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包括《细胞》《我从哪里来》《人的一生》《我像谁》四课。《细胞》一课使学生初步认识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人的一生》一课结合研究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和各个时期特别是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让学生知道青春期进行卫生保健的一些常识,懂得珍爱生命。《我像谁》一课通过学生观察研究自己与家人之间在身体特征上的异同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的含义。

课标要求: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初步认识不同的细胞。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将逐步进入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他们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阶段他们难免会对自己身体发育的特点产生疑问。青春期应该怎样搞好卫生保健对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做好观察记录。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愿意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遗传和变异。

教学方法与媒体: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探索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重点指导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课时安排:4课时

1、细胞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用显微镜观察研究,初步认识不同的细胞,了解细胞的作用,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学情分析:

在孩子们的眼里,身边的小动物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小树在一天天长高,自己的身体也一天天成长变化,周围的人从小到大直至衰老、死亡,这些生物体的共同现象是现实又是一个个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孩子应该是很感兴趣的。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培养科学探究的志趣。

3、科学知识: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重点难点

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五、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细胞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橡皮泥、显微镜、动植物标本装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都知道房子是一块一块的砖垒起来的,那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细胞)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细胞。板书课题

(二)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1、谈话:细胞很小,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它们的,必须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细胞。

2、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显微镜的发明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讲解边指导学生认识各主要部分的名称,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观察,记录,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看到的各种细胞的特点。

4、观察后进行交流,在学生充分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小结,得出结论: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活动二:汇报展示交流结论。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使交流的范围尽量广一些。可以让学生展示文字资料,也可以展示图片,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在汇报时,要说明自己材料的出处,做到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

2、课件展示一些细胞图,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以扩大学生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三)自由活动:

可以先让学生回想自己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某种细胞的样子,再把所细胞的样子画一画,最后再指导学生用橡皮泥制成某种细胞的模型。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本活动设计了一项内容,即查阅资料研究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或采用其他研究方法,把对细胞的研究引向深入。

六、板书设计:

1、细胞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七、课后反思:

2、我从哪里来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了我从哪里来、我还想知道、做游戏体验等几个环节,使学生通过查资料等了解人的生育,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学情分析:对于“我”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有很多同学都问过自己的妈妈,但大部分家长没有正面回答,所以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明白。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会运用查阅书刊上网、咨询等信息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交流;能珍爱生命,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3.科学知识: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三、学情分析:

“我从哪里来”这个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他们对生命起源的知识又了解的少,而且对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也仅仅只是有简单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又许多问题想要解决,“我从哪里来”就是学生常问道的一个问题。这节课就是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简单的

生命科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际体验,感悟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懂得珍爱,感恩父母。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性辛苦感悟亲情。

五、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相关资料,如图片、书籍、录像资料、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以话题的形式进行谈话式教学,和学生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生育前期、孕育话题、诞生话题)的交流,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搜集,这节课的难点在于怎样在学生了解知识的同时巧妙地让学生从搜集的文字中感受到做母亲的不容易。教师可以搜集一段视频或者文字资料。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当我们每个人过生日时,有没有想过:“我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和大家共同来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我从哪里来。

二、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那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小组内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全班回报交流

出示资料卡

自由提问并猜测问题答案。

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课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研究。

三、游戏体验感受母亲的辛苦

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体验游戏,“我做5分钟的妈妈”。

1.同学们的书包大约十几斤,和妈妈怀孕时增加的体重差不多,我们就把书包当作妈妈怀孕时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师来做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注意体会做动作时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

2.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

伸手够东西、抬腿上楼梯、弯腰穿鞋系鞋带等

3. 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

4.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的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妈妈听吧!那就大声地说出来吧!

5. 学生说心声

四、制作生命手册

把获取的资料组合起来,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

教后反思:

同学们大部分对妈妈的辛苦了解不够,通过游戏使他们有了深刻的体会。

3、人的一生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具有的人的生长发育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研究人的身体从小到大会发生什么变化,使学生了解人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人的一生各个时期特别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突出特点及变化,知道怎样搞好青春期卫生保健。

二、学情分析:

有一部分学生已具有青春期的特征,所以可能会对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突出特点及变化有些疑惑,本课以学生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指导学生搞好青春期卫生保健。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学会整理数据,通过绘制青春期生长发育条形图和曲线图,能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2.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科学知识: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知道青少年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及变化。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知道青少年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及变化。

五、教学准备:

准备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让学生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其他人的身体特征记录下来,有条件就查阅自己上学以来的体检表。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人的一生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1、先让学生交流自己从小到大身体、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然后交流身边的亲人的身体变化情况,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调查的结果。

3、最后引导学生将交流的材料根据年龄段进行分类整理。

4、在学生充分汇报交流整理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进行小结: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和衰老期(60岁以后)。这是人一生必然经历的连续过程。对于人一生的分期情况,分法并不是唯一的,标准不同分法也会有区别。

活动二:从上学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1、让学生结合自己体检表上记录的数据说说自己的身体发育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绘成图形进行分析研究。除了用条形图和曲线图,启发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形式的图表来研究。

2、在学生绘图研究结束后,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分析与讨论,总结出研究结论。

活动三:青春期如何搞好卫生保健呢?

1、讨论交流。

2、师生小结: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心理咨询。

自由活动

以“推测我的未来”为主题,让学生围绕自己未来的身体变化情况自由开展推测活动。

拓展活动:

让学生调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的外形特征。

六、板书设计:

3、人的一生

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

成熟期(20——40岁)

渐衰期(40——60岁)

和衰老期(60岁以后)

青春期: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心理咨询

七、课后反思:

4、我像谁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青少年生长发育主要特点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对生命延续内容的深一步探究活动。本节课通过学生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并对部分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提高学生对同一现象作出不同解释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寻找自己与父母的相似特征,从而了解遗传现象,进而发现动植物也有遗传现象,通过观察孪生姐妹与其父母的照片,了解人的个体间存在着外形特征上的差异,了解人群间存在变异。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学会搜集资料,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资料;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能对同一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加深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3、科学知识: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打下基础;

五、活动准备:

一张全家福照片、一面镜子、搜集同一株植物的落叶和果实

六、活动过程:

(一)谚语导课:

1、谈话: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分别说明了什么?

2、生交流,引出研究的主体,遗传和变异。

(二)组织研讨:

活动一:找找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的异同点。

1、先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观察人常见的身体特征,找找与家人的相同点,初步认识遗传现象。

2、找找与家人的不同点,初步认识变异现象。

活动二:动植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1、学生充分交流个人对动植物的观察研究情况。

2、课件展示动植物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师生小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3、展示一个资料卡提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并指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活动目的在于把人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扩展到植物和其他动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三)自由活动:

以“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主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动物和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活动。

(四)拓展活动:

进一步整理并完善自己的生命手册。通过本活动让学生自觉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不断提高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加深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懂得应该珍爱生命。

五、板书设计:

4、我像谁

遗传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

六、课后反思: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