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引言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

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推动贵州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

意义。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贵州矿产资源概况

1. 贵州矿产资源种类丰富

贵州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包括铅锌、铜、锡、钨等;同时还有

大量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磷、硫、铝土矿等。这些矿产资源在国内外

市场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和需求。

2. 贵州矿藏规模巨大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的金属和非金属储量均位列全国前列。贵阳市附近就有大量的铅锌储量,遵义市则是我国最大的锡生产基地

之一。

3. 贵州矿业开发存在问题

尽管贵州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矿业开发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沙

化等;矿业开发技术相对滞后,缺乏创新能力;再次,矿业企业规模

较小,缺乏竞争力。

三、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机遇

1. 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贵州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在政策支持方面享有优势。

2. 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贵州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省份,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3. 技术创新机会

传统的矿业开发模式存在一定问题,但也给了贵州矿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挑战

1. 环境保护压力

矿业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贵州作为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矿业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人才缺乏问题

贵州省的矿业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传统的矿业开发模式需要大量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才,而现有人才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矿业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由于传统矿业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滞后等原因,想要实现转型升级并

不容易。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鼓励企业

进行合作与创新。

五、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政府应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对矿业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2. 培养高素质人才

政府应加大对矿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奖励措施,吸引更多人才从事矿业相关工作。

3.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贷款、税收优惠等方式来支持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合作与创新,提高竞争力。

4. 加强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模式,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六、结论

贵州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省份,在发展矿产资源型产业方面

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只有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

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

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

贡献。

2. 贵州磷矿及磷化工产业发展分析

贵州磷矿资源情况 贵州省独特的地址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其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矿种较多,成矿地质条件好,其中特色矿产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现122种矿产资源,矿床、矿点3000余处。已探明有储量的有76种,有41种矿产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其中28种矿产居1至5位,21种矿产居前3位。有色金属与贵金属已发现和探明有储量的有汞、铝、锑、铅、锌、铜、钨、钼、钒、镁、金、银等,为全国十大有色金属产区之一。汞、铝、磷、煤、锰、锑、金矿产资源,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突出,被誉为贵州矿产的“七仙女”。 贵州省磷矿资源丰富,是优势矿种之一,它主要产于震旦系和寒武系,矿床类型为沉积型矿床;矿石类型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分为条带状磷块岩、致密状磷块岩、碎屑状磷块岩;根据矿石工业类型划分为:硅质磷块岩矿石、硅钙(镁)质磷块岩石、钙(镁)质磷块岩矿石、未分类型磷块岩矿石和磷灰质岩矿石五种类型。根据《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单矿种省级汇总要求》,结合贵州磷矿资源分布特征大概划分了四个矿集区:开阳——息烽矿集区、瓮安——福泉矿集区、织金——清镇矿集区、铜仁——松桃矿集区。 (一)开阳——息烽矿集区 开阳——息烽矿集区由15个核查矿区组成,大型矿区5个,中型矿区6个,小型矿区4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4亿吨,约占全省总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2.26%,保有资源储量4.3亿吨,已占用保有资源储量3.7亿吨,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0.6亿吨,累计消耗资源储量1.0亿吨。矿集区矿石质量好,品位高,勘查程度高,大中型规模优势突出。 (二)瓮安——福泉矿集区 由8个核查矿区组成,大型矿区4个,中型矿区2个,小型矿区2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1亿吨,约占全省总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8%,保有资源储量8.2亿吨,已占用保有资源储量2.7亿吨,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5.5亿吨,累计消耗资源储量0.8亿吨。矿集区矿石质量好,品位高,大中型规模优势突出。 (三)织金——清镇矿集区 由6个核查矿区组成,大型矿区1个,中型矿区2个,小型矿区3个,累计

