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六盘水市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

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篇一:贵州省情(六盘水市矿产资源)调查报告关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矿产资源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对象: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矿产资源分布及开采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六盘水市矿产开采和未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规划,以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调查地点:六盘水市各矿场调查时间:20XX年5月4日—5月30日调查人员:所属课程:贵州省情教程一、地理及矿产资源慨况六盘水是国内著名的煤田,是贵州、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资源基地。

全市煤炭(: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分布广泛,煤类较为齐全,产出煤层多,厚度大,地勘工作程度较高,煤质良好,盘县与钟山区、水城是贵州低硫优质炼焦煤的集中产区。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我市共有国有大中型煤矿16对,地方小煤矿467对,新增煤矿地方小煤矿44对,铁矿矿山1对,锰矿矿山4对,铅锌矿矿山12对,金矿矿山12对,其他类矿山600余对。

三、开发与勘查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六盘水市矿产开发利用与勘查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1、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一矿多开,大矿小开普遍。

突出反映在全市优势矿产煤炭的开采上。

2、开采规模小、产量低:全市矿山众多,但以小型矿山占主导地位。

全市矿石总产量低,绝大多数矿山、尤其是小矿,难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3、采富弃贫,采好丢差现象较为严重。

全市矿产开采普遍存在采富弃贫,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差的状况。

尤以煤炭显著,浪费资源状况较为严重。

4、采矿及其加工对生态环境破坏影响较为明显。

由于矿山不合理的采矿,诱发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日越严重,引发的工农纠纷也时常发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破坏和浪费了矿产资源。

四、工作思路。

六盘水市矿产资源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矿产资源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矿产资源调研报告六盘水市国土资源局〔内容摘要〕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勘查与研究证实,六盘水市矿产具有资源较为丰富,优势矿产突出,主要矿产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规模大,质量良好,资源潜力大等特点。

如何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证矿业权市场的正常秩序,对推进我市矿产资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产资源现状发展思路一、六盘水市地理及矿产资源慨况六盘水市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支柱的重工业城市。

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结合部。

全市辖水城县、盘县和六枝特区及钟山区,介于东经104°18′—105°42′,北纬25°19′—26°55′之间。

因地处黔中高原向滇东高原和广西丘陵向黔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故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乌蒙山东南支脉斜贯全境,成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境内海拔高度在1400—1900mm之间,最高海拔2900m,最低609m,喀斯特地貌发育,占全市总面积的63.2%。

六盘水市经长期地质矿产勘查,尤其是通过1964年以来,以煤为主大量而广泛的找矿与普查勘探,获得了丰硕成果。

勘查与研究证实,六盘水市矿产具有资源较为丰富,优势矿产突出,主要矿产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规模大,质量良好,资源潜力大等特点。

发现的矿产(含亚矿种)已达45种以上,其中不同程度探明资源储量的有26种,共有资源储量产地133处。

其中尤以能源矿产煤炭及煤层气最具优势,在全省乃至江南占有突出地位;铁、铅锌、水泥原料、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等亦是该市具有重要价值的矿产。

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六盘水市已建成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是贵州实施“西电东送”,加快火电发展的供煤基地,并建成为贵州重要的钢铁、水泥生产基地。

六盘水是国内著名的煤田,是贵州、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资源基地。

全市煤炭分布广泛,煤类较为齐全,产出煤层多,厚度大,地勘工作程度较高,煤质良好,盘县与钟山区、水城是贵州低硫优质炼焦煤的集中产区。

六盘水市采煤引发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六盘水市采煤引发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六盘水市采煤引发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第一篇:六盘水市采煤引发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调研报告(共)六盘水市采煤引发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调研报告联合调研组〔内容摘要〕我市煤炭资源丰富,为六盘水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因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也十分严重,本文通过对策研究,对因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六盘水市是全国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之一,煤炭资源极为丰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行煤炭资源开发以来,对六盘水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面积地质灾害和环境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历届市委、市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由于历史原因,地质灾害和环境影响的点多面广,补偿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问题依然存在,矛盾仍然突出。

一、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状况(一)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要危害矿产资源开发形成的危害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地质灾害,主要指因开发引发的地下地质变化造成的地表塌陷、垮塌、开裂及水源流失,耕地、山林、房屋毁损和人畜等生命财产危害;一个是环境影响,主要指因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危害;一个是社会矛盾,主要指由上述两种情况引发,并在开发治理、征占补偿处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由于我市煤炭开发较早,开发量较大,造成的危害点多面广,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比较突出。

据今年地质灾害隐患点详查结果显示,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明显大于《规划》调查数。

截止8月,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1263处,受威胁57018户234102人。

因自然因素诱发地质灾害879处,人为工程活动诱发384处。

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365处。

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影响造成大量信访案件在信访工作中历来占有重大比例,是我市信访案件三大主流之一。

2001-2010年全市矿群矛盾信访案件发生率(见下表)(二)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情况我市地质灾害自80年代以来有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且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仍将持续。

总结《贵州省情》

总结《贵州省情》

1.综合谈谈学习贵州省情的体会和意义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2.贵州省情论文1500字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足以见得广阔的贵州土地上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资源富集、民族众多、人杰地灵,是贵州这片17.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3900多万的人口。

我是一名贵州黔东南黎平侗族人,对贵州省情已初步了解。

贵州勘察报告

贵州勘察报告

贵州勘察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贵州省进行全面勘察,分析该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源等情况,以及评估其发展潜力和可行性。

通过深入了解贵州省的特点和优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2. 地理概况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

