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的取样数量、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6细集料检测细则

6细集料检测细则
适用于测定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各种细集料中所含的粘性土或杂质 的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砂当量用 SE 表示。 1.4 细集料表观密度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 23℃时对水的表观相 对密度和表观密度。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 2.36mm 部分的细集料。 2. 检验项目 颗粒级配 含泥量 砂当量 细集料表观密度 3. 检验标准: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4.主要仪器设备: 4.1 试验筛:标准筛 4.2 天平:称量 1000 g,感量不大于 0.5 g。 4.3 摇筛机。 4.4 烘箱:能控温在 105℃±5℃。 4.5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器。 4.6 容量瓶:500mL。 4.7 钢板尺:长 50cm,刻度 1mm。 4.8 化学试剂:无水氯化钙、丙三醇、甲醛,均为分析纯。 4.9 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烧杯、干燥器、温度计、秒表等。 5.测前准备 5.1 细集料筛分试验 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 常为 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 4.75mm 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
由于试样是加水湿润过的,对试样含水率应按现行含水率测定方法进 行,含水率以两次测定的平均值计,准确至 0.1%。经过含水率测定的试样不 得用于试验。 5.3.3 称取试样的湿重。
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按下式计算相当于 120g 干燥试样的样品湿重,准确 至 0.1g。
120×(100+w)
m1=
100
式中:w—集料试样的含水率(%);
注:不可直接倒至 0.075mm 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6.1.2.5 重复 6.1.2.2~6.1.2.4 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且小于 0.075mm 的 颗粒全部倒出。 6.1.2.6 将容器中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 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入搪 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6.1.2.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 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 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 0.1%。m1与 m2之差即为通过 0.075mm 筛部 分。 6.1.2.8 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 0.075mm 筛),将已经洗去小于 0.075mm 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通常为 4.75mm 筛),将套筛装入摇筛 机,摇筛约 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 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 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 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细集料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作业指导书
压力试验机荷载300kN
JGJ 52—2006
1.将圆筒于底盘上,组成受压模,将一单级砂样约300g装入模内,使试样距底盘约为50mm。整平表面,将加压块放入圆筒内,转动一周,使其与试样均匀接触。
2.将装有试样的钢模放到压力机上,注意使压头摆平,对中压板中心。开动压力机,均匀施加荷载,以500N/s的速率加压至25kN,稳压5s,以同样的速率卸荷.
单位Kg/m3
精确至10Kg/m3
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紧密密度-
JGJ 52—2006
用浅盘装来样约5kg,烘箱中烘干制恒重,取出冷却分成大致两份备用
秤:称量为5kg,感量5g容量筒:容积1L
JGJ 52—2006
1—-3同上
4.计算公式:ρ1= ×1000
m2—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kg m1-容量筒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L
2.用手在水中捻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630um的筛上,用水淘洗至水清澈为止,筛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从筛里取出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精确0.1%
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压碎指标
JGJ 52-2006
将缩分后的样品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筛分成5。00—2.50mm、2.50-1。25mm、1。25mm—630um、630—315um四个粒级,每级试样质量不得少于1000g
精确至0.1%
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编制:审核:批准:
2008年6月1日
细 集 料 作 业 指 导 书
项目
试验标准
取样
数量
主要
仪器设备
评定依据
试验要点
单位及
精密度
平行
误差
筛分

检测频率及取样标准

检测频率及取样标准

JTG E40-2007 GB/T50123-1999
5~8 工作日
相同土样或5000m3 相同材料 相同土样 相同砂样
50kg 砂:20Kg石:40Kg 30kg 10kg
JTG E40-2007 3工作日 GB/T50123-1999 4工作日 JTG E40-2007 GB/T50123-1999
32 回弹砖抗压强度
33
砂浆强度贯入法检 测
34
墙 体 保 (传热系数)

35
挤塑板
36
塑料锚栓拉拔
37
保温板材拉拢
后锚锚栓(植筋拉 38 拔、化学螺栓)
冷弯3根:(30-35)cm 拉伸3根:(40-45)cm 冷弯3根:(30-35)cm 拉伸3根:(40-45)cm 拉伸3根:(40-45)cm 12块 12块 12块 6块
土壤击实 粗粒土和巨粒 土最大干密度 界限含水量 砂的最大 干密度 环刀法 灌砂法 7 水泥稳定层 配合比 级配碎石 配合比 水泥稳定土 压实度 无侧限抗压 强度 弯沉
JTG E40-2007 3工作日 环刀法:1000m2 每层3点 GB/T50123-1999 JTG E40-2007 灌砂法:1000m2 每层3点 GB/T50123-1999 JTJ057-1994 同性能要求(当混合料组成材料有变更时, JTJ034-2000 JTJ0571994 CJJ1-2008 JTG E40-2007 JTG E51-2009 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同性能要求(当混合料组成材料有变更时, 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灌砂法或灌水:每1000m2 每层1点 2000m2或每工作班一组
6块
19 混凝土拌和用水
JGJ63-2006
20 混凝土外加剂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送取样方法及数量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送取样方法及数量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400m3(机械生产)或200m3(人工搅
拌)为一批。
6