贵州矿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贵州矿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贵州是中国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矿山发展作为贵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该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分析贵州矿山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贵州矿山发展现状 贵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多种类型的矿产资源。其中,煤炭、铅锌、锰矿、硫矿、铝土矿等是贵州的主要矿产资源。 首先,贵州的煤炭资源是该省最重要的矿产之一。贵州煤炭储量大、质量好,可以满足该省及周边地区的能源需求。贵州煤炭产业链条完整,从矿山开采到煤炭加工、销售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 其次,铅锌矿也是贵州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贵州的铅锌矿储量丰富,尤其是黔西南地区的铅锌矿资源储量较大。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为贵州带来大量的经济收益。 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锰矿、铝土矿等。这些矿产资源对于支撑贵州的金属冶炼产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贵州的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环境污染问题,矿山开采对土地、水资源等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对于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有待提高。 未来趋势分析 未来贵州矿山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 矿山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贵 州矿山发展将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率方向发展。要推动矿山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新型矿山资源,如稀土矿、锂矿等,同时加强对矿山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 绿色矿山的发展。绿色矿山是未来矿山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绿色矿山 的建设和推广,降低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贵州政府应当加强绿色矿山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矿山向绿色化转型。 3.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低效率问 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贵州应加大对矿山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矿山开采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矿山开采效益和环保水平。 4. 加强矿业环境管理和监控。贵州政府应设立相应的矿业环境管理与监控机构,加强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监督与管理。同时,加强对矿山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矿山开采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 贵州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矿山发展对于该省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贵州矿山发展现状丰富多样,然而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和低效率等。未来贵州矿山发展将呈现矿山产业结构调整、绿色矿山发展、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以及矿业环境管理与监控等趋势。政府应加大对绿色矿山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加强矿业环境管理和监控,推动贵州矿山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引言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 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推动贵州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 意义。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贵州矿产资源概况 1. 贵州矿产资源种类丰富 贵州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包括铅锌、铜、锡、钨等;同时还有 大量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磷、硫、铝土矿等。这些矿产资源在国内外 市场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和需求。 2. 贵州矿藏规模巨大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的金属和非金属储量均位列全国前列。贵阳市附近就有大量的铅锌储量,遵义市则是我国最大的锡生产基地 之一。 3. 贵州矿业开发存在问题 尽管贵州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矿业开发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沙 化等;矿业开发技术相对滞后,缺乏创新能力;再次,矿业企业规模 较小,缺乏竞争力。

三、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机遇 1. 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贵州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在政策支持方面享有优势。 2. 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贵州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省份,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3. 技术创新机会 传统的矿业开发模式存在一定问题,但也给了贵州矿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贵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挑战 1. 环境保护压力 矿业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贵州作为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矿业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人才缺乏问题 贵州省的矿业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传统的矿业开发模式需要大量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才,而现有人才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矿业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论述贵州省优势(煤、磷、铝土矿)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

一、论述贵州省优势(煤、磷、铝土矿)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 1、贵州省优势: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蜓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高程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5247公顷。其中,农用地152519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58%;建设用地5518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未利用土地18114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8%。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7年全省各类土地面积与2006年相比:农用地面积减少16896公顷,减少0.1%;建设用地面积增加5126公顷,增加0.9%;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11770公顷,增加0.7%。全省土地利用率89.7%。全省耕地面积448745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7亩。 生物资源: 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等15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二级国家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银杉、珙桐、桫椤、贵州苏铁等15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全省有药用植物资源有39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纵、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

贵州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素有“黔”之称,是一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省份。本文将对贵州的矿产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矿产资源潜力。 一、贵州的地质背景 贵州地处中国大陆板块的西南边缘,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其地质构造分为四大地质单元:南方地块、中央地块、北方地块和东北地块。这种地质构造的多样性为贵州的矿产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二、贵州的主要矿产资源 1. 煤炭资源 贵州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块和中央地块。其中,北方地块的煤炭资源主要为烟煤和无烟煤,而中央地块的煤炭资源则以无烟煤为主。贵州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2. 铅锌资源 贵州是中国重要的铅锌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块和中央地块。贵州的铅锌矿床主要为层控型和脉状型,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其中,南方地块的铅锌矿床多为层控型,而中央地块的铅锌矿床则以脉状型为主。 3. 铜资源 贵州的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央地块和北方地块。贵州的铜矿床多为脉状型和层控型,储量较大,品位也较高。其中,中央地块的铜矿床多为脉状型,而北方地块的铜矿床则以层控型为主。

