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下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育策略研究

跨文化交际下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育策略研究

2021年38期总第582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核心部分之一。

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关注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进而将其更好地运用到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去。

通过阐述文化移情的基本内涵,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培育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必要性,继而从明确学习目标、尊重文化差异,提升文化敏感度以及把握适度的原则等层面对跨文化交际下培育和提升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具体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移情能力【作者简介】赵鑫荣(1995.09.04-),女,汉族,山西人,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跨文化交际在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工作的顺利推进是建立在文化移情的基点之上。

文化移情可以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友人能够打破区域文化的局限性,积极学习并接受其他国家文化,在尊重他国的语言、信仰、思维特征的基础上,营造温馨的交流环境,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加强国家间、民族间的沟通交流之目的。

新时代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文化移情能力是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因素。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引导学生遵循正确的原则跨越文化差异,求同存异,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移情的基本内涵文化移情泛指个体从意识形态入手,把自身的情感移动至另一个客观物象上,用自己的思维去感受客观物象的情感变化,带有典型的感情移位特征。

文化移情出现在诸多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在心理学领域,诸多专家学者把其称为感情移入,其定义出现了两种解读模式:第一种,是心理学的常见术语,指人类在进行交际时,交际双方或者多方彼此学习影响的过程;第二种,是诸多专家学者普遍认同的,即移情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需要参与者能够主动打破区域文化的局限性,了解对方国度、区域、民主的文化特征,接受这些文化,主动学习,不搞歧视,克服心理障碍,融入彼此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提升应变能力,提升整体文化素养,正确对待区域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工作的顺利推进夯实基础。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文化移情能力及其培养措施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文化移情能力及其培养措施

2020年第6期(总第160期)2020 No. 6(Total No. 160)北京臧市摩麹曇报JOURNAL OF BELJING CITY UMVERSITY浅析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文化移情能力及其培养措施付本静(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237102)摘 要:跨文化交际是世界文化交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移情则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实现有效交流与沟通的必要条件。

文化移情能够使生长于不同文化土壤中的交流者摆脱本民族文化中的固化思想,冲破语言、习 俗、宗教、思维模式等多方面的障碍,消除对民族、地域、国家的歧视,实现轻松、有效、合理的交流,从而构建起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合作与共赢的桥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移情;中西文化;文化差异;民族优越感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4513 ( 2020) -06 - 080 - 05引言“移情” 一词来源于德语,即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事物在情感上的共鸣。

日本语言学家库诺最早把“移情”引入语言学研究,并提出“文化移情”的概念。

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文化之间的交流并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交流,而是文化价值观层面的契合,既要做到外在层面上的“入乡随俗”,又要做到内在层面上的“将心比心”,即英语中常见的谚语“Letyourself put on someone else 9s shoes and learn aboutone 9s posture from another persons shoes o一、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文化移情的内涵 与重要意义(一)文化移情的内涵文化移情(Cultural empathy )是跨文化交 际中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方式,即跨文化交际中 主体自觉地进行文化立场转换,有意识地摆脱自身文化的框架,置身于对方的文化模式之中,能够使交流者如实地了解与领悟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简单地说,就是引起跨文化交际主客体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跨文化敏感度提高的关键

跨文化敏感度提高的关键

跨文化敏感度提高的关键——移情摘要:本文首先着重讨论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是跨文化敏感度提高的关键。

对多位权威学者对移情能力的定义进行汇总,从而挖掘出移情能力的深层涵义,使大家对移情能力有一个具体深入的了解。

最后,培养移情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跨文化敏感度;移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条件。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背景的人由于文化取向、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在信息的沟通交流、思维方式等众多方面表现出差异。

不能感知和调解这些因文化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引发矛盾、误解、摩擦和偏见,也就不能顺利实现沟通的目的。

因此,移情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充分的显现出来。

移情能力是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摆脱民族中心主义的束缚,不以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看待和评判其他文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利普斯认为,移情是确立“对象就是自己”的事实。

他举例说,要能够欣赏作为艺术品的花瓶,欣赏者必须在某种意义上想象自己是花瓶,然后再感受和体验它。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认为,要理解拿破仑并不一定要成为拿破仑,我们可以通过拿破仑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站在拿破仑的立场、地位去理解他。

布鲁诺认为,移情是实现主客体的一致性,它建立在感情和认知的基础上。

在跨文化交流中,移情是有意识地超越本民族文化定势的心理束缚,站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中进行思维的心理倾向,从而淡化或减少长期积淀的民族文化的影响,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实现。

我们认为,移情首先要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

全世界有着数之不尽的文化形式,不只有本民族的单一文化形式。

而世界各国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产生、历史以及发展过程,在生活、艺术的方方面面中以不同的形式、外延表现出来,因此,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