其东部和南部是丘陵地带,而西部和北部则是高山和高原地区。

贵州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3. 气候特点贵州省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由于地形的影响,贵州的降水量较大,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

夏季雨量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冬季较为寒冷,但气温较为稳定,适宜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4. 资源概况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矿产资源是该地区的重要特点之一。

贵州的煤炭、铅锌、锡矿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资源,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5. 经济发展贵州省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经济发展。

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

贵州以种植茶叶、水果和草药而闻名,这些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很高的需求。

同时,贵州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壮大,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旅游业是贵州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6. 发展潜力和前景贵州省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良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则为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此外,贵州还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民族文化,可以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 结论综上所述,贵州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

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贵州可以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鉴于贵州省的潜力和前景,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贵州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六盘水地质报告

六盘水地质报告

【标题】六盘水地质报告【摘要】本文为一份关于六盘水地区地质情况的报告。

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地质历史、地质构造和地质资源等方面的分析和总结,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六盘水、地质、地质特征、地质历史、地质构造、地质资源一、引言六盘水地区位于中国贵州省南部,地处黔滇高原东南缘,北纬25°50′至26°51′,东经10°59′至104°53′之间,总面积5001.52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质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包括煤炭、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因此对该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特征六盘水地区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岩层组成、构造格局和地貌形态等方面。

该地区主要由下达属于晚古生代华南地块南部的泥盆系、二叠系和三叠系沉积物构成,沉积岩性质丰富多样,有利于煤及金属矿等资源的形成。

同时,地质构造上,六盘水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显著的褶皱、断裂和岩溶地貌等特征。

这些地质特征为地质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地质历史六盘水地区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地质时代。

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这一地区曾经是一个浅海环境,沉积了大量的有机物质,为今后煤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随着地壳的运动和地震活动,地层逐渐抬升,形成了目前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在中新世,气候变暖,形成了热带和亚热带的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大量的古植物和古动物化石,对研究地球生态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地质构造六盘水地区的地质构造主要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表现为褶皱、断裂和岩溶等特征。

褶皱主要分布在北盘六盘水和南盘六盘水,其中以北盘褶皱发育最为明显。

断裂主要呈走向走断状,对区域地质结构的形成和地质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六枝特区,发育了一大批溶洞、地下河和石林等地貌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贵州矿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贵州矿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贵州矿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贵州是中国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

矿山发展作为贵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该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贵州矿山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贵州矿山发展现状贵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多种类型的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铅锌、锰矿、硫矿、铝土矿等是贵州的主要矿产资源。

首先,贵州的煤炭资源是该省最重要的矿产之一。

贵州煤炭储量大、质量好,可以满足该省及周边地区的能源需求。

贵州煤炭产业链条完整,从矿山开采到煤炭加工、销售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

其次,铅锌矿也是贵州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

贵州的铅锌矿储量丰富,尤其是黔西南地区的铅锌矿资源储量较大。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为贵州带来大量的经济收益。

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锰矿、铝土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于支撑贵州的金属冶炼产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贵州的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环境污染问题,矿山开采对土地、水资源等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对于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有待提高。

未来趋势分析未来贵州矿山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 矿山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贵州矿山发展将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率方向发展。

要推动矿山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新型矿山资源,如稀土矿、锂矿等,同时加强对矿山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 绿色矿山的发展。

绿色矿山是未来矿山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通过绿色矿山的建设和推广,降低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

贵州政府应当加强绿色矿山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矿山向绿色化转型。

3.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

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低效率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贵州应加大对矿山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矿山开采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矿山开采效益和环保水平。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矿产资源的
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和对象: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矿产资源分布及开采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六盘水市矿产开采和未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规划,以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调查地点:六盘水市各矿场
调查时间:2015年5月4日—5月30日
调查人员:
所属课程:贵州省情教程
一、地理及矿产资源慨况
六盘水是国内著名的煤田,是贵州、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资源基地。

全市煤炭分布广泛,煤类较为齐全,产出煤层多,厚度大,地勘工作程度较高,煤质良好,盘县与钟山区、水城是贵州低硫优质炼焦煤的集中产区。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我市共有国有大中型煤矿16对,地方小煤矿467对,新增煤矿地方小煤矿44对,铁矿矿山1对,锰矿矿山4对,铅锌矿矿山12对,金矿矿山12对,其他类矿山600余对。

三、开发与勘查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六盘水市矿产开发利用与勘查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
1、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一矿多开,大矿小开普遍。

突出反映在全市优势矿产煤炭的开采上。

2、开采规模小、产量低:全市矿山众多,但以小型矿山占主导地位。

全市矿石总产量低,绝大多数矿山、尤其是小矿,难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3、采富弃贫,采好丢差现象较为严重。

全市矿产开采普遍存在采富弃贫,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差的状况。

尤以煤炭显著,浪费资源状况较为严重。

4、采矿及其加工对生态环境破坏影响较为明显。

由于矿山不合理的采矿,诱发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日越严重,引发的工农纠纷也时常发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破坏和浪费了矿产资源。

四、工作思路
1、我市煤矿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采规模小、产量低等现状,市委提出整合现有合法煤矿的重组意见,同时对严重越界、资源枯竭的将请示省国土厅进行关停。

对新设的采矿权一律实行
招拍挂。

2、要严肃查处一批浪费、破坏煤炭资源的典型案件,坚决遏制破坏、浪费煤炭资源的势头,同时树立一批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正面典型,强制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强化企业资源消耗的自我约束机制。

3、采矿及其加工对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方面。

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对矿山收取一定比例的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报省政府讨论后能否实施,以保证群众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有责任单位承担,同时也给矿山企业增强环境保证的意识,以保证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