4. 锡资源 贵州的锡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块和东北地块。贵州的锡矿床多为脉状型和层控型,储量较大,品位较高。其中,北方地块的锡矿床多为脉状型,而东北地块的锡矿床则以层控型为主。 5. 磷矿资源 贵州是中国重要的磷矿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块和中央地块。贵州的磷矿床多为层控型,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其中,北方地块的磷矿床多为碳酸盐型,而中央地块的磷矿床则以磷灰石型为主。 三、贵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贵州的矿产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为了更好地发挥矿产资源的作用,贵州需要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1. 加强勘查工作 贵州需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特别是对尚未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通过科学的勘查工作,可以更好地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储量潜力,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推动科技创新 贵州需要加大对矿产资源的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通过引进先进的矿产开采技术和设备,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品位,降低开采成本,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环境保护 贵州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

浅析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浅析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 境保护策略 1.贵州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贵州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有42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居全国前十位,矿产储量排名居全国前三位的有20种,截至,贵州省矿业生产总值达917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虽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有效支撑了省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在后期加以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和阻碍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矿山结构不够合理、开采方式粗放落后、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多等方面。 2.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将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将造成资源的损毁并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枯竭,还引起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才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1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1 破坏植被、地形地貌

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易造成地形地貌和植被破坏。贵州因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地形地貌上,高坡陡,落差大,因此矿区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大量山体撕裂、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有的甚至使植被和原生地形地貌面目全非。对矿山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砂石矿、铝土矿和卡林型金矿、煤矿,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都比较严重。 2.1.2 破坏地下水均衡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许多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和农田,同时以直接渗入方式进入地下含水层,造成周围地区的土地和地下水严重污染。一些矿井由于排水,破坏了矿区水均衡系统,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使原本使用地下水的厂矿、村庄、城镇发生水荒。如在全省的煤矿、磷矿、铅锌矿、铝土矿、汞矿等矿山开采区,尤其以煤矿开采区较为严重,如毕节市纳雍、织金等各县煤矿区和铅锌矿区;遵义市桐梓,仁怀市的煤矿区。这些矿区的开采活动严重破坏了地下含水层,导致泉井干枯,水田变成旱地。 2.1.3 诱发各类次生地质灾害 贵州多为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复杂且地质环境脆弱,由于采矿而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多而频繁。在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一些地区乱采滥挖以及落后的采矿方式,造成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改变了地质结构,从而不同程度地引起地表下沉、山体开裂、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问题,诱发各类地质灾害。如前所述,贵州矿山地质灾害在煤矿山分布最多,常见地质灾害类型为采空塌陷、其次是地裂缝、崩塌滑坡等,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遵义市等地。矿山开采活动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已日趋严重,极大地危及到生态环境平衡和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策略

贵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贵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贵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贵州省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重工业占比过高、农业依赖性强、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等。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贵州的产业结构,推动贵州省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贵州的产业结构现状 1. 重工业占比高:贵州省在过去几十年间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导,如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这些行业在贵州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重工业的发展给贵州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2. 农业依赖性强:贵州省农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的产值占贵州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较高。农业发展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3. 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贵州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科技研发强度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省的科技水平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创新型企业少。 二、贵州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

1. 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未来,贵州省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完善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2. 发展现代服务业:贵州省一直以来都在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未来,贵州省可以进一步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培育和发展金融、信息、教育、医疗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提升贵州省的服务业比重,提高服务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产业升级转型:贵州省应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步伐,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贵州省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同时,贵州省还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4.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贵州省应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贵州省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5.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贵州省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贵州投资创业或参与产业

