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案例
生态修复工程有哪些成功案例

生态修复工程有哪些成功案例生态修复工程是为了改善和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成功的生态修复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我国,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堪称生态修复的典范。
曾经,这里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塞罕坝已成为拥有 112 万亩林海的世界最大人工林。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科学的森林经营管理和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建场初期的 114%提高到现在的 80%,有效阻挡了风沙南侵,涵养了水源,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也是一个著名的成功案例。
过去,田纳西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修建水库、大坝等水利设施,进行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发展水电、航运和旅游业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澳大利亚,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的生态修复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地区曾经是一个废弃的工业用地,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通过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和湿地建设等措施,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如今已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公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野生动物栖息。
英国的伦敦湿地中心则是在城市中进行生态修复的成功范例。
它原本是一个废弃的水库,经过改造和修复,成为了一个拥有丰富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不仅为众多珍稀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还成为了市民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重要场所,促进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生态修复项目。
通过引入先进的园艺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原本的滨海荒地打造成了一个集植物景观、生态保护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世界级花园。
滨海湾花园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还成为了新加坡的旅游新地标。
这些成功的生态修复案例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艾景奖优秀案例生态修复

艾景奖优秀案例生态修复艾景奖是由中国生态环境部主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承办的国家级生态修复奖项,旨在表彰在生态环境修复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项目。
以下是10个艾景奖优秀案例的列举。
1. 福建鼓浪屿古城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位于福建厦门市,通过恢复鼓浪屿古城的自然生态环境,修复古城内的湿地、植被和水体,保护和繁育珍稀濒危物种,促进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2. 黄河源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位于青海省黄河源区,通过采用生态工程手段,修复了大面积退化的草地,恢复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提升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3. 广东珠江口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地区,通过人工种植和保护红树林,修复了受到污染和开发破坏的红树林湿地,提升了湿地的水质和生态功能,保护了珠江口地区的生态环境。
4. 浙江西湖水体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地区,通过治理水体污染、恢复湖泊植被和湿地,改善了西湖水质,提升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保护了西湖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5. 四川九寨沟地震灾后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位于四川九寨沟地震灾区,通过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恢复了地震造成的生态破坏,促进了九寨沟景区的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保护了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6. 北京奥运会场馆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位于北京奥运会场馆周边地区,通过对场馆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了植被和水体的功能,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场馆的生态效益。