同时,世界各国文化是平等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模式、伦理规范,但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能以本民族文化唯吾独尊,而将别的文化贬得一文不值,或者对某一文化盲目崇拜。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文化移情的价值与培养的能力,它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文化移情,是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沟通障碍,比如母亲向孩子诉说母爱、妻子向丈夫倾吐夫情、兄妹向兄弟诉说兄妹之情等等,而不被对方接受,由此产生了许多的误解和冲突。

这时,就需要“文化移情”。

当双方都怀有美好愿望,把握住了正确的信息,且各自站在客观立场上思考问题,那么双方之间就容易产生一种默契和情感认同,从而有利于消除彼此间的分歧和误解,有利于促进相互理解,使人们互相沟通顺畅,取得相互谅解与尊重。

人类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在这种语言交流过程中,没有主观,只有客观,文化背景的差异并不能成为文化移情的障碍。

但这并不代表文化移情不存在。

文化移情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它可以弥补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沟通的鸿沟,实现人们相互之间的认知、情感的和谐融合。

在英国社会中,母亲向孩子诉说母爱,妻子向丈夫诉说夫情,兄妹向兄弟诉说兄妹之情,还有一些特殊群体如聋哑人士、艾滋病患者、同性恋者等,他们之间也会出现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甚至发生矛盾冲突。

如果在这个时候,人们之间能够理解对方的行为,并且具备文化移情的能力,那么这种误解就会大大减少。

这就意味着人类共有的一种智慧正在发挥作用,将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智慧传递给人们,使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不仅如此,文化移情还可以降低人们的防御心理,促进相互理解。

当今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地球村已经形成。

然而这种紧张关系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无论你身处何方,想要保持友谊或者进行贸易活动,首先都要搞好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移情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例如: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到一家饭店去就餐,饭店服务员把客人介绍给厨师后,准备烹饪几样菜品,客人很高兴,指定其中一种菜肴为主菜,而将另外几样菜做成配菜。

事后,客人把自己的这种做法告诉了厨师,希望按照原样烹饪。

浅谈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3
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交流与合作,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观点和思想,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 解。
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与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 全面系统的文化移情能力培养计划和方案。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 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情况和效果,为后
05
中职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 的展望与建议
拓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增加实践课程
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工作环 境,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网络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上的多元文化资源,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实践案例四:志愿者服务与文化传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志愿者服务与文化传播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 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和文化传播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习俗和 行为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 提高他们的文化移情能力。同时,志愿者服务和文化传 播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
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一些家庭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了中职生对文 化的认识和移情能力的培养。
家长教育观念不当
部分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技能学习,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为孩子 提供足够的文化学习资源和支持。
原因分析:学校因素
学校课程设置不完善
一些中职学校缺乏完善的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学生无法 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影响了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英 语 教 学
领域 , 照库诺 的说 法 , 谓 移情 就 是 说话 人 与 其所 描 写 按 所


的 事 件 或 状 态 的 参 与 人 或 物 的 关 系 的 密 切 程 度 。何 自然
(9 1首 次 在 国 内学术 界 提 出 了移 情 的概 念 , 为 语 言 19 ) 认
引 言
映 象负 荷 和 主体 情思 成 为 主体 体 验 的情 感 表现 。移情 从
心 理 学 的 角 度 看 是 指 通 过 对 情 感 的 知 觉 而 自身 产 生 与 他 人 的 情 感 相 接 近 的 情 感 体 验 , 相 当 于 情 感 的 共 鸣 。日本 这
语 言学 家库 诺 ( n ) 早 把 移情 的概念 移 植 到 了语 言学 Ku o 最
际 的 复 合 型 人 才 文 化 移 情 能 力 是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系 统 中最 为重要 的 因素 , 接 影 响到 跨 文 化 交 际 的质 量 、 果 直 效 和 进 程 。 因此 . 英 语 教 学 中 , 师 不 仅 仅 要 传 授 语 言 知 在 教
“ 情 ” 先 是 西 方美 学 中 的 概念 . 指 主体 在 主 观 移 首 是 意 识 中 将 主 体 的 精 神 情 感 赋 予 客 观 物 象 ,使 客 观 外 物 的
识 , 必 须 传 授 文 化 知 识 . 导 学 生认 识 中 西 文 化 模 式 的 还 引
差 异 性 和 共 同 性 ,利 用 多种 途 径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意 识 . 助 他 们 自 觉 地 进 行 文 化 移 情 , 得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帮 获 成 功 . 而取 得 最佳 的 英语 学 习效果 。 从 关键 词 : 化移 教育 学 院 外语 系 , 苏 南 京 江 江 20 1 ) 1 0 3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摘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文化移情通俗地说,就是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框,摆脱原来自身文化的约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跨文化交际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移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能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文化移情能力,它是文化沟通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摘要: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文化模式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帮助他们自觉地进行文化移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从而取得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 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一、引言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经济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正在促进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跨文化交流成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自从1972年Hymes提出交际能力观以来,跨文化交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当前,国内外语界已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许多著名学者都在这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如胡文仲、邓炎昌、刘润清、高一虹等,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要教什么,以及如何教的问题,并强调教学中的文化对比,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概念的构建及实际交际能力。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移情能力(cultural empathy competence)的高度关注,是跨文化交际学从表层研究进入到深层研究的转折点和重要标志。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