贵州主要产业发展趋势

贵州主要产业发展趋势 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贵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贵州的主要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围绕贵州主要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重点关注农业、矿业、制造业和旅游业四个方面。 一、农业 农业是贵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主要生计来源。贵州盛产稻谷、玉米、花生、甘蔗、黄豆等传统农产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贵州农业正在朝着多元化、高品质、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 多元化:贵州农业将注重发展多种农产品,在现有传统农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新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模式。例如,引进高效的蔬菜、水果、花卉种植技术,推动贵州农业从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等多个方向拓展。 2. 高品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增加,贵州农业将注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现代农业管理的引进,推动农产品的无公害种植、有机种植和绿色生产,满足市场的高品质需求。 3. 绿色发展:贵州农业将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推行农业节水技术、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农田防护措施等,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实现农业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 4. 产业链延伸:贵州农业将注重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提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例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零售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 二、矿业 贵州是中国的重要矿产资源省份,拥有丰富的煤炭、磷矿、铝土矿、锰矿等矿产资源。矿业是贵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也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贵州矿业的发展趋势如下: 1. 资源综合利用:贵州将注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例如,将煤炭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将矿石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2. 环境保护:贵州将强化矿山环境保护,通过改善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矿山的土壤污染、减少矿山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3. 安全生产:贵州将注重矿山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矿山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矿山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矿业转型升级:贵州将逐步进行矿业转型升级,将发展绿色、智能、高效的矿业生产模式,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

贵州省经济发展分析

贵州省经济发展分析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试验区和 多彩贵州旅游年示范省。近年来,贵州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本文将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进行深 入分析。 一、贵州省的地理特点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山地面积较大,地形复杂。该省属于亚 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适宜,降水充沛。这些自然条件为贵州省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二、贵州省的经济状况 贵州省以农业为主导,农产品生产占据了其经济的重要地位。同时,贵州也是中国产茶大省,茶叶出口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此外,贵 州还以煤炭、铝业、冶金、能源等工业为支撑,其工业发展也相当活跃。 然而,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该省的交通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条 件限制,草地和山地面积较大,农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需 要加大对交通和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以进一步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增长。 三、贵州省的优势产业

1. 旅游业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公园、遵 义会议旧址等著名景点。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贵州省的经 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贵州省也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生态旅 游的发展,通过全域旅游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在经济中的地位。 2. 矿业 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铝土矿资源。这些资源的开采 和加工为贵州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贵州省还发展了锌、铅、银等有色金属矿业,为贵州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农业 贵州省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该省还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如贵州毛尖茶、黔味五花肉等,深受市 场欢迎。贵州省还注重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提 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贵州省的发展战略 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贵州省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首先,加 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贵州省的交通运输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 便利。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旅 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贵州省还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减少环境污染。此外,贵州省还注重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对贵州经济结构的看法与建议

对贵州经济结构的看法与建议 一、对贵州经济结构的看法 1、贵州经济的优势明显 贵州省是拥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省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具有独特的消费风格和投资环境,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总量在全国排名前列,旅游资源更是资源贵州的最大财富,宁静的乡村环境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吸引力。此外,贵州省拥有众多的优质水果、蔬菜资源,拥有着肉质纯美的毛肚土鸡,以及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农产品出口量在全国排名第十八名,还有众多优势产业,如芒果、木制品、药材、橡胶、电子产品、纤维素等等。 2、贵州经济结构的不足 贵州省经济发展以政府工程投资和外贸出口为主,科技创新能力较低,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贵州省千年古都黔农技术和职业技能和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较弱,资金不足,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投资体制改革滞后,规模经济发展拖累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还不够,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等。 二、建议 1、提高财政投入 贵州省的发展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贵州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对科研院所的投入,建立科研项目,加快科技进步,着力推进贵州省高新技术、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完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支