级配、含泥量
/
7
外加剂
性能指标、匀质性指标
点样(一次生产的
产品所得试样)或混合样(为三个或更多的点样等量
混合而得)。
不少于0.2t
水泥所需用外加剂量(未考虑其余材
料)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1997
掺量≥1%同品种
100t、掺量<1%同品种50t为同一编号,不足100t或
50t按一编号计。
8
钢绞线
最大拉力、伸长率
端部正常部位截
取,用砂轮机切割,切割后不应松散。
100mm×3根
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
(GB/T5224-200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每批不大于60t
9
土工合成材料
11

集料
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泥量、砂当量
/
20kg(以堆积密度试验量确定,并考虑四分法.)
-123-
12
沥青原材
普通沥青
针入度、软化点、
延度、动力粘度、蜡含量、薄膜加热
试验、闪点
(见JTJ
052-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土工布
厚度、单位面积
质量、拉坤长度、伸长率、
CBR、垂直渗透系数等
卷装材料的头两层不应取样,全部试样在同一样品中裁取,且应无破损,卷装呈原封不动状,避免污迹、折痕、空洞或其他损伤。
4m2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 频率及取样要求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 频率及取样要求
量不超过20块。
监理单位监督见证
施工单位的取样过 每批逐个进行
程,共同送检外委 外观质量检
试验 监理单位监督见证
查,再从检查 合格的样品中 取至少3块进 行物理力学性 能。提供合格
至少3块进 行物理力 学性能试
验。
探伤检测
每批次进场检验一次 施工单位的取样过 证、材质单

程,共同送检外委

试验
根据生产厂家产量和
分组用绑 线绑扎,4
㎡。
、材质单。
17
塑料波纹 管、聚乙 烯双壁波
纹管
外观、冲击性 能、环刚度、 局部横向荷载 、烘箱试验
每批次进场检验一 次,每检验批代表数 量不超过10000m。
现场取样,拉
监理单位监督见证 施工单位的取样过 程,共同送检外委
试验
伸取样长度 100cm,6根,
抗弯试样 60d,3根。提 供合格证、材
监理单位抽检不低 于施工单位的20%
贮存稳定性

30 乳化沥青
破乳速度,与 粗集料的粘附 性,与粗细粒 式集料拌和试

必要时做。
现场容器中取 样。
必要时做
针入度、针入
度指数、软化 进场时每车次或每天 监理单位抽检不低
点、延度、弹
检验1次。
于施工单位的20%
性恢复
粘韧性、贮存 31 改性沥青 稳定性离析、
次,每检验批代表数 每检验批代表数量 部、中部、底
量不得超过1000m3。
不得超过5000m3 部取得大致相 等的若干份组
编织袋, 30kg
指数
成一组试样。
抽检混合料合
成级配时也可
颗粒组成、针
在拌和楼直接

原材料的取样方法取样数量及代表批次

原材料的取样方法取样数量及代表批次

原材料的取样方法取样数量及代表批次1,粉煤灰(1)代表批次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相同种类的粉煤灰为一编号。

不足200t按一个编号论,粉煤灰质量按干灰(含水量小于1%)的质量计算。

(2)取样方法及取样数量取样方法按GB12573进行。

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1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的样品,总量至少3kg。

2,矿粉(1)代表批次矿渣粉出厂前按同级别进行编号和取样。

每一编号为一个取样单位。

矿渣粉出厂编号按矿渣粉单线年生产能力规定为:60X104以上,不超过20001为一个编号30X104-60X104,不超过10001为一个编号10X104-30X104,不超过6001为一个编号10X104以下,不超过2001为一个编号(我们一般以不超过2001为一个批次)(2)取样方法及取样数量取样方法按GB12573进行。

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可连续取样,也可以在20个以上部位去等量样品,总量至少20kg。

试样应混合均匀,安四分法缩取出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

3,水泥(1)代表批次散装水泥应以每500t为一批,袋装水泥以200t一批,不足500t或200t时按一批计。

(2)取样方法按GB12573进行。

可连续取样,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4,细集料(1)代表数量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个验收批。

(2)取样方法及取样数量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应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8份。

5,粗集料(1)代表数量粗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1为一验收批,(2)取样方法及取样数量通过皮带运输机的材料如采石场的生产线、沥青拌合楼的冷料输送带、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级配碎石混合料等,应从皮带运输机上采集样品。

砂取样的数量和方法

砂取样的数量和方法

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筛分试验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二、仪具与材料(1)方孔筛:规格为9.5 mm、4.75 mm、2.36 mm、1.19 mm、0.6 mm、0.3 mm、0.15 mm各1 只,并有筛底和筛盖。