跨文化交际中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移情能力的培养作者:余桂霞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4期[摘要] 语言与文化二者相互依存,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语言教学与文化认知教学统一起来。

文化移情能力是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交际培养途径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人们生活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环境里。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移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也就成为英语教师和学习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文化移情的概念移情首先是西方美学中的概念,是指主体在主观意识中将主体的精神情感赋予客观物象,使客观外物的映象负荷和主体情思成为主体体验的情感表现。

后来,这一概念被应用于心理学中,称作感情移入,它有两种含义: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也有人认为,移情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另一个人的位置上的能力。

受到美学、心理学中移情说的启示,日本语言学家库诺(Kuno)于1987年首先把移情用于语言学研究中,按照库诺的说法,所谓移情就是说话人与其所描写的事件或状态的参与人或物的关系的密切程度。

Webster字典中移情被定义为“分享他人情感或思想的能力”。

何自然教授在1991年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发表的“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一文中,首次在国内学术界提出了“移情”的概念,认为语言习得者应该理解、感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设身处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顾嘉祖(2000:220)认为:“对移情的界定应该分为两个方面:知觉技能和交际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2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3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5 电影英文片名汉译的原则6 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7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8 A Study on the Role of Parent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9 The Application of Role-pla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0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11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12 “eye”的认知分析13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14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rench Higher Education16 The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17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18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19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20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21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22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23 《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24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25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标名称汉译26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27 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28 参与式教学法与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29 英语习语的来源与特点30 商务合同英语的语言特征31 解读《嘉莉妹妹》中几位男性对嘉莉妹妹的人生影响32 浅议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33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34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35 《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3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37 英语中显性和隐性的性别歧视38 论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义39 论图片和卡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40 删译在中英诗歌翻译中的应用41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4243 从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角度比较中英文化差异44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45 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46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委婉表达47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48 Exploration of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Great Expectations49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50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51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52 解读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成长主题53 论“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家庭文化54 从人文主义角度解读《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55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56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57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58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59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60 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d in A Christmas Carol61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62 BBC对华态度变化趋势:扫视年BBC有关中国的若干重要报道63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64 从民族特性看中美高等教育差异6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6 浅析《睡谷传奇》中的浪漫主义67 论《小妇人》中女性人物塑造的两重性68 浅析焦虑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69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70 谈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71 从《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的对比看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差异72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73 A Southern Elegy—a Fem 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74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75 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比较76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77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78 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翻译研究79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80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81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友谊观对比82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性格成长历程83 A Brief Study of Chinglish in C-E Translation84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幽灵叙事探析85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86 从会话含义理论看《家有儿女》87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88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89 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卖花女》90 从文化角度浅议电影名翻译技巧91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92 论美国黑人英语:语言变体的视角93 从托妮莫里森透析世纪黑人民族意识演变94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espeare’s Times95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96 The Poet’s Identity in Keats’s Six Odes97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98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汉英动植物联想意义比较99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00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101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102 《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归化和异化分析103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称谓语的翻译104 《红楼梦》汉译英对话翻译过程中人物个性的保留105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106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07 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分析108 美国宪法形成的历史和原因之研究109 英语广告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110 浅谈《永别了,武器》中的感伤主义111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112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式菜名中的运用113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114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115116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117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118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119 由中国的圣诞节“热”来看中美文化的冲突及融合120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121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122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123 英汉谚语特征对比分析124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125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170 A Brief Study 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 171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172 从奥巴马演讲的不同译文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173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174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175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中的性别歧义及其原因探析176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177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178 《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性格分析179 论小说与电影《最后的大亨》的叙事特征18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181 海明威《雨中猫》的文体分析18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183 An Eco-analysis of The Yearling184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85 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186187 通过语境与潜台词解析情景喜剧的幽默——以《老友记》为例188 《还乡》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89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190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191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192 美国梦的幻灭——追问盖茨比命运的悲剧性根源193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194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195 An Interpretation of Death in Jack London's Short Stories196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197 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198 科技英语中名物化的功能199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200 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