持机制,提高贵州省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制度 贵州省应建立人才引进制度,除了招聘一些熟悉贵州本土的人才,还应当招聘一些具有菁英水平的海外人才,以丰富本地员工的见识,提高本地经济发展的质量。另外,贵州省也应当加大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投资,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丰富企业的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贵州省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推进工业发展,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学合理配置财政投入,建立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支持科技企业的融资,投资研发,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贵州大开发研讨发言材料

贵州大开发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与嘉宾: 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贵州大开发研讨会,并有机会向各位发表发言。首先,我想谈谈对贵州大开发的看法和建议。 贵州是一座山水秀丽的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然而,与此同时,贵州也面临着许多发展的挑战和困境,例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才流失等。因此,贵州大开发对于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贵州大开发需要注重产业升级和转型。贵州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以矿产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为主,这为贵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贵州应该把握机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升贵州的产业竞争力。 其次,贵州大开发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贵州的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因此,贵州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提高贵州的交通便利度,打通贵州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带动贵州经济发展。

此外,贵州大开发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贵州的生态环境对于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贵州应该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旅融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我建议贵州大开发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吸引。人才是推动贵州大开发的重要力量,是贵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贵州应该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贵州大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总之,贵州大开发是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战略。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贵州大开发一定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为贵州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谢谢大家!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 目前,贵州省的工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过去几年中,贵 州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系列政府支持和鼓励措施的实施, 加上贵州独特的地理地质优势,为贵州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地处中国的东南边陲,是中国 西南地区唯一面向东南亚的大型物流枢纽。贵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 便利,为贵州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贵州的工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特别是煤炭、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 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煤炭资源是贵州省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贵州的 煤炭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贵州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有铜、铅、锌等。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灰石、石膏、大理石等。这些资源为贵州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贵州的工业经济主要集中在煤炭、化工、冶金、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煤炭工业是贵州最重要的工业之一、贵州的煤炭产量居全国前列,贵 州的煤炭工业已经形成了以贵阳、遵义为核心的工业集群。化工工业是贵 州省重点发展的工业之一,以煤炭、石灰石为主要原料,大力发展煤炭深 加工、化肥、化纤等化工产品。此外,贵州还有较为发达的冶金、机械、 汽车制造等行业,这些工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壮大。 近年来,贵州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贵州省对工业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政策。政府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工业发展 的深度融合,提升了贵州工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贵州工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贵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给工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其次,由于资源型产业占比较高,贵州的工业发展较为依赖资源的开发和输出,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这种过度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容易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等问题。此外,贵州的工业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存在。 为应对这些挑战,贵州要加大工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监管,推动绿色发展。此外,贵州要加大对企业的创新和科技支持,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同时,贵州还要加强对工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工业的人力资源优势。 总之,贵州工业发展现状良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政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贵州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地质优势,为贵州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在未来,贵州应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论贵州工业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 吴宏军 内容摘要:贵州工业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开发本省优势资源,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强和改善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贵州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省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极弱、工业总量太小,主要矛盾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从七个方面探讨贵州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工业发展、工业化、现状、问题、贵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开发本省优势资源,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强和改善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贵州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贵州工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经济增长状况和工业实力 继2007年全省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达1007.75亿元之后,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51.26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部工业比重约80%,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170.29亿元,同比增长10.6%,全省工业实现总产值3315.02亿元,比1978年41.26亿元增长80倍;全省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474.33亿元,比1978年15.24

贵州的建设发展趋势

贵州的建设发展趋势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下面将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贵州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较为突出的趋势。过去几年,贵州一直以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然而,随着国家对贵州的大力支持和区域合作的推进,贵州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贵州正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加强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引导和培育,提升产业链水平。同时,贵州还重点发展服务业,加强旅游、文化、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消费升级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这些经济结构调整势必会推动贵州的经济发展。 其次,贵州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是一条重要的发展趋势。贵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近年来,贵州加大了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力度。例如,贵州在煤炭、铝业等传统资源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同时,贵州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企业和项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此外,贵州还重视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模式,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手段提高农业效益。 第三,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贵州地处西南内陆,基础