7. 河北石家庄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位于河北石家庄市的采煤塌陷区,通过采用土地复垦、植被恢复和水体治理等措施,修复了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8.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位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通过对河流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修复了流域内的水资源生态系统,提供了可持续的水资源供应,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北京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长期以来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也伴随着国土空间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积极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探索出了多个典型案例,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案例一:十渡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1. 十渡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是集湿地、水域、森林等多种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生态保护区。
长期以来,由于开发建设、旅游开发等原因,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湿地减少、水质下降、植被丧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为了改善十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北京市政府积极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
在湿地修复方面,通过复建湿地生态系统,重新导入水源,修复了原有湿地功能;在水质改善方面,实施了水质净化工程,建设了多个人工湿地和生物滤池,有效提高了水质;在植被恢复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程,引种大量湿生植物,恢复了湿地植被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3. 经过多年的努力,十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湿地面积扩大,水质明显改善,植被恢复茂盛。
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提高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也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热门景点,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案例二:密云黄花河沿岸水域生态修复1. 黄花河是北京市西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长期以来,由于水污染、废弃物排放等问题,河流水质逐渐恶化,鱼类和水生生物逐渐减少,部分河段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
2. 北京市政府对黄花河沿岸水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
在水质改善方面,加强了对黄花河水质的监测和治理,禁止废水排放,加大了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进行了多次的水生植物引种和放流,恢复了部分濒危水生物种裙。
3. 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不断推进,黄花河水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质逐渐恢复正常,原有鱼类和水生生物裙落得到了恢复,黄花河沿岸的生态景观也变得越来越优美,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从矿坑到公园的华丽变身1. 曾经的模样黄石这个地方啊,以前有个矿山,那可是乱得很。
挖矿挖得整个山都是坑坑洼洼的,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就像大地被开了好多大口子。
周围的树啊草啊,都被破坏得差不多了,灰尘还特别大,附近的居民那是苦不堪言啊。
2. 修复之路后来呢,人们就想办法要把这个烂摊子收拾好。
他们先从稳固矿坑的边坡开始,就像给受伤的山打绷带一样。
然后在矿坑周围种了好多树,这些树啊,可不是随随便便种的,是专门挑选的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像刺槐啊什么的。
还撒了草籽,慢慢地,绿色就开始蔓延开来了。
3. 如今的景象现在啊,这里变成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矿坑成了一个独特的景点,游客们可以在公园里看到当年挖矿的巨大机器,了解矿业的历史。
而且周围绿树成荫,还有好多花花草草。
以前被破坏得不成样子的矿山,现在成了大家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你说神奇不神奇?二、唐山南湖公园:废墟上的生态奇迹1. 昔日的废墟唐山啊,经历过那场大地震,本来就伤得不轻。
后来又有很多采煤塌陷区,那地儿就跟月球表面似的,坑坑洼洼,积水到处都是,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周围的土地都没法种庄稼,老百姓看着就发愁。
2. 修复大作战为了改变这个状况,唐山人民可是下了大功夫。
他们先把塌陷区的积水合理规划,有些地方就变成了湖泊。
然后开始治理土壤,给土壤增加营养,让它能重新适合植物生长。
种了大量的芦苇、荷花这些水生植物,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水质。
在陆地上呢,种了好多树,像杨树、柳树之类的,一片一片的树林就起来了。
3. 现在的美景现在的南湖公园啊,那可是美的不像话。
湖水清澈,湖面上荷花盛开,芦苇随风摇曳。
树林里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还有很多人在公园里散步、跑步、骑自行车。
以前的采煤塌陷区变成了城市的绿肺,真的是把废墟变成了宝藏啊。
三、德国鲁尔区:工业基地的绿色重生1. 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德国的鲁尔区啊,以前可是个超级大的工业基地。
到处都是煤矿、钢铁厂,烟囱整天冒烟,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国外边坡生态修复案例