(2)天平:称量1 000 g,感量不大于1 g。

(3)摇筛机。

(4)烘箱:能控制温度在105 C±5 C。

(5)其他: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按规定取样,用9.5 mm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 mm(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去其中的超粒径材料(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 g的试样两份;在105 C±5 C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 h(通常不小于6 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四、试验步骤1.干筛法试验步骤(1)称取烘干试样约500 g(m0),准确至1 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 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 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筛至每分钟的通过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试样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 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2)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 g。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

12-细集料检测实施细则

细集料检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坚固性、云母含量、贝壳含量、石粉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碱集料反应的测定。

二、编制依据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2、《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3、《建筑用砂》GB/T14684-2001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5、《关于淡化砂使用的通知》甬地管[1993]4号6、《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7、《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标准》GB1250-89三、采用的仪器设备四、检测项目、被测参数及允许变化范围1、颗粒级配(1)砂的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比率相比,除去5.00mm和0.630mm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应大于5%。

(2)筛分析试验,被测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级配三个区:砂粗细程度:粗、中、细。

被测参数中,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时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大于1%。

底上分计筛余量必须记录,而在分、累计百分率计算中则排除在外;细度模数:μf1、μf2之差大于0.20则重做。

注:粗砂μ1=3.7~3.1中砂μ1=3.0~2.3 细砂μ1=2.2~1.6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根据水泥标号,其含泥量可予以放宽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应根据水泥标号,其泥块含量可予以放宽。

4、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2500-2700kg/m3。

5、砂的松散堆积密度试验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1300-1700 kg/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
筛出大于9.5mm,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0.5 g 。

(A0.15 + A0..3+ A0.6+ A1.18+ A2.36)-5 A4.75
细度模数公式:M= ————————————————
100 - A4.75
试验仪器:标准筛、天平、摇筛机、烘箱、浅盘、毛刷。

各筛筛余试验的质量,精确至0.5g。

试验前后.质量损失不超1%。

细度模数精确至0.01。

两次细度模数相差不大于0.20。

砂的分区及继配范围
说明:1、砂中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m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0.15mm 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T0328—200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保留3位小数,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应重做
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静置24h.。

试样300g。

密度:m0
表观相对密度公式:——————(保留3位小数)
m0 + m1 - m2
m3
表干相对密度公式:—————(毛体积、饱和面干密度两次结果与
m3 + m1 - m2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时,应重做。


m0
毛体积相对密度公式:——————
m3 + m1 - m2
式中: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
m1 _________水、瓶总质量
m2 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
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总质量
吸水率:m3 - m0
吸水率公式:w x = ——————(精确至0.01%,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
m0于0.02%时,应重做。


式中:w x_________集料吸水率
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
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质量
试验仪器:天平、饱和面干试模、捣棒、烧杯、干燥器、浅盘、铝制料、温度计、玻璃棒、堆积、紧装、密度
试验仪器:台称、容量筒、标准漏斗、烘箱、小勺、直尺、浅盘。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 Kg/m3,空隙率小于47%
T0333—2005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试样400g。

精确至0.1 g。

用1.18mm和0.075mm的筛。

计算至0.1%。

两次差超过0.5%时重做。

T0335—2005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
将来样用1.18mm筛筛分,取筛上试样200g两份。

用0.6mm的筛洗。

计算至0.1%
m1– m2
泥块含量公式:Q k = ——————
m1
式中:Q k_________砂中大于1.18mm的泥块含量
m1_________试验前存留于1.18mm筛上的烘干试样质量
m2__________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
试验仪器:天平,烘箱、标准筛、筒、、浅盘
含泥量不超过0.5%,块泥含量不超过0.4%。

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T0350—2005 细集料压碎指标试验
取烘通常不大于4h的冷却样,用4.75mm、2.36mm至0.3mm各档标准筛过筛,去除大于4.75mm部分,分4.75mm~2.36mm、2.36mm~1.18mm、1.18mm~0.6mm、0.6mm~0.3mm4组试样各1000g备用.。

称取330g,精确至1g。

以每秒500N的速度匀速加至25NK,稳荷5s,再以相同速度卸荷。

用下限筛过筛,称量,准确至1g。

以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值。

准确至1%
从压力机上取下,以该粒径组的下限筛孔过筛。

称取试样的筛余量(m1)和通过量(m2)
m1
压实指标公式:Y i = ——————× 100 (精确至1%。


m1 + m2
式中:Y i _________第i粒级细集料的压碎值
m1_________试样筛余量
m2__________试样通过量
取最大单粒级压实指标值作为该细集料的压实指标值
试验仪器:压力机、天平、标准筛、细集料压碎指标试模、金属棒
人工砂压碎值
砂的坚固性指标
砂中杂质的最大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