设施建设一直是限制贵州发展的瓶颈。然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贵州经济区的实施,贵州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例如,贵州加大了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贵州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同时,贵州加大了能源基础设施的开发力度,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将有效改善贵州的发展环境,提高贵州作为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的优势。 最后,贵州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是贵州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贵州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绝对的区位优势。贵州加大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例如,贵州设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贵州加大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建设了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和项目,推动绿色发展。这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将为贵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贵州的建设发展趋势明显,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贵州正在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为贵州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及其现代化水平探析

贵州工业发展现状及其现代化水平探析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四大工业基地”之一、贵州工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其现代化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贵州工业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贵州工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主要有煤炭、矿产、冶金等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贵州产业结构偏重、产业链短、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贵州工业发展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 2.新兴产业潜力巨大 贵州地处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锂、铜、锌等矿产资源,以及煤电、水电等能源资源。在新兴产业方面,贵州以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等为引领,积极推进产业转型。近年来,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投资。 二、贵州工业现代化水平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贵州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工业发展。贵州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改善交通状况,提高物流效率。 2.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贵州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贵州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推动 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3.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贵州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之一,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 的压力。贵州应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工业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好生态环境。 4.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贵州人才培养体系相对薄弱,高层次人才缺乏,制约了贵州工业现代 化水平的提升。贵州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健 全人才培养机制,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总体来说,贵州工业发展现状尽管面临挑战,但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 机遇。要达到现代化水平,贵州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加快产业结构 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贵州还需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加大对外招商引资,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贵州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贵州作为中国的西南省份,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材料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贵州的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将从贵州材料资源、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分析贵州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贵州材料资源的独特优势 1.矿产资源丰富。贵州是中国矿产资源重要产区之一,拥有煤炭、磷矿、锌矿、铝土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磷矿资源,全国磷矿产量占比超过50%,是世界上最大的磷矿资源储量 和产量的地区之一,为材料产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保障。 2.植物资源丰富。贵州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包括竹材、茶叶、大豆等。竹材是贵州的特色资源之一,贵州竹材以品质优良、种类繁多而闻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贵州的茶叶和大豆也是重要的农产品,可用于生产茶叶纸、生物塑料等材料。 3.水资源丰富。贵州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水资源丰富。水 资源的丰富为材料产业的生产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具有优势。 二、政策支持促进材料产业的发展 1.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比如, 贵州省支持创新型材料企业的培育和发展,通过财政资金的奖励和补助,降低企业创新的资金压力。同时,优惠税收政策、

土地利用政策等也为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2.贵州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材料产业的结合。贵州省加大投入,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展材料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贵州省还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材料科技人才,提升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 三、技术创新推动材料产业的升级 1.在材料科学领域,贵州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材料科学研究的发展。同时,贵州省还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在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方面共同努力。 2.贵州省积极推动绿色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贵州省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材料的环保性能,推动材料产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3.贵州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推动材料产业的协同发展。贵州省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形成集成化发展,提升材料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贵州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产业定位问题。贵州材料产业的发展面临产业定位的问题,需要明确发展重点,找准市场定位,确立核心竞争力。 2.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贵州材料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

贵州经济发展浅析

综述: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属于“三不沿”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内陆省份,地处云贵高原,有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还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省内共有49个民族,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奇特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严重限制了本省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贵州经济建设 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省GDP增长全国排名很高,但人均GDP却总是排在倒数,省内贫困人口任然高居不下,属于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在到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决战阶段,必须抢抓新机遇,落实新举措,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努力实现贵 州经济发展新跨越; 关键字:产业结构,地理位置,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介于北纬24°13′-29°13′、东经103°36′-109°35′之间,为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带,南北相距约509km,东西跨度约595km.全省总土地面积176128km2,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84%;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现辖9个市州、88个县;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境内山地居多,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也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经济发展在全国一直以来都是比较落后的省份,长期以来人均GDP一直处于全国末尾,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自己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矛盾没有解决,经济发展依旧是滞后的,省内有很多的贫困人口,对 于即将到来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脱贫攻坚的任务依旧