国外边坡生态修复案例咱来唠唠国外那些边坡生态修复的案例哈。
一、美国加州1号公路边坡修复。
美国加州1号公路可是超美的沿海公路呢。
那公路边上有些边坡,以前因为各种工程建设啊,水土流失可严重了,看着就光秃秃的,很煞风景。
他们修复的时候啊,先对边坡的土壤进行了改良。
这就好比给一个生病的人先调理身体一样。
把那些被破坏得硬邦邦的土松一松,还加了好多有机肥料,让土壤变得肥沃起来。
然后呢,选植物可讲究了。
他们选了好多本地的耐旱、耐海风的植物,像加州罂粟花之类的。
这些植物就像小战士一样,种下去之后慢慢就扎根在边坡上了。
而且啊,他们不是乱种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就像我们给头发做造型一样,有设计感。
这不仅把边坡固定住了,减少了水土流失,还让整个加州1号公路沿线变得更加漂亮,开车路过的时候就像在花海里穿梭一样。
二、澳大利亚悉尼某矿区边坡修复。
悉尼那边有不少矿区,矿区的边坡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啊。
到处都是石头和被挖得乱七八糟的土堆。
澳大利亚人呢,在修复的时候脑洞大开。
他们想到了利用动物来帮忙。
先在边坡上种了一些豆科植物,这种植物可以把空气中的氮固定到土壤里,让土壤更有营养。
然后啊,他们放了一些小袋鼠进去。
小袋鼠在边坡上跑来跑去,就把那些植物种子踩得更深,还把一些土壤也踩得更紧实了。
这就相当于免费的“播种机”和“小压路机”啊。
同时呢,他们还种了很多桉树。
桉树那家伙长得可快了,很快就把边坡覆盖起来了。
桉树的根系又很发达,像爪子一样紧紧抓住边坡的土壤,防止滑坡之类的危险。
现在啊,那个曾经的矿区边坡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小森林,还吸引了好多小鸟和小动物呢。
三、日本富士山周边边坡修复。
富士山可是日本的标志性景点啊。
周边有些边坡因为游客太多,加上偶尔的自然灾害,生态被破坏了。
日本在修复的时候特别注重细节。
他们请了好多当地的居民来参与。
这些居民就像对待自己家的小花园一样精心。
他们先在边坡上搭了一些小架子,就像给植物搭了个小房子。
然后种上各种苔藓和矮小的灌木。
我国生态修复成功案例

我国生态修复成功案例
我国生态修复成功案例
近十几年来,我国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进而改善全民健康,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
下面就介绍几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以此反映我国在生态修复上的积极作为。
案例一:湖北省汉江治理工程
湖北省汉江治理工程,是湖北省一项重大的生态修复工程,从2015年开始,以汉江治理为主题,实施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岸线规划、生态红线建设等工作,围绕汉江的原貌和水质标准的设定,构建汉江治理体系。
至今,汉江治理的完成度已达70%,污染降低了60%,获得了重大的生态效益。
案例二:湖北省山西谷治理工程
湖北省山西谷治理工程是全国第一个面向绿色发展的生态修复工程,致力于改善山谷生态环境,维护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通过植被恢复、垃圾清理、空气污染治理以及河流治理等措施,实现了湖北省政府把污染排放量降低到2015年底前50%的目标。
案例三:宁夏回族自治区灌溉水源污染治理工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灌溉水源污染治理工程是宁夏农业厅和绿化厅联合推出的一项重大工程,致力于改善灌溉水源污染,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至今,已有超过1000余座农村灌溉水源通过此项工程进行了污染治理和改善,已全部达到了国家G1级水质标准,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优质的饮用水源。
以上事例反映了我国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好我们的家园,为健康生活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环境。
像余村一样生态环境治理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像余村一样生态环境治理成功的案例有哪些一、海岸带生态修复:秦皇岛滨海景观带这是个利用雨水的滞蓄过程进行海岸带生态修复的工程,恢复海滩的潮间带湿地系统;砸掉了海岸带的水泥放浪堤,取而代之的是环境友好的抛石护堤;发明了一种箱式基础,方便在软质海滩上进行栈道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使昔日被破坏的海滩,重现生机,同时成为旅游观光点。
二、盐碱地生态修复:天津桥园该项目运用简单的填-挖方技术,营造微地形形成海绵体,收集酸性雨水,中和碱性土壤,修复城市棕地,形成一个能自我繁衍的生态系统,同时形成一个美丽的城市公园。
让自然做工,将生态修复的过程变为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过程。
三、红树林生态修复: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该设计以红树根系理念恢复湿地系统,建立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生境。
采用人工种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健康稳固的恢复红树林。
划分区域,分级保育,在红树林保护区与可开发区域形成鲜明的空间界定。
建立慢行游憩系统,在自然基底之上引入休闲功能。
从而建立起以红树林保护为核心的集生态涵养、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红树林生态科普乐园。
四、河漫滩生态修复:义乌滨江公园为解决包括洪涝威胁、水污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等问题并尽可能降低预算及维护成本等一系列挑战,受到当地农业智慧的启发,义乌江滨河公园设计理念是创造一个低成本维护、具有雨洪调节和净化水质功能、支持本土生物多样性、具有生产功能,同时能提供多样探索、游憩体验的城市公园。
五、工地棕地生态修复:中山岐江公园公园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充分利用造船厂原有植被,进行城市土地的再利用,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反映工业化时代文化特色的公共休闲场所。
围绕这一主题,形成一系列公园的特色,其中生态性和亲水性是本公园主要特色之一。
