同的成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条款,明确了对合同关系的保护,包括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履行的方式和地点、合同变更和转让的程序等。 劳动法 劳动法部分主要规定了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的解决等内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劳动合同条款,明确了劳动合同应当包含的基本内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方式、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转让程序等。 家庭法 家庭法部分主要规定了家庭法的基本概念、婚姻制度、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救助等内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婚姻制度条款,明确了婚姻自由、平等、保护的原则,规定了婚姻关系的成立、变更和终止程序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5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法释〔2020〕22号) 为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所称的“虐待”。 第二条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的“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第三条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四条当事人仅以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结婚 第六条男女双方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民法典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 第七条未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提起诉讼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依据本解释第三条规定处理。 第八条未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另一方以配偶身份主张享有继承权的,依据本解释第七条的原则处理。 第九条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请求确认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其中,利害关系人包括: (一)以重婚为由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 (二)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的,为未到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 (三)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 第十条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确认婚姻无效,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在提起诉讼时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请求确认婚姻无效案件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不予准许。 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可以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另行制作调解书;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一并作出判决。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后,经审理确属无效婚姻的,应当将婚姻无效的情形告知当事人,并依法作出确认婚姻无效的判决。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就同一婚姻关系分别受理了离婚和请求确认婚姻无效案件的,对于离婚案件的审理,应当待请求确认婚姻无效案件作出判决后进行。 第十四条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死亡后,生存一方或者利害关系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的规定请求确认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十五条利害关系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司法解释(民法典合同法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司法解释(民法典合同法内容)内容提要 《民法典》在总结以往民事立法经验和民事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 完整的合同效力体系,司法解释亦就司法实践中涉及合同效力认定的大量 疑难问题作出了规定。现行法将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区分为有效要件(一 般生效要件)和特别生效要件,从而为准确界定未生效合同的法律地位提 供了依据。在认定须经批准的合同效力时,既要注意区分原则的运用,也 要注意其与合同因违法而无效之间的区别,合理划定各自的适用范围。在 判断合同因违法而无效时,不仅要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 规定,而且要与诚实信用原则相协调,审慎考量不诚信一方关于合同无效 的主张。以违反公序良俗为由认定违反规章的合同无效,须进行充分说理,不能仅以规章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公共秩序为由就认定合同无效。此外, 《民法典》第146条不仅为处理法律规避行为提供了依据,也为无效合同 的转换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民法典合同效力区分原则强制性规定公序良俗 一、合同效力制度的发展 合同是最为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效力的认定也是司法实践中最 为常见的疑难问题之一、从民事立法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或者合同效力的规 定看,我国合同效力制度在不断完善。 1982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经济合同法》)和1985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 合同法》(以下简称《涉外经济合同法》)采取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的

“二分法”,并对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作了明确规定(《经济合同法》第 7条,《涉外经济合同法》第9条、第10条)。 198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 《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第54条),采取合同“有效、无效、可撤销或可变更、效力待定”的模式,不仅明确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应当 具备的条件(第55条),而且就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 民事行为的具体情形以及无权代理实施民事行为的效力分别进行了规定 (第58条、第59条、第66条),并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生效条件(第62条)。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 同法》)专章对合同效力进行了规定(第三章),采取的是“有效、无效、可撤销或可变更、效力待定、未生效”的模式,在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的同时,明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 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第44条)。此外,与《民法通则》比较,《合同法》不仅缩小了合同无效的范围,例如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出 民事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从无效修改为可撤销或者可变更(第47条)、 将违法无效的合同限制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52条),而且增设了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形,例如将无权代表和无权处分订立 的合同规定为效力待定的合同(第50条、第51条)。 2023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 《民法总则》)首先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且与《合同法》相比较,不再承认可 撤销法律行为的可变更,从而形成“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