很艰巨;贵州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中取得胜利,在“十三五”规划中成功完成给定任务,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 贵州省本身有很多强大的优势和资源可以加以利用的; 第一,贵州位于西南交通枢纽的中心,它是川黔、贵黔、滇黔、湘黔以及南昆五大铁路干线的必经之地,也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必经之地,又是商品集散和物流中心;目前贵州马上开通向东南方向广州的高铁,这将会大大的提升贵州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有利于东西部经贸活动的加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能够通过交通枢纽为本省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动力; 第二,贵州的矿产资源丰富,是有名的资源大省,省内煤炭的储量比江南各省的总和还要多,其不但储量大,煤的种类也齐全,素有江南煤海之称; 第三,贵州还有很多闻名全国的风景旅游地区,如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花开百里,姹紫嫣红的百里杜鹃林带,独具苗族风情的西江千户苗寨,云贵高原上历史最悠久的镇远古镇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旅游胜地,随着全国掀起的假期旅游热潮,贵州的旅游业也大力拉动了本省的经济发展; 第四,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中,“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和贵州“两高”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经济带等区域发展规划,为贵州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经济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五,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家发改委2号文件等相关政策法规都大力支持贵州的发展,能在2020年圆满完成目标和任务;

【精品】贵州省矿产资源

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系隆起于四川盆地与广西、湘西盆地或丘陵之间的高原山区。在长达10多亿年的地质演变历史中,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造就了当今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门类较全、矿种众多的优势格局.并成为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 通过长期地质勘查与研究,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的大量工作,至2002年已发现矿产110种以上(含亚矿种),发现矿床、矿点3000余处。在发现的矿产中,有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建材及其它非金属、水气等九大类矿产在内的76种,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在已探明的储量矿产中,依据保有储量统一对比排位,贵州名列全国前十位的矿产达41种,其中排第一至第五的有28种.居首位的达8种,列第二、第三的分别为8种与5种.尤以煤、磷、铝土矿、汞、锑、锰、金、重晶石、硫铁矿、稀土、镓、水泥原料、砖瓦原料以及多种用途的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等矿产最具优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人均与国土单位面积占有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远高于邻近省区市占有水平。

从开发利用角度论,贵州矿产资源具有资源比较丰富,优势矿产显著;分布相对集中,规模大,质量较好,主要矿产资源潜力大,远景好;共伴生矿产较多;资源丰歉不均,部份矿产短缺等五个方面的主要特点。随着贵州矿产的众多发现和资源储量的探明,为矿产的广泛开发利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已有50多种矿产被开发,其中建有正规矿山,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有20多种。全省已探明储量的产地中,有1/3以上的被开发。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贵州矿业,已成为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产值多年占工业总值的30%以上.优势矿产的开发利用,使贵州成为我国十大有色金属省区,建成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和磷化工基地,并建成全国重要的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碳酸钡生产地。而生产加工的各种矿产品成为历年外贸出口的重要商品,创汇多年占全省总额的1/3.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富民兴黔"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分类矿产根据工业用途及金属元素性质的不同,金属矿产可分为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等。根据工业用途不同,非金属矿产也可分为化工原料非金属、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金属与非金属七大类矿产在贵州都有产出分布和开发利用。 黑色金属矿产也称铁合金金属矿产,是金属矿产中的一个类别。 贵州已发现的黑色金属矿产有锰、铁、钒和钛4种.其中以锰最重要,保有资源储量7181万吨,是全省黑色金属矿产中资源最为丰富、开展勘查较多、开发利用较盛的矿种,已成为贵州著名的优势矿产之一。铁矿虽然分布广泛,在6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