六、湿地生态修复: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该项目将城市雨洪管理、水系统生态修复、城市开放空间的系统整合与城市滨水用地价值的提升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景观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乡村生态修复十大案例

乡村生态修复十大案例一、垃圾山变身花果山。
在某个小乡村,以前有个超级大的垃圾山,那味道简直能把人熏晕。
村民们路过都得捂着鼻子跑。
后来呢,村里来了个大学生村官,他脑子一转,带着大家搞起了生态修复。
先把垃圾一点点清理掉,然后运来好多肥沃的土,种上各种各样的果树苗。
几年下来,垃圾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花果山。
春天一到,桃花、杏花、梨花都开了,那叫一个美。
到了秋天,果实挂满枝头,村民们又能卖水果赚钱,又能搞农家乐,这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红火。
二、臭水沟变成清水溪。
有个村子有条臭水沟,沟里的水又黑又臭,还经常有垃圾漂浮着。
村里的老人说,以前这沟里还有小鱼小虾呢,现在啥都没了。
但是,村民们不想就这么看着这条沟一直臭下去。
他们集资请来了专业的清理团队,把沟底的淤泥都挖走了,还在两边种上了菖蒲、芦苇这些净水植物。
慢慢地,水开始变清了,还真有小鱼小虾又回来了。
现在,这条清水溪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线,孩子们在溪边玩耍,大人们在溪边乘凉,别提多惬意了。
三、废弃矿山变花园。
有个乡村附近有个废弃的矿山,矿山的石头裸露着,看起来特别荒凉。
这时候,有个企业家看中了这个地方。
他和村民们商量,想把这个矿山改造成一个大花园。
于是,工人们先把矿山的危险区域处理好,然后在石头缝里填土种树。
种的树还都是那种耐旱、耐贫瘠的品种,像侧柏啊,刺槐啊。
还在一些平地上种上了大片的花卉。
现在,这个曾经的废弃矿山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游客们纷纷前来打卡拍照,也给村里带来了不少收入。
四、荒坡变梯田。
有个山村,村边有个荒坡,荒坡上长满了杂草,还经常有水土流失的情况。
村里的老农民们坐不住了,他们说这荒坡不能就这么荒着。
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开始在荒坡上修梯田。
一锄头一锄头地把土翻好,一块一块地把石头垒起来。
然后种上了玉米、高粱、红薯这些农作物。
现在,荒坡变成了层层叠叠的梯田,到了收获的季节,满坡都是丰收的景象,而且因为梯田的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治理建议
• 1、关停污染,发展治污。利用市场经济运 行机制,发展建设污水处理产业。城市地区 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实施企业化 经营。
• 2、实施太湖生态修复工程。 • 3、调整产业结构。比如横扇根据其地理位
置与产业结构,由之前的湖边有当地居民几 只大船,关闭后转型为羊毛衫特色产业群, 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 4、加强监管。成立环太湖水之监查队,每 隔一定时间不定期巡逻视察。 • 5、建设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通过清淤 和填塞工程,把清淤泥土用于填埋废弃的河 浜,保证洪水通道和蓄洪面积,又要注意对 废弃河浜的使用和环境的改善,或做渔池。
• 2,土地利用方式与 强度的急剧变化进一 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 化。
• 3. ,生活污水已成为 太湖流域主要的污染 源。
• 4,环境治理投入甚 微,废污水治理能力 不足,缺乏有效的法 制管理手段。
• 5,治理的方式与区 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三、治理情况
• 从1996以来,太湖就被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 重点,制定了《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
植被破坏严重
• 80年代以后,鄱阳湖流域的滥砍滥伐现象仍时有发 生。
• 流域内森林资源以针叶林为主,针叶林约占77%, 即使是生态公益林,其针叶林面积达也达76.6%, 叶阔林只占23.3%。
• 由于针叶林酸化土壤,林下灌、草难以生长,不能 形成乔、灌、草配套的水土保持植被条件,林下植 被非常单一,森林地表覆盖物少,且多为酸性针叶 及其分解物,无法形成强势的储养水源能力,难以 达到良好的生态保护效果
4.1 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建设 与生态修复
• 第一,保护鄱阳湖这一湿地资源。 • 第二,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解决五河源
头的水土流失问题。
4.2 调整产业结构
• 对当前容易造成生态破坏的产业,如矿业和采 石、采砂、取沙业,要适当调整,尽量减少对 湖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 对容易造成污染的企业,如造纸厂等,要毫不 犹豫地进行“关、停、并、转”。
一、水质修复前污染情况
• 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 边地区发黑发 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 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 严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
•
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水污 染第一阶段出现的以WBQ 、重金属为
土壤退化和污染
• 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田土壤中 • 清洁土壤占总面积的1.57%。 • 较清清土壤占74.34%。 • 起始污染土壤占20.44%。 • 显著污染土壤占3.43%。 • 严重污染土壤占0.22%。 • 有近I/4的农田土壤受到污染。 • 近20多年来,湖区目前受到污染的农田土壤至
典型生态修复案例
太湖生态修复案例 鄱阳湖生态修复案例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最主要的对外开
放地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除有特大城市上海
外,还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 等7个大中城市及迅速发展的城镇乡村。 太湖流域人口3600万人,人口密度为978人/km2,为全 国平均的7倍,是我国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太湖流 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之一。随着城镇化的进程, 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湿地退化
• 通过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围湖垦殖造成湖泊水域面积减少,渔业生产量减 少
• (2)水质污染、水位变化影响到水生植物和水禽的生 存环境,进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 (3)湿地景观的变化,动植物品种与数量的减少,直 接影响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收人
• 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省污水排放征收标 准,有0.7元/污染物当量升至0.9元/污染物 当量。
• 2008年起,太湖地区企业告别排污物无视获 得的历史,开始实行有偿使用政策;
• 2009年建成太湖流域的实际谁排放交易市场; • 2010年初步形成太湖流域主要污染权交易市
场。至今,太湖水质已得到很好的改善,管 理仍在继续。
4.4 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态补偿措施,我 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形成了“上游保护,下 游受益”的不合理局面,为了实现流域问的环境 公平,促进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构建流域生态 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4.5 加强农村管理.完善农村水 环境保护基础工作
• 一是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摸底, 依法取缔引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保障农 村饮用水安全;
水土流失
• 江西是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 份之一,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鄱 阳湖水系“ 五河”流域中、上游及 鄱阳湖滨湖地区,现有水土流失 面积336. 12 × 105 km2,占全省 水土流失面积的95. 5%。
• 来自坡耕地及疏残幼林地的悬移 质2 104. 2 ×104 t,造成湖区淤积;
• 来自开矿、修路等形成的弃土和 重力侵蚀产生的推移质315. 6 × 104 t,造成中上游河道及塘、库、 堰、坝淤积。还有每年7 ~ 9 月从 长江倒灌入湖泥沙量104. 5 × 104t。 很多的水域已淤为洲地。
少在50%一60%之间
水质污染
• 随着工农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 区地表径流和五河携带的面源污染,局部水域 污染严重,水生生物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 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 在江河入湖口,局部水体污染严重超标,检出 率达100%;湖区非点源污染中的农业非点源污 染负荷比,N 为92%,P 为97%,将对鄱阳湖富 营养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鄱阳湖
• 鄱阳湖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南岸,跨江西 、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和湖南等6个省,共 有84个完整县和23个部分县,占长江流域面积 的9%。
•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与赣江、抚河、信江 、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尾闾相接的类似盆状天然 凹地,受长江、和以上五河水位制约水量吞吐平 衡而形成的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
4.3 发展循环经济
• ①废物减量化,即尽量减少一切废弃物的排放, 并逐步向零排放方向发展;
• ②废物无害化,通过加工、转化,以及生物降 解、化学处理等多环节,使废物对环境、生物 不产生任何危害;
• ③废物资源化,即发展循环经济。鄱阳湖农业 生产上广泛推广的“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鱼”、 “猪一沼一稻”模式,就是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具 体体现。
• 二是大力推广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的实用技术, 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控制和减少 面源污染;
• 三是修河干流及沿鄱阳湖各县区建设水质自动 监测站,对各县区水质出口断面进行考核
• (4)洪涝灾害的发生会使本地区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
耕地锐减
• 1990年鄱阳湖区耕地面积为41.223 6万hm2, • 2003年全区耕地面积只有37.619 3万hm2 • 造成湖区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①农
民建房占地;②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毁坏耕地; ③农民烧砖毁田。目前,全国每年因烧砖毁田 的数量达4 67万hm2,都阳湖区这种现象也到处 可见。
主的特征;更有主要由E 、R 引发水
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点;还兼有
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的
第三阶段的特点。
• 太湖流域河网水系密集,有些靠近居 民点的河道已经被填埋或截断,成为 居民倾倒生活用水和固体垃圾的地方, 大多已变为死水,污染十分严重,严 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
二、污染原因
• 1,乡镇企业的发展, 带来了污染迅速蔓延 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呈 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